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산동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山东大学
  • 影响因子: 0.8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7554
  • 国内刊号: 37-139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4-16
  • 曾用名: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山东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5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山东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龚瑶琴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cyclin D1、cyclin E、p27在肾盂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韩乐天;丁克家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及p27在肾盂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肾盂移行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63例,WHO(1998)病理分级:G112例、G240例、G311例;UICC(1997)TNM病理分期:Ta4例、T19例、T224例、T317例、T49例.11例因外伤切除正常肾孟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组织中cyclin D1、cyclin E和p27的表达.结果 正常肾盂组织中,cyclin D1呈弱表达,cyc-lin E不表达,p27呈高表达;肾孟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yclin D1与cyclin E表达显著增高(P<0.05),p27表达显著降低(P<0.05).随病理分级及分期的增高,cyclin D1与cyclin E的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p27的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且cyclin D1、cyclin E均与p27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肾孟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可见cyclin D1、cyclin E的过度表达及p27的失活,三者的联合检测有可能作为判断肾盂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肝功能状况与胃黏膜病变的相关性

    作者:李月荣;韩增禄;王磊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肝功能状况与胃黏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30例首次发病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同时取病理并与其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黏膜病变表现多样,以慢行浅表性胃窦炎为主,病理显示主要为轻度及中度慢性炎症.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血清HBV DNA在轻度及中度慢性胃炎组无明显差异(P>0.05),肝功能指标中白蛋白(ALB)、PT在两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表明,PT延长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黏膜病变程度的预测因子,P=0.049,OR=2.105(95%可信区间 1.004~4.414).结论 随肝功能损伤加重,胃黏膜病变程度加重,PT 可作为胃黏膜病变程度的预测因素.

  • 胎盘蛋白13和glycodelin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作者:孙媛;陈丽君

    目的 探讨胎盘蛋白13(PP13)和妊娠相关子宫内膜蛋白(glycodelin)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子痫前期组(包括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及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血清中PP13、glycodelin的浓度.结果 ①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PP13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而glycodelin的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②轻度子痫前期组PP13水平低于重度子痫前期组(P<0.01),而轻度子痫前期与重度子痫前期组的glycodelin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③PP13、glycodelin在子痫前期患者中不具有相关性;④血清PP13的水平与孕周相关.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PP13、glycodelin水平均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同时血清PP13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能是预测疾病进展的一项指标.

  • PCI对女性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及术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

    作者:辛辉;巩会平;张蕊;康维强;葛志明;张运

    目的 探讨女性冠心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点及PCI治疗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对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男191例作为男性组,女75例作为女性组,均于PCI治疗前服用 β-受体阻滞剂.同时收集拟行PCI的女性患者50例,术前及术后均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所有患者均行PCI,并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TNT).结果 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的多支病变明显增高(P均<0.05),PCI术后出血事件、肾功能衰竭及死亡率等并发症均显著增加(P均<0.05).与服用β-受体阻滞剂女性组比较,未服用药物的患者PCI术前和术后E(P<0.01)、NE(P<0.05)均明显增高,术后CK-MB和TNT均显著增高(P均<0.01);其心血管事件(MACE)、心绞痛、心律失常、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升高.结论 女性患者冠心病病情及PCI术后较男性严重,提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具有保护作用.

  • 彩色多普勒闪烁征在肾结石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魏芸;李杰;时丹丹;肖静;李海英;周炜;宋瑶;吕佳楠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肾结石的闪烁征与声影情况,探讨闪烁征对肾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CT为金标准,将肾结石按大小分为3组,直径≤5mm组、5~10 mm组和直径>10mm组,分别观察其闪烁征及声影显示情况.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患者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观察肾结石闪烁征与患者BMI的关系.结果 不同组中肾结石闪烁征的显示率均比声影显示率高,其中直径≤5 mm和5~10m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径>10m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结石闪烁征显示率与患者BMI无关(P>0.05).结论 肾结石闪烁征与结石大小及患者BMI无关.利用闪烁征这一指标,有利于肾小结石、隐匿性结石的检出与诊断.

