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盒(银染法)稳定性研究

    作者:韩亚京;张红娟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盒(银染法)(商品名:幽必现)的稳定性. 方法 将试剂盒分别保存于室温和-15~5 ℃环境中,抽样测定其特异性、精密性、灵敏度、批内差异、批间差异,根据检测结果评价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盒的稳定性,并预测有效期.结果 幽必现在不同保存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不同储运环境的敏感性、特异性、批内不精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无批间差异.结论 幽必现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效期至少2年或2~3年.

  • 影响血氨测定试剂盒检测结果一致性的原因探讨

    作者:诸兴桂

    目的 探讨导致常用血氨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 分别用北京利德曼和英国朗道试剂盒配套的氨校准品和自配氨标准液校准仪器后,各测定20份血浆血氨浓度,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各组氨测定值的差异;通过稳定性试验观察氨标准液的稳定性.结果 用试剂盒配套标准品校准的测定结果为:北京利德曼(8.82±1.87)mol/L,英国朗道(33.84±12.00)mol/L,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自配氨标准液对两种试剂盒校准的测定结果为:北京利德曼(37.84±7.43)mol/L,英国朗道(43.30±8.30)mol/L,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标准液稳定性试验显示,氨标准液在放置过程中氨会自动逸出,24 h降低率可达45.8%.结论 北京利德曼和英国朗道血氨试剂盒测定结果不一致,其原因是校准液不统一所致,可通过使用同一标准品校准加以解决.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癌胚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陈其忠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癌胚抗原(CEA)定量试剂盒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CEA浓度是否满足临床应用.方法 参照相关评价方案对ELISA法CEA测定试剂进行精密度、回收率、线性试验、低检出限、参考值范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该法低检出限为2 ng/mL,线性范围可达1.25~320 ng/mL(r=0.998 7),批内CV<5%,批间CV<7%.结论 该试剂盒灵敏度高,精密癌胚抗原、线性范围宽,结果准确,且操作简便快速,满足临床要求.

  • 试剂盒性能质量与检验结果的系统误差

    作者:刘春明

    在一项观察和监测质控血清稳定性的研究中,研究者为了排除试剂盒质量对监测结果的影响,特选用了国产试剂盒(Kit1)和罗氏(Roche)试剂盒(Kit2).同时监测质控血清各项生化指标在8个月期间测定结果的稳定性,见图1.

  • 伤寒杆菌抗原检测试剂盒在伤寒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易金宏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目前仍是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临床上用于确诊伤寒患者的方法主要依靠血及骨髓中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查.

  • 放射免疫分析法相关参数对甲状腺球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刘岩;杨爱民;高蕊;乔友梅;冯新利;王源波

    目的:评价放射免疫分析法曲线拟合方式一定时,不同试剂盒、结合率方式(B/T与B/B0)对甲状腺球蛋白(TG)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用国内具有代表性的3家放射免疫试剂盒(A、B、C组),分别对78例临床确诊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TG进行检测。曲线拟合方式一定前提下,分别用B/T与B/B02种结合率方式进行检测,分析3家放射免疫试剂盒的不同结合率方式对检查结果的影响。结果A、B、C组试剂盒检测T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1,P<0.05);A组与B组检测T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94,P>0.05);A组与C组检测T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P<0.05);B组和C组检测TG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1.963,P<0.05)。在B/T与B/B02种结合率方式下,A组和B组检测TG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检测T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8,P<0.05)。结论曲线拟合方式一定,选择不同的放射免疫试剂盒必须选择其试剂盒所对应的结合率方式,才能得出较准确的TG检测结果。

  • 全程C反应蛋白检测试剂盒的性能验证

    作者:吴宗勇;贾德强;穆建军;高佳;严翠娥;李佳;张振杰;齐军

    目的:验证全程C反应蛋白(CRP)检测试剂盒的可靠性。方法用Beckman Coulter公司的试剂盒与全程CRP试剂盒同时对40例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并通过线性试验、准确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对全程CRP试剂盒进行性能验证。结果两种检测试剂的相关系数为0.9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CRP检测试剂重复性试验显示批内变异系数为2.6%,批间变异系数为3.5%;线性试验显示检测浓度在0.06~32 mg/dL以内呈良好线性。结论全程CRP试剂盒测定的CRP浓度具有较好的精密度,结果准确可靠,其性能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 医院检验科试剂盒的管理与使用

    作者:朱守民;邱军

    检验人员、仪器设备、方法学、检验试剂是检验工作中的"四要素",检验结果准确与否,"四要素"缺一不可.检验试剂是检验质量好坏的可靠保障,也是基础.随着医学检验的飞速发展,检验试剂的商品化代替了原来繁琐的试剂配制,生化、免疫试剂盒的出现,不仅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量,节约了工作时间,方便了患者,而且使检验结果越来越准确,既保证了检验质量,又促进了医学检验的不断发展.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对检验试剂盒的管理和使用体会.

