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接触式与非接触式眼屈光参数测量方法比较研究

    作者:王晓瑛;汪琳;周行涛;褚仁远

    目的比较接触式用A超与非接触式用IOL Master系统在眼屈光参数测量中的优劣.方法对97例190眼分别应用IOL Master系统和A超进行眼轴及前房深度测量,对两种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IOLMaster系统与A超对眼轴的测量结果分别为26.40±2.30 mm和26.34±2.22 mm,t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相关系数r=0.99(P<0.01).IOL Master系统与A超对前房深度的测量结果分别为3.65±0.27 mm和3.94±0.29 mm,t检验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IOL Master系统比A超结果小0.28±0.16mm,两者相关系统r=0.83(P<0.01).结论IOL Master系统是一种简单、方便、快速、可靠的非接触式眼前段测量仪,与A超在眼轴测量上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对前房深度的测量有差异,需要进一步的评估.

  • 青少年近视度与眼轴长度及角膜屈光力的测定分析

    作者:陈素梅;方春庭;王伯秀

    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程度与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某中学近视学生165人309眼,经托吡卡胺扩瞳验光后按等效屈光度<-3.00D;≥-3.00D~<-6.00D;≥-6.00D分为低、中、高度近视组,用眼科A超仪(美国Sonomed)测量眼轴长度(每眼5次),用电脑验光仪(Topcon)测量角膜屈光力(每眼3次),取平均值作统计学分析.结果309眼平均眼轴长为24.61±1.60mm,低度组为24.05±1.69mm,中度组为24.37±0.77 mm,高度组为26.40±0.91 mm;垂直径角膜屈光力平均为44.12±1.41D,低度组为43.77±1.50D,中度组为44.72±1.36D,高度组为44.03±0.81D;水平径角膜屈光力平均为43.19±1.28D,低度组为42.94±1.35D,中度组为43.67±1.30D,高度组为43.22±0.81D.其中低度组与中度组眼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膜屈光力(垂直径和水平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中度组与高度组眼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角膜屈光力(垂直径和水平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近视眼中,眼轴变长是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屈光度增加的主要原因,而在中度近视眼中,角膜屈光力对近视的影响比眼轴长度似乎更大.

  •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1例

    作者:吴敏;李娟娟;胡竹林

    患者男性,6个月.因右眼珠发白1个月于2009年1月19日入院.患儿系足月顺产,无特殊病史、吸氧史及家族史.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右眼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应存在,晶状体呈白色浑浊,眼后段窥不清;左眼未见异常.双眼球水平震颤.A/B超检查示右眼晶状体后弱回声,玻璃体少许点状回声,未探及视网膜脱离回声带,眼轴18 mm,测出的人工晶状体度数为34 D.

  • 430nm和530nm单色光对豚鼠眼球背侧及腹侧屈光发育的影响

    作者:刘睿;邹蕾蕾;刘望原;钱一锋;戴锦晖

    目的 研究430 nm短波长单色光及530 nm中波长单色光照对豚鼠眼球背侧、中央和腹侧屈光度及眼轴的影响.方法 采用A超及冷冻切片方法测量6只2周龄豚鼠的眼轴,分析2种方法所得结果的相关性.36只2周龄三色豚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430 nm短波长光组(蓝光组)、530 nm中波长光组(绿光组)及白光对照组.3组在蓝光、绿光及白光中连续饲养10周,各光照组光量子数设置一致.光照前及光照后2周、4周、6周、8周及10周分别进行眼球背侧、中央及腹侧屈光度检查,10周后每组各取6只豚鼠冷冻切片取矢状切面在显微镜下进行眼轴生物学测量.结果 A超与冷冻切片方法测量跟轴结果相关,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0周的建模,相对于白光组,蓝光组眼球背侧、中央和腹侧屈光度均偏远视(P<0.05),腹侧远视更明显,眼轴增长程度延缓(P<0.05),腹侧眼轴增长延缓显著;绿光组眼球背侧、中央和腹侧屈光度均偏近视(P<0.05),眼轴增长加快(P<0.05),背侧眼轴增长更明显.结论 单色光对豚鼠眼球背侧和腹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屈光状态及眼轴改变,可能与豚鼠视锥细胞分布有关.

