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经验

    作者:黄东娇;李传在

    目的:总结本院5年来<10 kg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123例先天性心脏病,根据畸形复杂程度,采用浅低温或中低温体外循环,重视各种脏器的保护。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25~18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123 min,转流中 Hct 0.25~0.30,均顺利脱机。术后死亡5例。结论:对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ECC管理力求做到精细,能够减轻体外循环对婴幼儿的生理干扰,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 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经验

    作者:黄东娇;李传在

    目的:总结本院5年来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2009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3例,根据畸形复杂程度,采用浅低温或中低温体外循环,重视各种脏器的保护。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25~18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123 min,转流中Hct 0.25~0.30,均顺利脱机。术后死亡5例。结论:对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 ECC 管理力求做到精细,能够减轻体外循环对婴幼儿的生理干扰,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 28例全胸腔镜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作者:朱雪双;张大发;聂军;钱红波;韦俊;杨敏;汤天生

    目的 评价全胸腔镜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临床应用效果,总结该院全胸腔镜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初步经验.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6年12月行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传统开胸心脏手术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体外循环时间、心脏阻断时间、常规超滤量以及术后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 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均康复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观察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86.1±25.2)min,平均心脏阻断时间(47.6±13.9)min,术中常规超滤量(987.5±125.5)mL,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24.7±16.9)h,术后住院时间(7.1±1.2)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安全可行,必要时联合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技术(VAVD)及加用上腔插管或颈内静脉插管等方法,为术中体循环的充分灌注提供了安全保证.体外循环管理方面应重视灌注师、麻醉师及手术医师的交流及配合.

  • 依达拉奉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朱继先;李延军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在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收治首次在体外循环(CPB)下行二尖瓣置换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试验组(E组)在含血Thomas心脏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各加入依达拉奉0.25mg/kg,对照组(C组)在含血Thomas心脏停搏液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分别于切皮前(T1)、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T2)、主动脉开放后4小时(T3)、主动脉开放后12小时(T4)、主动脉开放后24小时(T5)抽取桡动脉血,测量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 I(cTnI)、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用光镜、电镜观察右心房心肌组织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通气时间、心脏复跳、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48小时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血清 SOD、cTnI、CK-MB、LDH、心肌线粒体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48小时多巴胺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时间点血清SOD、cTnI、CK-MB、LDH、心肌线粒体积分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依达拉奉加入心脏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高血糖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江继端;魏蜀亮;张永恒

    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由于机体受到刺激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血糖升高,特别是对于心脏手术患者,发生血糖升高的几率更高,对患者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介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高血糖的研究新进展,为临床提供探讨。

  • PBEF通过P38MAPK-HSP27通路调控体外循环术后肺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的研究

    作者:杨威;张小强

    目的:探讨前β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在体外循环(CPB)术后对肺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的调节机制.方法:对照组建立CPB后不给予CPB转流,A组给予慢病毒AD-PBEFshRNA转染,再建立CPB,不行CPB转流,B组建立CPB后给予30min深低温停循环,C组给予慢病毒AD-PBEFshRNA转染后,行30min深低温停循环.检测各组肺组织PBEF表达、磷酸化P38MAPK和磷酸化HSP27表达.结果:A、B、C组在2h、4h时PBEF、P38MAPK、HSP27的表达均分别明显高于0h(P<0.01).在2h、4h,A、B、C组PBEF、P38MAPK、HSP27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B组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EF通过P38MAPK-HSP27通路增加CPB术后肺血管内皮通透性.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心脏肿瘤的效果观察

    作者:武宁;张华

    目的 观察并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心脏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7年12月期间26例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效果明显,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中发现均为黏液瘤,术后并发症多以心律失常较为常见,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患者.结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心脏肿瘤为有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建议作为治疗心脏肿瘤的首选方法 .

  • 高海拔地区心内直视手术12例报告

    作者:孔祥红;孙传武

    我院(海拔2148米)自2011年3月~2012年8月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共12例,全部临床治愈.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急诊手术体外循环管理

    作者:王文华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急诊手术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2~36个月,体重3.1~12kg,室间隔缺损(VSD)21例,VSD合并房间隔缺损11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严重肺动脉狭窄合并PDA、房间隔缺损1例.余为单种VSD,病例中合并肺高压40例,均行急诊手术.术中PDA直接结扎后再建立体外循环,5例采用正中切口,47例采用左侧卧位小切口,浅低温,高流量,进口膜肺及改良超滤技术.结果:术中心肌阻断平均40分钟,辅助时间平均40分钟,随时监测血气,电解质,并及时调整,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全组病例顺利脱机,回外科监护室后死亡两例.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CPB转流中,应注意心肌及肺的保护、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的纠正,进口膜肺及超滤的应用.

