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Apelin通过TGF β-smads信号通路抑制肥厚型心肌病转基因小鼠心肌纤维化

周颖;袁建松;陈游洲;王秀红;张红雷;乔树宾

摘要: 目的 探讨Apelin对肥厚型心肌病(HCM)转基因小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以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选取14只成年cTnT-Q92转基因小鼠,分为安慰剂组(生理盐水)和Apelin处理组(0.1 μmol·kg-1·d-1),另取7只非转基因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处理前及处理12周后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12周后取心肌组织切片胶原染色检测胶原体积分数(Cvr)、心肌细胞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Col 1α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smad3和smad7的表达.分别以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和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Col 1α1、Col 1α2、Col 3α1、TGF-β1、smad2、smad3和smad7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安慰剂组比较,Apelin处理组小鼠的心脏舒张功能明显改善,胶原染色分析表明心肌组织胶原体积分数减少[(39.4±2.3)%比(12.7±2.8)%,P<0.05].免疫组化表明,Apelin处理组Col 1α1、TGF-β1、smad2、smad3的表达较安慰剂组明显减少,而smad7的表达水平升高.Westemblot和RT-PCR分别表明,较安慰剂组,Apelin处理组Col1d1、Col 1α2、Col 3α1、TGF-β1、smad2和smad 3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smad7的蛋白和mRNA水平升高.结论 Apelin可以提高HCM cTNT-Q92转基因小鼠心脏舒张功能,改善心肌纤维化,其机制与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住院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入院收缩压与院内及院外病死率的关系

    作者:邹长虹;黄燕;周琼;安涛;张荣成;吕蓉;张宇辉;张健

    目的 分析住院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入院收缩压水平与其院内及院外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阜外医院心力衰竭病房住院的成人DCM患者,存活出院患者随访至2015年12月或死亡或心脏移植.定义心力衰竭恶化、猝死或脑卒中导致的死亡为心血管原因死亡.主要终点为心血管原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危险因素判定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方法 .结果 793例患者纳入分析,35例发生院内死亡.多变量分析显示,入院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1 mmHg=0.133 kPa),院内病死率降低33.4%(风险比HR=0.666,95%可信区间CI0.501~0.886,P<0.01).701例出院患者中位随访34(18,51)个月后,137例死亡,其中126例为心血管原因死亡,另有16例行心脏移植.入院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院外主要终点发生风险降低24.0%(HR=0.760,95%CI0.669~0.864,P<0.01).根据患者入院收缩压水平分为4组:<100 mmHg(144例),100~109mmHg(159例),110~119 mmHg(150例)和≥120 mmHg(248例),四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终点发生率有明显差别(分别为43.8%、20.1%、16.7%和8.9%,P<0.01).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收缩压<100 mmHg患者主要终点风险是收缩压≥120 mmHg患者的近4倍(HR=3.953,95%CI2.374~6.582,P<0.01).根据患者入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2个亚组:LVEF<30%(369例)和LVEF≥30%(332例),前者入院收缩压水平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之间呈线性关系,后者呈非线性关系.结论 住院DCM患者入院收缩压水平越低,院内病死率越高,院外心血管原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发生风险也越高.不同收缩功能水平患者入院收缩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模式不同.