  • 不同试剂盒血清胱抑素的性能比较研究

    作者:杨甦庆;刘怡

    目的:探讨不同试剂盒在血清胱抑素的性能比较研究。方法分别选取3种不同的试剂盒,采取重医附一院体检科体检的血清样品,采用H itachi 7600‐0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上述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分别进行精密度试验和试验机基质效应的评估。结果(1)上述3种试剂盒对四种质控品的变异度在1.70%~5.42%之间,Aa试剂盒对质控品④的变异系数5.42%大于其说明书上的大批间差,其余各项均符合说明书的要求;(2)②、④标示值得部分检测值出现相对偏倚,其中②检测的Bb低于允许范围,④检测的Aa、Bb低于允许范围;(3)分别利用上述3个试剂盒比较对上述厂家质控品系统和新鲜血清进行检测,其中Bb试剂盒较Aa试剂盒的偏倚在~5.0%~14.0%之间,Cc检测系统的偏倚较Aa检测系统的偏倚在~5.0%~39.0%之间, Cc试剂盒较Aa试剂盒高低不等,各项试剂盒之间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鲜血清的Aa试剂盒与Bb试剂盒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b试剂盒较Aa试剂盒平均偏差为11.3%,将上述20份血清检测数据进行线性回归,结果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结论研究的3种不同试剂盒的检验结果的变异性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仅有个别的存在偏差,适用不同厂家的试剂盒必须配备相应的质控品,不同厂家的血清 CysC应有自己的参考值范围。

  • 试剂盒性能质量与室间质评中显露的系统误差剖析

    作者:刘春明;孙一帆;朱胜波

    在室间质评(EQA)中不时发现采用相同反应原理,试剂盒说明书给出的试剂各组份在反应液中的终浓度与国际临床化学协会(IFCC)相应文件给出的相同,即试剂盒供应厂家所称谓的"IFCC"法,但EQA回报结果与同方法组靶值确存在一个明显误差[1].

  •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知洪;黎永新;莫建坤;雷达;李明友;李丽华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治疗肿瘤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用于诊断肿瘤的血清标志物很多,但如何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诊断正确率高的血清标志物,目前尚存在一定困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发现恶件肿瘤发展过程中恶性肿瘤及其周边毛细血管大量扩增,癌细胞会产生、分泌或释放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并随着肿瘤的形成和增长逐渐释放到外周血液中,这种物质便是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 TSGF).

  • 疟疾诊断试剂盒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雪平;杨亚明;董莹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及时准确、快速简便的诊断对疟疾的防治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可以降低重症患者和死亡的发生,改善愈后,还可用于疟疾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控疫情、控制和预防大规模暴发流行.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HCV复制与干扰素治疗反应