  • 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106例分析

    作者:路龙;刘魁枝

    目的 总结开展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的经验体会,以提高体外循环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水平.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不同灌注温度、流量对心脏复跳的影响.方法 本组患者106例,96例采用浅低温80~150ml/(kg·分)灌注,10例体外循环中采用短时(30分钟)深低温低流量30~50ml/(kg·分)灌注.结果 本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8~236分钟,主动脉阻断8~187分钟,平均87.5分钟.鼻咽温25~28℃,深低温低流量鼻咽温度20℃左右,尿量50~800ml/小时.自然复跳94例(88%).电击复跳(20ws)12例.全组均复跳,回ICU后死亡2例,为顽固性低心排综合征.结论 灌注师在术前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在术中与手术医师、麻醉师、手术护士密切配合,合适的血液稀释以及积极的心肌保护均为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同时,术中加强对血气、电解质、尿量的监测和术后加强随访也相当重要.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尿酸盐肾病

    作者:李亚滨;吴兆龙

    目的:分析使用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后急性尿酸盐肾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其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2年4月~2004年8月210例使用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后发生17例急性尿酸盐肾病术前,术后的临床表现和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10例使用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病人在手术后24 h发生急性尿酸盐肾病17例,发生率约8%.病人术前,术后平均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尿酸明显高于术前(P<0.01).手术前后肌酐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血糖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平均动脉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压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17例心脏手术后急性尿酸盐肾病病人中死亡2例.结论:使用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后可发生急性尿酸盐肾病,其发生可能与术后一定程度的溶血,高血糖以及低心输出量有关.术后血尿酸的连续监测,早期诊断,及时的干预可改善预后.

  • 外科手术根治法洛四联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袁利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根治法洛四联征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患者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3-35岁,平均12岁.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经右房或右室流出道切口完成疏通和室间隔缺损修补,采用心包或涤纶片修补.20例采用自体心包片修补,12例涤纶片修补室缺,5例行跨环补片.结果:37例患者1例因术后低心排和肾衰于术后第3d死亡,36例顺利康复出院,术后心功能都得到有效的恢复.治愈率97.3%,死亡率2.7%.结论:外科手术根治法洛四联征疗效确切.但要合理设计手术方案,严格掌握适应症.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 心肌肌钙蛋白I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判定价值

    作者:郭训;刘琴湘;岑欢;邵兵;胡宁东;周海波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判定价值.方法4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冷晶体停跳液组(A组),温血停跳液组(B组) 每组20例,分别于围术期多时点采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cTnI、CK及CK-MB的水平.结果:术前两组的cTnl、CK及CK-MB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开放主动脉后l h至术后24 h达峰值,其后缓慢下降.术后24 h、48 h温血停跳液组cTnI水平明显低于冷晶体停眺组(P<0.05),CK-MB在开放主动脉后1 h温血停跳液组低于冷晶体停跳液组.cTnl峰值浓度与主动脉阻时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cTnl判定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明显优于CK、CK-MB,对围术期心肌缺血损伤的诊断、预后及心肌保护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高危出血患者无肝素透析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颖

    血液透析治疗需要建立体外循环,为防止透析中管路及透析器发生凝血,需要配合适量的抗凝药物.肝素是目前血透中常用的抗凝剂,通常都能达到透析中抗凝又不造成透后出血的目的.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冯书梅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瓣膜病变及先天性瓣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创伤、心肌缺血再灌注、麻醉药物等影响均可在短期内加重心功能损害,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1].2009年10月~2011年10月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氧血症12例,通过术后严密的监测及护理,有效地降低死亡率.现将发生低氧血症的原因及和护理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和监护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 体外循环术后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因素和护理

    作者:邹虹

    资料与方法2006年6月~2008年10月对652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常规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男354例,女298例,年龄3个月~76岁.先天性心脏病矫治383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21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7例,其他24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时间20小时~16天.

  • 心内直视术后微量泵调节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护理

    作者:程金妹

    资料与方法2005年5月~2008年12月收治体外循环术后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的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75岁.其中行冠脉搭桥术4例,双瓣膜置换术8例,二尖瓣置换术1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6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者5例,入院时空腹血糖正常但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者25例.

  •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ASO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刘丽;刘萍;樊天明

    资料与方法2006年9月~2008年1月行ASO术治疗新生儿D-TGA 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28天,平均10.15±7.1天.体重3~4.2kg,平均3.52±0.33kg.其中伴有室间隔缺损(VSD)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6例,VSD+PDA 2例.全部病例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D-TGA,在体外循环深低温暂停循环下行ASO术纠治.转流时间49~163分钟,平均为98.5±33.76分钟.

  • 备体外循环辅助下气管切开手术配合1例

    作者:潘晓婷

    体外循环实际应用于心外科手术,是指应用人工管道将人体大血管于人工心肺机连接,从静脉系统引出静脉血,并在体外氧和,再经血泵将氧合血输回动脉系统的全过程,又称心肺转流,主要应用心脏、大血管手术.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急危重患者的术式.2012年2月13日成功进行了1例备体外循环辅助下气管切开手术,现报告如下.

  • 98例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应用

    作者:周玉阳;法宪恩;高成山;余海彬

    目的:研究微创心脏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的应用,为临床操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我院心外科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98例接受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进行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在建立体外循环时通过二级股静脉、股动脉进行插管,如有需要可由上腔静脉插管为患者引流;其他患者由股静脉、同侧的股动脉、上腔静脉插管为患者建立体外循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脱离体外循环后未出现并发症或其他意外,恢复较好,其中1例死亡,其他97例患者治愈并出院。1例患者进行常规超滤,超滤液量在1500~3000 mL;4例平衡超滤合并常规超滤,超滤液量在3750~6400 mL;4例平衡超滤,超滤液量2200~7500 mL。低肛温在31.0~35.6℃,平均(34.2±1.5)℃,低鼻温在27.3~35.2℃,平均(33.1±1.7)℃。31例患者心脏实现自动复跳,心率为59次/min。胸腔引流量在50~400,平均(120±213)mL。结论微创心脏手术中实施体外循环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7172 条记录 3/359 页 « 12345678...3583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