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扩张器重叠埋置与单个扩张器埋置术皮肤扩张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研究

    作者:陈可琼;黄伟龙;高雁;刘玉生

    目的 比较单腔双扩张器重叠埋置术与单个扩张器埋置术的皮肤扩张率、扩张皮瓣的即时回缩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在入我院行扩张器埋置术的病例中随机选取50例进行研究.50例患者共67个区域施行扩张器埋置术,其中39处行单腔双扩张器重叠埋置术,28处行单个扩张器埋置术.测量扩张前、后扩张区皮肤面积,计算皮肤扩张率.扩张器取出前后,分别测量扩张皮瓣中段固定两点距离,计算即时回缩率.同时观察并发症,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单腔双扩张器重叠埋置与单个扩张器埋置术的皮肤扩张率分别为(117.57±17.225)%、(109.89±9.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腔双扩张器重叠埋置扩张皮瓣即时回缩率为(27.85±14.234)%,单个扩张器埋置术即时回缩率为(29.04±13.5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扩张器重叠埋置共39处中6处发生并发症,总发生率15.38%,单个扩张器埋置共28处中4处发生并发症,总发生率14.29%,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腔双扩张器重叠埋置法可增加皮肤扩张率,且扩张皮瓣即时回缩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单个扩张器埋置术比较无显著差异,故增加了可供利用的扩张皮肤量,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改良预扩张颈横动脉皮支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的临床应用

    作者:韩军涛;王洪涛;李军;何亭;高晓文;贾文斌

    目的 探讨在上胸部预置软组织扩张器并形成以颈横动脉皮支为优势供血的扩张皮瓣,转移修复面颈部烧伤后的瘢痕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修复的面颈部瘢痕患者22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面、颈部瘢痕伴挛缩畸形,Ⅰ期手术根据患者上胸部条件,分别于单侧或双侧上胸部埋置200~600 mL扩张器,同时术中电凝破坏胸廓内动脉及胸肩峰动脉在该区域的分支.Ⅱ期手术在进行瘢痕切除松解后,根据创面大小设计以颈横动脉皮支为蒂的带蒂/岛状皮瓣,转移到受区,供区拉拢缝合.结果 本组22例患者,共设计岛状皮瓣15个,带蒂皮瓣13个,皮瓣均全部成活,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改良后的预扩张颈横动脉皮支皮瓣,血运可靠,旋转灵活,是修复面颈部瘢痕畸形较好的治疗方法.

  • 烧伤整形采用扩张器治疗的临床护理

    作者:张禾萍;彭素萍;王月华

    目的 观察烧伤整形患者采用扩张器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并探讨其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采用扩张器进行治疗的烧伤整形患者100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6%(45/5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6%(3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使用扩张器治疗的烧伤整形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后,患者配合度有了明显改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有效地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获得了患者的信任和认可.

  • 肾造瘘球囊扩张器治疗男性尿道狭窄(附39例报告)

    作者:丁茂;粘烨琦;易路;李益坚;陈放之;王荫槐

    目的:探讨肾造瘘球囊扩张器治疗行单纯扩张失败的男性尿道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使用肾造瘘球囊扩张器治疗狭窄段长度≤2.0cm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尿道探子扩张失败的39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在尿道镜下置入斑马导丝,沿导丝置入肾造瘘球囊扩张器并定位于狭窄段,退镜后球囊加压扩张尿道,根据患者尿道扩张情况,留置三腔硅胶导尿管(F20~F22)1周,并随访3~12个月。结果37例患者完成扩张,其中5例患者尿道扩张后因尿道狭窄段疤痕较长加用钬激光切除疤痕组织,2例患者改为开放手术。术后第6个月,25例无需再次干预即可顺利排尿,10例患者经过定期金属探子扩张术顺利排尿,2例因再次出现排尿困难转开放治疗。术后6个月,大尿流率(Qmax)0.5~1.0cm狭窄段为17.1ml/s(15.2~25.4 ml/s, n=17),1.1~1.5cm狭窄段为16.8 ml/s(15.2~24.9 ml/s, n=7),1.5~2.0cm狭窄段为15.5ml/s(n=1)。所有患者均无假道形成、尿道穿孔及尿道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尿道镜下联合肾造瘘球囊扩张器治疗窄段≤1.5cm且单纯扩张失败的尿道狭窄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软组织扩张器在头部整形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刘军;刘建云;马捷;李亚文

