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机械取栓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青青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机械取栓与超选择动脉溶栓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行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基于此行超选择动脉溶栓联合治疗.通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效果进行评定,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预后.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预后方面,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低于30%残余狭窄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而颅内出血及术后半年内死亡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机械取栓与超选择动脉溶栓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急性脑动脉栓塞机械取栓治疗的观察性研究

    作者:潘德锐;周赤忠

    目的 比较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100例.其行机械取栓治疗患者60例,行动脉溶栓治疗患者40例.观察术后即刻血管再通率TIC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d良好预后率.结果 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2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8.33%和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和2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90d良好预后率分别为51.67%和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取栓治疗可以有效再通急性脑动脉栓塞血管,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血管再通治疗

    作者:陈长江;付玲;史树贵

    脑血管疾病是引起我国国民第1位的疾病死亡原因,其防治已引起我国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的80%左右,由于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负担.人们在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方面走了许多弯路,其中热衷于脑梗死后的脑保护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不仅浪费了巨大的人、物力和财力,还使脑血管病防治落后了心血管病至少20余年.直至本世纪初,血管再通治疗才被证实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静脉溶栓已被循证明医学证据证明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主要手段,但由于静溶溶栓的时间窗非常短,且存在颅内出血的风险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试图延长血管再通的时间窗,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其中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或其组合被认为是可能有效的方法,但得到的结果仍不统一,得到结论为时尚早.本文分别就其近进展做一介绍.

  • 急性颅内静脉窦血栓机械取栓1例

    作者:张铁锋;刘玉春;蔺志清;高翔

    患者女,23岁,因“突发头痛、头晕10天伴左侧肢体活动障碍5天”入院;10天前曾就诊于当地医院,因头部CTA/CTV示上矢状窦闭塞(图1A)而接受抗凝治疗,病情未见明显改善;5天前于当地医院复查头部CT平扫提示右侧中央区脑出血(图1B).患者1年前曾因“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接受治疗,具体不详.查体:嗜睡,言语清楚;左侧肢体肌张力降低(上肢肌力2级,下肢肌力4级).

  • 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对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韩燕

    目的 比对在急性脑梗死中采取动脉溶栓、机械取栓、动静脉联合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分析对象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样本分为三组,即实验组1(25例,行动脉溶栓治疗)、实验组2(25例,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实验组3(25例,行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实验组3的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TICI血流变化、NIHSS评分和实验组2、实验组1比较,实验组2的NIHSS评分、再通时间和实验组1比较,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动脉溶栓、机械取栓、动静脉联合溶栓使用在急性脑梗死中均存在一定效果,但更具优势的是机械取栓治疗.

  •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Solitaire支架取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严志忠;王玉海;陆缙;瞿米睿;李光旭;疏龙飞;李培培;夏云宝;蔡晋;时忠华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Solitaire 支架取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解放军第一○一医院及南京金陵医院收治的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222例,均经DSA证实,并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根据患者治疗后90 d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 ~2分,120例)和预后不良组(3 ~6分, 10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闭塞部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侧支代偿、发病至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再通状态、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症状性脑出血等,并进一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预后良好率为54.1%(120/222).两组患者年龄、入院NIHSS评分、入院ASPECTS以及性别、高血压病、闭塞部位、侧支良好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预后良好组患者发病至穿刺(中位数)时间、发病至成功再通(中位数)时间低于预后不良组[182(138,230)min比236(170,305)min,237(175,269)min比288(223,367)min],成功再通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98.3%(118/120)比78.4%(80/102)],术后症状性脑出血比例低于预后不良组[2.5%(3/120)比21.6%(22/10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以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参数为自变量,以预后情况为因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高(OR =1.096,95% CI:1.050 ~1.144)、伴高血压病史(OR=8.401,95% CI:2.960 ~23.845)、基线NIHSS评分增高(OR=1.071, 95% CI:1.007~1.138)、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延长(OR=1.019,95% CI:1.003~1.035)、术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OR=18.110,95% CI:4.656~70.434)均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入院ASPECTS分值较高(OR=0.641,95% CI:0.451~0.911)及成功再通(OR=0.127,95% CI:0.024 ~0.664)均为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均P<0.05). 结论 入院ASPECTS较高、成功再通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Solitaire支架取栓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年龄增高、伴高血压病史、基线NIHSS评分增高、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延长、术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均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Solitaire支架取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风险模型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脑出血及不良结局的比较

