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39例疗效分析

    作者:胡兵;吴明瀚;王骏;张曦;姚林亚

    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对39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TURBt,切除肿瘤所在部位的膀胱壁全层,同时电切汽化肿瘤基底部周围1~2 cm的膀胱黏膜,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或丝裂霉素化疗.结果:39例膀胱肿瘤均一次性切除,平均手术时间30 min.无一例发生膀胱穿孔,有2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所有患者随访9~24(平均13)个月,肿瘤复发率为15.4%(6/39).结论: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近期疗效好,且操作简便,术中术后并发症少.

  • 钬激光在膀胱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齐贵;麻伟青;张文滔;邝丽新;周庆余;王跃力;赵谦;曹伟;姚建忠;窦坤;李坤林;段娟;韩洁

    目的 探讨钬激光腔内治疗膀胱肿瘤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对150例膀胱肿瘤患者,其中58例广泛多发性原位膀胱肿瘤及16例(T2期13例,T3期3例)要求保留膀胱的膀胱癌患者施行经尿道钬激光肿瘤切除术.对随访发现复发者,再次或多次行钬激光腔内治疗.结果 150例患者成功实施钬激光切除肿瘤183台次,术后并发症有膀胱出血(12例)、创面延迟愈合(8例).术后随访2~3 a,1a内复发18例,死亡3例,2 a生存率为96%.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生活基本自理,具备正常社会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自我评价良好.结论 钬激光手术治疗膀胱肿瘤微创安全,效果良好,保留膀胱钬激光腔内治疗膀胱癌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甚微,符合循证医学原则,须严格把握肿瘤性质及分期分级等手术适应证.

  • 大蹼铃蟾抗菌肽-2与IFN-α-2b和TNF-α对膀胱癌细胞株抑制活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申吉泓;张建华;官润云;李文辉;李响;杨宇如;张云

    目的:比较大蹼铃蟾抗菌肽-2(Maximin 2)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α-2b(IFN-α-2b)对不同膀胱癌细胞株的抑制杀伤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及MTT比色法,检测Maximin 2、TNF-α及IFN-α-2b对3个不同膀胱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作用特点,计算量效回归曲线及50%抑制率.结果:Maximin 2对不同的膀胱癌细胞株在100 μg/mL左右(48 h)即达到50%抑制率浓度(IC50),并呈剂量相关性,与TNF-α、IFN-α-2b抑制作用的表现形式不同.Maximin 2抑制率高表现在第48 h,以后逐渐减弱, TNF-α、IFN-α-2b则在前24 h作用较弱,以后逐渐增强.结论:Maximin 2对不同的膀胱癌细胞株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TNF-α、IFN-α-2b比较其作用机制有所不同,Maximin 2对膀胱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抑制,并且相对容易失活.

  • 膀胱小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进勇;王晓雄

    膀胱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SCC)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膀胱癌的0.48%~1%.SCC在组织发生、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与常见的移行细胞癌有很大差别.一般认为,膀胱SCC起源于膀胱内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的干细胞.病理上,SCC由弥漫性分布的小圆形细胞组成,细胞胞质稀少,胞核深染,核仁不明显,缺乏间质反应;电镜下,胞质内细胞器稀少,出现致密核心的神经内分泌颗粒是其特征;SCC表达上皮性标志如EMA、角蛋白和CEA,以及神经内分泌标志如NSE和CM-A等.临床上,SCC多见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4.8∶1,平均发病年龄>60岁;无痛性肉眼或镜下血尿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病例.SCC应与分化较差的移行细胞癌、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以及类癌等细胞体积较小的肿瘤鉴别,确诊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由于SCC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易于早期发生转移,治疗上,应根据肿瘤分期和细胞类型,考虑以顺铂为基础的全身化疗,辅以手术或放射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膀胱SCC预后较差,平均生存时间为19.6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8%.

  • 抗人膀胱癌人-鼠嵌合抗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作者:白银;王琰;周丽君;黄啸;丁义;俞莉章

    目的:构建嵌合型抗人膀胱癌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实现其真核表达.方法:从杂交瘤细胞中克隆得到鼠源单抗的可变区基因,插入嵌合抗体IgG1真核表达载体pDHL中,转染 CHO细胞,实现其真核表达,并对抗人膀胱癌人-鼠嵌合抗体的功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成功构建抗人膀胱癌人-鼠嵌合抗体真核表达载体,并实现其真核表达. 初步的功能鉴定表明抗人膀胱癌人-鼠嵌合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亲合力.结论 :构建的抗人膀胱癌人-鼠嵌合抗体真核表达载体在真核细胞内得到表达 ,且其功能较为理想.

