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病因及机械取栓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贺国华;王振

    目的 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 、临床表现 、机械取栓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4—2018-04入院的首发急性青年(年龄 ≤45岁)脑梗死患者5例,分析其病因 、临床表现 、机械取栓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5例患者病因如下:脂肪栓塞1例,颈动脉夹层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可能大脑中动脉夹层1例,不明原因1例.5例患者中3例NIHSS评分 ≥15分的患者出现意识障碍,2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且均出现意识障碍.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血管内治疗,随访3个月,其中基底动脉闭塞2例患者中,1例采取单纯中间导管吸栓后1次开通血管,1例中间导管吸栓后再支架拉栓1次开通血管,治疗后明显好转.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3例患者中,1例脂肪栓塞采用单纯中间导管吸栓后部分血管再通,治疗后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采取单纯支架拉栓开通血管,1例采取导管吸栓联合支架拉栓开通血管,治疗后2例明显好转.结论 青年脑卒中患者病因有其自身特点,机械取栓治疗总体效果好,对于<18岁青少年脑梗死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需进一步探索.

  • 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谭文刚

    目的 探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动脉溶栓组(n=86)和机械取栓组(n=80).采用美国国家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和7、30、90 d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的神经功能状态,观察2组患者术中血管复通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取栓组患者治疗后7、30、90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动脉溶栓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8,P>0.05);治疗后90 d,机械取栓组患者mRS评分显著低于动脉溶栓组(t=2.572,P<0.05).动脉溶栓组和机械取栓组患者血管总复通率分别为65.1%(56/86)和87.6%(70/80),机械取栓组患者血管总复通率高于动脉溶栓组(χ2=11.351,P<0.01).动脉溶栓组和机械取栓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0.5%(52/86)和87.6%(70/80),机械取栓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动脉溶栓组(χ2=15.550,P<0.01).动脉溶栓组和机械取栓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4(58/86)和17.5(14/80),机械取栓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动脉溶栓组(χ2=42.092,P<0.01).结论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动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闭塞血管的复通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理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较好.

  • 急性脑梗死采用单纯机械取栓术和动脉内复合方式治疗的效果对比

    作者:马勤飞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取栓和动脉内复合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患者仅使用动脉内复合方式治疗,乙组患者则实施机械取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总体治疗率明显高于甲组,且组间对比存在巨大差异,P<0.05.乙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的概率明显高于甲组,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的病死率并无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机械取栓治疗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术后血管通畅恢复率好,对疾病的临床救治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推广.

  • 不同血管再通方法治疗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柳晓锋;李丽;侯永革;齐秀彦;谢少云;刘翠平;朱荣彦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再通方法对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30例、机械取栓组24例及联合治疗组26例.根据TOAST分型标准将各组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型(A型)、心源性栓塞型(B型)和其他病因型(C型).评估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和出血转化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3d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90d评估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治疗后,与静脉溶栓组、机械取栓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NIHSS评分更低(P<0.05),BI评分、mRS≤2分比例、血管再通比例更高(P<0.05),出血转化比例也更高(P<0.05).机械取栓组中,治疗后,与A型、C型比较,B型NIHSS评分更低(P<0.05),BI评分、mRS≤2分比例、血管再通比例更高(P<0.05).房颤相关性栓塞患者中,治疗后,与静脉溶栓组比较,机械取栓组和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均更低(P<0.05),BI评分、mRS≤2分比例、血管再通比例均更高(P<0.05);联合治疗组出血转化比例高于机械取栓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中,静脉溶栓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型疗效佳.而在房颤相关性脑栓塞患者中,机械取栓可能为佳选择.联合应用疗效好于单独治疗,但出血转化比例明显升高.

  • 侧支循环与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疗效及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胡苏华;彭伟;许辉;吕育玲;乔向亮

    目的:研究侧支循环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治疗疗效及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级评估患者的侧支循环状态,并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侧支循环不良组,根据NIHSS评分判定疗效,以90 d的mRS评分判定临床转归并分为转归良好(0~2分)和转归不良(3~5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侧支循环对机械取栓治疗临床转归的影响.结果: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侧支循环不良组基线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5 d NIHSS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4);31例患者中临床转归良好17例,转归不良14例,基线NIHSS评分(P=0.044)和侧支循环评分(P=0.021)是临床转归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者更易获得神经功能改善,侧支循环评分及基线NIHSS评分与临床转归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黄浩;骆翔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机械取栓作为一种较新的血管再通治疗,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机械取栓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帮助读者了解机械取栓的发展历程,希望对未来的临床研究有所启发.

