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Aesthetics and Cosmetology 중화의학미학미용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中国医学美容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6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657/R
  • 国内刊号: 杜太超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mac@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中国医学美容杂志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改良颞颊部隐蔽切口除皱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薇薇;刘志飞;朱琳;曾昂

    目的 探讨改良颞颊部隐蔽切口除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面部老化者共26例,采用设计改良折线手术切口,耳前切口向后下于耳轮上脚软骨前缘折向后至耳屏缘.采用改良的垂直向上方悬吊腮腺浅面的浅表肌腱膜,同时在耳屏缘前1~2 cm向外上悬吊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MAS)筋膜,使鼻唇沟变浅,同时上提下垂的颊部脂肪,改善下颌曲线.结果 26例受术者术后面部外观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满意率为100%.术后6个月时,无下睑外翻,睑球分离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颞颊部隐蔽切口除皱术切口瘢痕隐蔽,无明显脱发,避免了重要神经、血管的损伤.

  • 810nm半导体激光治疗毛周角化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姜莉;涂平;谭燕红;舒雪飞;张超;李苗;韩悦

    目的 评价81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毛周角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对48例小腿毛周角化症患者进行治疗.治疗能量密度为9~10 J/cm2,频率10 Hz,脉宽400ms,治疗间隔为8周,共治疗3次,治疗6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810 nm激光治疗48例毛周角化症患者疗程结束后的总有效率为91.7%.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疗效明显提高,第1次治疗后有效率为52.1%(25/48),第2次治疗后有效率为75.0%(36/48),第3次治疗后有效率为91.7%(44/48).随访6个月,5例患者短期内出现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皮肤均明显改善.结论 81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毛周角化症安全、有效.

  • 传动直丝弓技术与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成人双颌前突的疗效比较

    作者:郭奕;李天成;彭诚;陈晶晶

    目的 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和MBT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成人双颌前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双颌或双牙弓前突患者40例,将其完全随机分为两组,传动组20例,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MBT组20例,应用MBT滑动直丝弓结合口外弓或种植钉辅助支抗治疗.比较两组头颅侧位X线治疗前后及治疗差值的组间差异.结果 平均疗程传动组为(19±4)个月,MBT组为(23±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U1/SN、U1/NA、U1-NA、L1/NB、L1-NB、U1-AP、L1-AP、UL-EP、LL-EP均显著减小(P<0.01);U1/L1、鼻唇角和Z角均增大(P<0.05);MP/SN传动组增加1.93°(P<0.05),MBT组增加0.81°(P>0.05).除MP/S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中切牙内收量U1/NA传动组(-20.95±8.79)°明显大于MBT组(-16.00±6.52)°.结论 未使用额外支抗的传动技术和使用强支抗的MBT技术治疗双颌前突患者均能得到满意的软、硬组织结果.传动直丝弓技术能较早改善患者软组织侧貌,但上前牙有过于直立趋势,临床应注意上前牙的转矩控制.

  • 先天性睑内翻的个性化术式治疗

    作者:左兰;程建霞;黄鑫宇;杜园园

    目的 评价个性化术式治疗先天性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先天性睑内翻患者150例(285只眼),单纯的先天性睑内翻采用单纯切开缝合术;单纯下睑赘皮的睑内翻采用睑内翻矫正术联合下睑赘皮去除术;伴有内眦赘皮和下睑赘皮的睑内翻采用下睑赘皮去除术联合内眦Y-V成形术;睑内翻伴有下睑退缩采用睑内翻矫正术联合下睑缩肌后徙术.评价术后恢复情况如治愈率、复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复发及并发症.术后总治愈率98.6%(281/285),其中单纯切开缝合术治疗25只眼,好转2只眼,治愈23只眼(92.0%);单纯下睑赘皮去除术治疗41只眼,治愈41只眼(100.0%);下睑赘皮去除术联合内眦Y-V成形术治疗180只眼,好转1只眼,治愈179只眼(99.4%);下睑缩肌后徙术治疗39只眼,治愈38只眼(97.4%).结论 采用个性化手术治疗方式矫正先天性睑内翻,不但手术效果良好,治愈率高,而且避免了术后复发率及不良并发症.

