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组织工程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章华;廖文;刘世清;张玉富;王常勇;赵强

    目的探讨用多孔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utologou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羊左跖骨中段形成21 mm长的骨缺损,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对照组单纯植入β-TCP;空白组骨缺损不作处理.术后1、3、6个月分批处死动物,缺损区行放射学、组织学、生物力学和扫描电镜等检测.空白对照组6个月取材.结果实验组,骨缺损部位新生类骨样组织、编织骨和板状骨出现的时间都较对照组早,并且不经软骨介导即能直接成骨,而对照组以"爬行替代"方式修复骨缺损.放射学和生物力学检测显示术后6个月实验组骨缺损几乎完全修复,对照组部分修复,而空白组未愈合.结论组织工程骨能加速骨缺损愈合的速度,其修复过程可超越"爬行替代"阶段;组织工程骨是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一种较好选择方式.

  • 人骨形成蛋白4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蒋欣泉;张志愿;陈建国;马贵骧;陈传俊

    目的探讨基因治疗与组织工程方法相结合促进成骨的效果.方法应用亚克隆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hBMP-4.贴壁法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转染pEGFP-hBMP-4,pEGFP基因并留置空白对照,以天然型无机骨为支架材料,分别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裸鼠皮下(每组6例),4周取材,进行组织学及新骨成骨面积定量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序列完全正确的pEGFP-hBMP-4表达载体.bMSCs可以在天然型无机骨支架网孔内表面贴壁生长.裸鼠体内实验表明术后4周转染pEGFP-hBMP-4基因组支架材料中已大部由新骨充满,新骨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hBMP-4基因转染的bMSCs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可望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更为理想的方法.

  • 破骨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意义及其研究策略

    作者:韩大庆;张其清

    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细胞,在骨塑造和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在破骨细胞对成骨细胞调节方面的影响了解很少.近的研究表明在骨发育过程中破骨细胞的缺乏会导致骨基质排列紊乱、矿化减少、成骨细胞行为异常.破骨细胞在骨组织工程的引入将会解决骨组织工程面临的许多问题.破骨细胞前体在组织工程化骨上生成破骨细胞是一条生理、实际的破骨细胞引入途径.

  • 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桡骨-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

    作者:朱肖奇;Ma Xue-feng;贺用礼;Guo Hao

    背景:移植骨能否血管化是移植成活的关键.目的:验证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化工程骨修复兔桡骨-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没计的动物对照实验,2007-01/2008-01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5只,双侧桡骨制备成中段1.5 cm的桡骨-骨膜缺损.方法:经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和冻干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按随机数字表法,20只兔右侧桡骨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左侧为对照组植入单纯生物衍生骨,不做内外固定:另5只兔双侧造成骨缺损后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组.主要观察指标:植入后2,4,8,12周观察组织工程骨、生物衍生骨与断端的愈合情况:组织学观察骨组织中血管形成情况,并进行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25只兔无脱落.大体观察显示实验组植入后8周两断端已融合为一体:植入后12周,已经塑型,外观接近正常.对照组各时间点愈合程度不如实验组.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植入后4周均有大量血管生成,植入后8周,实验组修复区的血管网较对照组开始排列规律;植入后12周,实验组血管已达成熟阶段,血管排列方向比对照组均匀、有序,形态结构接近正常皮质骨的血管形态.血管面积图像法测定的血管面积结果表明,植入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面积低于正常骨组织,植入后4,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面积高于正常骨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植入后4周实验组血管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加快骨修复后的血管化进程.

