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皮温生物反馈对糖尿病人周围血管的影响

    作者:关小宏;刘德辉;朱西娥;刘慧英

    目前,生物反馈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许多疾病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我们采用皮温生物反馈系统对3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治疗,报告如下。

  • 醛糖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作者:石红;宁英远

    糖尿病(DM)微血管病变是导致DM病死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它们会随着病程迁延和血糖控制不良而迅速发展,严重影响DM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多元醇通路的激活参与了DM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醛糖还原酶(AR)是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AR基因的多态性与DM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现就AR基因的多态性与DM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作者:郭立新;汪恕萍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环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细胞外基质(ECM)动态平衡、组织重塑、修复等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循环MMPs水平升高,且先于血管病变。在病变血管部位MMPs表达增加,提示MMPs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糖尿病时MMPs的改变与高血糖及胰岛素缺乏有关。应用干预措施降低MMPs产物活性有助于阻抑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 血栓调节蛋白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作者:华燕吟;童钟杭

    血栓调节蛋白(TM)是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一个分子标记物。糖尿病伴微血管病变时血TM水平显著增高,其中以糖尿病肾病时TM变化为明显。血TM增高与血管内皮损伤程度、肾功能损害等有关。测定TM水平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时血管内皮损伤程度以及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识别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DAG-PKC信号传导通路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作者:左祥生;罗敏

    高血糖可引起多种组织细胞内二脂酰甘油(DAG)水平升高,DAG可激活蛋白激酶C(PKC)。近研究表明,持续高血糖引起的DAG-PKC系统激活与糖尿病多种血管异常关系密切。PKC是由一个多基因家族编码的多肽类物质,至少有11种亚型。在多个PKC亚型中,β、γ亚型在糖尿病动物的血管系统中优先被激活。选择性PKC-β抑制剂(LY333531)能逆转或减轻啮齿类糖尿病动物的血管异常,其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尚在进行中。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血清脂质的变化

    作者:张代民;李萍;许会彬;王援朝;张莹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血清脂质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1例.正常对照33例.检测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B(apoA1,apoB)、脂蛋白(a)[(Lp(a)]水平,观察血小板参数、血清脂质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血糖控制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老年糖尿病不同血管并发症组间比较以及不同血糖浓度组间比较,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 P>0.05);血清 TG,Lp(a)测定值老年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 P<0.01);老年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LDL-C明显高于微血管病变组和无血管并发症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血小板 4 项参数对老年糖尿病并发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可能无明显价值, 血清LDL-C, TG, Lp(a)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 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并发症早期防治的研究

    作者:周艳萍;张正浩

    目的:观察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症状、血糖及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以阐明其降糖效果及对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6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46只造模,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复方苦荞麦高剂量组、复方苦荞麦低剂量组,消渴丸组,病理对照组4组,连续治疗4周,治疗期间观察各鼠体重、进食、饮水量、尿量等一般情况,治疗期满摘除眼球采血,测血糖、内皮素及血清一氧化氮合酶.结果:复方苦荞麦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症状,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水平,提高血清一氧化氮合酶水平,高剂量作用显著优于低剂量.结论:复方苦荞麦降糖效果显著,对血管内皮细胞具保护作用,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早期防治具有较好疗效.

  • 沙格雷酯对糖尿病足病人血清胆红素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明锐

    目的:探讨沙格雷酯对糖尿病足(DF)病人血清胆红素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DF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格雷酯.6个月后观察并记录病人的血清胆红素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并评价各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随着治疗的进行2组病人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均水平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2组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细胞坏死生长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2组病人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有所升高,且观察组病人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雷酯治疗DF能有效改善病人血清炎症因子,提高胆红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 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

    作者:孙卫华;张晓梅;李晓丽;时照明;裴晓艳;吴道爱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免疫比浊法检测正常对照组(30名)、单纯糖尿病组(32例)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31例)血浆Hcy和CRP水平,观察其水平变化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血浆Hcy和C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糖尿病组Hcy和CRP均显著低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cy和CRP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Hcy和CRP水平明显升高,消除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减轻体质量、控制血糖、纠正脂代谢紊乱、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血压等综合治疗可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及辛伐他汀疗效分析

    作者:周政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与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及辛伐他汀保护血管作用的机制.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69例,其中单纯T2DM组(A组)34例,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组(B组)35例,并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三组血清CRP水平,并观察辛伐他汀治疗A、B组前后CRP、血脂的变化.结果:A组和B组血清CRP水平均高于C组(P<0.05和P<0.01),B组也明显高于A组(P<0.01).血清CRP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C-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收缩压(SBP)、体重指数(BMI)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C-HDL)呈负相关关系(P<0.01).辛伐他汀治疗后血清CRP、TC、LDL和ox-LDL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清CRP水平的检测对监测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辛伐他汀通过抗炎、抗氧化及调脂作用而发挥其对T2DM大血管的保护作用.

  • 2型糖尿病128例微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金国玺;于磊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2)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8例DM2患者进行血尿酸(BUA)、血胆固醇、甘油三酯(TG)、血糖、血压及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分析. 结果:DM2并发微血管病变的患者BUA、TG、餐后2 h血糖、血压水平及血小板参数中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比容、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DM2微血管病变的发生进展与尿酸、血脂、血糖控制水平、血小板功能变化有关.

  • 2型糖尿病性血管病和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

    作者:何浩明;黄慧建;徐宁;李小民;田小平;汪洪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性血管病患者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按Reilini制膜法测定55例2型糖尿病性血管病红细胞膜Na+*K+ -ATP酶活性,并与35名健康组作对照,并且将其结果与红细胞内Na+*K+浓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血管病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且与红细胞内Na+*K+浓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密切相关。结论: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下降可能参与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 长球囊血管成形术联合长支架置入术对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宋延彬;吕安林;余军;赵晓梅;孟小雪;梁炎华;温俊娜;胡艳

    目的:比较长球囊血管成形术联合长支架置入术(LBPTALS))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联合普通支架置人术(OBPTAOS)对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经下肢血管造影证实为股浅动脉闭塞的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43例,随机分为LBPTALS组和OBPTAOS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 h分别采下肢静脉血样,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和NO合酶(NOS)活力.结果:2组患者靶病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BP-TALS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OBPTAOS组(P<0.05).LBPTALS组术后即刻和术后2 h的血清NO浓度、NOS活力高于OBPTAOS组(均P<0.05).结论:LBPTALS对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血清NO浓度、NOS活力的影响均小于OBPTAOS,这可能是前者通过影响内皮的分泌功能,终减少再狭窄的机制之一.

  • 血浆D-二聚体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作者:龙兆丰;屈国云;徐敏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52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三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LBY-N6A型黏度计测血液黏度,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的患者(包括早期糖尿病肾病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二聚体及血液黏稠度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D-二聚体与视网膜病变、空腹血清胰岛素、糖尿病病程正相关;而与血液黏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可作为血栓形成标志物;D-二聚体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中药治疗糖尿病足18例观察

    作者:谢红娣

    糖尿病足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使肢端缺血和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所致.

  • GMP-140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渊铭;庄海平

    目的探讨α-颗粒膜蛋白(GMP-140)与2型糖尿病患者(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关系,为临床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0例正常人和52例2-DM(23例无微血管病变,29例并发微血管病变)的GMP-140.结果DM组的GMP-14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并发微血管病变组与无微血管病变组的CMP-140水平相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GMP-140水平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