  • 巩膜环扎术对玻璃体腔径及屈光度影响的研究

    作者:朱子诚;袁华音;孙思勤;柯根杰;潘红飙;张国梅;温耀春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环扎术后玻璃体腔径改变及屈光度变化,揭示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自动角膜曲率计,眼A超及电脑验光仪对我院46例患者于巩膜环扎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进行角膜屈光力,眼轴及屈光度的测量.结果(1)术后1周角膜屈光力,散光值较术前稍增加,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屈光力,散光值与术前检查基本相同.(2)术后眼轴明显延长,主要表现在玻璃体腔径的改变,近视度亦增加.随时间推移,眼轴(玻璃体腔径)逐渐缩短,近视度减少.但术后1个月,3个月眼轴长度(表现在玻璃体腔径),近视度较术前明显增加.结论巩膜环扎术后玻璃体腔径的改变是导致服轴延长的主要原因,进而引起眼屈光度的改变.

  • 上海市杨浦区幼儿园儿童眼轴的光学相干生物测量调查与分析

    作者:冯彦清;王佳;黄骁倩;陈潞;陈佩媛;邹聪;陈洁;蔡桂娣;刘明芳

    目的 探讨学龄前正常发育状态下,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眼轴长度的分布范围和发育规律,为近视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杨浦区104所幼儿园儿童进行全覆盖的眼轴测量,排除弱视、近视和有高度近视家族史者的情况下,筛选出正常身高、体重的儿童14 584名(共29 168眼)进行分析.采用Zeiss IOL Master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参照上海市制定的男、女儿童年龄划分标准,将被调查儿童分别划分为○~Ⅷ9个不同年龄段,再进行各组数据对照分析.结果 男、女儿童9个组中,Ⅷ(年龄为≥6.5~<7)组样本量均较小,分析结果不稳定,不对其进行分析.○~Ⅶ8个年龄组眼轴数据显示:①女童各个年龄段之间的眼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25,P<0.000 1);除○与Ⅰ组、Ⅵ与Ⅶ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男童的眼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38,P<0.000 1),○~Ⅶ各年龄组间相互比较亦均有统计学意义.③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对眼轴均有影响.结论 2.5 ~6.5岁儿童不论男女,眼轴均处于快速增长期.总体结果显示,学龄前阶段眼轴生长迅速,应该列为近视早期预防的重点阶段.

  • 儿童眼轴与角膜曲率在单纯性近视初期的变化

    作者:沈洁;孙慧华

    目的探讨青春期前儿童的正视眼与初期单纯性近视眼之间,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及其相关关系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我科屈光门诊的轻度近视患儿30例(60眼),散瞳验光,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与角膜屈光力,并与同期随机选取的30例(60眼)健康正视眼儿童相比较.结果近视眼组平均眼轴长度为(24.02±0.77)mm,正视眼组为(22.99±0.72)mm,两组眼轴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角膜曲率、角膜屈光力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以水平向角膜曲率测得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的比值(AL/CR),近视眼组为3.032±0.058,正视眼组为2.899±0.095,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青春期前,儿童在由正视眼转化为轻度近视眼的过程中,以眼轴增长为主,表现为轴性近视.AL/CR超过3是近视发生的高危指标.

  • 角膜塑形镜对不同屈光度青少年近视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珍;栗莉;史胜;李艳红;梁秀玮;于靖

    目的 探索夜戴型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OK镜)对不同屈光度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眼科视光门诊162例(其中单眼佩戴患者23例,共301只眼),按等效球镜度数分为3组,分别为A组(98眼,-0. 50~-2. 00 D)、B组(155眼,-2. 25~-4. 00 D)及C组(48眼,-4. 25~-6. 00 D).观察患者每晚配戴7. 5~10 h OK镜后临床效果,记录、分析戴镜前及戴镜6、12个月后3组裸眼视力、眼轴、角膜曲率、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及裂隙灯检查眼部情况.结果 3组患者戴镜6、12个月后,裸眼视力均较戴镜前显著提高(P<0. 001).戴镜12个月后,3组间视力增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戴镜后6、12个月后,各组中央角膜曲率平K值(flat kerotometry, FK)、陡K值(steep kerotometry, SK)较戴镜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1).戴镜12个月后,A组中央角膜FK、SK值与B组及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而B组与C组间FK、SK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戴镜6、12个月后,A组眼轴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而B与C组眼轴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戴镜12个月后,B、C组眼轴增长值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1),而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戴镜6、12个月后,3组患者角膜中央厚度、内皮细胞密度较戴镜前无明显变化(P>0. 05);A、B、C组轻度角膜点状着染分别为3例(3. 06%)、21例(13. 46%)、10例(20. 83%).结论 OK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是有效且安全的,对屈光度在-2 D以上青少年患者近视发展控制效果较好.

