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效果分析

    作者:聂志学;应潜;汪仕文;赖建萍;陈小菁;王坚;王自扬

    目的 评价国产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184例初治涂阳肺结棱患者分为研究组(FDC)和对照组(组合药),并进行临床应用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6.7%、89.1%,停药率为2.2%、9.8%(均P<0.05);治疗依从性在药物接受程度、服药感受和方式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前两者P<0.01,后者P< 0.05);痰检转阴率、X线胸片改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均P>0.05.药品总用量FDC比组合药在强化期减少42.14%,继续期却增加86.96%.治愈1例病人平均成本FDC比组合药增加99.7%.结论 FDC在治愈率、停药率和治疗依从性以及减少耐药方面比组合药更显优势,可以在国内推广应用,但也需要做一些改进.

  • 2015年泸州市合江县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冯才碧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不良反应的危害及其处理措施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泸州市合江县2015-04-01/2015-09-30登记治疗的223名初治患者进行随访和跟踪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223例患者中15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达67.26%.不良反应类型中,主要为高尿酸血症(46.64%),其次是肝酶升高(13.90%)和皮肤瘙痒(7.17%);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76%);不良反应发生后,只有8.67%的患者需停用或减量结核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150例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后治疗成功率达100%.结论 抗结核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患者仍能获得很好的依从性和治疗成功率.

  • 四川省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与板式组合药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李运葵;何金戈;李婷;张佩如

    目的 评价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FDC)与板式组合药(板式药)在四川省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治疗肺结核患者的效果,为完善全省抗结核药品管理及为FDC在全省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4年在全省10个县区开展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使用FDC的5个县区与使用板式药的5个县区分组进行分析研究,对纳入的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要求进行治疗管理,对两组患者的用药剂量、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纳入患者1261例,其中FDC组707例,板式药组554例.2个月和3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FDC组分别为92.38%和93.81%,板式药组分别为97.24%和98.62%.2组患者3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FDC组97.62%,板式药组97.2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病例数中,FDC组362例(51.20%);板式药组341例(61.55%),经统计学分析,使用板式药和FDC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88,P<0.05),板式药不良反应率高于FDC.按照两种制剂用量方法计算患者口服药片数,126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全疗程下来FDC组比板式组减少了24.28%.结论 FDC与板式药的治疗效果相当,但FDC不良反应发生低于板式药,且用药剂量少,规模化推广应用FDC是可行的.

  • 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型肠结核36例临床观察

    作者:胡永峰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型肠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混合型肠结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抗痨治疗,治疗组则在西医的基础上口服自拟中药肠结散汤治疗.两组用药12个月后对比观察,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血常规、结肠镜检以及结核菌培养结果,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型肠结核疗效显著.

  • 使用板式药抗结核568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淑霞;黄英姿;吴海燕

    肺结核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尤其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特殊传播途径不易控制,对社会危害极大.近年来,随着耐药病例增多,尤其是耐多药病例的增多,与人口流动、结核合并HIV双重感染这三大难题形成严竣挑战[1].据统计,全球已有5 000万人感染耐1种以上抗结核药的结核菌,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逐年增加,对全球结核病控制造成严重威胁.世界卫生组织将严重耐多药结核病列为对公共健康的严重威胁,称之为“21世纪的绝症”.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如何指导病人按照“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使用正确的服药方法,规范化疗,完成全部疗程,减少耐药结核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结核病门诊2010年1-12月使用抗结核治疗板式药(免费)的568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病118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蕾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引起药物性肝病(DIHD)常见方案及临床特点,提高对抗结核药物治疗引起DIHD的认识,从而采取预防性措施减少其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8例DIHD患者临床特点和各项检查进行分析.结果:①共15种药物17种方案与DIHD有关,前4位药物为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 前4位方案为HRZE、HRE(S)、HRZ(S)、HL(利福喷丁)E(S).②临床表现不同.③临床分型以急性多见,其中肝细胞损害型多见.④多种危险因素如年龄、合并症、多联用药等对DIHD发生起作用.结论:重视和监测抗结核治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对有DIHD尤其以黄疸为主要表现者要及早停药保肝治疗,在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方面血清总胆红素(TB)比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更具意义.

