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唇挡单侧扩弓后牙槽骨高度与厚度变化的CBCT研究

    作者:王云军;王云娥;刘婧;赵伟伟;王静;曹宇皎

    目的 研究改良唇挡单侧扩弓后裂侧牙槽骨高度与厚度的变化.方法 对年龄在12~16岁应用改良唇挡完成单侧扩弓的18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扩弓前后的CBCT图像进行重建,测量扩弓后裂侧牙槽骨高度与厚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裂侧尖牙、第一、第二前磨牙颊、腭侧牙槽骨的高度均降低,其中尖牙变化量大(P<0.01),尖牙颊侧骨开裂的患者增多.第一、第二前磨牙颊侧牙槽骨在釉牙骨质界下4mm、6mm处厚度增加,尖牙颊侧在6mm处骨厚度增加(P<0.01),在4mm处骨厚度减少(P<0.05),尖牙、第一、第二前磨牙腭侧牙槽骨厚度减少.结论 唇挡扩弓后,裂侧牙齿颊侧牙槽骨的高度降低,厚度增加.对于裂侧尖牙正畸治疗前后的牙周状况应该引起重视.

  •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骨厚度的变化

    作者:马慧敏;张婕;徐莉;李小彤

    目的 通过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变化的分析,探讨牙(牙合)去代偿治疗对于牙槽骨厚度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术前正畸中对上下前牙进行去代偿治疗、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34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测量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利用单样本t检验分析样本患者治疗后牙槽骨厚度与正常(牙合)牙槽骨厚度的差异;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骨厚度的变化.结果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后牙槽骨厚度与正常(牙合)相比,根尖点水平牙槽骨厚度各项目值均比正常(牙合)小,并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完成后,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总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67±1.57)mm、(1.07±1.09)mm;唇侧牙槽骨厚度在根尖点水平减小(0.56±1.03)mm、腭侧牙槽骨厚度在根中点水平减小(1.15±1.29)mm,均有统计学意义.下颌前牙区牙槽骨总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57±0.92)mm、(0.55±0.72)mm,舌侧牙槽骨牙槽骨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减小(0.86±0.89)mm、(0.55±0.72)mm,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术前正畸对前牙进行去代偿移动,上下前牙牙槽骨总厚度、上前牙根尖点水平唇侧牙槽骨厚度、上前牙根中点水平腭侧牙槽骨厚度、下前牙舌侧牙槽骨厚度均减小,提示上下前牙去代偿过程中需控制牙齿在一定限度内移动.

  • 下切牙内收与牙槽骨厚度变化间的相关分析

    作者:宋丽娟;伍军

    目的 分析拔牙矫治后下切牙内收量与下颌颏联合处牙槽骨厚度变化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从矫治完成的安氏Ⅱ 1类错(牙合)患者中,选取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组1),拔除上颌第一、下颌第二双尖牙(组2)以及下颌未矫治的非拔牙(组3)患者各15例,进行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两拔牙组牙槽点、B点及根尖处的牙槽骨厚度都明显减小(P<0.01),而下颌未矫治组无明显变化;组1的下切牙内收量与B点及根尖处的牙槽骨厚度减小呈正相关,而组2仅与根尖处的牙槽骨厚度减小正相关.结论 下切牙内收后,B点与根尖点处的牙槽骨厚度明显减小,且内收量越大该处厚度减少的越多,在临床诊疗与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 汉族青年人上颌前牙牙根位置及牙槽骨厚度的测量分析

    作者:杨刚;胡文杰;曹洁;柳登高

    目的 对上颌前牙牙根与牙槽骨在矢状向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测量上颌前牙唇腭侧牙槽骨厚度,为深入了解上颌前牙牙根和牙槽骨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牙周健康的汉族青年23名[男性9名,女性14名,平均年龄(24.5±1.6)岁],对共计138颗上颌前牙拍摄锥形束CT,通过锥形束CT配套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处理,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及轴向,定性分析上颌前牙牙根与牙槽骨的矢状向位置关系,并进一步定量测量上颌前牙唇腭侧牙槽骨的厚度.结果 97.1% (134/138)的上颌前牙牙根矢状向位置偏向唇侧骨皮质,2.9% (4/138)的牙根偏向腭侧骨皮质;上颌前牙唇侧正中骨嵴顶下方2 mm和根中部位点仅有2.2%(6/276)牙槽骨厚度>2 mm.结论 上颌前牙牙根矢状向位置绝大多数偏向唇侧,唇侧牙槽骨较薄.

