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切口扩张保护器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艾玲;吴卫卫;吴寒冰;葛加美

    目的:探讨切口扩张保护器对在剖宫产手术中对切口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阴道分娩中转剖宫产手术754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7例。观察组术中使用切口扩张保护器保护切口,对照组不使用切口保护器。两组产妇于手术开始刚切开皮肤及术毕缝合皮肤前分别蘸取皮下组织液,对其进行细菌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生长。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污染率较对照组低(0.00%比13.79%),切口感染率较对照组低(1.33%比9.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852、22.740,均 P <0.05)。观察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0例,对照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观察组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9,P =0.252)。结论切口扩张保护器在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手术中使用可明显降低切口污染率、切口感染率,预防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 抽线缝合法预防阑尾切口感染

    作者:李观华

    目的研究抽线缝合法技术预防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抽线缝合法做阑尾切除术 486例。结果本组 486例与对照组相比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感染切口愈合时间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抽线缝合法预防阑尾切口感染容易学会,不增加病人痛苦,缩短了手术时间,基层单位易开展,社会、经济效益好,是预防阑尾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14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杨思治;李君明;李文红;熊勇

    本文对我院妇科、产科、肿瘤科1999年1~8月份21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的患者作一临床分析,以寻找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质量.

  • 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高卿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手术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伤口愈合及感染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患者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丙级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伤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中,不仅能有效预防伤口感染,还能促进伤口愈合及患者术后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的处理

    作者:张昭亮;田纪伟;谭炳毅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脊柱内固定迟发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6例椎弓根螺钉系统术后并发迟发感染的患者,采用病灶清除、灌洗引流,其中20例同时取出内固定物,6例应用抗生素灌洗,内固定物保留,术后应用抗生素14~21d.结果:20例取出内固定物者,切口甲级愈合;ESR、CRP术后14d降至正常.6例保留内固定物者,引流管1个月拔除,1例2个月后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及硬节,2次实行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静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3周后,伤口愈合、疼痛、肿胀消失出院.26例患者术后随访12~25个月,均无复发征象.结论:迟发性感染是由初次手术时术中引起的椎旁深部软组织感染,确诊后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 XG光热治疗仪治疗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

    作者:史小利;王淑云;陈美英

    切口感染是外科较常见的一种手术并发症,除全身支持治疗和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外,切口局部治疗促进组织愈合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采用三种方法治疗术后切口感染并进行效果观察,结果发现光热治疗仪治疗切口感染效果好,且安全、可靠.现报告如下.

  • 胃肠道肿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

    作者:王浩;周岩冰;曹守根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7 209例胃肠道肿瘤手术病人的术前状态、肿瘤病理学因素和手术方法等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脏病、糖尿病、营养不良、ASA评分、肿瘤部位、肿瘤TNM分期、联合脏器切除、术中输血、手术时间及手术失血量与胃肠道肿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共有7个变量为胃肠道肿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肿瘤部位(直肠、小肠、结肠)、ASA评分(Ⅱ级、Ⅲ级、Ⅳ级)、心脏病、营养不良、糖尿病、手术时间和手术失血量.结论 应针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上述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必要的临床干预.

  •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保彦;赵青;顾雪静;王桂君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32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切口感染组108例、切口未感染组5624例,对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剖宫产产妇试产失败、胎膜早破、肥胖、术中出血、合并基础疾病者术后切口感染组明显高于切口未感染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试产失败、胎膜早破、肥胖、术中出血、合并基础疾病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OR分别为2.20、1.64、2.37、2.58、7.57,95%CI分别为1.88~8.69、2.04~9.12、2.32~10.23、1.23~4.66、1.36~8.06,P均<0.05)。结论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试产失败、胎膜早破、肥胖、术后出血及合并基础疾病。产妇控制体质量、预防胎膜早破、严格术中操作和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键。

  • 综合疗法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50例

    作者:邱红明;吕文学

    感染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感染影响骨折愈合,内固定物及不稳定的骨折断端作为异物所产生的刺激也不利于感染的控制,两种因素互相影响,加大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难度,如治疗不当,可造成肢体的严重伤残与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笔者采用综合方法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14274例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李妙芳;魏润玲

    目的:调查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14 274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4 274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133例;其中2007年5 981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78例,感染率为1.304%;2008年8 293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55例,感染率为0.663%;2008年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2007年(χ2=15.463 5,P<0.000 1);2007年、2008年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主要病原体中G+球菌与G-杆菌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4 9,P=0.244 4).结论:重视高危感染病例,减少待手术日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术中无菌及无创操作,进行手术医师切口感染专率监测,是降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有效措施;围手术期用药时,应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对G+球菌和G-杆菌均有效的抗菌药物.