  • 抗结核药物靶点研究新进展

    作者:龚立康;肖春玲

    近年来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回升,并且结核菌的耐药问题也日趋严重,成为结核病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而在过去的30年里未开发出新型高效的抗结核药物.因此发现潜在的新抗结核药物靶点,研究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以实现对结核病的有效控制迫在眉睫.文中阐明了抗结核药物与胞壁合成相关的新靶点、与抗耐药有关的新靶点、与核酸稳定性相关的靶点、与电子传递及氧化还原相关的靶点,研究未知作用机制有效物质而发现的新靶点以及与重要代谢途径中关键代谢酶相关的靶点等6个方面研究的新进展,对抗结核新药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利复星凝胶对家兔体外抗结核的活性研究

    作者:李洪敏;冯端浩;王巍;王安生;王仲元;王金河;林明贵;刘蔚

    目的研究利复星联合卡波姆凝胶对家兔体外抗结核的安全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血清中利复星浓度,在体外检测MIC、MBC、时间-杀菌及耐药梯度.测定利复星凝胶的小抑菌、杀菌浓度及家兔经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结果 8例肺结核患者血药峰浓度于1.22 h达4.52±0.72 mg·L-1,分别1次给药24 h后,低血药浓度为0.52±0.26 mg·L-1,表观分布容积V/FC为77.48±8.33 mg·L-1.该药MIC、MBC值分别为0.5 、1.0 mg·L-1,耐药梯度范围0.5~48 mg·L-1.利复星凝胶对H37RV标准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的MIC值分别为0.1、0.1、0.4 mg·L-1,MBC值分别为0.2、0.2、1.6 mg·L-1;与利复星单体的MIC、MBC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耐药肺结核患者服用利复星24 h,其体内血药浓度维持在低杀菌浓度MBC之上,介入治疗用药浓度应在48 mg·L-1以上.

  •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雪融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尤以贝塔喹啉和德拉马尼的问世成为结核化疗史的新里程碑.

  • 吡嗪酰胺介入凝胶体外抗结核活性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洪敏;冯端浩;王巍;金关甫;徐燕杰;林明贵;刘振平;张涛;王金河;高杉

    目的观察吡嗪酰胺凝胶体外抗结核作用和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方法手工法、仪器法分别测定吡嗪酰胺单体、吡嗪酰胺凝胶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及家兔经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试验.结果吡嗪酰胺凝胶对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MIC值分别为1.0、1.0、10mg/L,MBC值分别为10、10、40mg/L;吡嗪酰胺凝胶与吡嗪酰胺单体MIC、MBC值无显著性差异;动物安全性试验阴性.结论吡嗪酰胺凝胶具有与吡嗪酰胺单体相同的抗结核菌药效,卡波姆基质不影响吡嗪酰胺的抗菌活性;卡波姆基质吡嗪酰胺凝胶应用安全.

  • 帕司烟肼介入凝胶体外抗结核活性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冯端浩;李洪敏;刘洪尊;刘蔚;缑宇轩;高杉;孙玲;王巍

    目的观察帕司烟肼凝胶体外抗结核作用和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方法手工法、仪器法分别测定帕司烟肼及其凝胶的小抑菌浓度和小杀菌浓度及家兔经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试验.结果帕司烟肼凝胶对H37Rv标准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MIC值分别为0.1、0.1、0.4mg/L,MBC值分别为0.2、0.2和1.6mg/L;帕司烟肼凝胶与帕司烟肼单体MIC、MBC值无显著差异;动物实验表明该药应用安全.结论帕司烟肼凝胶具有与帕司烟肼单体相同的抗结核菌药效,卡波姆基质不影响帕司烟肼的抗菌活性;以卡波姆为基质的帕司烟肼凝胶应用安全.

  • 抗结核靶点的研究进展

    作者:耿叶慧;李子强;张瑜

    为进一步研发新型抗结核药物提供参考.通过Science Direct、Wiley和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将近几年文献报道的新型抗结核靶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有潜力的抗结核药物做简单的讨论.新型抗结核候选药物的潜力靶点包括参与DNA合成、铁代谢、能量产生、膜转运和细胞壁生物合成等靶点.抗结核靶点的开发思路为研发更多新型抗结核药物提供了参考.

  • 抗结核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张致平

    综述了近年来抗结核药物研究的进展,全文分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简单地回顾了现有的抗结核药,第二部分综述了新抗结核抗生素与合成抗结核药的研究概况,第三部分阐述了为了开发更好的抗结核药物而进行的抗菌药物的再修饰研究.