    作者:陈良标;田惠英;陈佩兰;刘超英;李琳

    一、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和治疗:活动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1例,抗HCV和HCV RNA均阳性,ALT异常(>80U/L),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HBV标记均阴性,并排除其他因素,如酒精、遗传和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的肝病。根据临床和肝组织学,除2例为伴早期肝硬化外,其余均为活动性慢性肝炎。所有患者均接受IFN-α2a治疗,每天300万单位,连续15d,后每周3次,每次300万单位,共16周。2. 患者PBMC的分离和检测:分别抽取新鲜肝素抗凝全血3~5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PBMC。用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的PBMC,以蛋白酶和RNA酶分别处理,以排除血清中HCV对PBMC的污染可能。所有患者分离的PBMC均以SP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常规透射电镜方法分别检测HCVAg、HCV RNA和细胞内HCV颗粒。SP免疫组织化学通用型试剂盒为美国Zymed公司产品,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公司。检测HCV RNA的RT-PCR试剂盒,购自北京京师生物技术公司。HCVAg和HCV RNA检测按试剂盒说明书步骤进行。常规透射电镜标本按常规方法制备,1μm切片定位后超薄切片,铀铅双染色后JEM-1200EX透射电镜观察和照相。3. 疗效分析:主要根据治疗前后患者血清ALT和HCV RNA变化,PBMC内HCV RNA和HCVAg改变情况,并参考临床表现,将IFN治疗后患者归为三组,完全应答组:血清ALT降至正常值,HCV RNA转阴,PBMC内HCVAg阳性强度明显减弱,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部分应答组:血清ALT复常或明显降低,但血清和PBMC内HCV RNA基本无变化,PBMC内HCVAg阳性强度变弱或无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或无变化;无应答组:血清ALT和HCV RNA,PBMC中HCV RNA和HCVAg基本无变化,临床症状基本无改变。二、结果完全应答者7例(33.33%),部分应答者5例(23.81%),无应答者9例(42.85%)。检查结果显示,完全应答组患者,血清ALT降至正常,血清HCV RNA转阴,PBMC内HCV RNA无改变,原5例阳性者仍为阳性,HCVAg2例转阴,其余5例阳性强度减弱,电镜观察该组患者PBMC,治疗前5例均可见到过去我们以电镜和免疫电镜证实的HCV颗粒,治疗后可见者仅2例,光镜下PBMC-HCVAg呈“++”以上阳性者,一般电镜下易见HCV颗粒,该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部分应答患者5例,治疗后1例血清ALT复常,4例明显下降,血清HCV RNA 1例转阴,其余4例无改变,PBMC HCV RNA治疗前后无变化,HCVAg治疗前3例阳性者,治疗后阳性强度稍有减弱或无变化,治疗前2例HCVAg原阴性者,治疗后无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或无变化。无应答患者9例,治疗前后血清ALT和HCV RNA,PBMC内HCV RNA基本无变化。PBMC内HCVAg阳性程度稍有减弱或无改变。电镜观察治疗前8例可见HCV颗粒,治疗后可见者4例。该组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稍有加重。三、讨论结果表明,IFN对活动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PBMC内HCV表达有直接作用,这一作用与其治疗应答有关。IFN治疗完全应答者、部分应答者或无应答者的PBMC内HCVAg表达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特别是完全应答组患者更为明显,但PBMC内HCV RNA治疗前后均无变化,表明IFN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内HCV抗原合成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不能清除PBMC内HCV RNA。因此,在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时,设法清除患者PBMC内HCV RNA比清除血清和肝细胞内HCV RNA可能更为重要和更有价值。

  • 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单幼兰;罗娅;黄爱龙

    乙型肝炎病(HBV)毒核酸定量测定方法经过近几年的长足发展,迄今已有数种检测设备和商业化试剂盒面市,其中Roche公司新开发的Lightcycler荧光定量PCR仪和深圳匹基公司推出的HBV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法的临床应用鲜见报道。我们采用上述设备和试剂定量测定HBV DNA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顺铂对人肝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野生型p53、p21WAF1/CIP1和c-myc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登洋;马力

    1.材料与方法:主要试剂: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引自第二军医大学,顺铂购自美国Sigma公司,生物素标记人野生型p53(wtp53)、p21WAF1/CIP1和c-myc探针为北京中山公司产品,原位杂交试剂盒购自北京医科大学病理系,细胞总RNA提取试剂盒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方法:(1)细胞凋亡模型的构建:用MTT比色法观察抗癌药顺铂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计算抑制率.收集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的培养细胞,进行HE染色,倒置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及坏死的形态变化并计算凋亡率.不同作用点的细胞培养至预定时间,收集后离心沉淀常规提取RNA、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灯下观察并照像.

  • 降脂复肝方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钟岚;范建高;李为真;王国良

    一、材料与方法1.主要试剂:降脂复肝方(简称复肝方)由柴胡9 g、桃仁9 g、泽泻15 g、生牡蛎30 g、制大黄9 g、炒白术9 g等组成.按处方比例加工制成浸膏,浓缩为生药2.5 g/ml;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测定试剂盒购自执诚公司的Randox试剂.

