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切牙内收与牙槽骨厚度变化间的相关分析

    作者:宋丽娟;伍军

    目的 分析拔牙矫治后下切牙内收量与下颌颏联合处牙槽骨厚度变化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从矫治完成的安氏Ⅱ 1类错(牙合)患者中,选取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组1),拔除上颌第一、下颌第二双尖牙(组2)以及下颌未矫治的非拔牙(组3)患者各15例,进行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两拔牙组牙槽点、B点及根尖处的牙槽骨厚度都明显减小(P<0.01),而下颌未矫治组无明显变化;组1的下切牙内收量与B点及根尖处的牙槽骨厚度减小呈正相关,而组2仅与根尖处的牙槽骨厚度减小正相关.结论 下切牙内收后,B点与根尖点处的牙槽骨厚度明显减小,且内收量越大该处厚度减少的越多,在临床诊疗与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 拔牙矫治后下切牙内收与牙槽骨厚度变化关系研究

    作者:陈湘伟

    目的:探讨患者在拔牙矫治后下切牙内收与牙槽骨厚度变化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取安氏Ⅱ1类错颌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4个第一双尖牙拔除者15例、下颌第二双与上颌第一双尖牙拔除者15例、未矫治下颌的非拔牙患者15例,分别设置为A、B、C三组,在矫治前后分别采用X线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根尖处、B点与牙槽点区域的牙槽骨厚度均大幅降低(P<0.05),C组患者牙槽骨厚度未存在显著变化, A组患者内收程度与根尖处和牙槽骨厚度降低存在正相关,B组下切牙内收程度则与根尖区域的牙槽骨厚度降低存在正相关。结论:拔牙矫治患者下切牙出现内收后,根尖与B点处牙槽骨厚度随之会大幅减低,其厚度减小幅度与内收程度呈正比,因而临床在诊疗设计过程中应给予充分关注。

  • Angle Ⅱ1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

    作者:宋丽娟;伍军

    目的:通过对Angle Ⅱ1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观察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方法:从方丝弓矫治的Angle Ⅱ1类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侧位片中,随机选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患者(第1组),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患者(第2组)以及下颌未经矫治的非拔牙患者(第3组)各15例,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拔牙组与非拔牙组颏部形态的变化,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拔牙组矫治后,B点处、根尖点处的颏厚度显著减小,第1组分别减小0.60mm(P<0.05)和1.58mm(P<0.01);第2组分别减小0.22mm(P<0.05)和1.16mm(P<0.01);3组颏突度均有增加,分别为1.28mm,1.28mm和0.78mm(P<0.01).颏弯曲度和颏倾斜度减小,第1组分别减小1.91(P<0.05)和4.69°(P<0.01);第2组分别减小1.76(P<0.05)和4.66°(P<0.01).非拔牙组矫治后,颏部厚度无明显变化.结论:拔牙矫治伴随下切牙的内收,颏厚度有减小趋势,提示临床上对于颏部厚度偏薄的患者应慎重选择拔牙矫治,以防止不良后果出现.

  • 微种植体支抗辅助内收上切牙后牙槽骨改建的锥形束CT研究

    作者:陈香;张向凤;黄倩倩;张翼;喻凤;王华桥

    目的:探索运用微种植体支抗结合高位牵引钩大量内收上颌切牙后牙槽骨的改建情况.方法:以22例青少年上颌前突拔牙矫治患者,上颌切牙内收前、内收完成后的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为研究样本,应用Mimics 15.0行CBCT影像三维重建,明确上颌切牙移动方式,利用Inviv05.0三维定点测量唇、腭侧牙槽骨厚度和高度变化.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上颌切牙切缘与根尖均发生水平舌侧移动,但切缘的移动距离大于根尖;切缘点发生向下移动,根尖点出现明显的向上移动.上切牙腭侧牙槽骨厚度及唇腭侧总厚度在根颈1/3和根中1/3均显著减小(P<0.05),而根尖1/3显著增加(P<0.05),腭侧牙槽骨高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青少年上颌前突患者微种植体支抗结合高位牵引钩可以实现受控制的倾斜移动.大量内收上颌切牙后.其腭侧牙槽骨吸收远大于唇侧增生,牙槽骨并没有完全跟随牙的移动而改建,提示正畸矫治时不宜过度内收前牙.

  • 上颌切牙内收前后牙根及牙槽骨的变化

    作者:王玉兰;王铁军;柳忠豪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并分析上颌前突患者上颌切牙内收治疗前后牙根及牙槽骨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完成的正畸病例37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0例,平均14.5岁.所有患者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且使用种植钉强支抗内收上颌切牙,通过头影测量获取上颌切牙内收角度、内收量及伸长量,使用NewTom NNT软件对CBCT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调整冠状、轴向与矢状轴,选取通过切缘和根尖的牙齿长轴长的矢状截面测量上颌切牙内收治疗前后牙根及牙槽骨的变化.结果 上颌前牙内收治疗前后,中切牙内收角度为12.92°±6.43°,内收量为(5.54±2.21)mm,伸长量为(0.60±0.95)mm,牙根吸收长度为(0.81±0.46)mm,牙根吸收率为6.80%±3.60%,切牙内收治疗前后牙根长度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唇侧牙槽骨高度降低量为(0.20±0.22)mm,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根吸收率与上颌中切牙切端的水平向位移及根尖至唇侧皮质骨的距离具有相关性;唇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与上颌切牙内收角度的相关系数为0.35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前突患者代偿性治疗后,上颌切牙产生了明显的牙根吸收,唇侧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齿移动量越大,或超出了牙槽骨的解剖限制和改建限度,容易导致牙根吸收.唇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与切牙内收角度呈负相关.

  • 微种植体与Nance托对上中切牙内收移动效果的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潘平

    目的:观察微型种植体及上颌Nance托治疗安氏Ⅱ1病例内收上前牙时,对上中切牙整体移动性的影响.材料及方法:选择16例Ⅱ1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微型种植体和Nance托作为支抗.通过治疗前、后X线头影的测量分析,评价两种支抗方法在内收上前牙时对上中切牙整体移动性的影响.结果:矫治结束,两组病例面型均显著改善,种植体支抗组上中切牙切缘治疗前后平均内收3.5mm,而Nance组平均内收4.2mm,差异均有显著性.种植体支抗组上中切牙治疗后转矩平均减少8.1°,而Nance组平均减少9.3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种植体支抗组上齿槽缘点内收2.6mm,而Nance组平均内收1.8mm,差异均有显著性,种植体支抗组上中切牙治疗后根尖前移平均0.6mm,而Nance组平均前移1.0 mm,差异均有极显著性.结论:内收上前牙时,微种植体对上中切牙的整体移动性优于Nance托.

  • 成人前牙内收前后切牙牙槽骨高度变化的研究

    作者:林薇薇;陈金武

    目的:研究成人双颌前突患者前牙内收前后切牙区唇侧、舌侧牙槽骨高度的变化。方法:选取双颌前突成人患者15例,治疗需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行前牙内收,内收前后分别拍摄 CBCT 片,对其上、下颌8颗切牙唇舌侧牙槽骨高度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结果:上、下颌切牙内收后唇侧牙槽骨高度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下颌更为显著(P <0.05),舌侧牙槽骨高度降低(P <0.05)。结论:成人双颌前突患者切牙行大范围舌向移动时舌侧牙槽骨高度降低,临床治疗中应予以关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