  • 构建壳聚糖-磷酸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材料及在体内的异位成骨

    作者:洪亮;李志忠;王晶;林永新;谭颖;焦根龙;吴波文;王文全;何克云;孙国栋

    背景:研究表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磷酸钙支架复合体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且材料内部的多孔结构和孔径也能满足于细胞长入和骨的再生,但要应用于临床还需证明能否体内成骨. 目的:构建壳聚糖一磷酸钙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复合材料,并观察其植入兔肌袋模型后的异位成骨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06108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外科实验室及暨南大学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实验室完成.材料:将固相的磷酸三钙粉末及液相的壳聚糖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制备壳聚糖.磷酸钙支架.再将壳聚糖一磷酸钙支架放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溶液中浸泡.真空抽吸后冷冻干燥,制备壳聚糖-磷酸钙材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材料.方法:测量改良后支架的孔隙率及抗压强度,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20只新西兰大白兔局部麻醉后在左后肢大腿外侧切口,暴露大腿肌肉,分离形成肌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5只不植入材料,单纯壳聚糖.磷酸钙材料组5只、壳聚糖-磷酸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材料组10只分别植入壳聚糖-磷酸钙材料、壳聚糖-磷酸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材料.主要观察指标:在植入后4周,通过大体观察、X射线摄片、组织学检测其体内异位成骨能力及生物反应性.结果:制备的复合重组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后的壳聚糖-磷酸钙支架的孔隙率为87%,压缩弹性模量为20MPa.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支架材料内部为多孔结构.孔径超过100 μm.空白对照组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肌肉纤维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壳聚糖.磷酸钙材料组大体观察可见材料周围有薄层的结缔样组织包裹,材料与周围肌肉连接松散,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材料植入区为圆形空腔.壳聚精-磷酸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材料组大体观察可见材料周围有薄层的结缔样组织包裹.材料中间可见空洞,有降解现象及少量淡红色纤维样结构长入,X射线示左大腿内材料高密度影无明显改变,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少量血管样组织长入,Masson三色染色可见编制骨岛中有胶原纤维形成.结论:壳聚糖-磷酸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孔隙率、抗压强度及超微三维结构.复合材料在兔体内具有异位成骨能力.

  •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示踪组织工程化骨形成

    作者:戴江华;胡琼华;戴闽;尹东;戴育成;张吉翔

    目的:观察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示踪剂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11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子医学实验室完成.选取12个月龄中国青山羊2只作为骨髓基质干细胞供体.另取BACB/un裸鼠9只作为骨髓基质干细胞-珊瑚复合物受体.①将已转化pEGFP-N2大肠杆菌109菌种,进行质粒提取并经AvaⅡ酶切鉴定.②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介导转染羊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于转染24 h、6个月后计算荧光的转染效率.标记与未标记细胞经成骨诱导分化后,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四环素钙结节染色,以未标记的同期细胞作对照.③将标记细胞接种于珊瑚支架,形成骨髓基质干细胞-珊瑚复合物,分别于体外培养4,7,14 d后进行电镜扫描观察.④将体外培养7 d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珊瑚复合物移植于裸鼠皮下,8周后取出,荧光显微镜下进行示踪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结构.以未标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珊瑚复合物、单纯珊瑚作对照.结果:共纳入中国青山羊2只,BACB/un裸鼠9只,作为受体的9只裸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质粒经酶切后电泳,可见3条带,分别为445 bp,1 938 bp,2 354 bp,确定所提质粒为pEGFP-N2.②转染24 h后绿色荧光表达率35%;经G418筛选,转染6个月后绿色荧光表达率75%;与对照组相比,标记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有钙结节形成能力.③标记细胞与材料贴附生长良好,并分泌胶原纤维及钙盐结晶样基质.④组织学示新生骨样组织围绕材料孔隙生成;新生组织细胞内有绿色荧光表达,同时对照组未观察到绿色荧光.结论:脂质体介导法转染的pEGFP-N2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可用于裸鼠体内示踪,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示踪方法.

  • 个性化钛模板作为外支架与组织工程化骨联合修复免上槽嵴缺损:维持新骨塑形的可行性

    作者:葛一鸣;亓峰;王稚英

    背景:在口腔组织工程学中,由于颌面骨形态复杂,不规则,而且颌骨支撑着颜面部,与容貌有很大的关联.这就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恢复功能而且要恢复原有形态,而且精密的修复形态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与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上颌骨牙槽嵴缺损,并覆盖个性化钛模板作为外支架维持新骨塑形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复合透明质酸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自体牙槽嵴缺损处,外加个性化钛模板,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分别进行X射线、常规组织学检查,观测组织工程化骨在体内成骨作用.以缺损区植入回收自体骨屑者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术后第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骨灰度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8,12周其新骨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4周与术后8周,术后8周与术后12周新生骨灰度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组织学染色显示,在术后4周时,实验组成骨作用逊色于对照组.当生长到第8周时,两组成骨基本无显著差异.说明此法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在体内成骨效应显著,个性化钛模板起到屏障塑形作用,促进新骨按特定形状生成.