  • 甘利欣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疗效观察

    作者:季风帆;王颖峰

    年十年来,结核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严重反弹,抗结核药的应用随之增多,抗结核药导致的肝功能损害的病例数也明显增多.

  • 抗结核药致剥脱性皮炎一例

    作者:张莹;徐珽

    病例介绍 患者,女,26岁.因“全身皮疹5+d,发热4+d”于2016年6月7日入院.1+个月前患者于我院住院期间因皮肤红斑行右手皮肤活检(2016年4月27日):六胺银(-),革兰染色查见阳性球菌;抗酸染色查见较多抗酸杆菌(+++).结核杆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第1次检测,查见少量可疑结核杆菌DNA片段;第2次重复检测,查见少量结核杆菌DNA片段.请结核科会诊后考虑为皮肤结核,于2016年5月10日给予异烟肼片300 mg、口服、1次/d,利福平胶囊600mg、口服、1次/d,乙胺丁醇片750 mg、口服、1次/d,吡嗪酰胺片750 mg、口服、2次/d抗结核治疗.

  • 抗结核药致儿童肝损害临床观察

    作者:孙纪英;李曦;邓长国;刘海燕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致儿童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处理措施及预后。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47例结核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损害好发于3岁以下、营养不良的患儿;好发于用药后7~15d;常见临床症状为胃肠道反应;有临床症状患儿肝损害更重;肝损害患儿经相应处理后预后均较好。结论对低龄、营养不良的患重症结核等高风险患儿应制定合理抗结核方案,加强肝功监测,并予正确的处理措施。

  • 葛根素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临床观察

    作者:陶宁;田雨

    目的 探讨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将120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结核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接受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中加用注射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脱甘肽进行护肝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肝功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可以有效地治疗抗结核药所致的肝损害,其效果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相当.

  • 抗结核药所致粒细胞缺乏症1例

    作者:代阳;卢家桀;雷秉钧;杨尧

    患者,男,52岁,因发热,尿频,尿急,尿痛1d于2004年6月13日入我院.患者于入院前1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9℃,伴尿频、尿急、尿痛、无畏寒、寒颤,无咳嗽、咯痰、腹痛、腹泻.患者2个月前在南京某医院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予异烟肼0.3g,1次/d,利福喷叮0.6g,2次/周,吡嗪酰胺0.75g,1次/d,抗结核治疗,一直服药至入院当日.

  • 抗结核药物致超敏反应综合征17例

    作者:吴小梅;蔡颖;刘巍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的临床特点和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7例抗结核治疗中发生 DIHS 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及预后。结果17例患者发病时间在用药2~6周内,发热、皮疹、肝脏受累、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本病主要特征,可见急性肝衰竭、剥脱性皮炎严重并发症。治疗关键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发生过敏反应药物频率依次为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结论 DIHS 潜伏期长,皮损形态多样,器官受累以肝脏为主,糖皮质激素疗效有差异,利福平过敏者避免再次使用。

  • 抗结核药肝损伤与药物代谢基因多态性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朱春波;贺娟;徐贵丽

    虽然WHO发布的2016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了2014年的队列研究,结核病治疗成功率为83%[1],但是,抗结核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肝损伤却不容忽视.抗结核药肝损伤(ATLI)干扰抗结核治疗方案进行,使69.81%的患者改变治疗方案,50.94%的患者中断治疗;而且影响抗结核治疗效果,治疗强化期延长风险是未发生肝损害者的2.11倍,治疗失败风险是未发生肝损害者的9.25倍[2].一项针对药物性肝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共纳入21 789例患者,系统分析了中国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构成状况,ATLI占比多,高达31.3%[3].因此,需要对高龄、营养不良、艾滋病毒感染、嗜酒、病毒性肝炎(包括病毒携带者或有肝病史)和重症结核病等ATLI高危因素患者,给予预防性保肝治疗[4].遗传因素也是ATLI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检索词结核病、肝损伤、基因多态性,对PUBMED、EMBASE、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希望发现ATLI和药物代谢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针对ATLI敏感人群进行预防性保肝治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抗结核药精准治疗的效果.

961 条记录 44/49 页 « 12...41424344454647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