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李立峰;田秦杰;李雷;陈蓉;王含必

    目的 总结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 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绝经后无症状(无腹痛、阴道流血等)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并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正常体检中经阴道超声发现子宫内膜增厚≥5 mm,且均接受了诊断性刮宫(诊刮).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诊断性刮宫病理分析比较子宫内膜厚度,并根据病理结果(良性组及不典型增生组)及内膜厚度(<15 mm组及≥15 mm组)分别比较患者的一般情况. 结果 89例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平均年龄58.2岁、(42~78)岁,平均绝经年限7.9年、(1~38)年,平均内膜厚度9.7 mm、(5.0~32.0) mm.诊刮病理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增殖期内膜(13例)、萎缩性内膜(32例)、破碎的内膜及腺体组织(23例)和内膜息肉(19例).患者平均内膜厚度分别为(14.0±5.6) mm、(10.9±5.1) mm、(9.7±5.2) mm、(9.2±3.6) mm和(8.9±3.0)mm (P>0.05).2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均接受了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病理证实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2例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均患糖尿病(2/2),87例良性患者中10例患有糖尿病.<15 mm组及≥15 mm组在年龄、绝经时间、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是否高血压、高血压年限、是否糖尿病、糖尿病年限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使用他莫昔芬者子宫内膜厚度有显著增加(P<0.05). 结论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病理证实为恶性的比例较低,预后较好.

  • 子宫内膜病变导致阴道持续排液

    作者:王丹;邓姗

    鉴于阴道排液的常见病因是输卵管病变和阴道炎症、宫颈肿瘤等.本例患者大量的阴道排液症状经过一系列鉴别诊断排查始终没有找到症结,直到切除子宫病理发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伴粘液性化生三,才找到能够解释症状的合理原因,而这种情况少见,且有发展为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风险,值得临床医生借鉴.

  • LNG-IUS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效果

    作者:田燕妮;陈巍

    目的 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早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3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LNG-IUS组,每组1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醋酸甲羟孕酮或甲地孕酮治疗;LNG-IUS组患者应用LNG-IUS治疗,即先对患者皮下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宫腔长度≤9 cm时,放置LNG-IUS.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PBAC评分、临床疗效及生育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PBAC评分均下降(P<0.05);与常规组相比,LNG-IUS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PBAC评分明显更低(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妊娠率及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来说,LNG-IUS和孕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患者妊娠率及分娩率相当,但前者能够明显减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并降低PBAC评分.

  • 阴式与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效果比较及护理

    作者:刘艳梅

    资料与方法2007~2008年行子宫全切患者57例,其中25例行阴式子宫全切(腹式组),32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对照组).平均年龄47.5岁(37~62岁),功能性子宫出血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9例,子宫肌瘤28例,子宫肌腺症11例,子宫颈原位癌1例,宫颈非典型增生4例.

  • 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剂量选择

    作者:魏晓丽;周远征;孙爱军;林姬

    目的 探讨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疗效及不同程度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应用孕激素的剂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6月25例不同程度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应用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的疗效.结果 (1)25例患者经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后,19例(75%)在3~36个月内缓解,23例(92%)有效,2例(8%)无效.(2)对于轻度及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采用125~250 mg/d孕激素,其缓解率分别可达87.5%(7/8)及66.7%(6/9),且随着孕激素剂量的增加,其缓解时间呈缩短趋势;对于重度患者,采用250~500 mg/d的剂量,其缓解率可达75%(6/8).结论 对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应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随着孕激素剂量的增加,其有效率及缓解率有所增加,且缓解时间缩短.

  • 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处理

    作者:单莹;金滢;李艳;王永学;曾靖;韩甜甜;宋晓;潘凌亚

    目的分析和总结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样癌的患者共计404例,其中44例术前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提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EH),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44例术前诊断为AEH的患者中,39例(89%)患者未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术,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均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100%),14例(32%)年轻患者保留了双侧卵巢,9例(20%)患者给予辅助放疗.中位随诊时间52个月,无复发病例.和绝经后患者相比,绝经前患者术后深肌层浸润(1/22及4/22)及淋巴血管间隙浸润(0/22及3/22)更少,但无统计学差异.比较AEH组和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样癌的患者(EC组),AEH组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的比例明显高于EC组(P=0.000);辅助化疗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EC组(P=0.003和0.019).结论术前诊刮为AEH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好,年轻患者充分评估后可以考虑保留卵巢,绝经后患者AEH伴发子宫内膜样癌的风险增高,且更容易合并深肌层浸润、淋巴血管间隙受累等高危因素.