  •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水平与肝癌肝动-门静脉瘘的相关性

    作者:布学慧;郑昭敏;杜文军;刘靓雯;陈士俊

    目的 探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水平与原发性肝癌肝动-门静脉瘘(HA-PVS)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0例健康对照组,22例慢性乙型肝炎组,30例无HA-PVS的肝癌组,28例有HA-PVS的肝癌组患者外周血EPC的水平.结果 有瘘肝癌组患者外周血EPC占淋巴细胞的比例为(21.09±2.79)‰,无瘘肝癌组(12.72±3.05)‰,慢性乙型肝炎组(3.53±2.11)‰,健康对照组(2.98±2.64)‰.与健康对照组和幔乙肝组比较,两肝癌组EPC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瘘肝癌组中,EPC升高更明显(P<0.01),块状型肝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门脉栓塞的发生率高,均与无瘘肝癌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1,P=0.036,P=0.044).结论 外周血EPC水平与原发性肝癌HA-PVS的形成有关,并能反映肝癌的类型、转移和预后.

  • Ⅰ期假体植入乳房再造在保留乳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高德宗;张强;李亮;李玉阳;余之刚

    目的 探讨Ⅰ期假体植入乳房再造在保留乳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05年2月至2009年4月对2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留乳头的乳腺癌改良根治加Ⅰ期假体植入乳房再造术.按自愿原则采用假体植入Ⅰ期乳房再造,术后治疗按常规进行.结果 再造手术均取得成功,经过6~56个月随访,全部病例均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再造乳房形态自然,美容效果好,术后外观评价优良率90.9%,差者9.1%.其中2例乳头乳晕部分皮肤发生缺血坏死,通过换药愈合;2例术后出现轻度假体移位.结论 保留乳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假体植入乳房再造美容效果满意,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是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ABH及Lewis组织-血型抗原异常表达与原发肺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军;王洲;李树海;李玉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癌组织中ABH及Lewis组织-血型抗原表达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肺组织、143例原发肺癌及相应41例转移灶中 ABH与Lewis血型抗原的表达.结果 A、B、AB、O(H)血型瘤体抗原阳性率分别为49.02%、55.56%、35.00%、69.44%,各血型间抗原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Lewisa、sialylLewisx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肺组织(P=0.045,P=0.015).低分化癌组织ABH缺失、Lewisa、sialylLewisx表达均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P<0.001).转移组ABH抗原表达缺失、sialylLewisx抗原表达均高于未转移组(P=0.004,P<0.001),转移灶ABH抗原表达缺失、sialylLewisx抗原表达高于原发癌(P<0.001).ABH、sialylLewisx表达与未表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2%、6%(P<0.001),7%、30%(P=0.0012).结论 原发肺癌组织中存在ABH及Lewis相关抗原的异常表达;ABH血型抗原表达缺失和sialylLewisx表达增加与肺癌转移相关;Lewisa、sialylLewisx抗原异常表达与肺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ABH及sialylLewisx抗原检测对预测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烧伤创面组织神经纤维的变化

    作者:王一兵;何剪太;冯永强;李霞;张芮;张阳德

    目的 探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烧伤后创面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形态结构及其分布特点的可行性.方法 取烧伤后1、2、3、4周创面组织,以神经丝蛋白(NF)为标记物,利用荧光免疫技术显示组织中的神经纤维,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进行分层扫描,观察不同层面神经纤维的形态;并进行三维重建,观察神经纤维的立体形态.结果 伤后3周内神经纤维数目低于正常,3周后神经数目开始高于正常,并逐渐变长,随着时间延长出现扭曲缠绕或交错排列,分布呈现区域性集中.分层扫描和三维重建可见伤后2周神经稀疏、短小,3周后神经纤维有不规则肿胀和扭曲变形,内部结构不完整并伴有局部断裂、破损甚至崩解,可见明显的皱褶和出芽,并呈现较正常神经纤维更强的荧光信号,在不同层次以及不同角度的切片上观察到的病理改变程度不同.结论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能观察到烧伤后伤区神经纤维三维结构,发现组织修复过程中神经存在再生和重塑现象.

  • DC-LAMP与DC-SIGN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

    作者:刘文婷;孙青

    目的 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树突细胞溶酶体相关膜蛋白(DC-LAMP)、树突细胞特异性非整合素(DC-SIGN)的表达,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C-LAMP、DC-SIGN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与正常皮肤的表达.结果 DC-LAMP在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基底层和棘层以及真皮树突细胞(DC)均高表达,在正常皮肤表皮KC基底层和真皮DC中呈低表达(P<0.01);DC-SIGN在银屑病表皮KC和真皮DC中均高表达,在正常皮肤表皮KC基底层和真皮DC中低表达(P<0.01).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与DC-LAMP、DC-SIGN有关.DC、KC可能通过表达DC-LAMP和DC-SIGN发挥抗原递呈作用,参与银屑病免疫发病过程.