  • 血管紧张素Ⅱ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影响

    作者:魏红山;李定国;陆汉明;展玉涛;王志荣;黄新;徐芹芳

    1.材料与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400-450 g.购于上海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肝星状细胞(HSC)的分离采用原位酶消化法.链酶蛋白酶、胶原酶、Nycodenz 等均为Sigma公司产品.将不同浓度(10-9、10-8、10-7、10-6、10-5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无血清培养HSC共孵育.AngⅡ对HSC增殖的影响采用MTT法测定.对HSC胶原合成的影响采用3H-晡氨酸掺入法测定.培养上清液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试剂盒购于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HSC平滑肌动蛋白(α-SM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HBV DNA在血清HBV标志物阴性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周晓萍;李爱月;陈勇;周永兴;邓明德;李向霞

    1.资料与方法:肝穿刺活检组织45例均取自1995~1997年传染科住院患者,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及常规PCR检测血清HBV DNA均为阴性.男39例,女6例,年龄12~56岁.临床诊断:急性黄疸性肝炎24例;慢性肝炎:轻度13例,中度3例,重度1例;肝硬化4例.肝组织原位杂交:带有HBV全基因组的重组PCR10质粒,经PCR扩增,获S基因500bp片段,经DNA回收试剂盒回收.以其作为裸探针,采用地高辛标记试剂盒制备探针.常规脱蜡入水,0.2盐酸室温消化20 min,蛋白酶K消化10 μ g/ml,37℃20 min,加入600ng/ml浓度的地高辛标记探针于42℃杂交过夜.用系列SSC洗涤,2%的羊血清封闭,加入1:500稀释的地高辛抗体碱性磷酸酶,37℃作用2 h,按操作说明加底物NBT/BCIP暗处显色3 h,镜下观察结果.

  • 大鼠肝硬化消退中局部一氧化氮水平的动态变化

    作者:张弛;王吉耀;贺伯明

    一氧化氮(NO)在门静脉高压以及肝病的损伤过程的作用受到重视。本实验目的在于了解肝硬化消退中肝组织NO水平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大鼠肝硬化模型以CCl4加乙醇法制备,共12周。第12、16、19、22、25周各取5~6只行病理检查及NO测定。肝组织切片按照Knodell和国际肝病协会推荐的慢性肝炎诊断标准、王宝恩等的肝纤维化分级标准分别进行组织炎症活动性和纤维化评分。肝组织NO测定应用南京建成公司试剂盒。NO与组织学改变的相互关系应用相关分析,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差异应用t检验。

  • 肝癌患者腹水K-ras和p53基因测序的研究

    作者:顾其华;叶爱慧;李玲芝;杨志毅;舒畅

    我们对32例临床确诊肝癌并腹水的标本进行K-ras基因外显子1、2和p53基因外显子5、6、7、8测序分析。1. 材料与方法:(1)标本:32例腹水患者均经确诊为肝癌,男19例,年龄31~68岁,女13例,年龄33~59岁。非癌性腹水27例,男16例,年龄23~67岁,女11例,年龄27~65岁。两组患者均无癌家族史及长期汹酒史。(2)材料:310型测序仪、2400型PCR仪由美国PE公司产,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测序试剂盒、序列胶等由美国PE公司产。(3)方法:引物序列:5′GTACTGGTGGAGT ATTTGATAGTG3′,5′AAGAATGGT CCTGCACCAGTAATA3′,5′AGGTG CACTGTAATAATCCAGACTGTG3′,5′GCACTATAATTACTCCTTAATGT CAGC3′,5′GCAGTTCCTCTTCCTGCA GTACTC3′,5′AACCAGACCTCAGGC GGCTCATAG3′,5′TGTTGTCTCCT AGGTTGGCTCTGACTA3′,5′GTCC TGCTTGCTTACCTCGCTTAGTGC3′。腹穿留新鲜腹水10ml,离心收集细胞沉淀,用蛋白酶K消化,苯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基因组DNA,取基因组1μg的DNA分别扩增K-ras外显子1、2和p53基因外显子5、6、7、8,用双链产物为模板直接测序。2. 结果:32例肝癌腹水中见K-ras基因突变2例,p53基因突变9例,阳性率分别为6.25%和28.13%,其中有2例先在腹水中发现p53基因突变,后发现肝癌,见表1。

983 条记录 42/50 页 « 12...39404142434445...495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