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蟾蜍的药用价值

    作者:朱卫东;孙志芹;顾丛峰

    蟾蜍为两栖纲蟾蜍科动物.干蟾皮是一种对多种疾病均有疗效作用的药材商品[1],国内需要量很大.蟾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品种,也是多种名贵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药.蟾衣是一种从民间挖掘的动物类新药.现就蟾蜍的药用价值浅述如下:

  • 蟾酥液对家兔血糖的影响

    作者:闫兵;刘宾娜;崔红

    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蛛Bufo bufo gargarizaa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蟾酥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也比较广泛,具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等功效.目前对蟾酥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对其成分及药理的研究十分活跃.本研究观察了不同浓度蟾酥液对家兔血糖的影响.

  • 蟾蜍中毒致心律失常1例

    作者:陶淑娥

    1 病历摘要女,39岁.即往有胃病史,因听人传说蟾蜍可以治疗胃病.所以自服蟾蜍一只,服用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急来我院就诊住院.查体:T 39 ℃,P 27次/min,BP 80/50 mm Hg,心电图示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心律,频率27次/min.患者极度痛苦、呻吟不止,血压逐渐下降,低时降至60/30 mm Hg,处于濒死状态.给予多巴胺静点维持血压,输液排毒,营养心肌治疗.

  • 大蹼铃蟾抗菌肽-2与IFN-α-2b和TNF-α对膀胱癌细胞株抑制活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申吉泓;张建华;官润云;李文辉;李响;杨宇如;张云

    目的:比较大蹼铃蟾抗菌肽-2(Maximin 2)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α-2b(IFN-α-2b)对不同膀胱癌细胞株的抑制杀伤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及MTT比色法,检测Maximin 2、TNF-α及IFN-α-2b对3个不同膀胱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作用特点,计算量效回归曲线及50%抑制率.结果:Maximin 2对不同的膀胱癌细胞株在100 μg/mL左右(48 h)即达到50%抑制率浓度(IC50),并呈剂量相关性,与TNF-α、IFN-α-2b抑制作用的表现形式不同.Maximin 2抑制率高表现在第48 h,以后逐渐减弱, TNF-α、IFN-α-2b则在前24 h作用较弱,以后逐渐增强.结论:Maximin 2对不同的膀胱癌细胞株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TNF-α、IFN-α-2b比较其作用机制有所不同,Maximin 2对膀胱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抑制,并且相对容易失活.

  • 开窍醒神的蟾酥

    作者:陈瑞生;陈相银;贾王俊

    蟾酥始载于《药性本草》,原名“蟾酥眉脂”,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表皮腺体的干燥分泌物。至宋《本草衍义》始有“蟾酥”之名,又名癞蛤蟆浆、蛤蟆酥、蛤蟆浆等。
      中华大蟾蜍(癞蛤蟆)和黑眶蟾蜍为两栖类变温动物,多穴居于泥土中、石下或草丛,夏季夜间或雨后常出来活动,冬季多在水底、泥中或洞穴中冬眠。主产于山东、江苏、安徽、辽宁、吉林、河北等地。夏秋二季捕捉。

  • 皮的药用(十四)

    作者:韦丰

    蛤蟆皮蛤蟆皮又称蟾皮、癞蟆皮,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的外皮.原动物蟾蜍,俗称癞蛤蟆,为两栖动物.癞蛤蟆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干蟾具有破症结、行水湿、解毒、止痛、开窍、散肿之功,用于治疗疗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臌胀、水肿、小儿疳积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症.蛤蟆皮是蟾酥浆液的表皮包衣,几千年来,人们只知道蟾蜍能蜕衣,但始终拾不到蟾衣.

  • 蟾蜍灵对小鼠S180肉瘤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小义;韩景田;邓昌辉

    目的检测蟾蜍灵对小鼠S180肉瘤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蟾蜍灵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小鼠S180肉瘤模型,从瘤组织中提取总RNA,设计目的基因引物和内参照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引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瘤体bcl-2基因的表达,应用BioRAD凝胶成像系统及在Quantity One软件辅助下分析测定表达结果.结果实验组小鼠瘤bcl-2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蟾蜍灵对小鼠S180肉瘤有抑制作用.

  • Mn2+对离体蛙心收缩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录英;陈建鸣;支建明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心肌细胞膜上慢Ca2+通道与动作电位2期、以及细胞内Ca2+和收缩的关系,采用在任氏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慢Ca2+通道阻断剂Mn2+,观察对心肌收缩和舒张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终浓度为2 mmol/L MnCl2溶液是观察该实验的适浓度.