  • 不同生长型正常(牙合)成人上颌第一磨牙牙槽骨厚度CBCT分析

    作者:田海英;施生根;刘东旭

    目的 基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数据,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正常(牙合)成人上颌第一磨牙颊腭侧不同高度平面牙槽骨厚度的差异.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选取解放军第306医院口腔科普查得到的19~ 40岁中国汉族正常(牙合)成人82名,其中高角组32名,低角组50名.测量其CBCT片上的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颊侧、远颊根颊侧及腭根腭侧牙槽骨厚度的相应指标,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正常(牙合)成人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颊侧牙槽骨厚度在根尖1/4区低角组大于高角组(P<0.05);低角组近颊根颊侧牙槽骨厚度在3/4、1/2和1/4牙根水平均远远小于远颊根颊侧牙槽骨厚度(均P<0.05);高角组近颊根颊侧牙槽骨厚度在3/4、1/2牙根水平远远小于远颊根颊侧牙槽骨厚度(P<0.05).结论 正常(牙合)成人上颌第一磨牙颊侧牙槽骨厚度与垂直骨面型有关,临床上应考虑这一因素.

  • 下颌中切牙唇倾度与牙槽骨厚度关系的锥形束CT分析

    作者:田玉楼;赵震锦;韩坤;吕品;曹宇鸣;孙红静;于默;岳杨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下颌中切牙不同唇倾度与牙槽骨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和CBCT影像资料,按照下颌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分为3组,即舌倾组L1-MP<85.6°;正常组L1-MP为85.6°~99.6°;唇倾组L1-MP>99.6°.三维重建CBCT,在矢状面图像上沿下颌中切牙长轴,选择牙槽骨截面大的图像,将牙根从釉牙骨质界到根尖点平均分为4段,测量唇、舌侧牙槽骨厚度并合计得到总厚度,观察计数骨开窗及骨开裂发生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舌侧及总牙槽骨厚度在各测量位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中1/2、根尖1/4及根尖处牙槽骨厚度唇侧均小于舌侧.舌侧牙槽骨厚度在各测量位点均为舌倾组小于唇倾组,牙槽骨总厚度在根尖、根尖1/4、根中1/2处舌倾组比唇倾组薄.唇倾组和舌倾组的骨开裂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颌中切牙舌侧及总牙槽骨厚度从根尖区到根颈区逐渐变小,舌倾组舌侧及牙槽骨总厚度比唇倾组薄,下颌中切牙牙轴过度唇倾或舌倾易发生骨开裂.

  • 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的测量分析

    作者:王博;房兵;樊林峰;毛丽霞;夏韫晖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测量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下前牙区的牙槽骨厚度,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正颌正畸联合门诊求治的成人连续病例中,选取诊断为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64 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66例(以下分别简称为Ⅰ类组及Ⅲ类组),进一步按照垂直骨面型将两组患者分类.选取左侧下中切牙进行测量,以Ⅰ类组为对照组,运用CBCT比较评估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牙合)下前牙区的牙槽骨厚度.使用SAS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Ⅲ类组患者前牙区唇侧(P<0.05)、舌侧(P<0.01)及总的牙槽骨厚度(p<0.01)均较Ⅰ类组狭窄.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厚度高角Ⅲ类组患者较均角及低角狭窄(P<0.01);舌侧牙槽骨厚度低角>均角(P<0.01),均角>高角(P<0.05);总的牙槽骨厚度低角>均角>高角(P<0.01).不同垂直骨面型的Ⅲ类组患者唇侧牙槽骨厚度<舌侧(P<0.01).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较Ⅰ类狭窄,且低角骨面型>均角骨面型>高角骨面型;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牙合)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厚度较舌侧狭窄.提示骨性Ⅲ类错(牙合)治疗前,有必要对其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进行评估,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掩饰性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牙移动中,医源性牙根及牙周组织损害发生的风险更大.

  • 上颌中切牙牙龈生物型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赵宇骁;周延;浦丽飞;陈洁;丁旭;宋晓萌;滕荣林;吴煜农