  • 非小细胞肺癌中VEGF-C、CD44v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孟龙;张阳德;王一兵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细胞粘附因子(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血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56例术前未进行化疗和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癌组织中VEGF-C和CD44v6的表达,采用X2检验分析其表达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 rank方法检测生存率.结果 鳞癌组织中VEGF-C、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3%(21/32)、56.25%(18/32),腺癌组织中分别为66.67%(16/24)、62.50%(15/24).VEGF-C 及CD44v6的阳性表达与肺癌淋巴结的转移、肺癌的病理分期关系密切(P<0.05),且与肺癌术后发生转移密切相关.VEGF-C、CD44v6阳性表达者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8.79%、7.24%和17.73%、11.04%,阴性表达者为66.23%、59.55%和68.26%、54.33%,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VEGF-C与CD44v6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联合检测VEGF-C和CD44v6表达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血行转移、病理分期、术后转移复发的评估有一定临床意义,可用于指导临床选择正确的综合治疗.

  •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FLT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周丽云;宋强;李丽珍;赵川莉;王鲁群

    目的 研究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患者FLT3基因表达水平及FLT3基因长度突变(FLT3-LM),以探讨其对MDS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8例诊断明确的MDS及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并提取单个核细胞,应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FLT3基因表达水平和FLT3-LM.结果 38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有11例检测到FLT3受体的表达,阳性率为28.9%,10例对照组均无FLT3受体的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FLT3受体表达阳性患者中有2例检测到FLT3-LM,阳性率为18.2%,10例正常对照均无FLT3-L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T3/ITD(+)和FLT3/ITD(-)患者在年龄、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之间无相关性.FLT3/ITD(+)患者倾向于有较高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0.102).结论 MDS患者中存在FLT3-LM,FLT3-LM与疾病危重程度相关,可能有助于MDS诊断、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

  • 伴代谢综合征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的变化

    作者:黄坤玲;王立启;朱世明

    目的 比较伴代谢综合征(MS)高血压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MAU)及高分子量脂联素(HMW-ADP)水平的差异,探讨MAU与HMW-ADP的相关性及二者与伴MS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MS分为伴MS高血压组(33例)与单纯高血压组(35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HMW-ADP.结果 同单纯高血压组相比,伴MS高血压患者的尿ACR增高,血清 HMW-ADP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MW-ADP与尿A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CR及HMW-ADP与高血压患者MS的发生具有关联性(P<0.05或0.01).结论 MS加重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尿ACR与血清HMW-ADP没有明显相关性;尿ACR增高及血清HMW-ADP降低可促进高血压患者MS的发生.

  • 血管生成拟态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韩允;杨伟;范胜强;徐广明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12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病理标本,进行HE染色、CD34-PAS双重染色,观察是否存在VM.结果 9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组织中观察到存在典型PAs染色阳性、CD34染色阴性的管道,在这些管道中均可以找到红细胞.结论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组织中存在VM.

  • 聚蛋白多糖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不同期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文;张磊;张成琪;杜春玲;王广丽;闫新峰;于泓;宋淑香

    目的 比较解整链蛋白金属蛋白酶(ADAMTs)4、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在骨关节炎(OA)患者早期和中晚期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OA患者不同时期的作用和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70例单关节OA患者按照MRI Recht分级标准分为早期OA组(44例)和中晚期OA组(26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DAMTS-4、ADAMTS-5、MMP-1和MMP-3在三组血清中的表达,以ELISA光密度(OD)值代表所测各项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早期OA组的ADAMTS-4表达水平高于中晚期OA组;ADAMTS-5、MMP-1和MMP-3在早期OA组的表达水平均低于中晚期OA组(P均<0.05).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仅有少量聚蛋白多糖酶和MMP-1的表达.结论 聚蛋白多糖酶在OA早期和中晚期血清中均有高表达,MMP在OA中晚期血清中有高表达,ADAMTS-4有早期诊断意义.

  • MSCTA在活体肾移植供肾切除术前的应用

    作者:韩雪;王青;崔凤玉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活体肾移植供肾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双源CT设备对40例受检者行MSCTA检查,评估肾脏血管解剖及变异情况.结果 40例80个肾脏中,MSCTA显示64个肾脏由单支动脉供血、67个肾脏由单支静脉引流、16个肾脏存在副肾动脉、11支主肾动脉存在过早分支、1例左肾上段动脉起始部局限性狭窄、1例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局限性狭窄、1例左肾静脉中段见一血管袢.40例受检者中22例行供肾摘除术,术中所见供肾血管情况与MSCTA术前评估结果一致.结论 MSCTA可准确显示受检者肾脏血管情况,可作为活体肾移植供肾术前血管评估的首选检查方法.