  • 双线重建术修复唇裂红唇的临床美学效果

    作者:王伯钧;韦进;秦小云;玉铭;齐辉;蒋才丽;夏春波

    目的 探讨双线重建术修复唇裂红唇的临床美学效果.方法 对68例唇裂患儿红唇按“双线重建”的原则进行修复,术后1个月以内对唇红缘、红唇形态2个内容的7个项目进行唇裂术后效果综合评估.结果 随访68例,随访率100%,红唇形态修复效果满意62例(91.2%),红唇形态修复效果一般6例(8.8%).在评估的7个项目中,除唇红缘左右对称性的修复效果相对欠佳外,其他项目均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 双线重建术有助于提高唇裂红唇修复的美学效果.

    关键词: 唇裂 红唇 唇线 修复
  • 联合手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伴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

    作者:程建霞;左兰;李富强;杜园园

    目的 探讨上睑下垂矫正术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伴有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先天性上睑下垂伴内眦赘皮的患者80例105只眼进行手术治疗,上睑提肌肌力小于4 mm 64例(80只眼)采用额肌瓣悬吊术联合Y-V成形术,上睑提肌肌力大于4 mm 16例(25只眼)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术联合Y-V成形术.评价术后睑裂长度、内眦宽度、睑裂高度、睑裂倾斜度、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 睑裂长度平均增加(2.0±1.0) mm,内眦宽度平均缩小(4.0±2.0) mm,平均睑裂高度(9.0土1.0)mm,睑裂倾斜度平均(12°±2°).行额肌瓣悬吊术联合Y-V成形术术后复发7.5%(6/80),未复发92.5%(74/80),并发症5.0%(4/80);行上睑提肌缩短术联合Y-V成形术术后复发8.0%(2/25),未复发92.0%(23/25),并发症4.0%(1/25).结论 联合手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伴有内眦赘皮,不仅能明显减少了术后复发率及不良并发症,还在大程度上满足患者对美的追求.

  • 额部和面部联合扩张修复鼻部及下睑区病损切除后创面

    作者:马显杰;董立维;李杨;王璐;李威扬

    目的 探讨额部和面部联合扩张修复鼻部及下睑区病损切除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据鼻部、下睑区病损面积大小,考虑额部、面部联合扩张方法,确定扩张器容量大小.额部在额肌下、骨膜上放置150~170ml扩张器,面部据正常组织面积在浅表肌腱膜系统(SMAS)筋膜浅层放置尽量大的扩张器.待扩张充分后,将鼻部、面部下睑区病损切除,松解后,面部设计直接推进或易位皮瓣转移,额部则以滑车上血管为蒂设计易位带蒂皮瓣转移修复鼻背及下睑区创面.额部带蒂皮瓣3周后断蒂,舒平修复剩余病损切除后创面.结果 6例皮瓣均全部成活,术后肤色佳,与面部匹配良好,无下睑外翻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 额部、面部联合扩张皮瓣是修复鼻部、面部下睑区病损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 面部 扩张术 皮瓣
  • 三维重建技术在皮瓣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周洁瑕;谢晓明;龚建平;赵天兰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邻近皮瓣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GE 64排螺旋CT机对11例患者下肢进行CT血管造影(CTA),利用三维软件分别重建出骨、肌肉、筋膜、皮肤与血管,并对血管进一步分割,构建出单支血管及其分支三维图像,并对所构建的三维图像进行单独显示与组合显示.结果 11例患者经下肢进行CTA扫描后不仅能在病损周边显示三级以下的血管,并且能显示局部的具体分布状况,为邻近皮瓣的临床个性化设计提供准确的血管解剖学基础.结论 对于邻近皮瓣基础研究和临床手术的个性化设计三维重建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方法.