    目的 评估不同参考线处上颌中切牙唇、腭侧骨板厚度情况及釉牙骨质界到唇侧牙槽嵴顶距离;探究上颌中切牙牙龈生物型与性别、年龄、牙冠唇面形态、牙槽骨厚度以及与釉牙骨质界到唇侧牙槽嵴顶距离的相关性.方法 对118位受试者进行CBCT扫描,测量上颌中切牙唇、腭侧骨板厚度情况、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距离;使用牙周探针法测量上述受试者的牙龈生物型,记录并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 牙龈生物型与性别、年龄、中切牙唇面形态无明显相关性;上颌中切牙的釉牙骨质界至唇侧牙槽嵴顶距离为(2.63±0.98)mm,牙龈生物型与该距离无相关性(r=-0.051,P>0.05),27.1%的唇侧骨板部分缺失;牙龈生物型与距釉牙骨质界根方3 mm、5 mm处唇侧骨板厚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7、0.281(P<0.05)结论 ①上颌中切牙接近1/3的唇侧骨板伴有部分缺失,釉牙骨质界至唇侧牙槽嵴顶距离与牙龈生物型无相关性;②当患者上颌中切牙唇侧骨板完整时,牙龈生物型与唇侧骨板厚度呈正相关.

  • 传统与改良Hyrax扩弓器对牙弓、牙槽骨、基骨影响的CBCT对比研究

    作者:王小旻;陈付蓉;李琥

    目的:应用CBCT比较传统Hyrax扩弓器与改良Hyrax扩弓器对牙弓、牙槽骨及基骨的影响。方法将30例上颌牙弓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Hyrax扩弓器组15例患者,8男7女,平均年龄(14.1±2.5)岁,改良Hyrax扩弓器组15例患者,9男6女,平均年龄(13.9±2.6)岁。收集2组患者扩弓前及扩弓3个月后的CBCT扫描数据,重建三维影像并测量牙弓、牙槽骨及基骨的相应指标,应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分析2组扩弓后测量指标的变化,应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2组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都存在基骨的改变及牙弓宽度的增加,2组之间的比较显示传统Hyrax组的第一、二前磨牙牙弓宽度大于改良Hyrax组,第一磨牙颊侧及腭侧牙槽骨厚度的变化2组并无统计学的差异,而第一前磨牙颊侧及腭侧牙槽骨的厚度变化2组有统计学差异,此外,2组之间绝对牙倾斜度比较也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快速扩弓方法对于纠正上颌牙弓狭窄都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传统Hyrax扩弓器对第一前磨牙牙弓宽度及颊腭侧牙槽骨厚度的影响更大。

  • 微种植钉内收前牙时前牙区牙槽骨厚度改建情况

    作者:庄师懿;林汤毅;周昕;耿忠楷;陈行素;陈文静

    微种植钉现已成为正畸医生支抗的首要选择,它用于改善患者凸面型能取得良好的成果,近几年已普遍应用于临床.随着CBCT仪器的成熟与普及,该文研究微种植钉内收前牙时,通过CBCT影像技术测量牙槽骨厚度的改建情况.

  • 上颌中切牙牙槽骨厚度与牙周组织破坏的关系

    作者:李小红;王国芳;崔晓宇;张朋;李冬雪;轩亚茹

    目的 评估上颌中切牙牙槽骨厚度与牙周组织破坏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99颗上颌中切牙,记录牙齿唇侧、腭侧、近中、远中四个位点牙周袋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出血指数(BI);锥形束CT(CBCT)测量牙齿釉质牙骨质界(CEJ)下4、6、8 mm处唇侧牙槽骨厚度(LBT)、腭侧牙槽骨厚度(PBT)、近中牙槽骨厚度(MBT)、远中牙槽骨厚度(DBT);统计学分析牙槽骨厚度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上颌中切牙CEJ下4、6、8 mm处LBT、PBT、MBT、DBT分别与CAL、BI呈负相关性(P<0.05),与PD无相关性(P>0.05).结论 上颌中切牙牙槽骨厚度与牙周组织破坏有一定的相关性,牙槽骨厚度可能作为一种局部解剖因素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 应用锥形束CT评价前牙唇舌侧牙槽骨高度及厚度的研究

    作者:钟金晟;柳登高;欧阳翔英;谢晓艳

    目的 评价锥形束CT(CBCT)在体内外定量测量前牙唇舌侧牙槽骨高度及厚度的准确性.方法 体外实验利用CBCT测量10个干下颌骨下前牙牙槽窝的高度和厚度,并与直接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体内实验选取待拔除的22颗前牙,拔除前使用CBCT测量牙槽骨的高度和厚度,并与拔除后即刻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体外实验CBCT与直接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实验CBCT对唇侧牙槽骨厚度测量结果大于CBCT测量结果(P<0.05),而其他3个参数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拔牙的损伤和CBCT拍摄过程中患者的移动有关.结论 CBCT可以较好地反映前牙唇舌侧牙槽骨高度和厚度的实际情况.