  • 外科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14例临床特点及疗效

    作者:宋昌鹏;黄晓红;郭颖;郑欣馨;鲁洁;房晓楠;王水云

    目的 分析接受外科治疗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阜外医院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和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术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患者的术前、术后和随访超声心动图结果,结合预后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4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48.1±11.9)岁;术前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Ⅵ级患者11例,Ⅱ级患者3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4例,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5例.术后室间隔厚度[(13.9±5.3)mm比(18.1±4.5)mm]、左心室流出道压差[(11.6±7.9)mmHg(1 mmHg=0.133 kPa)比(94.2±37.3)mmHg]、左心房内径[(38.1±6.9)mm比(44.4±6.6)mm]和左心室射血分数[(63.2%±4.2%)比(69.0%±8.6%)]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随访(5.6±0.9)个月期间未发生死亡及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随访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除1例患者再次出现心室间隔增厚,其余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和左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患者临床合并症多,外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无创呼吸机在80岁以上高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杜纪兵;李文宇;霍星宇;陈树涛;丛洪良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特点以及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于我院心脏中心诊断为失代偿期心力衰竭,住院期间发作急性左心衰竭且能耐受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65例,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80岁,20例)和对照组(年龄<80岁,45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基本情况、急性左心衰竭时血气分析、基本生命体征等临床资料以及应用无创呼吸机前后指标变化.结果 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发现,高龄组合并冠心病比例,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应用呼吸机前临床体征及血气分析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应用呼吸机治疗2 h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乳酸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均有明显上升(P均<0.05).应用呼吸机治疗48 h后,两组患者左心房直径,肺动脉压力水平均有所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上升(P均<0.05).对照组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10007.48±2183.22)ng/L比(4342.82±270.78)ng/L,P=0.001],而高龄组患者NT-proBN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收缩压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18.05±3.01)mmHg(1 mmHg=0.133 kPa)比(-31.02±5.16)mmHg,P=0.036].两组患者应用呼吸机过程中均无死亡病例,但高龄组应用无创呼吸机时间长于对照组[(116.61±15.18)h比(102.62±13.67)h,P=0.043].结论 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以改善高龄患者氧合状态,降低乳酸水平,改善心脏功能.但是高龄组患者应用时间长于对照组,且48 h NT-proBNP未见明显下降,提示80岁以上高龄患者应用无创通气后达到临床缓解所需时间可能更长.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鉴别缩窄性心包炎及限制型心肌病

    作者:李子卓;方理刚

    目的 研究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超声心动图技术鉴别缩窄性心包炎(CP)及限制型心肌病(RCM)的价值和定量指标.方法 入选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CP患者18例,经心肌活检和临床诊断的RCM患者14例及健康对照组19例.储存不同切面动态超声二维图像,分析收缩期峰值左心室径向应变、周向应变、长轴应变,以及旋转角度、净拧转角度等指标.结果 RCM组径向应变低于CP组[心尖水平:(14±7)%比(23±12)%,P<0.05;乳头肌水平:(16±7)%比(32±14)%,P<0.05;心底水平:(13±11)%比(20±8)%,P<0.05],且两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RCM组长轴应变低于CP组[心尖水平:(-12±4)% 比(-17±6)%,P<0.05;乳头肌水平:(-8±3)%比(-16±4)%,P<0.05;心底水平:(-6±3)%比(-16±5)%,P<0.05],且两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心尖、乳头肌、心底水平,RCM组与CP组周向应变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心尖水平,CP组旋转角度低于RCM组[(4±3)°比(7±3)°,P<0.05]和对照组[(4±3)°比(9±3)°,P<0.05],但RCM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组净拧转角度低于RCM组[(7±4)°比(12±5)°,P<0.05],且两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净拧转角度鉴别RCM与CP的截值点为9°,敏感性72%,特异性76%.结论 RCM组径向和长轴应变低于CP组,而CP的净拧转角度及心尖旋转角度的降低较RCM更明显,净拧转角度鉴别RCM与CP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影响恶性肿瘤诊治的心血管病情况分析