  • 新型组织工程化骨材料植入动物体内的成血管效应

    作者:王微;米雷;侯光辉;王剑龙

    背景:以生长因子、种子细胞、载体支架为基础的骨组织工程研究取得的成功,向人们展示了再造骨组织器官的美好前景,然而在临床应用方面往往效果不理想.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组织工程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移植物血管网缺乏造成的细胞供养障碍而导致失效.目的:新型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植入新西兰兔桡骨缺损处观察其成血管作用.方法:将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包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制备成微球囊,然后与磷酸钙骨水泥混合,并与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制备新型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60只成年新西兰兔建立15 mm桡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植入新型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对照组植入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与磷酸钙骨水泥的混合材料.于术后4、8、12周,通过组织细胞形态学观察、核素骨扫描等手段,观察各个时期血管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光镜下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及核素骨扫描结果示血管化程度是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磷酸钙骨水泥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新型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在动物体内有较好的成血管效果.

  • 髓内钉支撑并组织工程化骨填塞治疗股骨近端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作者:陈鹏;吴学建;朱旭;肖鹏

    背景:组织工程化骨在治疗大范围骨缺损并取自体髂骨移植受限时优势明显,可以有效填塞刮除后病灶及其他原因骨质缺损。
      目的:观察髓内钉支撑并组织工程化骨填塞治疗股骨近端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治疗手段的合理性及组织工程化骨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纳入明确病理诊断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7例。所有患者均行髓内钉支撑并组织工程化骨填塞治疗。
      结果与结论:全部7例患者完成8个月以上随访,均无排异反应及并发症发生。7例患者固定4-6周后均拆除支具,髋关节活动度良好。固定后第10-12周复查X射线,患者无病理性骨折、无内固定松脱、无颈干角缩小,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7例患者患侧髋关节功能均为优。固定后第16-18周复查X射线可见髓内钉支撑并植骨区域骨爬行替代良好,固定后第24-26周可见病变范围内新生骨生长。固定后1.0-1.5年患者转子间病变区域基本完成骨爬行,X 射线检查未见原病变痕迹。结果证实,髓内钉支撑并组织工程化骨填塞治疗股骨近端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效果良好,内固定稳定,同时减少切除自体髂骨量,中期随访观察患者固定后组织工程化骨生物相容好,髋关节功能活动良好。

  • 生物衍生骨体外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桡骨-骨膜缺损:血管化进程及其生物力学性能

    作者:马雪峰;朱肖奇;贺用礼;郭浩;肖新跃

    背景:目前组织工程骨的支架材料,力学性能和体内血管化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因而制约了临床的广泛开展.目的:观察生物衍生骨体外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化工程骨修复兔桡骨一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和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的骨头制各生物衍生骨;体外分离和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再将诱导的成骨细胞接种到生物衍生骨支架上制成组织工程骨.取大白兔25只,制成骨膜桡骨缺损模型,其中5只兔不做处理为空白组;另外20只兔左前肢为对照组单纯植入生物衍生骨,右前肢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术后2,4,8,12周分别取5只兔标本,观察血管面积和缺损区植入骨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术后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液循环丰富,血管面积较大,12周血管面积趋于稳定,接近正常状态;2,4,8周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面积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8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修复区的血管网排列规律,12周形态结构已接近正常骨组织,力学性能明显增强.结果证实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有较好的血管化进程和力学性能,是修复骨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成骨诱导的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Bio-Oss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的体外研究