  •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量化参数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辉;于德新;马祥兴;张晓明;李传福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量化参数在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3.0T磁共振对113个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各个病灶的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分析以上各参数在不同病变之间的差异.结果 肝细胞癌(HCC)与除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外的各病,肝转移瘤与海绵状血管瘤、FNH及肝脓肿,FNH与海绵状血管瘤及肝脓肿之间强化曲线类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海绵状血管瘤与其余各病,HCC与除FNH外的各病,FNH与肝转移瘤、肝内胆管细胞癌及肝脓肿,肝转移瘤与肝脓肿之间的MSI、PEI、MSD及PV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6种病变之间的SER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的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和量化参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将两者结合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SnailmRNA和蛋白的表达

    作者:孙丹;孙成刚;王峰;李涛;主余华

    目的 检测肝癌组织中Snail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Snail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40例新鲜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SnailmRN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组织中Snail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中(P<0.05),且癌组织中Snail阳性表达率与包膜侵袭、门脉侵袭及肝内转移情况有关(P<0.05).肝癌组织中SnailmRNA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癌组织中Snail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包膜侵袭、门脉侵袭情况有关(P<0.05),而与肝内转移情况无关(P>0.05).结论 肝癌的癌变、侵袭、转移可能与Snail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有关,抑制Snail的表达,有望成为治疗肝癌的新靶点.

  • 辛伐他汀对COPD大鼠模型炎症的干预作用

    作者:陈旭东;王伟;王永彬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炎症因子及其肺组织病理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在COPD治疗中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熏香烟加气管内滴入LPS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随机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在造模两周后给予辛伐他汀2.5mg/kg灌胃治疗,每天1次,治疗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长率,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和分类,先分别测定BALF和血清中IL-8及TNF-α的水平、再测定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较模型组体质量增长率显著提高(P<0.05);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慢性支气管炎特征性病理改变,出现肺气肿,气管及血管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治疗组也出现肺气肿和炎症浸润,但程度较模型组轻;治疗组BALF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较模型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BALF及血清中IL-8、TNF-α、CRP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降低COPD大鼠模型BALF和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减轻肺组织及气道炎症,对COPD大鼠的炎症有抑制作用.

  • 芩丹胶囊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机制

    作者:任敏;张继东;王博;刘萍;姜虹;刘桂林

    目的 探讨芩丹胶囊(QC)含药血清对动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组织贴块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成纤维细胞,MTT法观察大[750mg/(kg·d)]、小[150 mg/(kg·d)]剂量的QC含药血清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的影响;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分别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 actin)和Smad3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大、小剂量QC含药血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TGF-β1诱导的AF的增殖(P<0.05),且用药组α-SM actin和Smad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较单纯刺激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QC含药血清通过干扰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抑制AF增殖和分化,从而改善和逆转动脉血管外膜重构.

  • 山东汉族人群DBP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李晓红;LI Yun;李芸;王班琴;刘师莲

    目的 初步探讨山东汉族人群中DBP基因416和42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MS)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经临床诊断为MS患者46例为MS患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为对照组,检测其DBP基因416位点(HaeⅢ酶切位点)和420位点(Sty Ⅰ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患病组和对照组比较,DBP基因416住点和420位点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表现型频率分布差异均不显著.结论 山东汉族人群中DBP基因416位点和42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MS疾病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 KGF在成纤维细胞促进表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单菲;姜笃银;宗宪磊;付小兵;刘军莉;赵敬杰

    目的 研究成纤维细胞产生的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时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自包皮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MTT法和免疫荧光等方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KGF基因的转录水平、培养液中KGF的浓度、成纤维细胞培养液对表皮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结果 RT-PCR结果显示,成纤维细胞中KGF转录水平显著,ELISA法可检测到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存在较高水平的KGF,细胞计数结果和MTT结果表明,含有KGF的成纤维细胞培养液能够促进表皮细胞增殖,保持表皮细胞的活性,免疫荧光观察到KGF与表皮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结论 成纤维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较高水平的KGF,成为其促进表皮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大鼠颈脊髓亚急性压迫性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宁斌;张爱军;贾堂宏;宋宏亮;郭舒亚;龚维明

