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LA-DQA1/DQB1组织相容性及不同来源淋巴细胞在免疫治疗中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封闭抗体产生的影响

    作者:刁梁辉;陈现;朱元昌;吴彤华;梁佩燕;黄春宇;连若纯;曾勇;刘翠翠

    目的 探讨夫妇双方HLA-DQA1/DQB1组织相容位点匹配个数及丈夫或第三方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封闭抗体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177例.治疗前分别检测患者夫妇双方HLA-DQA1和HLA-DQB1基因型,根据血液传播疾病筛查结果选择丈夫(140例)或第三方健康个体(37例)淋巴细胞经皮内注射免疫治疗3次,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以流式细胞术交叉配型实验(FCXM)检测抗丈夫淋巴细胞抗体(APLA)和抗第三方淋巴细胞抗体(ATLA)的水平. 结果 HLA-DQA1/DQB1组织相容性匹配程度不同的夫妇在LIT后APLA无统计学差异(P>0.05);丈夫和第三方LIT诱导产生的封闭抗体(包括APLA和ATLA)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丈夫LIT诱导产生的APLA显著高于第三方LIT(P<0.05);第三方LIT诱导产生的ATLA显著高于APLA(P<0.05). 结论 HLA-DQA1/DQB1组织相容性增高在LIT中对封闭抗体产生无影响.在封闭抗体生成水平上,丈夫LIT效果优于第三方LIT.

  • 中国汉族人群HLA-DR和HLA-DQ基因频率及连锁单倍型特点研究

    作者:杨素霞;胡智飞;祖强;卢锦山;张旭;董隽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和DQ基因连锁不平衡的分布规律,提高HLA配型的准确性.采用PCR-SSP基因分型方法,对1799例汉族受检者的DR和DQ基因进行了分型,对其基因的连锁不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1799例受检者中有29种不同于西方人种的新连锁组合,其中DR13-DQ5出现频数高,达11次;DR11-DQ9出现8次,DR8-DQ8出现7次;DR9-DQ8和DR12-DQ6及DR14-DQ4各出现6次.所有29种新单倍型的连锁不平衡参数均为负,其连锁单倍型的发生频率低于理论频率,显示新发现的连锁不平衡单倍型都比较罕见,在人群中的分布频率较低.结论:本研究丰富了经典HLA-DR/DQ连锁组合,指出了该种组合分布的民族相关性,对提高HLA配型实验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我国北方地区Ⅰ型糖尿病患者与HLA-DR,DQ的关联研究

    作者:孙逸平;杨泽;沈晶晶;郭玮

    目的 研究我国北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与HLA-DR,DQ的关联.方法 对华北地区53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儿童进行了HLA-DRB1、DQA1、DQB1分型,同185名进行了同样分型的华北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发现DRB1*0301/DRB1*04杂合子个体具有高的风险( RR=51.13 ).进一步分析DQ分子,将DQ α链第52位为精氨酸和DQ β链第57位为非天冬氨酸分别命名为S(易感)因子,发现当个体拥有的易感基因组合S≥3时具有很大的风险(RR=29.89),反之,当P(保护因子)≥2时即显保护作用.但考虑到DR3/DR4杂合子的风险较高,DR分子与IDDM易感性的关联仍不能忽视.结论 DR3/DR4杂合子可以作为预测和预报IDDM风险的首选指标提示发病明显提早.DQA-DQB的S因子组合≥3可作为预测和预报IDDM的次级指标.某些DR分子与IDDM易感性的关系有可能通过DR4亚型分析得到进一步明确.