  • 术前诊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子宫标本中同时存在子宫内膜癌

    作者:赵学军;周英姿

    目的 查找术前诊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EH),在随后切除的子宫标本中同时存在子宫内膜癌(EC)的病例,分析术前、术后诊断不一致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方法 收集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2013-01-2017-12间术前诊断为AEH,并在本院行子宫切除的病例,根据子宫标本的后病理诊断中是否为EC计算出同时存在EC的比率;将患者分为癌组和非癌组,收集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比较二组间的差异.结果 术前诊断AEH并在本院行子宫切除的共58例,术后病理诊断为EC的28例,占48.3%.癌组>45岁患者的人数、绝经人数均明显>非癌组(均P<0.05).癌组的活检组织学病变为非局限性的人数和术中快速冷冻时冷冻块数均多于非癌组(均P<0.05);尽管与活检样本的量是否足够以及子宫内膜取材总块数无明显关系(均P>0.05),但癌组患者内膜取材6块以上的病例要明显多于非癌组(P<0.05).结论 活检诊断为AEH的患者,在随后的子宫标本中同时存在EC的几率非常高.活检考虑诊断AEH、尤其病变较弥漫时,镜下应仔细做好与1级子宫内膜样癌的鉴别,降低诊断低估的发生.因术前诊断AEH而切除的子宫标本,巨检时需做到观察仔细、取材充分.

  • 宫腔镜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价值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李武;胡仙珍;刘松君;陈琳琳;谢继平;阮凡;吕雯

    目的 研究宫腔镜应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的价值,探讨宫腔镜在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2例,首先进行宫腔镜及病理诊断,再行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统计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观察术后病理及冲洗脱落细胞情况.结果 其中29例(90.62%)患者通过宫腔镜进行了初步明确,之后26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手术-病理分期显示,其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7例,子宫内膜癌Ia期8例,子宫内膜癌Ib期8例,子宫内膜癌Ic期3例.根据病理类型划分26例患者,其中不典型增生7例,内膜样腺癌18例,混合癌1例.26例中无一例患者在腹腔冲洗液中发现癌细胞,其总阳性率为0.结论 宫腔镜在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安全性较高,可以作为替代分段诊刮的方式.

  • Hp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侵袭性关系

    作者:王孝忠;刘丹;胡喜珍;王玉凤;陈小琴;兰玉

    目的 研究Hpa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正常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各30例中Hpa的表达.结果 Hpa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P<0.05),Hp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Hpa与子宫内膜癌的侵袭性相关,对Hpa的抑制有望作为子宫内膜癌的一个治疗靶点.

  • 子宫内膜癌变hMSH6与p53表达的意义

    作者:王娜娜;李红;曹璋;张骞;吴淑华

    目的 子宫内膜癌因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和年轻化趋势而备受关注,深入研究其癌变机制,对于子宫内膜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内膜中hMSH6和p56的表达,探讨hMSH6和p53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10-08-01-2013-03-01刮宫及手术切除的65例子宫内膜癌,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20例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组织中p53和hMSH6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hMSH6蛋白表达率为27.6% (18/65),明显低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75.0%(15/20),及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组织73.3%(11/1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率55.3%(36/65),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13.3%(2/15),及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5.0%(1/20),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组hMSH6及p5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9,P=0.002;x2=10.99,P=0.004),而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组织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SH6及p53蛋白的表达均与手术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均P<0.001.结论 hMSH6基因表达缺失及p53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通过检测两者的表达水平可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治疗作用