    作者:李凤利;王金晶;彭锋;肖露露;孙文;刘新峰

    目的 比较血管事件总体健康风险(THRIVE),多中心卒中调查(MSS),休斯敦动脉内治疗(HIAT)及葡萄糖水平、种族、年龄、性别、收缩压水平、卒中程度(GRASPS)评分4种风险模型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脑出血与不良结局的效能.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收住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发病6 h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实施机械取栓的患者153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探讨THRIVE、MSS、HIAT、GRASPS评分4种风险模型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脑出血与不良结局[包括90 d全因死亡和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的效能.结果 MSS评分(AUC为0.639,95%CI:0.548~0.730,P=0.004)和GRASPS评分(AUC为0.616,95%CI:0.525~0.706,P=0.017)能够预测脑出血事件,但预测准确性较低;4种模型对机械取栓后90 d内死亡均有预测价值,其中GRASPS评分(AUC为0.783,95%CI:0.706~0.860,P<0.001)有中等预测准确性,其余3种模型AUC<0.7,预测准确性低;4种模型均能对90 d不良预后(90 d mRS≥3分)进行预测,其中GRASPS评分及THRIVE评分AUC均>0.7,GRASPS评分AUC大(AUC为0.782,95%CI:0.708~0.855,P<0.01),两者有中度预测准确性.结论 GRASPS评分对机械取栓后90 d内全因死亡及不良预后均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THRIVE评分对90 d不良预后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4种模型对机械取栓后脑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仍有待验证.

  • 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光忠;曾少建;詹升全;林晓风;唐凯;周东;周德祥;秦琨;舒航

    目的 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颅内静脉窦血栓机械取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应用Solitaire AB支架对颅内静脉窦血栓机械取栓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3个月至1年的随访.结果 ① 16例患者中男6例,女10例.单纯上矢状窦血栓4例,上矢状窦+侧窦血栓4例,上矢状窦及皮质静脉血栓3例,横窦及乙状窦血栓2例,上矢状窦及直窦血栓2例,上矢状窦+直窦及皮质静脉血栓1例.②应用Solitaire AB支架20枚,同时应用尿激酶30万~70万U进行接触性溶栓3例.16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3分1例,12分1例,15分14例.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5分15例,4分1例.无一例患者发生支架取栓相关并发症.③随访3个月至1年,其中通过电话随访2例,门诊随访3例,MRV随访8例,DSA随访3例,无一例复发.结论 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颅内静脉窦机械取栓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单中心的经验显示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 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作者:高宗恩;陈晓辉;陈健;钟孟飞;李海停;杨志杰;刘迎春;张立功;李海蓉;吴德云

    目的:探讨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特点(性别、年龄、相关基础疾病)、治疗时机(发病至穿刺时间、穿刺至开通时间)、多模式治疗(动脉内溶栓、取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责任血管分布等项目。评估血管再通情况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观察术前和术后24 h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价术后3个月预后。根据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将入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34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22例,mRS≥3分),行单因素分析,再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56例患者血管再通率为78.6%(44例),其中基底动脉高,达93.8%(15/16),大脑中动脉87.0%(20/23)。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10±7)分,低于入院时的(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401,P <0.01)。3个月预后良好34例(60.7%),死亡4例(7.1%),症状性颅内出血8例(14.3%)。(2)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再通级别高,是良好预后的保护因素(OR =0.465,95% CI:0.267~0.809, P =0.007);糖尿病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 =5.535,95% CI:1.101~27.835,P =0.038)。结论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动脉内多模式治疗能快速有效地恢复颅内血流,具有开通率高和预后好的特点。并且血管再通级别越高,预后越好。而糖尿病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单纯机械取栓术与动脉内复合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对比