  • 眼轮匝肌翻转法在修复下睑板前眼轮匝肌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

    作者:范元涛;王睿恒

    下睑板前眼轮匝肌隆起,俗称“卧蚕”,被认为是美貌眼、年轻态的特征之一[1],有别于下睑袋.下睑袋是面中部老化的主要表现,其特征为下睑区皮肤、眼轮匝肌、眶隔的老化、松弛下垂及眶隔脂肪的疝出,致成袋状畸形[2-3].下睑袋修复术是临床常见手术,但也存在因不当去除眼轮匝肌造成下睑板前区眼轮匝肌过薄或部分缺损的病例.针对这种情况,临床上有以筋膜移植[4-5]、脂肪或透明质酸钠填充[6-8]等方法予以治疗.但是共同不足是下睑板前区出现静态饱满,缺少与表情相伴随的动态变化.我们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眼轮匝肌翻转法对42例下睑袋修复术后出现下睑板前区眼轮匝肌部分缺损的患者行再次手术,修整眼轮匝肌部分缺损.

    关键词:
  • B型超声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忠泵;林洁;谭晓燕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透声性好,其注射隆乳术常用B型超声进行监测和随访,指导治疗[1].我们采用术中B型超声引导取出散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术后效果满意.一、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5例,年龄29~51岁,平均(35.0±1.2)岁;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7~11年,平均(9.2±0.9)年;其中疼痛硬结16例,注射物游走移位4例,外院抽吸或切开取出不完全3例,无任何症状因担心并发症2例.

    关键词:
  • 改良微切口一针贯穿埋线法的重睑成形术

    作者:魏蜀一;周传德;李强;李森恺;李峰永;韩金梅;周宇;曹玉娇;张思娅

    现代人追求高加索眼型,然而汉族人双重睑发生率仅52.98%[1],近年重睑成形术已升至美容术的首位[2].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整形美容正朝着大众化、简单化、微创化的方向发展.埋线法作为微创法具有手术快捷、恢复快、手术痕迹轻等优点,而受到部分美容就医者的青睐.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我们对埋线法的“动力点”与“形态点”进行综合考量,对传统埋线法进行改良,加强了埋线法微创的优点、弥补其不足,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有101例美容就医者接受该术式,随访效果满意.

    关键词:
  • 小切口重睑成形术失败后的修复

    作者:蔡茂季;费跃;莫晓岚

    重睑成形术可以使内藏的睫毛外露和上翘,同时增加眼裂的长度和宽度,因此可以使人的面部容貌大大改观,延缓和减轻额部皱纹的产生.传统的切开法和埋线法均有一定的优缺点和适应证.因此,人们又应用小切口重睑成形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切口重睑成形术失败的病例逐渐增多.一、临床资料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我们共收治了29例采用小切口切开重睑成形术失败的病例.本组29例均为门诊就诊者,其中我院手术者6例,外院手术者23者.男3例,女26例,年龄18~30岁,平均(22.3±0.1)岁,其中重睑皱褶消失8例,重睑皱褶不全12例,双侧不对称4例,上睑皱褶过高3例,多层皱褶2例,包括一侧重睑部分或完全消失4例.

    关键词:
  • 人脂肪干细胞复合膨体聚四氟乙烯植入大鼠皮下增生的研究

    作者:杨柳;姜南;钱洪军;徐扬阳

    目的 评价人脂肪干细胞(hADSCs)复合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在SD大鼠体内的生长增殖情况,为临床运用hADSCs进行组织修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从健康成人脂肪抽吸术后的脂肪中获取hADSCs.按照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A组为ePTFE材料接种hADSCs,B组仅为ePTFE材料,将两组移植于大鼠背部皮下,每只大鼠背上移植2个点(共10只).细胞-材料复合物在SD大鼠体内培养4周后,观察移植物外形、成活情况、湿重,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CD31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及毛细血管分布,并计算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原代培养的hADSCs呈梭形生长,细胞活性良好.移植术后4周hADSCs均能于ePTFE支架的边缘及空隙内生长.A组移植物湿重(511.62±32.82) mg、B组(363.56±34.74)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1荧光染色显微镜下,A组高倍镜视野微血管密度(29.50±2.63)个、B组(12.00±2.2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较少,毛细血管生成较多.结论 hADSCs与ePTFE支架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其增殖不受ePTFE支架的影响,hADSCs可促进局部血管生成,并可用于组织工程缺损修复的研究.