    目的 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颈脊髓亚急性压迫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n=5)仅行椎板切除,余大鼠用后路渐进性压迫法造成C5节段脊髓压迫性损伤.造模成功后,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n=25)静脉给予生理盐水1 mL/d,小剂量治疗组(C组,n=25)和大剂量治疗组(D组,n=25)分别静脉给予rhEPO 500 u/(kg·d)、5000 u/(kg·d);损伤后分别于3、7、14、21、28 d用BBB评分评价四肢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受压颈髓节段EPO和EPO-R的分布及数量;各时间点处死模型,脊髓标本进行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EPO-R 随颈脊髓亚急性压迫性损伤渐重呈反应性增多,C、D组的各时间点BBB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1);TUNEL 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受压脊髓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在21 d时,rhEPO能有效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的凋亡(P<0.01),小剂量rhEPO维持治疗给药剂量效果好.结论 颈脊髓亚急性压迫性损伤后给予rhEPO可减轻脊髓的运动神经元细胞的凋亡,促进脊髓运动功能恢复,且小剂量rhEPO维持治疗即可取得良好效果.

  • 两种剂量肾上腺素在家猪长时程室颤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孟祥林;钟敬泉;苏国英;曾绮娴;刘红臻;刘东林;王远龙;李景莎;张运

    目的 比较两种剂量肾上腺素在长时程室颤家猪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 将16头家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标准剂量肾上腺组(0.02mg/kg),大剂量肾上腺组(0.1 mg/kg).采用体外电击法制备室颤动物模型,并于8min室颤后依次给予2min心肺复苏,除颤,肾上腺素.观察血流动力学和自主循环恢复情况.结果 自主循环恢复率两组一样,两组间血流动力学和除颤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剂量肾上腺素没有改善血流动力学,也没有提高除颤成功率和自主循环恢复率.

  • 抗性淀粉对氧化偶氮甲烷诱导大鼠结(直)肠癌过程中肠道功能及变性隐窝病灶的影响

    作者:孟妍;陈立勇;徐贵发

    目的 研究抗性淀粉(RS)对结(直)肠癌大鼠的肠道功能及变性隐窝病灶(ACF)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阴性、阳性对照组及RS低、中、高剂量组.阳性时照组大鼠从实验第2周开始腹腔注射氧化偶氮甲烷(AOM),每周1次,连续2周.阴性时照组注射生理盐水.RS各剂量组致癌剂处理同阳性对照组,并分别自由摄食含7.6%、15.2%及22.8%RS的饲料.阴性和阳性对照组大鼠摄食普通饲料.实验期间每周称重1次,于第5周末和第7周末分别进行粪便pH及排便实验.第16周断头处死所有大鼠,取出结肠组织进行指标ACF的测定.结果 与阳性对照组相比,RS各剂量组ACF数目、肠道转运时间(GTT)均明显减少(P<0.01),粪便pH也有所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S有利于肠道内的环境健康,降低ACF的发生,可能是预防结(直)肠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 犬单侧输尿管梗阻再通术后肾功能恢复的动态观察

    作者:高莉;王淑贞;汪彤;杨付勇

    目的 对不同时点输尿管梗阻再通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做动态观察.方法 将24只犬随机分成3组,行左输尿管结扎制作输尿管梗阻模型.分别在梗阻后第1、4、8周行输尿管再通术,于梗阻术前、后及再通术后2周、4个月进行放射性核素(99mTc-DTPA)显像,观察梗阻肾功能恢复的影像变化,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结果 输尿管梗阻1周组犬行再通术后肾功能可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4周组犬行再通术后肾功能仅能有部分恢复;8周组犬行再通术后未观察到肾功能恢复.结论 输尿管梗阻时间是影响犬肾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越早行输尿管再通术,肾脏的功能恢复越好.

  • 5-氮-2'-脱氧胞苷对RPMI8226细胞增殖、凋亡及SOCS-1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卢菲;刘传方;马道新;刘彦平;孔海丽;张晶晶

    目的 研究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生物学活性以及SOCS-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5-Aza-CdR(0.1、0.5、1.0、2.0、5.0 μmol/L)对RPMI8226细胞干预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改变: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SOCS-1 mRNA的表达.结果 5-Aza-CdR对RPMI8226细胞的生长抑制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流式检测结果显示,0.1、0.5、1.0.2.0、5.0 μmol/L 5-Aza-CdR作用于RPMI8226细胞7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62±2.87)%、(39.98±2.53)%、(49.07±3.51)%、(60.15±4.54)%和(69.88±3.49)%,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5-Aza-CdR 处理 RPMI8226细胞72h后,细胞阻滞于G0/G1期;Real-time PCR结果显示,SOCS-1基因在RPMI8226细胞中微弱表达,5-Aza-CdR作用后,SOCS-1 mRNA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逐渐升高(P<0.05).结论 5-Aza-CdR显著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可能与诱导SOCS-1基因去甲基化和SOCS-1再表达有关.