  • 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

    作者:何俊;夏鹰;陈焕雄;颜山

    目的 探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治46例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病人,均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结果 46例患者取栓手术均取得成功,总再通率91.3%(42/46);取栓次数为1~4次;取栓时间平均为23 min;术后死亡2例.出院后随访1~3个月,失访1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31例,1分10例,2分1例,4分1例,6分2例.结论 动脉内机械取栓能大大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大程度的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减轻脑组织损伤,是治疗急颅内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

  • 机械取栓治疗兔急性栓塞性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冯光;薛绛宇;王子亮;白卫星;朱良付;李天晓;马廉亭

    目的 探讨机械取栓治疗兔急性栓塞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应用血流阻断加注射凝血酶方法制作兔右颈总动脉栓塞模型,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取栓组、溶栓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3h,取栓组行机械取栓治疗,溶栓组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对照组不治疗.取、溶栓前后行DSA了解血管再通情况;比较取、溶栓前后大脑中动脉流速(Vmca)及各组栓塞后3、6、8、12、24 h磁共振弥散系数(ADC)值的差异;比较各组24 h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取栓组和溶栓组血管再通率分别是80%和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组和溶栓组治疗后Vmca显著增快(P<0.05),取栓组增加更显著(P<0.05).取栓组和溶栓组24 h ADC值、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取栓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取栓治疗急性栓塞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疗效优于血管内溶栓治疗.

  • rt-PA 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高飞;张茹;张桂莲;展淑琴;孙宏;王虎清;吴海琴

    目的:观察 rt-PA 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rt-PA 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的10例急性脑栓塞病例,采用 NIHSS 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 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3月后采用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治疗24 h 后患者 NIHSS 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1),3月后 mRS 0~2分为90%。结论rt-PA 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是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一种有效方法。

  • 严重超时间窗下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1例报道

    作者:胡苏华;彭伟;许辉;胡环环;乔向亮

    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时间窗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开通闭塞血管是否可行,目前尚无定论.现将我科1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在严重超时间窗情况下行机械取栓并行支架植入,成功实现血管再通的过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20 h”于2017年3月31日11:30入院,伴头昏、视物模糊及反应迟钝,在当地医院就诊曾有好转,后又加重转入我院,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病史,有长期吸烟饮酒史,门诊头颅CT:未见明显出血及梗死病灶.

  • SolitaireAB型支架用于急性脑梗塞动脉取栓术31例术中护理体会

    作者:朱文燕;叶日春;沈虹;张迎梅;唐美娟

    目的:总结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动脉闭塞的术中护理要点.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31例急性脑动脉闭塞进行支架取栓患者进行回顾.结果: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均成功再通,颈内动脉的再通率为67%.12例患者因为再通后仍存在管腔狭窄而放置了支架.术后颅内出血4例(12.9%),死亡8例(25.8%),在死亡的患者中,5例责任动脉在颈内动脉,3例在基底动脉.从发病到获得再通时间超过8h者8例,其中死亡2例,均为颈内动脉闭塞患者.90d随访患者中出院MRS评分预后良好(modified Rankin Scale score<2)的有15例(48.4%).结论:快速有效完善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是护理的重点.

  • 多模式桥接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凌文通;陈琼;吴文军;姚良奕;卢奎

    目的:评估多模式桥接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6年8月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再通血管方式:对起病4.5 h小时内、有静脉溶栓指征者,立刻予静脉溶栓治疗,同时送介入室行全脑血管造影,了解病变血管情况,如血管已再通则结束手术;对前循环在6小时内、后循环在24小时内无静脉溶栓指征,且无全脑管造影禁忌症者,均予急诊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了解病变血管情况,若血管已再通则结束手术;对血管仍有闭塞或狭窄,则考虑予动脉溶栓或支架成型术或支架取栓术等多模式桥接开通血管,评价治疗后NIHSS评分改善率,3个月后随mRS评分.结果:100例AIS患者接受多模式桥接治疗,平均年龄62.72±14.16岁,入院时平均NIHSS评分8.49±4.48分,发病到我院时间平均为3.59±2.37小时,所有患者均获得血管再通,术后残余狭窄程度(25.27±19.77)%;术后死亡3例,1例死于肺部严重感染,2例死于术后高灌注出血,余97例术后NIHSS评分3.63±4.3分,3个月后随访87例mRS<2分,NIHSS 2.16±2.01分.结论:多模式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能够有效地再通血管,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柏慧华;祝晓娟;范莉花;彭亚

    目的:总结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对53例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术前建立卒中急救绿色通道,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做好血压及药物治疗的控制和管理,防止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结果53例患者均取栓成功,44例闭塞血管均完全开通,9例血管未能完全开通,其中3例因为再通后仍存在管腔狭窄而放置支架。结论快速有效地完善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病情,尤其是意识和血压的变化,注意患者有无再灌注损伤,以及早期康复训练是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护理重点。

  • rt-PA动脉溶栓与机械取栓联合治疗46例急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莫教彬

    目的 研究rt-PA(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刺激活物)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46例急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急性脑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病灶血管完全再通24例、部分再通17例、再通失败5例,血管再通率89.1%.患者治疗后NISS评分、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治疗后出现脑出血3例、继发性脑梗死2例,并发症发生率10.9%.结论 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且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均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作者:屈洋;王君升;王智;穆迪

    目的 探讨SolitaireAB支架用于大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结果 血管成功再通33例,失败7例.术后脑出血1例,死亡2例.入院与出院时NIHSS评分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随访35例,时间6个月,预后均良好,余3例失访.结论 Solitaire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