  • 蟾蜍毒素对S180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毒副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明芳;刘云鹏;侯科佐;朱志图;田昕

    目的探讨醇溶性蟾蜍毒素在小鼠体内对S180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毒副作用.方法本研究用乙醇溶解蟾蜍分泌物原浆,采用减压蒸馏等方法进一步部分分离纯化,获得醇溶性的蟾蜍毒素混合物(ethanol extract of toad venom,EET),将其作用于S180荷瘤小鼠模型,计算肿瘤抑制率和生命延长率,同时通过血生化和病理等检测观察其对各脏器的毒副作用.结果5 mg/kg和0.5 mg/kg的EET对S180荷瘤小鼠实体瘤组织的抑瘤率分别是47.0%和34.1%(P<0.05);对腹水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是46.2%和36.5%(P<0.05);同时,0.5 mg/kg的EET可明显升高白细胞达(11±4)×109/L(P<0.05).但EET在5 mg/kg时可引起总胆红素升高达(30±5)μmol/L(P<0.05).结论0.5~5 mg/kg的EET可以明显抑制荷瘤小鼠体内S180肿瘤细胞的生长,但EET的剂量达到5 mg/kg时可以损伤肝脏.

  • 从野生蟾蜍分离致病性着色真菌的研究

    作者:万俊增;戴文丽;任忠芬;陈瑞娥;施岩

    目的从野生蟾蜍分离致病性着色真菌.方法在着色芽生菌病高发区和无病区分别捕捉野生蟾蜍,取内脏制成悬液分离着色真菌.结果在着色芽生菌病高发区山东章丘,354只野生蟾蜍中有151只分离出着色真菌,占42.7%,共计分离出着色真菌11种,162株,其中疣状瓶霉49株,外瓶霉33株,瓶霉属19株,甄氏外瓶霉19株,卡氏枝孢12株,可疑卡氏枝孢3株,喙枝孢7株,裴氏着色霉5株,毛样枝孢4株,棘状外瓶霉3株,枝孢属3株,小尾枝孢1株,未鉴定4株.而在无病区山东莱阳,45只蟾蜍中仅有4只分离出非致病性着色真菌,占8.9%.结论着色芽生菌病流行区野生蟾蜍真菌的分离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流行区,且分离出多种致病性着色真菌,提示野生蟾蜍带菌与着色芽生菌病的流行相关.

  • 蟾酥及其伪品的鉴别检查

    作者:卫文梅

    蟾酥为较常用中药,历史悠久,古称蟾酥眉脂,蟾酥眉酥,始见于<药性本草>,至宋代寇宗<本草衍义>.始有"蟾酥"之名,它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之功效,<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收载的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aeider的干燥分泌物.近年来,由于蟾酥临床应用不断扩大,价格昂贵,货源紧张,故在加工过程中常有掺伪现象,现将正品蟾酥和含杂蟾酥的鉴别检查方法介绍如下.

  • 华蟾素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刘瑛;房光星;卜秀玲

    华蟾素(Cinobufotalin)纱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melanostictus Schneider)等的全皮提取制剂,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二类新药,现已开发出注射液、口服液及片剂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介绍如下.

  • 蟾蜍抗癌作用简介

    作者:王翠珍

    蟾蜍分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和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两个品种.可夏秋二季捕捉,并可饲养供随时用.

  • 蟾酥的采制技术

    作者:袁敬

    蟾酥,系指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耳后腺或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的加工品.其形状扁圆似饼,直径7~10 cm,中心厚度为1.5~2 cm,8~10个/kg,主产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其特点是酥质优良,纯度高,外表油润光洁,对光视之半透明,断面角质状,红棕色,沾水即呈乳白色.该地产的蟾酥,除供应当地配方用药和成药生产外,还销往全国十几个省市,并出口日本、香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蟾酥具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及风、虫牙痛等.因此,一直被中外医学界视为贵重药物.现将其采制技术介绍如下:

  • 12例急性蟾蜍中毒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作者:陈淑芳

    蟾蜍俗名癞蛤蟆,它的眼睛后面有一对大型毒腺,肌肉、骨头、内脏及卵均含有蟾蜍毒素,尤以内脏及卵毒性为剧,服用过量可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1].由于人们不当的食用和自己加工作为药物使用,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临床上有群体发病,起病急,中毒症状重,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可危急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 蟾蜍科 中毒 急救 护理
  • 关于蛙心灌流实验器材及方法的改进

    作者:张冬梅;王俊亚

    目的 改进蛙心灌流实验,观察实验的效果.方法 将体质量120~150 g的蟾蜍5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只,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进行实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 插管时间实验组(40.2±10.2)s,对照组(69.6±12.3)s;平均存活时间实验组(120.3±26.5)min,对照组仅为(69.6±15.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插管成功率与存活率分别为88.0% (22/25)和84.0%(21/25),明显高于对照组[插管成功率与存活率均为68.0%(1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未出现凝血现象,而对照组的凝血率为20.0%(5/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脏离体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动脉瓣的损伤率为8%(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10/25);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对照组为60%(15/25)明显高于实验组的20%(5/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后的实验方法明显缩短了插管时间,提高了插管成功率,延长了插管后蛙心的存活时间,降低了主动脉瓣损伤率、凝血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为后续实验提供了活性较好的离体蛙心.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