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50例临床观察

    作者:欧明亮

    目的 分析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0例垂体腺瘤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50例中全切34例(68.0%),次全切12例(24.0%),部分切除4例(8.0%);视力术后改善率100%(16/16),头痛缓解率91.3%(21/23),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率94.9%(37/39),闭经、泌乳症状减轻;出现一过性尿崩症4例(8.0%),脑脊液鼻漏、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无一例发生.结论 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手术创伤小、肿瘤全切除率高、手术麻醉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及内分泌功能恢复率高的优点.

  • 在鼻内镜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径路垂体肿瘤切除术

    作者:乔明哲;胡卫星;李立新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径路行垂体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优点.方法在现有文献[1~5]报道几种手术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4 mm 0°、30°硬性鼻内镜及在配套摄录系统监测下,经右侧鼻腔,用双极电凝烧灼过大之右中鼻甲中后段.于蝶窦前壁前方约1 cm处与前壁平行切开鼻中隔右侧黏骨膜,于黏骨膜下向后分离达蝶窦前壁.于黏骨膜切口稍后方切开筛骨垂直板及部分梨骨,经骨性切口向后分离左侧黏骨膜.经右侧鼻腔置入专用撑开器,充分暴露两侧蝶窦前壁、蝶窦开口、蝶嵴及蝶嘴.在显微镜下去除蝶骨嵴、蝶嘴及蝶窦前壁.双极电凝去除蝶窦前壁黏膜,咬除蝶窦间隔及鞍底骨质.电灼硬脑膜并"十"字切开,将肿瘤分次切除.结果16例肿瘤全部切除,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一过性脑脊液鼻漏2例,多尿2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在鼻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径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方法简便,进入蝶窦腔后在显微镜下双手操作便利,立体感强,准确性高,鼻腔结构损伤小,术中视野清晰,危险性小,并发症少,肿瘤切除彻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垂体肿瘤切除术的径路和方法.

  • 垂体肿瘤患者经蝶手术后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评估

    作者:刘红朝;雷霆;舒凯;董芳永;张华楸;李龄

    目的:分析垂体腺瘤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于2002-01/2003-04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行经蝶手术的垂体瘤患者100例进行Karnofsky评分量表结合自评问卷调查.①采用Karnofsky表现评分量表评定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主要测定患者的执行能力和进行正常活动的能力,高为100分,低为0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分别评定1次.②采用自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自我评定,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疾病的症状、躯体健康、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信心、与家人及周围人的关系、胜任劳动及家务情况、从事社会活动情况等方面.由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完成,于手术后1年进行评定.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单因素多变量方差分析、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和t检验.结果:随访时间1年,随访率100%.①89例患者术后的Karnofsky评分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②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有:术前视力视野、头痛头晕呕吐、女性月经、肿瘤大小及切除程度、肿瘤复发与否、泌乳素/生长激素是否正常及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结论:经蝶手术作为功能保护性手术方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根本性因素是术前状况.Karnofsky表现评分量表评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患者的生活质量.

  • 疼痛的神经外科手术法

    作者:赵英;张秋航

    迄今为止,为缓解疼痛而施行神经外科手术是很少的.但对于一些有比较长时间预后的慢性疼痛病人,依病情、病变部位等可考虑以下措施.如:脑立体定向毁损术;垂体部分切除术;经皮脊髓前侧束切断术;神经刺激作用等.这些方法的主要适应证是晚期恶性肿瘤性疼痛和某些顽固性疼痛.

  • 向大鼠垂体引入神经追踪剂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伟;鞠躬

    向大鼠垂体引入追踪剂行神经束路追踪研究要求对垂体有足够的暴露范围和暴露时间,应用慢运输追踪剂要求术后有足够长的存活期。在研究大鼠垂体前叶神经纤维起源中,在参照Woynforth介绍的经咽旁入路垂体切除术的同时,我们采用了一些辅助措施,使向垂体前叶引入逆行慢运输追踪剂荧光金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术后动物存活率和存活质量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手术 采用SD大鼠20只,雌雄不拘,体重介于250~350 gm。大鼠在戊巴比妥钠腹膜腔内注射麻醉下(30 mg/kg),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行气管切开,用8/0丝线将气管软骨环与皮肤缝合作成气管-皮肤瘘。在颈左侧肩甲舌骨肌投影部位作直切口,分离皮下组织显露该肌肉,经此肌肉向内下方向分离达咽旁。用剥离子将咽推向右侧,暴露颅底兰线(Blue suture line)和其吻侧的颅底骨面,并用拉钩保持该区域的直视状态和将颈内、外动脉拉向一侧加以保护。

  • 向大鼠垂体引入神经追踪剂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伟;解飞;鞠躬

    向大鼠垂体引入追踪剂行神经束路追踪研究要求对垂体有足够的暴露范围和暴露时间,应用慢运输追踪剂要求术后有足够长的存活期.在研究大鼠垂体前叶神经纤维起源中,在参照Woynforth介绍的经咽旁入路垂体切除术的同时,我们采用了一些辅助措施,使向垂体前叶引入逆行慢运输追踪剂荧光金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术后动物存活率和存活质量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 临床护理路径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监护期的应用

    作者:赖海燕;韦宇宁;卢桂花;黄惠桥;秦丽平;陈亚波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监护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收治的58例经蝶垂体瘤切除患者为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护理;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的58例患者为路径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方法护理。比较2组术后监护期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路径组入住监护室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t=8.185,P<0.01;t=9.054, P<0.01;t=16.856,P<0.01;χ2=4.971,P< 0.05;χ2= 7 .017,P< 0.01);患者对监护室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6.202,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瘤术后监护期中的合理应用,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医患双方的沟通障碍,提高工作效率。

  • 经鼻行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

    作者:彭文茜;罗志华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功能,手术和麻醉时间短、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少、恢复快、死亡率低,能够避免开颅手术时对额叶、嗅神经、视神经损伤[1]的手术方法.

