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温岭地区再发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初步探讨及预防

    作者:陈云鹏;董志兵;王审;张济富

    目的:初步探讨温岭地区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便提高危险因素的认识程度,降低发病率.方法:选取温岭地区2003-2011年诊断明确的428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首发组(226例)与再发组(202例),比较两组样本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肥胖、吸烟、服药的依从性等.结果: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服药的依从性差是温岭地区再发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再发组发病率显著高于首发组(P<0.05);而高血压、吸烟则是首发性和再发性心肌梗死共同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温岭地区再发性心肌梗死,在积极干预高血压、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同时,还应积极治疗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以降低心肌梗死的再发生率.

  •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陈晖;沈潞华;贾三庆;严松彪;顾复生;王雷

    目的:旨在研究大鼠心梗后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同时使用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两类不同的β受体阻滞剂观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使用雄性SD大鼠,体重在300g左右,结扎前降支动脉形成急性心肌梗死,4周后导致心力衰竭形成.心肌梗死模型制成后,取30只随机分为3组:4周对照组(4C),4周假手术组(4S),4周正常组(4N),每组10只大鼠.余下大鼠于4周后分为卡维地洛10mg组(C10),卡维地洛1mg组(C1),美托洛尔20mg组(M20),假手术组(S),心衰对照组(C),同时予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灌胃8周.分别于4周和12周测定大鼠左室功能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One way-ANOVA,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周时,4C组大鼠心率显著高于正常组,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4S和4N组,左室重量/体重(LVW/BW)、右室重量(RVW)、右室重量/体重(RvW/BW)显著高于4S和4N组.12周时,3个用药组心率显著低于C组;C10和M20组心率还明显低于C1和S组.C10组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其余4组.C10组RVW、RVW/BW显著低于C组.4周时,4C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显著高于4S和4N组.±dp/dt显著低于4S和4N组.12周时,3组用药组LVEDP显著低于C组,3组用药组±dp/dt显著高于C组.结论: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均可显著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和左室功能,卡维地洛的作用优于美托洛尔.

  • 直接PCI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孙凤;陈霞;许丽华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介入干预(PCI)对QT离散度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3例AMI患者,分别记录PCI术前及术后30min内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d及校正的QTd(QTcd),选择53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以同样的方法测量QTd及QTcd作为对照.结果AMI患者QTd及QTcd较正常人显著延长,冠脉介入治疗术后QTd及QTcd均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直接PCI充分开通IRA,能显著减少QTd及QTcd,从而减少AMI死亡率及并发症,改善预后.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崔俊友;石源;李伟章;钱惠东;张华;苏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行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方法动态观察42例AMI患者溶栓后24h内的心电图,心肌酶谱和临床症状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临床判断42例总再通率83.3%,溶栓过程中未见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rt-PA用于临床治疗AMI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 冠脉干预的时间和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再灌注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玉国;徐峰;张运;李继福;李贵双;纪求尚;刘同涛;吕瑞娟;孙祎;李瑞建

    目的探讨冠脉干预时间和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组织再灌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133例ST段抬高AMI的患者,87例6h内开始冠脉干预(早期介入组),46例6-12h内开始(延迟介入组).81例冠脉内直接置入支架(直接支架组),52例先球囊扩张再置入(常规支架组).分析ST段无回落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多元分析发现,早期介入和直接支架均是ST段无回落的保护因素(OR=0.59,95%CI=0.44-0.79,P=0.00;0R=0.71,95%CI=0.56-0.89,P=0.00),直接支架组是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保护因素(OR=0.66,95%CI=0.47-0.94,P=0.01).直接支架组比常规支架组明显减少造影剂用量和缩短X线曝光时间(114±35ml vs 165±62ml,24.2±16.7min vs 31.8±18.3min,P<0.05),并节省球囊.结论在ST段抬高AMI冠脉干预治疗中,应尽量缩短开始冠脉干预的时间,对适宜的病变应直接置入支架.

  • 护理干预在心梗溶栓药物使用过程中的辅助效果

    作者:李玉珍;李金娥;谢剑英;李灵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心梗溶栓药物使用过程中的辅助效果.方法:选取玉环县人民医院2013年11月-2016年11月采用溶栓治疗的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采用CPN预防式护理(观察组),13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溶栓效果、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入院至溶栓开始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溶栓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梗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1例

    作者:李大鹏;王建华

    心肌梗死(MI)和脑梗死(CI)是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的灾难性并发症.它们有着共同的危险因子,相似的发病机理,当两者相互诱发合并存在时,可先后促进病情发展,影响疗程和治疗结果,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预后差,病死率较高.我科在2003年收治1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的患者,现将救治情况介绍如下.

  • 急性心肌梗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吕建设;孟瑞娟;刘会平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心汤口服.结果103例病人中临床治愈96例,死亡7例,临床治愈率为93.2%.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提供了可靠依据.

  • 126例左下室壁右室梗死的随访调查

    作者:李益发;张树义;胡大一

    目的观察左室下壁、右室梗死急性期死亡的临床特征,恢复期生存状态,远期死亡原因及死亡形式.方法126例患者分3组,Ⅰ组:近期死亡组(住院时期间死亡)29例,Ⅱ组:远期死亡组(随访期已死亡)22例.Ⅲ组:生存组(随访期仍存活)69例(失去联系6例).分别对年龄、性别及3组患者合并真后壁梗死、心前区剧痛伴大汗、无痛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晕厥、心源性呕吐、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史等8例指标的临床发生百分率行x2检验.结果急性右室梗死多见于老年患者,60-79岁占总发病人数的69.0%,男多于女,男女之比1.4:1:无痛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史的比例在Ⅰ组和Ⅱ组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P《0.01).心源性晕厥是Ⅰ组患者在起病3小时内的一个突出症状,发生率达到21.0%,与病情危重明显相关.心源性呕吐在Ⅰ、Ⅱ组的发生率都超过55.0%,心源性休克是在住院期间主要的致死原因,占急性期死亡率的66%,完全性房室性传导阻滞在致死性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达79.0%.出院后死亡的患者,有近一半(40.9%)发生在6个月内,因此出院后的6个月是远期死亡的高峰,心性猝死是主要死亡方式.生存组患者生活质量普遍较好,仅见1例右心功能显著为良者.结论渡过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右室梗死并且生存期超过6个月的患者,预后较好,心功能不全者少见.