  • 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DQ区域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林其德;陆佩华;汪希鹏;马政文;赵爱民;黄立东;林琳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区域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32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研究组)和54例无不良妊娠史正常妇女(对照组)的DQA1和DQB1基因型.结果研究组的DQB1*0604,0605等位基因频率(12.5%)较对照组频率(2.8%)显著增高(P<0.05),DQB1*0501,0502等位基因频率(3.1%)较对照组频率(11.1%)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DQA1各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的DQA1*01-DQB1*0604,0605单元型频率(12.5%)较对照组(2.8%)显著增高(P<0.05).结论 DQB1*0604,0605等位基因与DQA1*01-DQB1*0604,0605单元型可能是该病的易感基因与易感单元型,而DQB1*0501,0502等位基因可能是防止该病发生的保护性因子.

  • 肝细胞癌组织中HLA-DR,-DQ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宏涛;肖文华;李秋文;郝怡鑫;朱建华;王如良;叶明

    目的 探讨人白细胞抗原(HLA)-DR和-DQ分子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HLA-DR和HLA-DQ抗原在38例人肝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情况,并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肝癌组织中HLA-DR和HLA-DQ抗原信号主要定位于细胞浆.HLA-DR的阳性率为5.3%(2/38),HLA-DQ的阳性率为92.1%(35/38),但在4例伴淋巴结转移的肝癌中,3例无HLA-DQ的表达,HLA-DQ表达与肝癌的淋巴结转移负相关(P<0.0001).HLA-DR和HLA-DQ表达与年龄和肝癌的组织分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 HLA-DQ的表达在肝癌组织中很常见,无HLA-DQ的表达可能提示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 1型糖尿病种HLA-DQA1-DQB1连锁基因的特征研究

    作者:朱亚

    目的:探讨HLA-DQA1-DQB1连锁基因单倍体与成人缓慢进展型1型糖尿病(SPIDDM)和速发型1型糖尿病(FPIDD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技术检测本组1型糖尿病中102例SPIDDM患者和130例FPIDDM患者频率.结果:①HLA-DQA1*0301一DQB1*0201和DQA1*0501一OQB1*0201连锁基因单倍体与SPIDDM(Pc<0.001)和FPIDDM(Pc<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②HLA-DQA1*0301一DQB1*0301和DQA1*0301-DQB1*0602连锁基因单倍体与SPIDDM呈显著正相关(Pc<0.001).③HLA-DQA1*0301-DQB1*0302、DQA1*0301-DQB1*0303及DRB1*0301-DQA1*0301-DQB1*0201连锁基因单倍体与FPIDDM呈显著正相关(均Pc<0.05);DQA1*0102等位基因中SPIDDM组16例(15.69%);FPIDDM组10例(7.69%)(P<0.05);DQA1*03基因SPIDDM组47例(46.08%),FPIDDM组79例(60.77%)(P<0.05);DQB1*0601基因SPIDDM组10例(9.8%),FPIDDM组4例(3.08%)(P<0.01).结论:SPIDDM和FPIDDM虽然均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但其HLA表型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HLA表型可能是决定患者起病方式及病情发展不同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 HLA-DQ 基因 1型糖尿病
  • 矽肺遗传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范雪云;姚三巧;白玉萍;马庆坤;齐啸;王非飞

    目的 探讨ABO血型、个性、HLA-DQ与矽肺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以某钢铁公司1997年12月确诊的Ⅰ期矽肺男性患者为对象.与病例同性别、同工种、在同一车间工作、开始接尘时间及累积接尘工龄相差不超过2年、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于1997年12月拍片证实非矽肺接尘工人为对照.病例与对照按1∶1配比.进行了ABO血型分布、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和HLA-DQ水平测定.结果 矽肺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型分布无明显差异;矽肺组外倾性格的人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HLA-DQ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 ABO血型与矽肺易感性无明显关联;外倾性格的人、HLA-DQ水平较低者可能对矽肺易感.