  • 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创伤后成纤维细胞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

    作者:李晓光;方勇;姚敏;俞为荣;徐鹏;郭兵;毛志刚;杨鹏高

    目的 探讨创伤愈合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调控新生血管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成纤维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GMCSF组、GMCSF+ Go6976组以及Go6976组,空白组应用GMCSF溶解液PBS处理;GMCSF组应用50 ng/L的GMCSF处理;GMCSF+Go6976组先加入50 ng/L的GMCSF和10μmol/L的Go6976处理;Go6976组用10 μmol/L的Go6976处理.应用GMCSF作用成纤维细胞后,采用Western印迹法观察蛋白激酶磷酸化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采用凝胶电泳迁移试验检测核因子-κB的活化.结果 GMCSF作用成纤维细胞45 min蛋白激酶C蛋白相对表达量0.434±0.056,与0 min 0.224±0.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显示,GMCSF+ Go6976处理组VEGF表达量为39.26土7.63,与GMCSF组的86.75±10.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胶电泳迁移实验结果显示,GMCSF组核因子-κB为82835±4565,GMCSF+Go6976组为71279±3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CSF可通过PKC活化核因子-κB,从而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VEGF的表达.

  • Wnt信号通路在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谢敏凯;吴国平

    2002年,Zuk等[1]首次报告从人体脂肪组织提取物中发现一群具有向多种组织分化潜能的多功能干细胞,称之为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现已证实AD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内皮细胞、神经前体细胞和成熟的脂肪细胞[2].ADSCs在其增殖和自发的分化过程中能合成并分泌不同的Wnt配体[3].Wnt信号通路作为一条十分保守的信号通路,参与体内多种生物学过程,根据信号通路是否有β-catenin参与,分为经典Wnt信号通路和非经典Wnt信号通路.国内、外学者对Wnt信号通路在骨生成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做了大量研究,发现Wnt信号通路在骨细胞的生长发育、增殖、分化、迁移、凋亡及稳态维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4-7].作为组织工程中新兴的种子细胞,ADSCs的成骨分化能力被重视,其中Wnt信号通路对ADSCs成骨分化影响的研究成为热点.现就Wnt信号通路在ADSCs成骨分化中作用的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
  • 蜗轴及其周边肌肉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孙敏;尹宁北

    蜗轴位于口角,在解剖上与口面部肌肉、皮肤、筋膜之间互相关联,对面部美学、唇鼻沟的形态、面部年轻化等方面有直接影响.蜗轴周边的肌肉解剖结构复杂且不同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而不同的肌肉结构可以表现为不同的面部动静态特点.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一、蜗轴的概念19世纪,德国解剖学家首次描述蜗轴为口角旁一肌性结构,称之为“konten”.Lightoller于1925年将其改名“modiolus”,定义为“来自于不同平面的肌肉围绕口角并向口角旁的一点汇聚,互相交织,后形成一致密的可活动纤维肌性团块”[1].因其周围肌肉以蜗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类似轮轴状而得名.

    关键词:
  • 光动力治疗面部痤疮致严重光接触性皮炎一例

    作者:张锐利;雷旭光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中度和重度痤疮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兴方法,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光过敏反应,大部分患者可忍受,发生严重光接触性皮炎临床少见.现报道1例光动力治疗面部痤疮致严重光接触性皮炎病例.病例 患者女,33岁,因面部红肿、痒、灼热7d于2013年12月来威海市立医院就诊.7d前因面部痤疮在当地医院用3.6%5-氨基酮戊酸溶液(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名艾拉)敷于面部1.5h后,用光动力治疗仪(LED)-1B(武汉亚格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为光源照射20 min,第2天即治疗20 h后面部红肿、伴轻度瘙痒,以灼热、灼痛为主,当地医院给予西替利嗪(10 mg/d),消风止痒颗粒口服,冷敷,红肿减轻,出现色素沉着.既往体健,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关键词:
  • 乳晕内环乳头垂直切口双平面隆乳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育哲;刘畅;陈迎霞;巩传红;曲琦;许雅娟