  •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艳红;于靖;金依华

    目的 观察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和眼轴长度影响.方法 随访满1年且资料完整的患者56例(112眼),年龄9~15岁,男性22例,女性34例,近视度数均<-6.00 D.患者夜戴Boston XO 角膜塑形镜,采用博士伦公司的ORBSCAN Ⅱ Z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采用蔡司公司的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结果 与戴镜前相比,戴镜3~12个月后,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曲率均明显变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厚度有所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9 2);戴镜12个月后,眼轴长度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9 7).结论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效果确切、安全.

  • IOLMaster测量下SRKⅡ和第三代人工晶体计算公式的比较

    作者:卢善华;徐慧艳;李一壮

    目的 以IOLMaster(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行眼部参数测量,通过分析研究不同眼轴长度患者,比较SRKⅡ公式和第三代人工晶体计算公式的精度. 方法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1例135只眼,术前应用IOLMaster测量眼部参数,分别代入SRKⅡ公式和第三代SRK-T、Haigis、Holladay、HofferQ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并将所有眼分为短眼轴组(L≤22 mm),正常眼轴组(22 mm<L≤26 mm)和长眼轴组(L>26 mm).以术后3月所测患者的实际屈光度来比较不同眼轴长度下各公式的术后绝对屈光误差值(ME). 结果 长眼轴组共44眼,SRKⅡ公式与Haigis、SRK-T公式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与Holladay、HofferQ公式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正常眼轴组和短眼轴组,各公式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在正常眼轴患者,SRKⅡ公式和第三代公式表现出同样较高的精度,但在长眼轴组,SRKⅡ公式的精度显著低于Haigis和SRK-T公式.故建议,对于长眼轴白内障患者选用第三代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 A超测量硅油填充眼眼轴及人工晶状体度数的临床评价

    作者:康欣乐;李明新

    目的 评价A超经修正后测量硅油填充眼眼轴及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准确性.方法应用我院现有的法国QUANTEL MEDICAL公司的Compat tachⅡ A/B超声仪采用实验的方法对超声波在纯Ox5700型硅油、患者眼中取出的硅油及平衡盐溶液中的传播速度进行测量及比较,进而对眼轴值进行修正,终推算出准确的人工晶状体度数.选取25例行玻璃体切割伴硅油填充术的患者,应用公认Ox5700型硅油的测量值对患眼进行眼轴的测量,再用我们实验所得到的测量值分别对患眼进行坐位及平卧位的眼轴测量,后将坐位时测出的眼轴长度代入SRKⅡ公式计算拟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行硅油取出术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测量患眼的眼轴、佳矫正视力及屈光状态.对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及佳矫正视力进行对比,将术后屈光状态与术前预期值比较.结果 纯Ox5700型硅油的比色杯宽度为(31.440±0.011)mm,患眼中取出硅油的比色杯宽度为(31.420±0.047)mm,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盐溶液的比色杯宽度为21.07 mm.取油前,硅油填充眼的玻璃体腔的传播速度设置为990 m/s时的患眼平均眼轴长度为(23.219±0.125)mm.传播速度设置为1 027m/s时坐位测量患眼平均眼轴长度为(24.103±0.135) mm,平卧位患眼平均眼轴长度为(24.116±0.128)mm.取油后患眼平均眼轴长度为(24.018±0.135) mm.硅油的传播速度设置为1 027 m/s时坐、卧位测量的眼轴值同取油后患眼的眼轴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播速度设置为990 m/s时的测量值与取油后眼轴长度及传播速度设置为1 027 m/s时测量的眼轴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屈光度与术前预期值差值平均为(-1.50±2.0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超经修正后可准确测量硅油填充眼的眼轴长度,进而准确推算出硅油填充眼的IOL度数,A超测量硅油填充眼眼轴及IOL度数是相对准确、安全、方便的方式,但各医院应对自身的仪器及材料进行实验测量,进而得出更加适合本院的实验数值.

  • 白内障术中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临床观察

    作者:胡辅华;刘丽林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植入的人工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应用"NIDEK"ARK-700自动电脑验光及角膜曲率仪及BME-200眼A/B超测量角膜曲率及眼轴,代入SRKⅡ公式计算出正视化眼的人工晶体屈光度,并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工作需要,设计术后屈光状态及预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度.本组80只眼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植入人工晶体;37只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PHACO)联合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于术后6个月测屈光状态及矫正视力.结果:93只眼屈光状态与术前设计屈光状态误差在±1.00D以内者占79.49%.结论:影响预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度准确性的主要原因为:眼轴测量误差、眼轴过长及白内障病史较长或继发废用性外斜视患者且采用ECCE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式者.