    关键词: 矽肺 血型 个性 HLA-DQ
  • 天花粉蛋白引起个体间CD8细胞负调节功能差异性表达的免疫学机制

    作者:富赛里;陆佩华;周光炎

    在天花粉蛋白(Tk)作用下,正常人群可因CD8细胞是否显示负向调节作用而分为介导型(M+)和非介导型(M-)两类,并作为一对遗传性状受HLA-DQ基因调控.本研究表明,M-个体CD8细胞丧失抑制活性是因为激活了一群CD8VV+反抑制T细胞(Tcs),而Tcs的激活可能依赖于CD4阳性诱导细胞的存在.由于Tk可以在M-个体中却不能在M+个体中激活这一诱导细胞,造成只有前者出现CD8Tcs及特定的应答格局.由此推论,DQ基因对Tk相关免疫抑制的调节点在Tcs的诱导水平.

  • HLA-DQ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丙型肝炎感染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唐玲燕;周世军;陶小萍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 DQ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转归的关联.方法 应用TaqMan探针方法,在江苏地区HCV高危人群中检测339例持续感染者、262例自限感染者和942例健康对照者的HLA-DQ基因rs2856718和rs7453920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HCV感染转归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2856718位点杂合基因型AG在感染组中的频率均低于对照组(调整OR=0.73,95% CI:0.56~0.94);单倍型分析显示,与AG单倍型相比,携带AA单倍型的个体可增加丙型肝炎易感性(调整OR=1.67,95%CI:1.11~2.52).结论 HLA-DQ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转归存在关联.

  • 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HLA-DQ基因多态性的Meta分析

    作者:陈跃华;陈明;范昌斌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汉族人群HLA-DQ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联性.方法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各HLA-DQ等位基因频数分布的OR值为统计量,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包Revman 4.2,在基因分型水平上,对各研究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等位基因DQA*0102、DQB1*0601是中国汉族人群SLE患者的危险基因(P均<0.05),它们的合并OR值分别为:1.82,1.95;等位基因DQA1*0301、DQA1*0302、DQA1*0601、DQB1*0301、DQB1*0302、DQB1*0401和DQB1*0503是中国汉族人群SLE患者的保护基因(P均<0.05),它们合并OR值分别为:0.72,0.43,0.36,0.40,0.39,0.24,0.41.结论中国汉族人群SLE与HLA-DQ的某些等位基因具有关联性,且存在区别于其他人群的特殊性.

  • 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HLA-DQ基因多态性的Meta分析

    作者:陈跃华;陈明;范昌斌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汉族人群HLA-DQ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联性.方法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各HLA-DQ等位基因频数分布的OR值为统计量,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应用Meta 分析软件包Revman 4.2,在基因分型水平上,对各研究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等位基因DQA1*0102 、DQB1*0601是中国汉族人群SLE患者的危险基因(均P<0.05),它们的合并OR值分别为:1.82,1.95;等位基因DQA1*0301、DQA1*0302、DQA1*0601、DQB1*0301、DQB1*0302、DQB1*0401和DQB1*0503是中国汉族人群SLE患者的保护基因(均P<0.05),它们合并OR值分别为:,0.72,0.43,0.36,0.40,0.39,0.24,0.41.结论中国汉族人群SLE与HLA-DQ的某些等位基因具有关联性,且存在区别于其他人群的特殊性.

  • HLA-DQ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反复种植失败的关系

    作者:林奇;朱元昌;吴彤华;尹彪;梁佩燕;邓江林;曾勇;赵明

    目的 探讨反复种植失败与夫妇双方HLA-DQ等位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44例反复种植失败(RIF组)的患者和16例(对照组)同期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且在第1周期成功妊娠的患者,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和基因测序分型的方法分别检测夫妇双方HLA-DQA1和HLA-DQB1的基因位点,采用x2检验和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2组等位基因频率和相容性的差异.结果 等位基因HLA-DQB 1*03∶01、HLA-DQB1 *03∶02、HLA-DQB 1*03∶03在RIF组中的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以上3个位点合并为HLA-DQB 1*03后,在女方RIF组中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2.28%vs31.26%,P<0.05);而HLA-DQB1 *05∶02等位基因频率在RIF组中低于对照组(女:9.09% vs 12.50%,男:6.82%vs 21.88%),且在男方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LA-DQA1等位基因位点频率分布在RIF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DQ单元型、夫妇双方HLA-DQ的相容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Q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在反复种植失败中可能扮演重要的作用,HLA-DQB1*03可能是一个导致种植失败的易感基因,而HLA-DQB1 *05∶02可能是一个保护性基因.