    作者:韩森;安涛;李伟;方健;刘卫平;张宇辉;朱军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的心血管病情况,探讨心血管病对肿瘤诊疗方案产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肿瘤住院患者因病情需要请外院专家会诊(院际会诊)的病历资料,筛选其中心血管病的病例.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心血管病对肿瘤患者的诊治产生的影响.结果 从1323例会诊资料中,筛选出心血管病例371例(28.0%).其中男性237例(63.9%).年龄范围16~88岁.原发肿瘤类型包括:肺癌97例,胃癌45例,淋巴瘤42例,结直肠癌41例,食道癌32例,胆管癌/胆囊癌12例,乳腺癌10例,肝癌10例,胰腺肿瘤9例,恶性黑色素瘤8例,其他肿瘤65例.肿瘤分期为:Ⅰ期69例(18.6%),Ⅱ期52例(14.0%),Ⅲ期77例(20.8%),Ⅳ期131例(35.3%),分期不详42例(11.3%).心血管病情况包括:血栓栓塞性疾病89例(24.0%),心律失常75例(20.2%),周围血管病和脑卒中65例(17.5%),冠心病54例(14.6%),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32例(8.6%),高血压22例(5.9%),肺动脉高压6例(1.6%),心脏瓣膜病5例(1.3%),心包疾病及其他23例(6.2%).其中抗肿瘤治疗前的风险评估:116例(31.3%).抗肿瘤治疗并发症的处理:132例(35.6%).心血管基础疾病的诊治:123例(33.2%).心血管病决定肿瘤治疗方案的制定:298例(80.3%);不影响肿瘤诊疗方案:56例(15.1%);不确定/无法判断:17例(4.6%).结论 恶性肿瘤合并心血管病临床常见.大部分心血管病影响恶性肿瘤诊疗方案的制定.

    关键词: 肿瘤 心血管疾病
  • 他汀种类及服用时间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斌亮;王延风;杨科;易宗毕;管秀雯;马飞

    目的 探讨他汀的不同种类、服药时间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我们检索了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ISI Web of Knowledge等数据库.检索词为breast neoplasms[Mesh]、statins或lipid-lowering drug、prognosis或survival或mortality或outcome等,发表时间不限.经过2位作者交叉互查后,使用Stata 1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初筛69篇文章,终入选6篇文章,共纳入196823例女性.总体而言,他汀可以改善乳腺癌的肿瘤特异性死亡及全因死亡率,但其保护作用受限于他汀的种类以及使用时间.脂溶性他汀可以改善乳腺癌的肿瘤特异性死亡及全因死亡率,水溶性他汀能轻微改善全因死亡率,但并不能改善肿瘤特异性死亡率.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服用他汀类药物超过4年的亚组并没有见到相关获益.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乳腺癌的预后,但是其保护作用与他汀的种类和服用时间相关.但部分结论与目前的普遍认识不同,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 不同射血分数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院内预后情况比较

    作者:何柳;杜昕;孙玉青;侯晓霞;于海荣;吕强;马长生;董建增

    目的 了解不同射血分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为合理制定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资料收集的方法,从北京市9家医院收集2274例CHF患者的住院病例信息.按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划分为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HFrEF:LVEF<40%),射血分数处于中间状态心力衰竭(HFmrEF:40%≤LVEF≤49%),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pEF:LVEF≥50%)三组,对三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既往病史、主要病因、院内检查结果、院内治疗、住院时间、院内死亡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HFrEF 626例(27.5%),HFmrEF 466例(20.5%),HFpEF 1182例(52.0%).统计分析显示冠心病是三类患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首要病因.HFrEF组住院时间延长(超过13 d)比例(27.0%)分别高于HFmrEF组(21.3%,P<0.017)和HFpEF组(18.0%,P<0.017),而HFmrEF和HFpEF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rEF组院内死亡率(2.1%)高于HFmrEF组(0.6%)和HFpEF组(1.4%),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3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肾功能不全是三组患者延长住院时间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HFrEF组,收缩压大于120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的可能性较低(OR=0.20,95%CI 0.05~0.78,P=0.021);HFmrEF组,年龄越大发生院内死亡的可能性越高(OR=1.30,95%CI 1.02~1.65,P=0.032);HFpEF组,入院心率是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OR=1.04,95%CI 1.01~1.06,P=0.001).结论 HFrEF、HFmrEF、HFpEF三类CHF患者预后较差,需要进行积极临床干预.由于三类患者既往病史、病理生理特征存在差异,还需积累更多高质量研究证据,有针对性的制定临床治疗策略,合理改善患者预后.