  • 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中切牙区根尖牙槽骨厚度及牙根位置

    作者:郑辉;杨龙;袁路景;娄欣;党彦清;崔淑霞;朱凤节

    目的 使用锥形束CT(CBCT)探讨不同上前牙唇倾度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下颌中切牙区根尖牙槽骨厚度及牙根位置.方法 选择90例安氏Ⅱ错牙合患者,根据U1-PP分为安氏Ⅱ1组、安氏Ⅱ类前牙直立组和安氏Ⅱ2组,各30例.收集治疗前CBCT图像资料,通过Invivo 5.2软件测量根尖区牙槽骨厚度和牙根位置,并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之间牙槽骨厚度及牙根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中切牙根尖区总牙槽骨厚度仅为釉牙骨质界宽度的74%左右.下颌有95%的中切牙相对牙槽骨厚度百分比<1.结论 安氏Ⅱ1组、安氏Ⅱ类前牙直立组和安氏Ⅱ2组错牙合患者下颌中切牙区牙槽骨厚度及牙根位置无明显区别,且大部分下中切牙根尖区牙槽骨厚度较薄,临床移动或旋转下切牙时应注意牙槽骨限制,勿以唇腭向釉牙骨质界宽度直接判断牙根移动范围.

  • 成人安氏Ⅱ类患者上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的CBCT研究

    作者:王建新;刘敏;赵蕾;管默;万芬;武涛;潘晓婧

    目的:通过CBCT研究成人安氏Ⅱ类患者上切牙不同位点的唇侧牙槽骨厚度.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CBCT片,其中安氏Ⅱ1组、安氏Ⅱ2组、个别正常(牙合)组各50例,在牙体长轴矢状面上对上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唇侧牙槽骨占总牙槽骨厚度的百分比.结果:1)不同位点的唇侧牙槽骨厚度,个别正常(牙合)组大,安氏Ⅱ1组次之,安氏Ⅱ2组小;其中在根尖部位安氏Ⅱ1组大,个别正常(牙合)组次之,安氏Ⅱ2组小.2)根尖部唇侧牙槽骨厚度大,根中部和根颈部较小,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上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与错(牙合)的类型有关,除中切牙根尖区外,其它部位唇侧牙槽骨厚度均小于2 mm,唇侧牙槽骨占总牙槽骨厚度的百分比不足20%.

  •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牙槽骨厚度的CBCT研究

    作者:韦理英;郑怡;莫水学;朱思婷;陈库

    目的:分析比较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裂隙两侧牙槽骨附着水平及厚度的差异.方法:收集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CBCT影像学资料36例,测量上颌裂隙两侧中切牙和尖牙唇侧牙槽骨附着水平及厚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近裂隙侧中切牙和尖牙的釉牙骨质界-牙槽嵴顶的距离均比远裂隙侧的大(P< 0.05).近裂隙侧中切牙和尖牙牙槽嵴顶下3 mm,中切牙牙槽嵴顶下6 mm处的唇侧牙槽骨厚度均薄于远裂隙侧(P<0.05).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裂隙两侧牙槽骨附着水平及厚度存在差异,临床上在移动近裂隙侧的牙齿时应谨慎.

  • 中国正常(牙合)年轻成人前牙区牙槽骨厚度的研究

    作者:曾潇;刘月华

    目的:测量中国正常(牙合)年轻成人上下前牙区不同垂直水平的唇舌向牙槽骨厚度,为研究成人正畸过程中该区域牙槽骨厚度变化规律提供参照.方法:对普查获得的中国汉族正常(牙合)个体进行颅面部CBCT扫描,将三维数据导入专业软件进行重建.选取根尖区(S0)、根中区(S1)两个垂直水平截取各个牙齿的测量图像,对牙槽骨唇舌向厚度测量分析.结果:获得年轻成人正常(牙合)前牙区不同垂直水平的唇舌侧牙槽骨厚度的测量值.在根尖水平上,各牙位间唇侧或舌侧牙槽骨厚度差别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且唇侧牙槽骨厚度与舌侧牙槽骨厚度差别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中舌侧上下尖牙牙槽骨厚,唇侧上尖牙唇侧和下中切牙牙槽骨薄.结论:建立了中国人正常(牙合)人群前牙区不同高度唇舌侧牙槽骨厚度正常参考值,为研究成人正畸过程中牙槽骨厚度变化规律提供参照依据.