    作者:姜长春;李月春;王宝军;张天佑;李霞;潘晓华;杨俊峰

    目的 比较单纯机械取栓术与动脉溶栓复合(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机械碎栓)其他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包头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2012年1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其中17例采用动脉溶栓复合其他方式(简称复合治疗组),对19例采用单纯机械取栓术(简称机械取栓组).采用心肌梗死溶栓分级标准( TIMI)判断血管再通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①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栓组血管再通患者比率分别为76.5%(13/17)、100%,P=0.025;残余狭窄率≤30%者,分别为11.8% (2/17)和47.4%(9/19),P=0.021;治疗后24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两组改善者分别为17.6% (3/17)和52.6% (10/19),P=0.029.②治疗时,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栓组栓子脱落发生率分别为5.9%( 1/17)和5.3%(1/19),P=0.935;穿支血管闭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9%(1/17)和0,P=0.284.治疗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8%(2/17)和10.5% (2/19),P=0.906;两组均无患者发生治疗后急性血管再闭塞的情况;病死率分别为11.8%和10.5%,P=0.906.③治疗后3个月随访mRS≤1分者,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栓组分别为52.9%(9/17)和89.5%(17/19),P=0.015. 结论 单纯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动脉溶栓复合其他方法比较,安全性接近;但由于单纯机械取栓术的血管再通率高,短期效果可能要略好于动脉溶栓联合机械方法,但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培;刘秀梅;徐善才;王如科;田福成;萧遥;韩建一;史怀璋

    美国心脏联合会研究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年有79.5万人首次或再次发生卒中事件,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而其中缺血性卒中为常见,约占全部卒中亚型的60%~87%[1-3].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已成为目前广泛关注的热点.有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细胞对缺血的耐受性极差,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平均每分钟就有190万个神经细胞永久丧失功能[4].患者恢复脑灌注时间每拖延30 min,其神经功能恢复概率就下降10%[5].因此,尽早恢复缺血脑组织的灌注即血管再通,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关键.目前血管再通主要采取溶栓药物治疗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两种手段,笔者就两种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姚丹;包元飞;朱武生

    颅内闭塞血管能否及时再通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静脉溶栓治疗颈动脉或颅内大动脉闭塞再通率低,患者预后差[1].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作为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方法,能显著提高大血管闭塞的再通率.我们就机械取栓术在急性脑梗死的应用现状和前景综述如下.

  • 动脉途径血流重建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子付;洪波

    由于静脉溶栓受时间窗窄、血管再通率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动脉途径血流重建越来越受到重视[1-2].我们对近年来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动脉溶栓和其他动脉途径机械血流重建的方法综述如下.

  • 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桂林;杜世伟;李静伟;闫峰;向思诗;陈健;张鸿祺

    目的 探讨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的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发病<6h)11例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溶栓试验(TICI)分级、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24 h NIHSS评分,术后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通过SPSS软件对治疗前后相关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 1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44~ 78岁,平均(66±11)岁;术前及术后NIHSS评分分别为(18±3)、(8±4)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27,P<0.01);均成功实现闭塞大脑中动脉的再通.术后90 d随访,患者预后良好(mRS 0 ~2分)7例.无严重的M1段内导管操作的相关并发症. 结论 初步经验显示,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内机械取栓方法.

  • 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卒中治疗经验

    作者:廖彬;张亮;黎凯锋;贺雄军;刘亚杰

    目的 评估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卒中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和东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共16例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急性后循环卒中且合并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发病时间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4.5 h)或病情进展性加重,术中给予取栓支架(Solitaire FR、Trevo、Solitaire AB)拉栓,若残余狭窄,给予小球囊(Gateway)扩张,扩张后,病变能维持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为2b级以上前向血流,则狭窄择期处理,若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超50%或出现夹层,给予支架置入术.评价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后3个月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后再通情况依据mTICI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16例急性后循环卒中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平均(14±11)分,发病至入院时间6.5~336 h.所有患者治疗后获得血管再通,部分再通3例,完全再通13例;术后2例死亡(1例因为肺部出血、感染,1例因术后高灌注出血),余14例术后NIHSS评分2.5(0,7.5)分;术后3个月复查,14例患者中,支架内再狭窄1例,无再发卒中事件;mRS评分≤2分,平均(1.3±1.6)分.结论 对急性后循环卒中、发病超过6 h错过佳溶栓时间窗合并椎-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多模式再通有效且安全.