    目的 探讨应用软组织扩张器进行头部深度电击伤创面及瘢痕性秃发修复的手术时机及手术切口的选择.方法 收集头部高压电击伤及瘢痕性秃发患者23例,采用软组织扩张器埋置术进行创面及瘢痕性秃发区的美容修复.软组织扩张器埋置切口选择:瘢痕性秃发患者切口选在瘢痕内近毛发区域;高压电击伤患者切口位置选择依据患者伤后时间及创面修复要求不同而不同,伤后5d内手术切口可选择在距离创面约2~3 cm,伤后5 d以上患者选择远离创面切口,长约4~5 cm.结果 该组23例患者,术中、术后头皮扩张皮瓣血运良好,一期解决了高压电击伤所致的颅骨坏死外露及瘢痕性秃发,该组患者根据创面清创及修复要求采用了不同的手术切口进行软组织扩张器埋置术,术后均未发生伤口及皮瓣下感染、扩张皮瓣血运不良、坏死、扩张器外露等问题.结论 灵活采用软组织扩张器埋置手术切口,可以更为有效地适应创面修复要求,适时缩小埋置扩张器时手术剥离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大可能保护健康头皮组织,并终获得满意的临床美容修复效果.

  • 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与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徐菲菲;陈越

    目的 探讨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地诺前列酮栓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具有引产指征的9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每组46例.观察组促宫颈成熟使用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对照组使用地诺前列酮栓.对比两组宫颈Bishop评分与促宫颈成熟效果、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评估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中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地诺前列酮栓的应用效果.结果 引产后观察组宫颈Bishop评分(8.92±0.17)分,高于对照组的(6.11±0.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81,P<0.05);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无效率4.35%,低于对照组的26.09%(χ2=16.133,P<0.05);观察组引产至规律宫缩时间、总产程分别(6.31±1.52)h、(6.35±1.59)h,短于对照组的(11.68±2.24)h、(7.56±2.68)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54、2.634,均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82.61%,高于对照组的58.70%(χ2=4.056,P<0.05),剖宫产率17.39%,低于对照组的36.96%(χ2=7.407,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的28.26%(χ2=9.757,P<0.05).结论 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应用于足月妊娠产妇促宫颈成熟效果显著,可提高促宫颈成熟有效率,缩短引产时间及产程,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 切口扩张保护器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艾玲;吴卫卫;吴寒冰;葛加美

    目的:探讨切口扩张保护器对在剖宫产手术中对切口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阴道分娩中转剖宫产手术754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7例。观察组术中使用切口扩张保护器保护切口,对照组不使用切口保护器。两组产妇于手术开始刚切开皮肤及术毕缝合皮肤前分别蘸取皮下组织液,对其进行细菌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生长。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污染率较对照组低(0.00%比13.79%),切口感染率较对照组低(1.33%比9.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852、22.740,均 P <0.05)。观察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0例,对照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观察组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9,P =0.252)。结论切口扩张保护器在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手术中使用可明显降低切口污染率、切口感染率,预防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 宫颈扩张球囊与地诺前列酮栓在促宫颈成熟与引产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作者:柳伟伟;韩文莹;梁琛;安小巧