  • 垂体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对策(附40例报告)

    作者:顾奇芳;冯东侠;高恒;吴伟;叶富华

    目的 总结垂体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对策.方法 对40例垂体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 肿瘤近全切除32例,大部分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3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尿崩症30例,电解质紊乱33例,脑脊液鼻漏1例,瘤腔出血1例,肾上腺危象1例,均经对症治疗恢复.结论 垂体瘤术后主要并发尿崩症和水钠紊乱等,术后应监测,对出现的并发症采取及时治疗,是患者平稳渡过手术期的重要保证.

  • 立体定向去垂体性尿崩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毛毛;漆松涛;张嘉林;王益华

    目的:建立简便、稳定并符合临床病理特征的去垂体中枢性尿崩症大鼠模型.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40只,通过立体定向垂体切除仪经耳道吸除垂体,2组大鼠均经代谢笼收集24 h尿,24 h后处死大鼠心脏取血放免法检测血浆ADH浓度,并在显微镜下解剖蝶鞍区观察垂体摘除是否完全.结果:立体定向去垂体性尿崩症模型成功率92.5%(37/40),去垂体大鼠存活率97.30%(36/37),模型组大鼠术后尿崩症状明显,尿量达(2.44±0.30)mL/h,对照组大鼠尿量为(0.46±0.14)mL/h(P<0.01);模型组大鼠尿比重(1.011±0.002)低于对照组(1.034±0.003)(P<0.01),血浆ADH浓度(230.73±13.30)ng/L,低于对照组(951.32±23.11)ng/L(P<0.01).结论:立体定向去垂体可以建立稳定的尿崩症大鼠模型.

  • 大鼠立体定向垂体切除术及生物学特征观察

    作者:王益华;漆松涛;潘军;王毛毛;袁智锐;王克万;公方和;刘承勇;张嘉林

    目的通过立体定向方法切除大鼠垂体并与传统咽旁入路显微手术做比较,观察术后大鼠生物学特征的变化.方法 利用垂体切除仪行立体定向大鼠垂体切除,观察手术及术后生存情况并与显微手术组做比较,测定垂体切除后每天的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尿量及尿比重.结果垂体切除术后1个月立体定向组存活要优于显微手术组(86.7%和71.7%,P<0.05),动物死亡主要发生在术后2周内.立体定向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均少于显微手术组(P<0.01),但垂体全切除率略低(P<0.05).术后动物体重和进食量均有下降,术后6 d体重下降多达14%.立体定向组术后每天饮水量和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饮水量为73.9mL和30.9 mL,P<0.01;尿量为59.7 mL和14.7 mL,P<0.01);尿比重明显低于对照组(1.015和1.036,P<0.01).结论立体定向法易于显微手术,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立体定向方法建立大鼠去垂体模型,垂体切除改变了大鼠的生物学特征.

  • 立体定向与显微外科大鼠垂体切除术的比较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作者:王益华;漆松涛;潘军;袁智锐;王克万;公方和;刘承勇;张嘉林

    目的通过对立体定向和显微外科咽旁入路大鼠垂体切除术的比较,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观察垂体切除对大鼠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分别通过上述两种方法行大鼠垂体切除术,观察动物的死亡和生存情况、手术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观察垂体切除后大鼠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立体定向组具有较高的存活率,而显微手术能获得较高的垂体全切除率.饲养1个月后发现动物死亡主要发生在术后2周内.垂体切除影响了大鼠的生物学特性.结论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手术方式.另外加强术后2周内动物的饲养和管理是提高去垂体大鼠生存率的关键.

  • CT 仿真内镜模拟导航技术在经蝶垂体腺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千超;陈尚军;高喜松;张毓;党连烽;肖学谦;李锋;王国伟;肖三潮

    目的:探讨CT 仿真内镜模拟导航技术在显微镜经蝶垂体腺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1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鞍区C T 扫描检查数据进行C T 仿真内镜重建,按照单鼻孔经蝶入路制作CT仿真内镜模拟导航技术动画过程,术中与术前模拟过程进行对比定位,主要对蝶窦开口、蝶窦腔以及鞍底三维图像与术中显微镜所见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应用CT 仿真内镜模拟导航技术来模拟手术过程,可直观看到经蝶入路骨性结构的三维图像,对鞍底解剖结构能完整显示,很好的指导显微镜经蝶垂体腺瘤手术的方向。结论:CT 仿真内镜模拟导航技术可以很好地指导术前计划的制定以及术中解剖结构的定位,使得在显微镜经蝶垂体腺瘤手术中定位更加精准。

  • 临床护理路径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监护期的应用

    作者:涂建华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监护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58例,将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方法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以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以临床护理路径施以护理,此方式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亦可使得医患双方无障碍沟通,护理工作效率亦随之提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