    目的 探讨经乳晕内垂直切口双平面隆乳术治疗乳房过小和轻度、中度乳房下垂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共对60例美容就医者行隆乳术,均为哺乳后,采用经乳晕内环乳头垂直切口,斜形进入乳腺至胸大肌筋膜,在胸大肌肋骨起点处弧形切断胸大肌下缘,内侧至与胸大肌相交的胸骨缘,在胸大肌下间隙剥离“腔穴”至术前设计范围,根据术前乳房不同情况分别进行Ⅰ型、Ⅱ型、Ⅲ型双平面的剥离.植入乳房假体后,假体上半部分在胸大肌下间隙,下半部分在乳腺后.结果 60例美容就医者中,20例行Ⅱ型双平面隆乳,4例行Ⅲ型双平面,其余行工型双平面.术后除1例发生血肿,1例出现包膜挛缩外,其余经3个月至2年随访,均达到满意效果.结论 经乳晕内环乳头垂直切口可以完成Ⅰ型、Ⅱ型、Ⅲ型双平面隆乳操作,同时可以矫正乳房轻度、中度下垂.

    关键词: 隆乳术 乳晕 乳头 切口
  • 水动力辅助脂肪抽吸术在自体脂肪移植隆乳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阎施婧;叶松;吴丹;段波

    目的 探讨应用水动力辅助脂肪抽吸术进行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水动力辅助脂肪抽吸术进行自体脂肪移植隆乳20例,单侧乳房注射移植量平均为(210±39) ml,术前及术后分别对受术者胸围(TN)、双侧胸乳距(SN)及乳房高度(MP)进行测量,术后随访3~24个月,结合术前、术后照片比较,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病例均无感染,乳房外形良好,双侧乳房对称、饱满,效果满意,术后3个月胸围较术前明显增大[(88.7±2.9) cm比(87.2±4.2) cm,P<0.01],双侧胸乳距明显增加[左(20.1±1.5) cm、右(20.1±1.5) cm比左(19.5±1.5) cm、右(19.5土1.6)cm,P<0.01],乳房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4.6土0.4)cm比(4.2±0.9) cm,P<0.05]. 结论 水动力辅助脂肪抽吸术应用于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效果良好,操作简单方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 再论美容外科呼唤科学精神

    作者:洪志坚;张涤生

    早在21世纪初,张涤生院士[1-3]针对我国美容医学尤其是美容外科的乱象,高声疾呼“美容外科呼唤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性”;此后,又多次撰文论述这一思想,关切之心,忧虑之情,充分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和专业巨擎对我国这一学科发展的殷切希望.一、美容外科发展的现状审视和回顾30余年我国美容外科的发展,确实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政府职能的加强,《医疗美容机构管理办法》的出台,美容主诊医师制度的推行,医疗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医疗美容行为从多个管理层面得到了规范.实力雄厚,基础扎实的大型公立医疗机构中的整形外科也开展更多的美容外科工作,强化了服务意识,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誉,树立了可以依赖的模范作用,争取到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原有的民营美容医疗机构在历经多次教训并吸取了失败的经验后,更加注重美容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利用自身的优势,有的已建立起了品牌效益;美容就医者对美容外科也有了更多和清醒的认识,以往的盲目性就医也大为减少.

    关键词:
  • 皮肤激光治疗常用的麻醉方法

    作者:冀雅聪;刘亚玲

    皮肤激光治疗伴随的疼痛及不适感,促使麻醉成为激光皮肤美容中的重要辅助技术.表面麻醉方便有效、相对安全,但也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区域阻滞麻醉用药少、起效快,但注射时引起的疼痛较难忍受;肿胀麻醉可有效减少组织损伤,但需注意麻醉溶液的浓度配置;全身静脉麻醉风险小,患者耐受性好且少见并发症,但在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麻醉深度.由于单一麻醉方法的不足,临床上常常将几种麻醉方法联合使用,使麻醉效果更加理想.因此,对于临床医师来说,在进行皮肤激光治疗前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尤为重要.现概述以上4种皮肤激光治疗中的常用麻醉方法,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