  • 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对膀胱癌治疗作用的体外实验

    作者:许宁;石爱平;姜艳芳;王春喜;王有德;赵忠文

    目的:探讨端粒酶反义核苷酸对膀胱癌的治疗作用.方法:用TRAP-银染方法检测25例膀胱癌组织和4例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以端粒酶RNA模板区为靶点,不同剂量的序列为TAGGGTTAGACAA的硫代磷酸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PS-ASON)作为实验组(A、B、C),以硫代磷酸修饰13个核苷酸的随机引物作为对照组(D),仅加入培养液作为空白对照组(E),与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共同孵育1~30 d,计细胞数,光镜及电镜观察,DNA凝胶电泳检测、流式细胞仪测定和分析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结果:25例膀胱癌组织中,24例(96%)表达端粒酶活性,4例癌旁组织无端粒酶活性表达.与随机引物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ASON能明显减少细胞增殖数目,实验组细胞在第2、8天及8天后出现较明显的凋亡峰和DNA梯状电泳带,并出现退化、老化、凋亡和坏死的形态学变化,凋亡率明显增高(P<0.001),并显示剂量的依赖性(P<0.01).结论:以端粒酶RNA模板区为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引起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抑制,退化、老化、凋亡和坏死,对膀胱癌的治疗有潜在的意义.

  • 441例膀胱肿瘤临床分析

    作者:王养民;张绍增;景德善;吴勇

    目的 探讨提高膀胱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441例不同方法诊治的膀胱肿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41例膀胱肿瘤首发症状81.2%为肉眼血尿,40岁以上占86.6%.移行细胞癌403例(91.4%),腺癌16例,鳞癌7例,未分化癌5例,肉瘤7例,纤维瘤2例,恶性黑素瘤1例.结论 好发人群为40岁以上的男性,膀胱镜检查仍为可靠的诊断手段,肿瘤切除或膀胱部分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 树突状细胞疫苗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梁平;靳风烁

    膀胱癌是我国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主要特点是术后复发率高,且有恶性程度增高的趋势,免疫逃逸是导致肿瘤复发和进展的重要机制[1].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调动机体的天然免疫防卫机制或利用具有肿瘤抗原性的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肿瘤效应.作为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为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可以高效提呈肿瘤抗原并激活抗肿瘤的免疫反应[2].随着对DCs在免疫反应的诱导和调控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DCs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DCs的生物学特性,其参与膀胱癌免疫逃逸的机制及DC疫苗在膀胱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经尿道气化术治疗膀胱肿瘤10例

    作者:金能成

    我院自1999年4月~2001年2月应用气化电极行经尿道膀胱肿瘤气化术(TVBT)治疗膀胱肿瘤1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

  • THT和BCG交替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

    作者:冯勋强

    目的 观察噻替哌和卡介苗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6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噻替哌40mg和卡介苗60mg, 每周1次进行交替膀胱灌注,共灌注12次,以后每间隔3个月灌注1次,持续2年.结果随访2~9年,平均4.6年,肿瘤复发率为8.1%.结论噻替哌和卡介苗交替膀胱灌注具有协同治疗作用,比只应用其中一种可明显减少膀胱癌术后复发率.

  • 中医辨证结合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31例

    作者:马纯政;柏龙

    膀胱癌在我国居泌尿系统肿瘤的第一位,在国外则仅次于前列腺癌而居第二位.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且确诊时多属中晚期,已错过根治性手术时期,临床多以化疗(尤以局部化疗为主)、中药、免疫、局部热疗、冷冻等方法综合治疗为主.由于西医治疗在药物、操作手段上有很多副作用及给病人带来不适,因此,不少病人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或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笔者通过十余年临床观察,以中药辨证辨病施治为主结合膀胱灌注疗法,治疗中晚期膀胱癌31例,现汇报如下:

  • 原发性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齐漫龙;费翔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SCC)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12例原发性膀胱S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膀胱SCC.临床分期:T1期1例,T2a期4例,T2b期5例,T3期2例.9例患者获得随访.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分别于术后8个月和14个月因癌转移死亡.8例行膀胱全切患者,其中4例死于肿瘤转移和复发,1例存活至今,3例失访.2例行姑息性手术患者,1例术后3个月死于肾功能衰竭,另1例术后7个月死于肿瘤局部复发.[结论]原发性膀胱SC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综合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 绿激光气化术治疗表浅膀胱癌

    作者:李健;李天惠;张庭松

    [目的]观察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表浅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22例表浅膀胱癌采用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治疗,并于术后灌注吡柔比星(THP),观察疗效.[结果]术中肿瘤汽化迅速、准确、完全.无出血,无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发生,随防6~12个月,复发率4.5%(1/22),疗效满意.[结论]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表浅膀胱癌技术先进,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 经尿道电气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41例