  • 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分析

    作者:张杰;买买提力·艾沙;卡合尔曼·卡德尔;豆涛涛;吴海强;张晓杰;蔡坚;成晓江

    目的 探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使用Solitaire支架取栓或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治疗后再通情况,比较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及随访3个月时mRS情况.结果 18例机械取栓患者均获得再通,17例完全再通,其中1例患者取栓术后局部狭窄行支架成形术;1例取栓后大脑前动脉A2段不显影.术后复查头颅CT平扫,1例为术区少量出血;1例患者出现大面积脑出血,出血后死亡;1例患者出现大面积脑梗死伴出血后死亡.患者术前NIHSS评分18.0(10.8,20.2)分,术后1周NIHSS评分9.0(5.0,14.2);3个月后随访mRS评分<2分9例.16例静脉溶栓患者术前NIHSS评分16.0(10.0,20.0),术后1周NIHSS评分10.0(8.0,14.0),3个月后随访mRS评分<2分5例.术前(Z=-0.434,P=0.664)和术后(Z=-0.313,P=0.754)的NIHSS评分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机械取栓组的NIHSS评分降低值大于静脉溶栓组(6.5 vs 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0,P=0.037);机械取栓组患者治疗后出院3个月mRS评分1.5(1.0,2.3)低于静脉溶栓组mRS评分4.5(1.0,4.8),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5,P=0.044).结论 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再通率高,可以改善预后,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可选治疗方式.

  • 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单中心回顾性对照研究

    作者:马朝晖;李贵福;尤劲松;朱吉祥;罗望池;张迎光;郭建文;陈发军;石尧;薛道金;张佛明;龙龙;朱文燕;古振云;黄燕;李铁林

    目的:对比分析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血管再通方法对于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比较分析2005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行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患者,比较其发病到入院时间、入院到穿刺时间以及穿刺到获得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TICI评分、患者术前及出院时NIHSS评分变化、90d时MRS评分、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结果机械取栓组102例,动脉溶栓组50例,两组在发病入院时间(300 min vs.120 min,Z=-5.704,P=0.000),穿刺到再通时间(30 min vs.65 min,Z=-5.011,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机械取栓组明显优于动脉溶栓组。两组在血管再通率(91.2%vs.60.0%,P=0.01)、总出血率(21.7%vs.36.0%,P=0.046)、死亡率(16.6%vs.26.0%,P=0.043)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机械取栓组明显优于动脉溶栓组。两组90d时症状性出血率(12%vs.16%,P=0.055)、NIHSS评分变化(3 vs.4,Z=-0.236,P=0.823)、90d时良好预后率(48.2%vs.46.0%, P=0.82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机械取栓组的支架放置率高于动脉溶栓组(22.5%vs.8.0%,P=0.018)。两组责任血管分层比较:机械取栓组颈内动脉(81.8%vs.55.6%,P=0.048)、基底动脉(93.1%vs.55.6%,P=0.032)、大脑中动脉(97.5%vs.60%,P=0.026)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动脉溶栓组,机械取栓组颈内动脉(13.8%vs.33.3%,P=0.001)、基底动脉(13.8%vs.22.2%,P=0.011)的症状性出血率明显低于动脉溶栓组。机械取栓组大脑中动脉死亡率显著低于动脉溶栓组(2.5%vs.20.0%,P=0.000)。机械取栓组基底动脉良好预后率明显高于动脉溶栓组(41.3%vs.22.2%,P﹤0.01)。结论对于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的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相比动脉溶栓有更宽的时间窗,更高的再通率和更好的预后。

  • 补救性支架植入在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再通失败后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陈付文;刘金朝;赵玉铁;康孝理;杨思福;李红伟;史宏生;汪子文

    目的 探讨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再通失败后采用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介入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行机械取栓但再通失败的29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的18例采用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支架组),11例不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非支架组),比较分析支架组与非支架组的终血管再通率 、 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预后.结果支架组与非支架组的终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8.9%(16/18)、36.4%(4/11),预后良好率分别为55.6%(10/18)、18.2%(2/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11.1%(2/18)vs.18.2%(2/11)]及死亡率[22.2%(4/18)vs.45.5%(5/11)]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再通失败后采用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且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 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史宗杰;郑素洁;张圣;施天明;潘婕;耿昱

    目的 评估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初步分析其基线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联. 方法 回顾性收集自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27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手术并发症及临床预后,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预后患者间基线临床特征的差异. 结果 27例患者中24例(88.9%)血管成功再通,发病至再通时间平均为(418.92 ±223.96)min;2例(7.4%)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病后3个月随访时14例患者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13例患者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其中8例(29.6%)患者死亡.统计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23(12.5,33.8)分vs.35(23,39)分]、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c-ASPECTS)评分[9(8,10)分vs.7(4,9)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43,P=0.041;Z=2.387,P=0.017). 结论 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及安全性,患者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与临床预后有一定关联.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进展

    作者:刘天助;韩志安;李铁林;丁明祥;谢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多由颅内外大血管急性闭塞引起,具有病情进展迅速、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极大地加重家庭及社会的负担[1].在神经细胞损伤达到不可逆之前,迅速安全地再通血管、恢复血流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是AIS的主要治疗目标[2].

142 条记录 6/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