    目的:探讨宫颈扩张球囊与地诺前列酮栓在促宫颈成熟与引产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引产的80例孕产妇,按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及对照组产妇分别使用 COOK 球囊及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并引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宫颈 Bishop 评分、促宫颈成熟率、产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结局等。结果研究组产妇治疗后宫颈 Bishop 评分为(8.96±0.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2±0.34)分(t =3.75,P <0.05);研究组产妇促宫颈成熟并引产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χ2=5.31,P <0.05);研究组自引产至规律性宫缩时间为(6.2±1.4)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5±2.1)h (t =13.28,P <0.05),研究组阴道分娩率及剖宫产率分别为85.0%及15.0%,与对照组的62.5%及3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6.49,均 P <0.05);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17、0.43、0.31、0.82,均 P >0.05)。结论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并引产成功率较高,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整复会阴部烧伤瘢痕的护理

    作者:周素芬

    【目的】总结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整复会阴部烧伤瘢痕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26例患者术前予以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皮肤及肠道准备,注意Ⅰ期、Ⅱ期术后伤口的观察和保护和扩张器的保护及注水后的观察和护理,加强体位护理、指导功能锻炼并进行出院后回访。【结果】2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局部畸形获得明显改善,创面皮瓣色泽、弹性接近正常,下肢外展功能完全恢复。【结论】配合以专业细心的护理,是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成功整复会阴烧伤瘢痕的重要措施。

  • 筋膜扩张器在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嵌顿性结石中的应用

    作者:李林;刘应清;刘卫平;陶凌松;江雪峰;陈弋生

    目的 探讨筋膜扩张器在处理女性输尿管下段嵌顿性结石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选取17例女性输尿管下端结石嵌顿病例.输尿管镜下将斑马导丝顺利置入输尿管内,利用筋膜扩张器扩张输尿管下段,再通过输尿管镜或辅以Peel-away剥皮鞘行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术后复查KUB了解输尿管内结石清除效果及双J管位置.结果 16例患者一期碎石、排石成功;1例合并糖尿病病例因结石梗阻伴有上尿路积脓,先行留置双J管,于抗感染处理后二期予以筋膜扩张器扩张下输尿管镜碎石术,术后效果理想.结论 将筋膜扩张器应用于处理女性输尿管下段嵌顿结石,尤其是针对输尿管壁内段或结石远端输尿管伴有狭窄而进镜困难的病例,可减小手术创伤,节省手术时间,大大提高清石率及降低开放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崇的实用方法.

  • 侧胸腹部扩张皮瓣带蒂转移整复上肢烧伤后大面积增生性瘢痕的效果

    作者:夏成德;薛继东;狄海萍;牛景林;李晓亮;曹大勇;李强;牛希华

    目的 观察应用侧胸腹部扩张皮瓣带蒂转移整复上肢烧伤后大面积增生性瘢痕的效果. 方法 2008年10月-2015年10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上肢烧伤创面愈合8个月~3年后,继发大面积增生性瘢痕患者12例,瘢痕面积为11 cm×7 cm~20cm×l0cm,其中5例患者肘关节伸直、屈曲受限.根据瘢痕大小,采用患肢同侧侧胸腹部扩张皮瓣或联合上肢扩张皮瓣整复.侧胸腹部切口位于腋前线附近、上肢切口位于瘢痕缘,在浅筋膜层钝性剥离形成囊腔,置入适当大小扩张器后注射壶内置,按扩张器容积的1~3倍超量注水扩张.注水扩张结束后,切取胸外侧皮动脉供血的侧胸腹部扩张皮瓣、上肢扩张皮瓣.上肢扩张皮瓣局部推进覆盖周围瘢痕切除后继发创面;侧胸腹部扩张皮瓣带蒂转移整复瘢痕,蒂部缝合成皮管,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3周左右断蒂,术区缝合口愈合后行抗瘢痕治疗. 结果 共埋置18个扩张器,均未见扩张器置入后感染、外露等并发症.侧胸腹部扩张皮瓣面积为11 cm×7 cm~ 16 cm×11 cm;6例患者联合应用上肢扩张皮瓣,面积为8 cm×4 cm~9 cm×6 cm.术后皮瓣均成活,切口愈合.出院后随访6个月~2年,皮瓣修复处颜色、质地、厚薄与上肢正常皮肤接近,5例肘关节伸直、屈肘受限者得以纠正,3例患者术区缝合口遗留线状瘢痕明显、9例患者术区缝合口瘢痕轻微. 结论 侧胸腹部扩张皮瓣血管恒定、解剖容易,修复上肢烧伤后大面积增生性瘢痕后外观及功能恢复较好.