    作者:易迎春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米非司酮150 mg,口服,1次/3 d;米索前列醇0.6 mg,口服,米非司酮服用后48 h服用一次;6 d一个周期.对照组:甲羟孕酮30 mg,口服,1次/d,6 d一个周期,12个周期后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患者20例完成12个周期的治疗,10例结果为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无恶化者.治疗组评价总有效率90%(18/20).对照组患者20例完成12个周期的治疗,8例病理结果为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无恶化者.治疗组评价总有效率6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效率高,疗效、减少毒副反应方面均优于甲羟孕酮,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可作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治疗的首选方案之一.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余银仙;揭小军;周军慧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5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1个疗程为72 d。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检查患者的子宫内膜,评价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双梅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60.8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为(1.75±0.28) mm,对照组为(6.32±0.45) mm,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眩晕乏力、下腹痛、闭经、潮红发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效果优于单纯米非司酮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作者:徐凤华;张丽华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在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无禁忌证,拒绝手术并自愿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方案和传统的甲羟孕酮单一用药方案进行治疗.结果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甲羟孕酮单一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方案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安全有效.

  •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药物转化治疗

    作者:郭丽芬

    目的 探讨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2 mg/d,2次/d;对照组患者口服戊酸雌二醇片,1 mg/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PBAC评分观察治疗前后月经或阴道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阴道出血情况明显改善,PBA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费用较低,适合患者长期治疗.

  • c-erbB-2、Ki67在子宫内膜疾病诊断及病情分级中的作用

    作者:邹云峰;熊雅波;杨春林;鲁洁琼;傅云雀;苏雪锋

    目的 研究C-erbB-2与Ki67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疾病诊断及病情分级中的作用.方法 该院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疾病患者70例,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为准,比较C-erbB-2、Ki67及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分析C-erbB-2、Ki67的表达水平与病情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病理结果检出子宫内膜癌4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0例.二者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准确度达90.0%,灵敏度达95.0%,高于单项检测.C-erbB-2、Ki67阳性率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肌层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 C-erbB-2与Ki67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二者的阳性率可作为评估子宫内膜病变良恶性及病理分型的重要参考.

  •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孕激素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张婧楠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孕激素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8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给予甲羟孕酮治疗6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并记录有生育要求患者妊娠情况。结果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9%,轻度患者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重度患者(75%)(P<0.05);所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经治疗3个月后,均正常。治疗6个月后,有3例患者的转氨酶轻度升高,及时给予治疗后恢复正常;有5例患者经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有24例患者体质量轻度增加。76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治疗后有51例达到临床妊娠,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妊娠率分别为70.2%、66.7%和50%,三者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轻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有生育要求,可采用孕激素行保守治疗,治疗效果好,但应注意观察病情预防复发。

  • 补肾化瘀方配合高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疗效及对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作者:刘彩虹;陈志强

    目的:研究补肾化瘀方配合高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疗效及对错配修复( MM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高效孕激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补肾化瘀方进行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MMR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前MMR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表达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化瘀方配合高效孕激素可显著提高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提高MMR蛋白表达阳性率,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2例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

    作者:刘晓春;黄四新;李名泉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52例,其中32例(62%)为单纯性不典型增生(增生组),20例(38%)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癌变(癌变组).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孕产次,体质指数(BMI)、绝经及阴道流血情况、B超检查].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了分段诊刮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年龄:患者平均年龄为(50±11)岁,其中癌变组为(51±11)岁,增生组为(50±10)岁,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孕产次,两组患者孕产次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BMI:癌变组明显高于增生组[分别为(27.9±5.4) 和(25.2±2.91),P<0.05].(4)绝经及阴道流血情况:绝经后患者癌变组为50%(10/20),增生组28%(9/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癌变组为(9/10)增生组(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B超检查:癌变组阳性(指宫腔有回声团),明显高于增生组[分别为80%(16/20)和50%(16/32),P<0.05].(6)分段诊刮的诊断价值.结论:对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患者,应积极进行分段诊刮,分段诊刮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若其BMI较高或B超提示宫腔有回声团,应警惕合并子宫内膜癌可能.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疗效观察

    作者:黄广琳;李苗;黎锐勤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医治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3月~2012年6月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平均每组20例,对比组使用米非司酮实行医治,研究组在对比组的医治基础上加上米索前列醇实行医治,一个疗程为60d。医治过程中要具体记载使用药物后的情况,1个疗程的治疗结束后检测子宫内膜,评定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65%,对比组为68.52%,研究组高于对比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对比组子宫内膜的厚度高于研究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医治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安全性、稳定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67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