  • 首发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类型及误诊分析

    作者:向柳平;库洪希;江汉平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病死率高,尤其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AMI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而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ECG)改变者仅占AMI的70%-80%,一部分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征,特别是老年人常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不典型AMI更为常见,易误诊和漏诊,本文对本院近几年来收治的首发症状不典型AMI 53例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不典型AMI的早期诊断水平.

  •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抑郁状态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方飞;李小旺

    目的:通过对老年心肌梗死(AMI)患者抑郁状态的调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9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自编调查问卷、中文版SF-12生活质量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抑郁状态.通过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MI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结果:29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63.2%,其中经济状况良好、好的生活质量、对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的充分了解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抑郁的保护因素,而有睡眠问题是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抑郁的危险因素.老年AMI抑郁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41.7%、39.0%、19.8%,均明显高于非抑郁组患者的23.9%、21.1%、10.1%,P<0.05.结论: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抑郁情绪普遍存在并影响患者预后,通过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有利于改善老年AMI患者的预后.

  • 心梗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叶佩芝;郑丽丽;卢靖

    目的:调查120送入心梗患者的创伤后成长状况,并分析影响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的方法,对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20送人的151例心梗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分别调查心梗患者创伤后成长、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结果:心梗患者PTGI评分为(65.74±16.81),男性患者(t=3.380,P<0.01)和已接受PCI手术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创伤后成长(t=2.158,P<0.05);领悟社会支持中的其他支持(β=0.307,P<0.001)和心理弹性(β=0.273,P<0.001)是创伤后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120送入的心梗患者具有中等程度的创伤后成长,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是患者创伤后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 心理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

    作者:王炳洪;陈晓红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肌梗死病人始终伴随着心理反应的生理过程,病人心理因素对疾病愈合的影响已成共识.本文通过30例心肌梗死病人的焦虑情绪调查,初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心肌梗死病人中的作用.

  • 据室性异位搏动波形诊断早期心肌梗死

    作者:朱运招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目前主要依据心电图上T波或ST-T的改变,但根据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表明,有时室性异位搏动波形对诊断早期AMI有一定价值,甚至在窦性激动中尚未出现AMI图形之前,其室性异位搏动波形已显示出AMI图形,并能准确地反映出梗死的部位所在.

  • 2482例老年体检者空腹血糖、血脂异常情况研究

    作者:杨庆峰;齐振普;张敏;杨智帆;芦漾

    目的::分析相对富裕农村老年体检者血糖、血脂异常情况,为宣传和控制老年人糖尿病和动脉硬化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客观数据。方法:对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2482例农村老年体检者分析血糖、血脂的异常情况。结果:空腹血糖受损( IFG)和糖尿病( DM)的发病率分别为11.8%和12.8%。血脂异常以总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升高明显,分别为58.0%和46.0%,甘油三酯( TG)升高为36.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降低占8.8%。在血糖异常的基础上合并总胆固醇( TC )异常为16.1%,合并 LDL-C 异常13.1%,合并 TG 异常为11.8%。合并1项血脂异常总计占42.6%,合并2项及以上血脂异常占15.9%。结论:本地区农村老年人血糖、血脂异常较严重,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预防和减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 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主动脉夹层的个案报道

    作者:赵雅静;修明文

    急性主动脉夹层(AD)是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每年的发病率为每百万人口5~30例,但临床上近年来病例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是多样化的,可能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本文报道的是一位47岁男性,以急性下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MI)、心源性休克就诊.患者行紧急冠脉造影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累及右冠.右冠状动脉开口99%狭窄(呈线性血流,未见明显斑块),远端血流TIMI1级.于右侧冠脉安放支架]枚.术中患者多次出现室颤,给予心肺复苏、电除颤后,胺碘酮静脉推注后,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滴注后,病情相对平稳.患者术后胸闷症状明显缓解,但血压仍偏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补液等治疗,后诉右侧肢体麻木,床旁心脏超声提示升主动脉夹层,患者立即停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转上级医院治疗.对于急性胸痛考虑急性心梗,冠脉造影结果特殊者,应高度警惕主动脉夹层.如果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应尽快完善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漏诊导致不恰当的治疗,从而带来灾难性的结果.

  • 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的病种分析

    作者:胡国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的病种,以便调整心血管内科疾病防治策略.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4405例患者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通过对4405例患者的分析,发现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常见的前5位病种是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律失常.结论:冠心病位居心血管门诊病种的首位,其次为高血压和心肌梗死.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作者:朱万福

    心肌梗死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在抢救过程中,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恢复血管循环、减少心肌损伤,尽可能地恢复和保护心脏功能,溶检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抢救效果.

  • 院前急性心肌梗死62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建勋

    目的:探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水平的途径.方法: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3例(4.8%)在急救中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后死亡1例,其余61例(98.3%)均送达医院.结论:院前急救中给予对因、对症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院前 急救
  • 阿托伐他汀治疗无症状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疗效分析

    作者:杨静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心肌梗死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心功能恢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好,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了心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19369 条记录 11/969 页 « 12...891011121314...96896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