  • HLA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黄飞燕;朱红枫;饶晓红

    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HLA-DR、DQ两种抗原与哮喘发作呈正相关,但多数认为HLA-DP与哮喘呈负相关.本文就哮喘与HLA-Ⅱ类基因关系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 检测组织相容性抗原与肝病的相关性

    作者:田涛;刘振社;李鹏

    应用PAP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各类乙肝患者的Mon、B、CD3+、CD4+、CD8+细胞表面HLA-DR、DQ抗原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各类乙肝患者DR+Mon,DR+B及DQ+Mon、DQ+B百分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慢活肝、重症肝炎及肝硬化降低显著(P<0.001);DR+CD3、DQ+CD3百分率增高,以慢活肝、重症肝炎及肝硬化增高明显(P<0.001);DR+CD4、DQ+CD4百分率下降,DR+CD8、DQ+CD8百分率增高,以慢活肝、重症肝炎及肝硬化增高明显(P<0.001).证明这些基因产物,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免疫应答及调节上起着关键性作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 HLA-DR HLA-DQ Mon B CD3 CD4 CD8
  • HLA-DR、HLA-DQ分子在瘢痕疙瘩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变化

    作者:孙东杰;陈东明;聂芳菲;李生;赵霞;鲍卫汉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HLA-DR和HLA-DQ分子的含量及其基因型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10例瘢痕疙瘩患者、10例扁平瘢痕患者及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怂细胞中HLA-DR、HLA-DQ分子的含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方法检测60例瘢痕疙瘩患者和1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DR和HLA-DQ的基因位点.结果:①瘢痕疙瘩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DR、HLA-DQ分子含量的变化:瘢痕疙瘩组HLA-DR+、HLA-DQ+细胞的积分光密度(813.16±62.77,420.12±94.25)高于扁平瘢痕组(636.22±1 33.95,302.77±89.77)和正常人组(597.88±166.36,308.57±44.05)(P<0.01);②瘢痕疙瘩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LA-DR和HLA-DQ基因位点的变化:瘢痕疙瘩组HLA-DR14和HLA-DQ5位点的抗原频率(0.16,0.28)明显高于对照组(0.06,0.15)(P<0.05),HLA-DR17和HLA-DQ8位点的抗原频率(0.02,0.03)明显低于对照组(0.13,0.15)(P<0.05).结论:HLA-DR和HLA-DQ分子含量在瘢痕疙瘩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增高提示瘢痕疙瘩患者机体可能处于高免疫应答状态;基因型检测结果则提示HLA-DR14、HLA-DQ5可能是瘢痕疙瘩的易感基因,HLA-DR17、HLA-DQ8可能是抵抗基因.

    关键词: 瘢痕疙瘩 HLA-DR HLA-DQ
  • 贵州地区麻风病与HLA-Ⅱ类基因小样本的关联性

    作者:张艾丽;袁伟;王宝仁;方杰;赵庆平;汪静莎;颜廷凯;林伟清;王元秋

    目的 研究分析HLA-Ⅱ类基因HLA-DRB1,HLA-DQ等位基因与贵州地区麻风病相关性.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SSP)对43例麻风患者及2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HLA-DRB1,HLA-DQ等位基因的检测、分型,采用x 2检验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麻风组HLA-DRB1* 15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型麻风组HLA-DRB1* 16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瘤型麻风组HLA-DRB1* 15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RB1* 16可能是瘤型麻风的保护基因;HLA-DRB1* 15可能是麻风病的易感基因.

    关键词: 麻风病 HLA-DRB1 HLA-DQ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