  • 大Y染色体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作者:范玲玲;颜军昊;李媛;高芹;陈子江

    目的 研究大Y染色体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完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其中,男方染色体G显带示为大Y(Y≥18号染色体)且其妻排除已知的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果疾病的治疗周期为大Y组(33例患者,47个治疗周期),同期在本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其他所有治疗周期为群体对照组(6620个周期).结果 大Y组与群体对照组比较,其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等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畸形率、出生性别比例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大Y组畸形儿出生与女孩出生所占比例有较明显升高.结论 大Y染色体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胚胎发育及近期妊娠结果均无显著性影响,但在大Y染色体患者的妻子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时,女孩更易出生.

  • bFGF在持续高眼压下对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晓冉;李运;巩磊;肖瑛;郭海燕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持续高眼压下对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7只.其中24只(48眼)卡波姆注入前房法制成持续高眼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只兔一眼为高眼压组(各24眼),另一眼为bFGF实验组(各24眼);另3只(6眼)为正常组.bFGF实验组在建模过程中及成功后1、2、3周玻璃体腔内注射bFGF各1次,正常组在相应的时间仅玻璃体腔内注入与bFGF实验组等体积的磷酸缓冲生理盐水(PBS).术后每日固定时间测量眼压,将眼压维持在30mmHg以上.分别于建模后1、2、3、4周随机处死6只兔子.完整摘除眼球行常规HE染色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形态变化并计数存活细胞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Bcl-2凋亡基因的表达.建模后4周行电镜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光镜:建模后两组神经节细胞数目均较正常组减少,自2周后高眼压组与bFGF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比较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抗凋亡蛋白(RGCsBcl-2)基因蛋白表达的阳性目标面积构成比,第3周时bFGF实验组Bcl-2基因蛋白仍保持较高水平的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术后4周bFGF 实验组改变明显轻于高眼压组,细胞器较对照组丰富,部分线粒体仍可见完整嵴.结论 bFGF作为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对高眼压下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动态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三维多孔支架中成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李德强;刘培来;汤亭亭;卢建熙;张元凯;李明;李振中;戴尅戎

    目的 研究动态培养条件下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三维多孔支架中的成骨状况.方法 从人骨髓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将第3代细胞与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复合.对细胞/支架复合体进行动态灌注培养(动态培养组)以及静态培养(静态培养组),28 d后采用MTT法检测三维支架中细胞的增殖.通过p-磷酸硝基苯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应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过程中骨桥蛋白及骨钙素的分泌.同时对培养后的细胞/支架复合体进行电镜观察及组织学检测,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成矿化细胞外基质的能力.结果 培养28 d后,动态培养组细胞增殖及ALP活性显著高于静态培养组(P<0.05).整个培养过程中,动态培养组骨桥蛋白及骨钙素的分泌高于静态培养组.静态培养组中细胞仅在多孔支架周缘增殖,而动态培养组中细胞则在整个支架内增殖.另外,动态培养组支架中形成的组织及新生骨明显多于静态培养组(P<0.05).结论 动态培养有利于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三维多孔支架中增殖并向成骨方向分化.

  • 人HMGB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

    作者:崔彬;王来城;朱敏;焦玉莲;辛玮;马春燕;张捷;赵跃然

    目的 构建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观察表达水平并纯化重组蛋白.方法 根据GenBank中人HMGB1基因序列,用 OptimumGeneTM行密码子优化并合成目的 基因,经PCR扩增,Nde Ⅰ和Xho Ⅰ双酶切,插入原核表达栽体pQE-T7-2的相应位点,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QE-T7-2/HMGB1.经茵落PCR、酶谱分析及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印迹法鉴定重组蛋白,Ni-NTA树脂亲和纯化目的 蛋白.结果 成功构建人HMGB1克隆栽体和表达载体;表达的目的 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以上,Western blot法显示,重组蛋白能与抗HMGB1抗体和抗His抗体特异结合,亲和层析纯化后纯度达90%以上.结论 成功构建高效稳定的重组人HMGB1 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化人HMGB1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MGB1的功能奠定基础.