  • 成人上颌前牙区牙槽骨解剖形态的锥形束CT 测量分析

    作者:甘泽坤;罗震;徐迅;黄建生;徐怡馨

    目的:通过研究健康成人上颌前牙区的牙槽骨解剖形态,为该区种植术前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筛选出148例符合条件的受试者,通过锥形束CT( CBCT)影像测量上前牙区牙槽嵴顶根方2 mm、牙根中点及根尖部的唇腭侧牙槽骨厚度,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对上颌前牙牙根与牙槽骨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上颌中切牙唇侧牙槽嵴顶根方2 mm处、根中部、根尖部的牙槽骨厚度分别为1.01±0.37、0.77±0.29和(1.57±0.65)mm;上颌侧切牙分别为1.06±0.40、0.62±0.37和(1.46±0.64)mm;上颌尖牙分别为1.12±0.47、0.66±0.30和(1.50±0.70)mm;97.47%的牙根偏向唇侧骨皮质。结论成人上颌前牙区唇腭侧骨壁厚度存在差异,唇侧骨板较为薄弱;牙根位置多偏向唇侧骨皮质。

  • 成人安氏Ⅱ1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槽骨的锥形束 CT 表现

    作者:张艺;严宁

    目的:运用锥形束CT( CBCT)研究成人安氏Ⅱ1错患者正畸治疗前上颌中切牙牙槽骨的三维形态结构,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安氏Ⅱ1错畸形患者18例,以个别正常志愿者17例作为对照,分别拍摄CBCT片,分析上颌中切牙唇腭侧倾斜度、上颌中切牙牙槽骨的厚度和高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安氏Ⅱ1错患者上颌切牙唇倾度明显增大( P<0.05)。在牙槽骨厚度方面,安氏Ⅱ1错患者上中切牙整个牙槽骨形态表现为狭窄,而且上中切牙牙根距颊侧皮质骨较近( P<0.05)。在牙槽骨高度方面,安氏Ⅱ1错患者上中切牙腭侧牙槽嵴顶和根尖到PP平面高度大于正常( P<0.05);而颊侧牙槽嵴顶到 PP 平面的高度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成人安氏Ⅱ1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槽骨表现为狭窄且腭侧牙槽骨略高,矫治中可对上中切牙施加适当的内收和压低,但是在矫治中需严格控制切牙的转矩。

  • 自锁托槽与传统金属托槽行后牙段扩弓对牙弓、牙槽骨、基骨影响的CBCT对比研究

    作者:陶瑜;丁卫华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与传统金属托槽后牙段扩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82例正畸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金属托槽治疗,研究组采用自锁托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锥形束CT(CBCT)测量的牙弓、牙槽骨、基骨等指标,并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健康情况.结果:扩弓后,两组第一磨牙牙弓宽度,第一、第二前磨牙牙弓宽度、尖牙宽度以及基骨宽度均显著增大,第一磨牙腭侧牙槽骨厚度明显增厚,第一磨牙颊侧牙槽骨厚度显著变薄,且第一磨牙倾斜度明显增大,牙周健康指数明显上升,与扩弓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第一、第二前磨牙宽度增大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牙弓、基骨宽度、牙槽骨改变及牙周健康指数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传统托槽与自锁托槽对牙弓、牙槽骨及基骨等牙弓形态及牙周健康的影响基本相当,正畸效果无明显差异.

  • 骨性Ⅱ类错颌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的测量分析

    作者:那毕;王云霁;李建霞;潘姗;邹兰熠;刘恒朗;范小平

    目的 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与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相结合,测量分析不同前牙不齐指数(little's irregularity index,LII)骨性Ⅱ类错颌畸形下颌前牙区牙槽骨的厚度.方法 选取66例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CBCT影像学资料,男性32例,女性34例.采用LII指数对下颌前牙进行轻、中、重度的不同拥挤度分类.使用Mimics 9.0测量分析软件测量下前牙牙根部位冠方、根中的唇舌侧的皮质骨厚度,松质骨厚度及骨总厚度;根尖处唇舌侧的皮质骨厚度、松质骨厚度和骨总厚度及根尖处总骨厚度、总松质骨厚度.结果 在根尖处总松质骨厚度和根尖处舌侧松质骨厚度男性>女性(P<0.05);重度拥挤的冠方唇侧骨总厚度、冠方唇侧皮质骨厚度>中度、轻度拥挤者(P<0.05);重度拥挤的冠方唇侧松质骨厚度>中度拥挤者(P<0.05).男性、女性的支持骨量和拥挤度间具有一定相关性(|r| >0.3).结论 下颌前牙区牙槽厚度与下前牙的拥挤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除了根尖处总松质骨厚度和根尖处舌侧松质骨厚度外,下颌前牙的支持骨测量无性别差异.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