    作者:刘尧;林晓萍;谭丽思;巍薇

    目的: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种子细胞,以Bio-Oss小牛无机骨颗粒为支架材料,构建MSCs-Bio-Oss组织工程化骨.探讨犬MSCs成骨活性及与Bio-Oss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的可行性.方法:杂种犬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成骨诱导分化;取成骨诱导后的MSCs,以106个细胞/m1种植于Bio-Oss无机骨颗粒,轻度负压静置孵育培养.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进行细胞表面因子CD44的免疫荧光标记、钙结节染色、ALP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以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Cs形态较均一,排列紧密,呈纺锤形,CD44表面抗原阳性;诱导分化后,表现出明显的成骨细胞活性,钙结节的茜素红S染色阳性,ALP的Gomori法染色阳性,ALP活性定量检测:实验组在诱导分化3、7、14d时,ALP含量分别为(3.307±0.217)U/g(5.929±0.781)U/g和(9.739±0.547)U/g,与对照组的(0.442±0.087)U/g、(0.581±0.027)U/g和(0.768±0.126)U/g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MSCs在Bio-Oss表面贴附紧密,生长良好,构建形成组织工程化骨.结论:以成骨诱导的犬M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支架材料Bio-Oss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是可行的.

  • 骨组织工程中基因修饰的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君;蒋欣泉;张志愿

    骨组织工程是骨缺损修复和重建的主要发展方向,使用高效的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者们利用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相结合的原理,通过转基因方法改造种子细胞,从而提高了种子细胞的成骨效率和组织工程化骨的质量.本文就目前研究较多的基因修饰的种子细胞情况作一综述.

  • 应用GFP标记技术示踪裸鼠体内组织工程化骨的形成

    作者:袁捷;刘德莉;周广东;苗春雷;崔磊;刘伟;曹谊林

    目的应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技术,观察组织工程化骨体内形成过程中种子细胞的变化与转归.方法用GFP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GFP-RV)转染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将其接种于β-磷酸三钙(β-TCP),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移植于裸鼠皮下.术后8周,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碱性磷酸酶(AKP)染色和骨钙素(OCN)免疫组化检测功能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GFP进行示踪观察.结果 8周后,大体可见组织工程化新骨形成,组织学示新生骨小梁围绕材料孔隙生成,AKP染色和OCN免疫组化结果阳性,并可见新生组织内有呈绿色的GFP标记细胞,β-TCP部分降解.结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学结构与松质骨小梁类似.新生组织表达GFP,证实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形成来源于供体细胞.

  •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同期种植体植入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程越;赵远;杨曼;艾红军

    目的 观察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同期进行HA/SLA-Ti或SLA-Ti种植体植入后,种植体与骨床发生骨结合的情况.方法 兔BMSCs复合nHAC及PRP用于修复兔下颌骨颊侧范围为15 mn×15 mm的全层骨缺损,同期分别植入HA/SLA-Ti种植体(A组)和SLA-Ti种植体(B组).术后1、3、6个月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组织学检查及种植体的推入实验和拉出实验.结果 大体标本观察显示,A组术区逐渐由新生骨组织修复,种植体周围形成较完善的骨结合界面,界面骨成熟;B组术区骨愈合状态佳,但种植体周围仍存在少量纤维组织.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组种植体较B组种植体与周围新生骨结合的更紧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显示,A组新生骨与种植体表面直接结合,骨形成较B组种植体表面骨形成提前,B组种植体与新生骨之间存在纤维组织.推入实验和拉出实验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时A、B两组种植体的推入应力和拉出负荷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后A组种植体的推入应力和拉出负荷明显较B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组织工程化骨内同期植入的种植体,可与新生的骨组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其中HA/SLA-Ti种植体的骨结合能力较SLA-Ti种植体强,且骨愈合时间也较后者提前.

  • 组织工程化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动物实验研究现状

    作者:王宇

    股骨头坏死(ischemic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INFH)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股骨头血供破坏、骨细胞变性导致骨的活性成分死亡的病理过程,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1-2]>.由于股骨头塌陷造成髋关节的病残较重,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在治疗上也比较困难,因此,越来越引起医生们对这一疾病的关注.人类因先天性和获得性疾病引起骨和软骨组织的缺损或畸形,需要选用理想的修复或替代材料完成骨和软骨组织的修复与重建.