  • 免疫复合物对单核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

    作者:曲芸芸;马春燕;朱敏;刘晓雯;孙新平;徐洁;赵跃然

    目的 研究免疫复合物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增殖、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吞噬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免疫复合物组:细胞坏死上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对照组有5组:坏死上清+正常人血清组、坏死上清组、SLE血清组、正常人血清组和培养基组,以上分别作用于U937细胞和U937细胞诱导产生的巨噬细胞.24 h后,用CCK-8法检测U937细胞的增殖.RT-PCR法检测U937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B细胞活化因子(BAFF)的变化,中性红比色法检测诱导产生的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免疫复合物能明显促进U937细胞的增殖(P<0.05),TNF-α和BAFF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并明显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P<0.05).结论 在免疫复合物作用下,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处于异常活化状态,使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增多而清除减少,从而参与了SLE的发生发展.

  • 计划怀孕对神经管缺陷一级预防措施实施的影响

    作者:宫蕊;孟才;孙喜红;王志萍;赵仲堂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计划怀孕现状,分析计划怀孕对育龄妇女孕前-围孕期实施神经管缺陷一级预防措施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山东省随机选取两县(区)妇幼保健院,于2008年1~2月对医院内的所有育龄妇女进行面访.结果 研究对象近一次妊娠为计划怀孕的占68.7%,其中生育年龄在24~29岁以及30岁以上的妇女计划怀孕率分别为72.2%和73.4%,显著高于23岁及以下妇女(P<0.05);计划怀孕可促使育龄妇女实施优生优育健康教育、遗传优生咨询、孕前健康检查和叶酸服用,较非计划怀孕分别增高了49.9%、65.3%、77.90%和69.0%;调整其他因素的影响后,计划怀孕与健康教育对遗传优生咨询和孕前健康检查的实施存在协同作用,交互效应超额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59和4.26;计划怀孕与遗传咨询对叶酸的服用亦存在协同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为6.71.结论 育龄妇女实施计划怀孕可明显促进神经管缺陷各项一级预防措施的实施,且与各项措施间存在协同作用.

  • 颅内肿瘤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吴敏;李刚;孙金龙;江玉泉;王洁贞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 采用成组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64例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和273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推断暴露因素与颅内肿瘤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源于配偶的被动吸烟、源于同事的被动吸烟、职业性接触汽(柴)油和经常接触农药可增加患颅内肿瘤的危险性,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777(1.103,2.861)、1.911(1.095,3.334)、4.298(1.008,18.314)和1.728(1.000,3.049).饮酒和啤酒酒精摄入量<9mL/d可降低忠颅内肿瘤的危险性.其OR值及95%CI分别为0.297(0.108,0.821)和0.216(0.046,1.024).结论 颅内肿瘤的危险因素为源于配偶及同事的被动吸烟、职业性接触汽(柴)油和经常接触农药;保护因素为饮酒和啤酒酒精摄入量<9mL/d.

  • 甲状腺功能亢进伴白细胞减少患者131Ⅰ治疗前后白细胞观察

    作者:张王峰;叶常青;袁梦晖;蒋仁晶;徐文斌;卢受强;李惕

    目前甲亢的治疗方法有3种: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性131Ⅰ内照射治疗及手术治疗.对初发及年轻甲亢患者应首选化学药物治疗.

  • 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管AGEs水平及其损伤机制和吡格列酮的保护作用

    作者:侯亮;刘雪平;袁树华;王美霞;徐松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管AGEs水平及其损伤机制和吡格列酮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6~8周龄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n=10)、胰岛素抵抗组(IR组,n=13)和吡格列酮组(PIO组,n=13).后两组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模型成功后PIO组给予吡格列酮[10mg/(kg·d)]干预,12周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管壁AGEs表达;应用RT-PCR法检测RAGE、NADPH氧化酶p47phox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RAGE、磷酸化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IR组比较,PIO组AGEs的表达减弱,而两组明显高于NC组;IR组和PIO组RAGE、NADPH氧化酶P47phox mRNA表达较Nc组明显升高(P<0.01),而PIO组上述指标表达较IR组减弱(P<0.05);PIO组RAGE、磷酸化NF-κb蛋白表达较IR组减弱(P<0.05),但两组均明显强于NC组(P<0.01).结论 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管AGEs及RAGE表达增多,继而促进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损伤;吡格列酮能通过减少AGEs、RAGE生成而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改善血管损伤.