  • 颈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分型及用背部扩张穿支皮瓣整复的策略

    作者:昝涛;高雅姗;李海洲;顾斌;谢峰;朱海南;李青峰

    目的 探讨颈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的分型及利用背部扩张穿支皮瓣进行整复的策略.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37例颈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笔者所在治疗团队根据瘢痕面积和位置,将颈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分为3种类型,依据由简至繁,供区皮肤色泽、质地与颈部皮肤相匹配且面积够大、组织够薄,供受区平衡以及优势血管原则,按以下策略选用背部穿支皮瓣.(1)针对累及中央区和一侧外周区且以中央区为主的中央型颈部瘢痕,选用游离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2)针对累及中央区和一侧外周区且以外周区为主的外周型颈部瘢痕,首选带蒂颈浅动脉穿支皮瓣;若术前未探测到占优势的颈浅动脉穿支或其滋养范围内皮肤组织存在瘢痕,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带蒂枕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肩胛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3)针对累及中央区和两侧外周区的全颈型颈部瘢痕,选用旋肩胛动脉穿支增压的带蒂颈浅动脉穿支皮瓣.所有皮瓣均行Ⅰ期扩张,Ⅱ期转移修复瘢痕切除后创面. 结果 本组患者含中央型颈部瘢痕7例、全颈型颈部瘢痕12例、外周型颈部瘢痕18例.外周型颈部瘢痕患者中,11例采用带蒂颈浅动脉穿支皮瓣,2例采用带蒂枕动脉穿支皮瓣,Ⅰ例采用带蒂肩胛背动脉穿支皮瓣,4例采用游离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术后3例患者皮瓣发生尖端坏死,经换药治疗愈合,其余患者皮瓣存活良好.随访1-6年,患者颈部伸展度均超过110°,颈部侧屈、旋转功能无受限,无皮瓣挛缩现象发生.35例患者对术后外形表示满意. 结论 背部扩张穿支皮瓣整复颈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疗效较好,其中中央型采用游离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外周型首选带蒂颈浅动脉穿支皮瓣,次选带蒂枕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肩胛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全颈型采用旋肩胛动脉穿支增压的带蒂颈浅动脉穿支皮瓣.

  • 颈横动脉颈段皮支扩张皮瓣整复面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

    作者:许澎;王淑琴;燕辛;林樾;葛华强;谭谦

    目的 观察颈横动脉(TCA)颈段皮支扩张皮瓣整复面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 2011年9月-2016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6例面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瘢痕面积12 cm×10 cm ~20 cm×15 cm,采用TCA颈段皮支扩张皮瓣整复.将1个300 mL或350 mL扩张器埋置于前胸部进行超量注水扩张,其中1例患者进行了双侧前胸部皮肤扩张.本组患者注水周期6~15个月,注水量l 260~2010 mL.2例患者因皮瓣血运不佳,另行皮瓣延迟术.扩张完毕后掀起皮瓣(面积20 cm ×7 cm~25 cm ×9 cm)无张力转移覆盖瘢痕切除后创面,供区直接缝合,3~4周后行皮瓣断蒂和局部修整术. 结果 7个皮瓣均成活,其中2个创面延迟愈合.随访4~15个月,皮瓣厚度薄,颜色与面部皮肤相近,质地柔软,感觉存在. 结论 TCA颈段皮支扩张皮瓣质地、颜色佳,厚度薄,可用面积大且供区损伤小,是整复面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较好选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