  • 间充质干细胞体内成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章华;彭昊;廖文;张玉富;赵强;王常勇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成骨能力.[方法]从羊髂嵴处抽取10~15 ml骨髓组织,用Percoll分离液按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增殖后种植在多孔β-磷酸三钙上,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8只羊的左后肢跖骨缺损区(长21 mm)作为实验组;单纯植入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材料的8只羊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后6、12、24周处死动物行放射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测,术后6周实验组即可见有新骨生成,对照组则无明显新骨生成;骨缺损部位新生骨样组织、编织骨和板状骨出现的时间实验组也都较对照组早,并且不经软骨介导即能直接成骨,而对照组从两端以"爬行替代"方式成骨.术后24周,放射学和生物力学检测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几乎完全修复,对照组只有部分愈合.[结论]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在体外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回植入体内后仍然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不需经过软骨过程就能直接形成新骨,显示了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良好的应用前景.

  • 组织工程化骨构建及其修复羊跖骨标准性骨缺损的放射学评估

    作者:李章华;刘世清;廖文;张玉富;赵强;王常勇

    目的:从放射学角度探讨用多孔β-磷酸三钙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复合植入绵羊体内修复标准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从羊髂嵴处抽取10~15ml骨髓组织,用Percoll分离液按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增殖后种植在多孔β-磷酸三钙上,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8只羊的左后肢跖骨缺损区(21mm)作为实验组:单纯植入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材料的8只羊作为对照组:另取3只羊在同样部位制造同样大小的骨缺损,但不做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在术后即刻及1、3、6个月摄片观察,用放射影像学评分和图像分析X线阻射影比较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空白对照组6个月取材.结果:实验组骨缺损放射影像学评分以及新生骨痂的密度在1、3、6个月均优于对照组.空白组术后6个月骨缺损均无愈合.结论:多孔β-磷酸三钙和自体MSC复合植入羊体内,可使大节段骨缺损较快修复;放射学评分及骨缺损密度测量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的方法.

  • HA-rhBMP2复合物诱导MSC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亓峰;王稚英;葛一鸣

    目的 评价透明质酸钠(HA)复合基因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MSC)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的可行性.方法 将兔MSC行体外成骨诱导,接种与以钛模板为外支架的HA中,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自体肩胛骨.将18只兔随机分为两组,各9只.实验组以组织工程化骨方式成骨,对照组以自体骨方式成骨.两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各处死3只动物,行组织学、影像学检查和骨保护素(OPG)活性测定,观测体内异位成骨情况.结果 术后第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骨痂灰度值和OPG阳性细胞表达率比较,P均<0.05;术后第8、12周,新骨灰度值、OPG阳性细胞表达率两组均相近(P均>0.05).随着时间的增加,两组骨痂灰度值越来越高、OPG阳性细胞表达率越来越低(P均>0.05).结论 用HA-rhBMP2复合物诱导MSC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在体内异位成骨效应显著.

  • 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组织工程化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影响

    作者:李章华;许涛;彭昊;孙素改;张玉富;廖文;赵强;王常勇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对组织工程化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8只健康成年绵羊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只.对照组在骨缺损区植入β-磷酸三钙陶瓷与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实验组植入复合体后再适时进行体外冲击波(ESW)治疗.治疗后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行X线摄片、组织学、生物力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术后8周2组动物骨缺损愈合未见明显差异,12周后实验组动物骨缺损基本愈合,骨痂面积和密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冲击波疗法能促进组织工程化骨的成骨能力,其作用机制在于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加速陶瓷降解,改善血供.

  • 带蒂筋膜瓣促血管化成骨与膜诱导成骨作用的比较

    作者:杨新明;王耀一;张磊;孟宪勇;阴彦林;胡振顺;赵御森;王海波

    本研究旨在比较带蒂筋膜瓣促血管化成骨与膜诱导成骨作用,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组织工程骨制备:成年新西兰大白兔75只,雌雄不限,年龄4~5个月,体质量2.0~2.5 kg,每只兔分点抽取自体红骨髓共8ml,应用淋巴分离液经密度梯度离心去除红细胞等纯化处理后,取中间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层,通过稀释获得浓度为1×108/ml的含有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的单核细胞悬液2ml,将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生物支架材料即骨诱导活性材料(OAM)切成符合动物造模后骨缺损大小的条块状,置于含庆大霉素16万U抗生素生理盐水中复水5 min取出,放入含BMSC的上述试管中充分浸泡混合10 min,制成自体BMSC+ OAM的组织工程化骨,使用前配置。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