  • 不同眼病眼球前后径与水平径的比较研究

    作者:高小伟;姜红;管怀进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和近视患者眼球的前后径、水平径及相应比值的变化.方法:对53例86眼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组)、57例114眼白内障患者(白内障组)以及49例88眼近视患者(近视眼组)使用日本AL-1000眼科A型超声仪进行眼球前后径、水平径的测量,并行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青光眼组上述指标皆明显低于白内障组(P<0.05),而近视眼组相应指标则明显高于白内障组(P<0.05).青光眼组眼球水平径下降幅度低于眼轴长度的下降,近视眼组相应指标的升高幅度低于眼轴长度的升高.结论:眼球前后径、水平径及相应比值是反映眼球整体形态的组合指标.原发型闭角性青光眼患者眼球趋于扁圆形全眼球缩小,而近视眼患者眼球趋于眼轴方向长椭圆形全眼球扩大.

  • 接触式和浸润式A超测量眼轴的对比研究

    作者:许敏;叶瑞珍;陈珍珍

    目的:比较浸润式和接触式A超测量眼轴的差异,为更准确测量眼轴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白内障74例(108眼)术前分别进行眼轴的接触式A超和浸润式A超测量及光学生物学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应用t检验和Bland-Alt-man分析接触式和浸润式A超所获得眼轴的准确性。结果接触式A超测量眼轴长20.74~31.89(23.74±2.06)mm;浸润式A超测量眼轴长20.93~31.99(23.85±2.08)mm;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20.97~32.05(23.93±2.10)mm。接触式和浸润式A超的眼轴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式A超测量值与IOL Master眼轴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式A超测量值与IOL Master眼轴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land-Altman分析表明浸润式A超与IOL Master一致性较接触式A超与IOL Master更佳。结论浸润式A超眼轴测量值与IOL Master测量值更接近。

  •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青少年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

    作者:朱金玉

    目的 评估后巩膜加固术治疗<14岁青少年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应用异体硬脑膜做后巩膜加固术,对28例高度近视眼患者(35眼)行后巩膜加固术,对照组为同期未经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25例(32眼).术后随访1~2年,比较分析两组屈光度进展和眼轴长大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视力平均提高(0.05±0.03),对照组视力平均提高(0.01±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屈光度平均增长(0.30±0.13)D,对照组平均增长(1.67±0.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轴长度平均延长(0.25±0.04) mm,对照组眼轴延长(0.71±0.1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巩膜加固术能有效控制眼轴,延缓屈光度进展,可以用于青少年高度近视的治疗.

  • 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林琳;宋宗明;游逸安

    目的 探讨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的相关程度.方法 以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部分近视患者,应用眼科A型超声生物测量仪,对82例(164只眼)患者的近视屈光程度和屈光各要素(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测量值进行分析.结果 眼轴长度(标准化回归系数b'j =0.909)及玻璃体腔长度(标准化回归系数b'j =0.893)均与近视屈光度呈显著正相关;用逐步回归多元线性分析法分析玻璃体腔长度、晶体厚度及前房深度各屈光要素,其中玻璃体腔长度对眼轴长度的影响大.结论眼轴增长是近视眼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中、高度近视眼作用更为显著;眼轴长度的增长基本为玻璃体腔的延长.

    关键词: 近视眼 眼轴 屈光度
  • 低度近视学龄儿童眼成像质量、屈光和结构参数的相关研究

    作者:徐菁菁;陶春文;金婉卿;保金华;陈浩

    目的:分析低度近视学龄儿童全眼波前像差与近视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等参数的相关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纳入180名8~13岁、等效球镜度为-0.50~-3.00 D低度近视儿童,进行主觉验光,IOLMaster测量眼轴(AL)、角膜曲率半径(平坦径线角膜曲率半径R1,陡峭径线角膜曲率半径R2,平均角膜曲率半径R),WASCA波前像差仪测量像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像差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波前像差、屈光度及结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近视屈光度与像差不相关,显著影响总高阶像差的主要因素是角膜曲率和年龄(R2:B=-0.054,t=-2.986,P=0.003;年龄:B=0.009,t=2.176,P=0.031),其中角膜曲率主要影响四阶像差,年龄主要影响三阶像差.眼轴与高阶像差、四阶像差、球差相关(r=-0.147、-0.333、-0.358,均P < 0.05),R1(r=-0.249、-0.421、-0.435,均P < 0.001)和R2(r=-0.260、-0.377、-0.392,均P < 0.001)也与高阶像差、四阶像差、球差存在相关性.AL/R与球镜度、等效球镜度相关(r=-0.490、-0.527,均P < 0.001).结论:低度近视学龄儿童成像质量可能主要受人眼结构而非屈光状态的影响.