  • 基于RNA-seq研究扩张型心肌病的mRNA基因差异性表达

    作者:刘静雯;黄至齐;黄广勇;相有章;王月海;王静

    目的 通过构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外周血浆的mRNA差异性表达谱,并对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功能分析,为阐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构建扩张型心肌病组(6例)和正常对照组(9例)的mRNA表达文库,获得基因水平的mRNA FPKM值,作为mRNA的表达谱,计算两组样品间差异并获得差异mRNA表达谱,利用差异mRNA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进一步研究差异mRNA的功能.随机挑选3个显著上调和3个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mRNA,选取1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进行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1418条差异表达的mRNA,其中上调的有800条,下调的有618条,通过GO和KEGG生物学功能分析,发现差异性表达的mRNA参与到能量代谢、肌肉组织器官发育、细胞离子稳态失衡等生物学过程,显著富集在Wnt信号通路,并进一步筛选出可能与扩张型心肌病有关的目标基因GSK3β和SFRP2.应用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在扩大样本中进行验证,结果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本研究应用RNA-seq技术获得扩张型心肌病mRNA差异性表达谱,筛选出可能与扩张型心肌病有关的目标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作者:姚宏英;杨胜利;杨泉;张璐;袁玉婷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武警总医院住院的无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慢性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患者242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心脏超声评估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E/A值,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估患者室性早搏、室性早搏二联律、频发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及平均心率.结果 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发生室性早搏、室性早搏二联律、频发室性早搏及NSVT的比例分别为80.2% (194/242),58.3% (141/242),28.1%(68/242)及16.1% (39/242);其中NSVT患者中有35例为单形性,有4例多形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病因与不同心律失常的发生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 0.05),LVEF(OR=0.777,95% CI =0.662 ~0.912,P=0.002)与室性早搏相关,LVEF(OR=0.670,95% CI =0.555~0.809,P <0.001)及平均心率(OR=1.047,95% CI =1.006~1.090,P=0.024)与频发室性早搏相关,LVEF(OR=0.659,95% CI=0.529~0.822,P<0.001)及E/A值≤1(OR=6.845,95% CI=1.563 ~9.979,P=0.011)与NSVT相关.结论 HFrE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LVEF与不同类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均密切相关.

  • 肺动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3浓度对左心衰竭相关肺动脉高压者的肺血管阻力及全因死亡预测作用

    作者:张航;谢渡江;余万德;张娟;蒋晓敏;陈绍良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肺动脉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3(SOD3)浓度对左心衰竭患者肺血管阻力及全因死亡的预测作用.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连续选取稳定的左心衰竭且接受右心导管检查的住院患者.根据右心导管数据分为正常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25 mmHg(1 mmHg =0.33 kPa).被动组:mPAP≥25 mmHg,肺动脉锲压(PAWP)> 15 mmHg,且肺血管阻力(PVR)≤3 WUs.混合组:mPAP≥25 mmHg,PAWP> 15 mmHg,且PVR>3 WUs.留取肺动脉血浆标本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及SOD3.前瞻性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生化参数、超声心电图参数、右心导管数据等.观察终点是全因死亡及心原性再住院.用线性回归分析判定左心衰竭患者发生肺血管阻力升高的危险因素,用Cox回归分析左心衰竭相关肺动脉高压(PH-LHF)患者的全因死亡的预测因素.结果 入选154例患者,男性102例(66.2%),女性52例(33.7%),随访0.5~3.2年,中位随访1.9年.正常组(40例)、被动组(43例)及混合组(71例)的血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6 min步行距离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9).随访期间混合组全因死亡9例,被动组2例,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与正常组及被动组比较,混合组生存率低(87.3%).肺动脉血浆中SOD3浓度及NT-proBNP浓度三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1、0.00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NT-proBNP和肺动脉血浆SOD3是肺血管阻力的独立预测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仅有PVR升高和肺动脉血浆SOD3浓度下降是PH-LHF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PH-LHF患者的肺动脉血浆SOD3与肺血管阻力呈负相关.肺动脉血浆SOD3是PH-LHF患者伞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