  • 治疗43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深部感染的体会

    作者:韩秉和

    目的 探讨胫腓骨骨折术后深部感染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深部感染病灶行清创后置管闭合灌冼.结果 13例经清创闭合灌洗平均26.5 d后,感染均得到控制,效果满意.结论 胫腓骨骨折手术后深部感染原因是多方面的,宜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清创闭合灌洗畸形愈合、不愈合、功能障碍者留待后期治疗.

  • 自制封闭负压引流装置治疗腹壁切口感染

    作者:张中林;刘志苏;袁玉峰;何跃明;刘权焰

    目的 探讨一种自制简易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对腹壁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于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间利用自制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对18例术后腹壁切口感染病人施行治疗,以同期行常规开放换药治疗的18例同类型手术切口感染者作为对照,对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换药费用等指标统计和比较,总结治疗效果和经验.结果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组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换药花费均显著低于开放换药组,P值均<0.01.结论 合理使用自制的封闭负压引流装置能加速腹壁感染切口愈合,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减少医务人员的换药工作量,具有明显优势.

  • 双管引流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尚现章;章跃民;尹丛;杨杰;张杰

    目的 比较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术后双管引流和非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我院收治的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双管引流组38例,非引流组42例;比较两种方法的腹腔脓肿发生情况、伤口感染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非引流组发现1例腹腔脓肿,伤口感染率明显较双管引流组高(P<0.01);非引流组住院时间为(10.3±2.6) d,双管引流组住院时间为(7.2±1.9)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双管引流可以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有效避免腹腔脓肿形成和伤口感染发生.

  • 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渗液18例

    作者:陶艳娥;郑祥存

    目的 探讨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术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01年7月至2011年9月行腹部手术的病人36例,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与负压引流组各18例,传统组按传统方法对液化或感染伤口进行部分拆线撑开,挤压切口下渗血、渗液填塞纱条引流换药,创面肉芽理想后二期缝合.负压引流组切口敞开清创放置负压引流管后缝合切口,连续3d无引流液且体温正常后拔管,术后常规时间拆线,均达到甲级愈合.结果 对照组切口完全愈合时间8~35 d,平均21 d;负压引流组切口愈合时间7~10d,平均8.2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腹部术后切口液化或感染采用敞开切口清创缝合并放置持续负压引流能早期达到切口愈合,简单、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舒萍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可能导致切口感染的11种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饮食是否达标、糖尿病类型、术前术中血糖等7项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关.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手术持续时间、术中血糖、术前0.5 h是否应用抗生素、切口长度、术前0.5 h血糖是影响术后切口是否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如术前术中血糖高、术前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长、手术切口较长是导致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

  • 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胸骨正中切口细菌学研究

    作者:周嫣;叶文琴;徐志云;陈艳琳;余丽群

    我们采用常规细菌检测法,探讨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皮肤表面、切口内及深部组织的污染情况,为术后外科伤口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

  •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时机与骨科手术感染率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立;廖前德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时机是防止骨科术后感染极为重要的问题.国外临床试验证明在术前2小时或1小时内预防应用抗生素可以大限度减少外科伤口感染.国内这方面研究较少,由于我们对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缺乏研究,常常导致滥用,产生了耐药菌株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达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作者针对骨科手术感染率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时机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 综合干预对预防耳鼻喉科患者术后感染的效果

    作者:罗辉霞;黄河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预防耳鼻喉科患者术后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82例耳鼻喉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12月收治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感染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4.88%(2/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83%(11/41)(P<0.05).两组术前病原菌菌落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开始10 min、术毕时菌落数均显著多于术前(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10 min、术毕时病原菌菌落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12%(3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P<0.05).[结论]对耳鼻喉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节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感染调查及干预评价

    作者:邓银华;戴迎春;邓楠

    【目的】探讨本院关节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降低感染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本院关节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489例,分析术后感染病例的高危因素;针对高危因素设计干预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本院关节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感染率为10.02%;高龄是术后感染大的高危因素;不同手术类别及不同医生组间的感染率稍有差异;优化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后有助于降低手术后感染风险。【结论】应加强关节外科围术期的全方位监测工作;针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优化预防用抗菌药物方案从而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 复杂性肝胆结石外科术后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翁曦;汪新天;谌祎玮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HIS)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60例行肝切除术治疗的HI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发生感染共22例(13.8%),其中伤口感染10例(45.5%),肺部感染5例(22.7%),尿路感染4例(18.2%),腹腔感染3例(1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不同年龄、既往胆道手术史、术前白蛋白(ALb)水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手术距急性胆管炎控制的时间间隔(ISAC)、肝切除范围、合并胆肠吻合术、术后结石残留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胆道手术史、合并胆汁性肝硬化、ISAC<4周、合并胆肠吻合、手术时间是肝切除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切除治疗HIS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既往胆道手术史、合并胆汁性肝硬化、ISAC<4周、合并胆肠吻合、手术时间是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216 条记录 7/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