  • TREVO取栓支架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汪晶;高天;白志峰;张隆辉;周明月;张士永

    目的 初步探讨采用TREVO支架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取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神经介入科2016年4月至6月使用TREVO取栓支架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6例,其中大脑中动脉(MCA)闭塞2例(时间窗为2.7~5.5 h),基底动脉闭塞4例(时间窗为4.0~7.0 h),通过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评价取栓效果,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的状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1)6例患者经1~2次取栓后,其中5例闭塞血管获得再通(mTICIⅡb~Ⅲ级,后循环4例,MCA 1例),1例MCA闭塞部分再通(mTICIⅡa级);(2)2例MCA闭塞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8分1例,无改善1例;4例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中,3例出院时NIHS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8~26分,无改善1例;2例MCA闭塞患者出院3个月mRS评分0分1例,4分1例;4例基底动脉出院后3个月mRS评分0分1例,1分2例,5分1例.结论 使用TREVO支架取栓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初步经验显示比较安全、有效.

  • 支架样取栓装置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帅;王润榕;侯红玲;任彬彬;刘振生;王苇;陈斌;张新江

    目的 探讨应用支架样取栓装置对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连续纳入采用支架样取栓装置治疗的前循环急性颅内大动脉近端闭塞患者.分析纳入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治疗及术后90 d临床随访结果.以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为主要指标评估治疗有效性,以症状性颅内出血率、术后90 d死亡率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30例患者,29例应用Solitaire,1例应用Trevo.平均年龄(65.97±11.67)岁.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中位数13.50(9.75, 18.00).包括颈内动脉闭塞9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20例,大脑前动脉A1段闭塞1例.术后90 d随访, 56.7%(17/30)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3.3%(4/30),术后90 d死亡率20%(6/30).结论 支架样取栓装置在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治疗中临床效果较好,其有效性、安全性能够在真实世界中得到体现,是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

  • 多途径介入治疗进展性颅内静窦血栓初步分析

    作者:莫大鹏;罗岗;王伊龙;孙萱;刘恋;宋立刚;董可辉;缪中荣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进展性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经抗凝、脱水降颅内压等药物治疗后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的24例急性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依据病情实施了微导管置管溶栓术、球囊和微导丝机械碎栓联合微导管溶栓术以及支架拉栓联合微导管溶栓术等3种血管内治疗术式。分析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一般状况、临床特征、围手术并发症等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单独微导管置入溶栓12例,导丝、球囊机械联合微导管溶栓8例,支架拉栓联合微导管溶栓4例。术后11例(45.8%)患者静脉窦完全再通,10例(41.7%)患者静脉窦部分再通,3例(12.5%)患者静脉窦未见通畅。出院时痊愈(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14例(58.3%),遗留轻度神经功能障碍8例(33.3%),死亡2例(8.3%)。结论对于内科治疗不能控制的进展性急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血管内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后循环CTA评分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研究

    作者:杨海华;马宁;刘恋;莫大鹏;高峰;缪中荣

    目的 通过脑血管造影来评估及验证后循环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posterior circula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pc-CTA)评分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使用支架取栓装置机械取栓后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连续入组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脑血管造影数据.血管成功开通定义为脑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TICI)分级2b/3级,临床良好预后定义为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0~2分.对pc-CTA评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来测定曲线下面积及佳界点值.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3个月时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6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进行机械取栓的患者,78例(90.7%)血管成功再通(TICI 2b/3级),30例(34.9%)临床预后良好.单因素分析中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pc-CT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对pc-CTA评分进行ROC分析,结果提示曲线下面积是0.68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572~0.778],佳界点值是2分(敏感度=53.33%,特异度=80.36%).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c-CTA评分≤2分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后3个月时良好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3.831,95%CI 1.302~11.273,P=0.015].结论 pc-CTA评分可独立预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的短期临床预后.

  • 多技术联合治疗急性颈内动脉闭塞一例

    作者:常万生;尹继君;林峰;潘伟;张海奇;鲍景蕾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7岁,因"四肢酸软不适13 h、突发左侧肢体无力2 h"于2016年1月7日11:10入院.患者入院前13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酸软不适,因未感其他不适故未就诊.入院前2 h活动过程中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不能独立行走,伴有精神差、言语不清,无头痛、头晕、呕吐,无意识丧失、肢体抽搐.

142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