  • 高血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国华;王翠兰

    目的 观察住院期间高血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无糖尿病痛史且以首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入院的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分别测定入院随机血糖,≥7.8 mmol/L定义为入院高血糖;第1、2、3、5、7天晨起空腹血糖,其平均值≥6.1 mmol/L定义为住院期高血糖.以3个月死亡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校正多个变量因素后,住院后发生高血糖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HR:1.80,95%CI:1.39~2.86,P<0.01),不论是入院时高血糖组的患者(HR:4.83,95%CI:1.93~12.06,P<0.01),还是入院时血糖正常组的患者(HR:1.64,95%CI:1.06~2.54,P=0.03).住院后血糖达标的患者与持续性高血糖患者相比,死亡风险降低(HR:0.21,95%CI:0.08~0.52).入院第一天血糖正常而后出现高血糖的患者与血糖持续正常的患者相比,死亡风险增加(HR:1.55,95%CI:1.01~2.39,P=0.04).结论 住院期间的高血糖与死亡率增加有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入院后血糖达标可提高生存率.

  • 黄芪在高糖环境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pelin/APJ表达的影响

    作者:魏秀娟;吴逸南;姜虹;苗青;王荣

    目的 观察黄芪在高糖环境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Apelin/APJ mRNA表达的影响,探寻黄芪对HUVECs的作用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HUVECs,根据实验要求分为:对照组、高糖组、低浓度黄芪组(0.1 g/L浓度黄芪+高糖)、高浓度黄芪组(0.2 g/L浓度黄芪+高糖),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黄芪注射液培养24 h后,用细胞增殖活力实验(CCK-8)检测HUVECs的增殖活力;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UVECs的形态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pelin/APJ mRNA的表达.结果 经过24h培养,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P<0.05),镜下可见细胞形态改变,Apelin/APJ mRNA的表达减少(P<0.05).与高糖组相比,黄芪干预组细胞增殖活力升高(P<0.05),镜下可见细胞形态明显改善,Apelin/APJ mRNA的表达增高(P<0.05).结论 黄芪可减轻高糖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亦可通过升高Apelino/APJ对HUVECs起保护作用.

  • 氯诺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实验研究

    作者:解斐;张栋;刘天华;黄桂华

    目的 制备氯诺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Lnxc-SLN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Lnxc-SLN,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纳米粒的处方与工艺;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外观形态,激光散射测定Zeta电位与粒度分布,低温高速离心法分离SLNs与未包封的药物,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其包封率与载药量,膜动态透析法探讨Lnxc-SLNs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的佳处方与工艺:药脂比为1:10,单硬脂酸甘油酯与大豆磷脂比为1.5:1,表面活性剂泊洛沙姆188与吐温80分别为1.2%和0.4%.油水相之比为1:5;纳米粒外观形态圆整,呈类球形实体粒子,平均粒径为185.3 nm,Zeta电位为(-27.65±0.91)mV,包封率为(86.24±3.39)%,载药量为(8.62±0.34)%,在pH 6.8 PBS中释药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结论 SLNs体外释放有明显的缓释作用,是静脉注射给药有前景的靶向载体.

  • 三种镇静催眠药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周慧;于宗琴;李军;李刚;纪洪生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体法考察镇静催眠药(安定、咪达唑仑和苯巴比妥)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验室建立的阿司匹林酯酶体外代谢系统,用高效液相色谱直接进样法测定培养体系中阿司匹林(ASA)和水杨酸(SA)的浓度,以SA/(ASA+SA)比值反应阿司匹林酯酶的活性.通过在培养体系中加入或不加安定、咪迭唑仑和苯巴比妥时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变化,分析上述镇静催眠药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安定、咪达唑仑、苯巴比妥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分别为-10.71%(P>0.05)、-27.94%(P<0.05)和8.83%(P<0.05),咪达唑仑对阿司匹林酯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苯巴比妥对阿司匹林酯酶的活性有一定的诱导作用.结论 咪达唑仑、苯巴比妥与阿司匹林合用时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 诺和锐30特充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作者:张月华;赵新国;岳玉国;吕英俊

    目的 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诺和锐30特充强化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55例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诺和锐30特充治疗,每日3次皮下注射,分析治疗前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血糖(PPG)、胰岛素、C-肽、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短期诺和锐30特充强化治疗后,FPG、PP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胰岛素、C-肽、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HOMA-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诺和锐30特充强化治疗可迅速降低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