    作者:陈菊英;王心见;韩惟青;曾福华

    1996年3月~2000年12月,本院对部分浅表性膀胱癌开展了经尿道电气化术(TUVBt),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膀胱血管瘤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孙客;彭明惺;王明和;冯杰雄

    目的探讨膀胱血管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例膀胱血管瘤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1例行膀胱镜检、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膀胱镜活检、电灼疗法),并对国内外已报道的62例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治疗效果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5年,未见复发.结论膀胱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脉管发育畸形,常在追查肉眼血尿和/或排尿异常症状时偶然发现此病.由于膀胱镜下所见是非特异的,故全面认识此病,提高警惕是防止误诊的关键.此病预后良好.

  • 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治疗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65例临床疗效

    作者:贾文明;郭建军

    目的 评估选择性绿激光治疗膀胱内翻性乳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选择性绿激光治疗6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5 ~30 min,术中基本无出血,无闭孔神经反射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应用吡柔吡星等药物行膀胱腔内灌注,随访3个月至2年,肿瘤无复发.结论 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治疗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

  • 术前动脉化疗联合低氧放疗对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孙衍伟;姚为江;李玲;陈玉;安永恒;陆海军

    目的 评估术前动脉化疗联合低氧放疗对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6倒不能或不愿行膀胱全切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先后给予髂内动脉化疗和盆腔低氧放疗,对部分缓解和复发患者行保留膀胱手术.结果 CR率69.2%,PR率30.8%.8例患者接受了手术,其中5例复发并接受了再次手术.结论 术前动脉化疗联合低氧放疗对部分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而言是一种有效的保留膀胱的治疗方法.

  • 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化疗治疗局限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分析(附53例报告)

    作者:余昆;张悦;刘胜;余志海;李风;刘美平;石国忠;夏宗禹

    目的 探讨膀胱部分切除术(PC)结合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本院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照严格的纳入标准进行筛选,终53例患者进入本研究,男37例,女16例,年龄36 ~85(63.72 ±13.31)岁.肿瘤直径1.5 ~4.0(2.52 ±0.56)cm,数目≤3个且肿瘤边缘距离输尿管开口>2 em.病理类型均为尿路上皮癌.所有患者均经MRI检查临床分期为T2a~ T2b期.因患者拒绝或高龄、合并较重内科疾病等难以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而采用PC术.术中以电刀切除至深肌层,并行术中肿瘤床冰冻确认切缘阴性.术后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全身化疗和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结果 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切缘阳性或切口种植病例.手术时间55 ~ 110(79.11±17.25) min.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WHO分级:低级别41例、高级别12例.患者随访12 ~62(27.11±12.22)个月.32例未复发,21例复发,其中12例呈非肌层浸润性复发后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5例呈多发性肌层浸润复发后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术(3例于膀胱切除术后8、12、18个月后死于膀胱癌),4例呈肌层浸润复发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转移后放弃治疗(均在半年以内死于膀胱癌).首次复发时间为术后3 ~18(中位时间11)个月.结论 膀胱部分切除术结合化疗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为高龄、高危或不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不愿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提供了可选择的治疗方案.

  • 短周期重复电切联合吡柔比星治疗 T2期移行膀胱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飞;张国飞;邓玮;迪力夏提;马俊杰;闫振;吴越

    目的:探讨短周期重复电切术( Re-TURBT)联合吡柔比星治疗T2期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临床确诊为T2期移行膀胱癌的56例,按患者意愿分为2组,实验组采取短周期重复电切手术治疗,两次电切间隔为4~6周,对照组采取保留膀胱的部分切除术,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共56例均完成治疗。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后3、6、12个月膀胱大容量(MBC)、感知膀胱症状分级量表( PPBC)高于对照组( P <0.05);术后3、6个月大尿流率(Qmax)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而第12个月两组Q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3、6、12个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阳性率、1年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另实验组膀胱穿孔者1例、被迫转开放者1例,其发生率约为6.7%。结论短周期重复电切术并联合吡柔比星治疗T2期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可推荐临床使用。

  • 卡介苗治疗反复复发性膀胱癌三例

    作者:孙爱梅;张召凤;张立刚

    例1男,60岁,因膀胱癌于2008年8月12日入院,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低级别膀胱移行细胞癌,癌组织侵及浅肌层,切缘无癌细胞残留.术后给予丝裂霉素规律膀胱灌注治疗.方法为:生理盐水30 ml+丝裂霉素30 mg膀胱灌注,术后1周开始,第1~8周,每周1次,再后每月1次,拟定时间满2年.灌药前限制摄水入量,排空膀胱,灌后仰卧、俯卧、左右侧卧各5 min,2h将药排出.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