  • 基于扫频源相干光断层成像原理与部分相干光干涉原理的生物测量仪在眼轴测量中的比较

    作者:李逸丰;杨文利;李栋军;王子杨;陈伟;赵琦;崔蕊;沈琳;鲜军舫

    目的:比较基于扫频源相干光断层成像原理的OA2000和基于部分相干光干涉原理的AL-Scan在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测量中的检出率、差异性及一致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7年11月29日至12月1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就诊,并拟行白内障手术的白内障患者210例(378眼)为研究对象,使用2种生物测量仪OA2000和AL-Scan检测眼轴长度.分别计算2种仪器的眼轴检出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种仪器眼轴测量结果间的差异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2种仪器测量间的相关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Bland-Altman法评价仪器的一致性.并将研究眼分为眼轴<22 mm组、眼轴22~26 mm组、眼轴>26 mm组,使用Bland-Altman法分别评价每组一致性.结果:OA2000和AL-Scan的眼轴检出率分别为98.4%和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9,P<0.001).OA2000和AL-Scan检测眼轴长度分别为(24.532±2.678)mm和(24.526±2.67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7,P=0.066).2种仪器测量的眼轴长度结果具有密切相关性(r=1.000,P<0.001),ICC为1.000,Bland-Altamn分析95%一致性界限范围为0.23 mm(-0.12~0.11 mm).95%一致性界限范围在眼轴<22 mm组、眼轴22~26 mm组、眼轴>26 mm组分别为0.20 mm(-0.10~0.10 mm)、0.20 mm(-0.09~0.11 mm)、0.33 mm(-0.16~0.17 mm),3组的线外点分别为7.7%、4.5%、8.4%.结论:在白内障患者的眼轴测量中,OA2000比AL-Scan具有更高的眼轴检出率.2种仪器眼轴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及一致性良好,尤其眼轴范围在22~26 mm的患者中一致性表现佳.2者数据可以相互替代使用.

  • 光学治疗区偏心对角膜塑形镜配戴后角膜高阶像差及眼轴发育的影响

    作者:李晓柠;王琳琳;陈兆;杨智宽

    目的:研究角膜塑形镜戴镜后光学治疗区偏心状态对近视儿童角膜高阶像差及眼轴发育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8~14岁接受角膜塑形术的近视儿童20例(40眼),测量戴镜前,戴镜后1周、6个月及1.5年角膜地形图、角膜高阶像差和眼轴.比较角膜塑形镜戴镜后光学治疗区不同偏心状态各时间点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分析戴镜后光学治疗区偏心状态与眼轴变化值的相关性.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角膜塑形镜戴镜后光学治疗区中心主要呈颞下方向的中度偏心(0.5~1.0 mm),各时间点偏心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塑形镜戴镜后角膜总高阶像差、总三阶像差、总彗差均较术前显著增加(F=4.491、5.297、2.927,均P<0.05).戴镜后1.5年,偏心距离与角膜各像差变化值无相关性.戴镜后1.5年,眼轴较戴镜前显著延长(t=-0.725,P<0.05),但眼轴变化值与偏心距离不相关.结论:角膜塑形镜戴镜后光学中心偏心距离在戴镜后1周达到稳定并可引起戴镜后早期角膜高阶像差增加,但在戴镜1.5年后光学治疗区中心偏心程度对眼轴发育无影响.

  • 浙江省瑞安地区学龄期儿童前房深度与屈光状态的相关研究

    作者:林思思;陈嘉玮;钟洪亮;王强;张加裕;蔡达秋;陈镇国

    目的 分析学龄期儿童前房深度(ACD)对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横断面研究.在浙江省瑞安地区随机选取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各2个班共513名学生(1 025眼),年龄为7~14岁.在瑞安市人民医院门诊进行相关眼科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眼屈光度、IOLMaster检查等,记录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年龄等相关基本信息.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来分析ACD、AL与年龄、屈光度的关系.结果 7~14岁学龄期儿童,平均AL为(23.68±1.09)mm,平均ACD为(3.48±0.26)mm,平均屈光度为-1.06(-11.37~+6.25)D;ACD与SE呈负相关(β=-0.048,P<0.01).正视眼和近视眼的ACD和AL存在差异.结论 在学龄期儿童,ACD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增长,ACD有轻微加深趋势.ACD影响屈光状态,近视眼的ACD较正视眼更长.

295 条记录 6/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