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联合瓣膜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张慧;张涛元;王淼;支伟伟;陈伟

    目的 研究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瓣膜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本院心外科2011年5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期间行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瓣膜置换术患者40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筛选出该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AKI诊断标准为48 h内血清肌酐水平(Scr)上升≥26.4 μmol /L,或较基础值增加≥50%,和(或)尿量<0.5 ml/(kg·h)达6 h.结果 400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AKI发病率为76%,其中11例(2.75%)需要肾脏替代疗法.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舒张末容积、基础肾小球滤过率(eGFR)、术前合并高血压、手术时间以及体外循环时间在AKI组和非AKI组具有明显差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增加、男性、体重指数增加、基础 eGFR< 60 ml/(min·1.73 m2)以及术前合并高血压是联合瓣膜置换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 1.66、2.38、1.15、2.12 和 2.65.结论 AKI是联合瓣膜置换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高龄、男性、体重指数增加、基础 eGFR< 60ml/(min·1.73 m2)以及术前合并高血压是联合瓣膜置换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AKI及其不良效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处理

    作者:方恒晓

    目的:探讨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50例联合瓣膜病患者进行联合瓣膜置换术,加强围术期的处理,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全组50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由于低心排和肾功能、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可见明显的房室缩小,二尖瓣瓣口面积增大, 主动脉瓣瓣口峰值跨瓣压差减小,肺动脉收缩压降低,改善了心功能,心功能恢复至Ⅰ级40例,Ⅱ级6例,Ⅲ级2例.结论:加强联合瓣膜置换手术的围术期处理,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和病死率.

  • 吸毒与非吸毒致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分析

    作者:梁文全;吴克仁

    吸毒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IE)有增加的趋势,而且起病急,过程严重,病死率高.我院近年收治IE 14例,其中吸毒者7例(A组),非吸毒者7例(B组),就其临床特点对比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4例均为我院1996年2月至1999年4月收治的住院患者,A组男5例,女2例,年龄19~29岁,平均24岁,入院前平均发病11.4天;B组男2例,女5例,年龄12~48岁,平均36岁,入院前平均发病65天.合并基础病情况:A组未发现有基础心脏病,但有静脉注射海洛因史3个月至2年;B组近期确诊有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各1例,均无吸毒史.

  • 120例联合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处理

    作者:葛文;郑家豪;潘文标

    目的总结120例联合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10年间120例患者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术前改善患者心功能,胸骨正中切口,取房间沟径路或右房房间隔径路,尽量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中度及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者行右房切口探查,需手术者予瓣膜成形或置换.术后强心、利尿、扩血管处理.结果围术期(术后30 d内)死亡7例,死亡率为5.8%.术后早期并发症22例,占18%.心功能较术前改善者96例,占80%.主动脉阻断时间<120 min者61例,>120 min者59例.结论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围术期死亡率.

  • 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的联合瓣膜置换

    作者:叶伟;张卫;周睿;郭震

    自1995年1月~2002年12月,因二尖瓣再狭窄在我院接受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共519例,其中行联合瓣膜置换术者84例,占16.18%.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女54例;年龄28~70岁,平均为(48.93±8.51)岁.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3~42年,平均(15.35±8.10)年,其中<5年3例(3.57%),≥5~<11年19例(22.62%),≥11~<16年23例(27.38)%,≥16~<21年27例(32.14%),≥21年12例(14.29%).心功能(NYHA)Ⅱ级10例、Ⅲ级58例、Ⅳ级16例.73例伴房颤,3例有左房血栓,11例合并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牛伟亚;凯塞尔;克力木;张成;王志;艾克拜尔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经成为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金标准[1].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LC病例较少.1994年-2009年我院对3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合并结石性胆囊炎者行LC均获成功,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1994年-2009年共收治3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其中慢性27例,慢性急性发作4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45~70岁.心功能Ⅰ级10例,Ⅱ级17例,Ⅲ级4例.二尖瓣置换术1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联合瓣膜置换术7例;机械瓣膜4例,生物瓣膜27例.LC术距心脏瓣膜手术2~12年.均为择期手术.

  • 联合瓣膜病变患者的术后护理

    作者:范霞

    总结75例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包括呼吸、循环系统的护理、引流管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认为做好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手术后护理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促进康复.

  • 胰岛素-葡萄糖对体外循环下联合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秦建华;张雪容;马庆军;何亮;田永芳

    目的:探讨胰岛素-葡萄糖对体外循环下联合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120例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下联合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操作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4℃托马斯停跳液与氧合血按照1:4(V:V)混合进行心肌保护.观察组患者心肌保护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但在4℃托马斯停跳液中加入胰岛素注射液10 IU/L和葡萄糖注射液10 g/L.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体外循环结束时(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术后72 h(T5)血浆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率、T1时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使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0时,两组患者血浆BNP、cTn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5时,两组患者BNP、cTnⅠ水平显著高于T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nⅠ水平在T4时开始降低,BNP水平在T5 h时开始降低.此外,观察组患者BNP、cTnⅠ水平在T1-5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开放后,两组患者自动复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多巴胺使用量(T1时)、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胰岛素-葡萄糖可以减轻体外循环下联合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损害,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亦较好.

  • 改良Del Nido停搏液与改良St.Thomas停搏液在成人联合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分析

    作者:陈波;曹勇;冼明海;林飞;胡楝;余观水;张开天

    目的 比较改良Del Nido停搏液与改良St.Thomas停搏液两种不同心肌保护液在联合瓣膜置换术的心肌保护效果及临床结果,为临床选择合适心肌保护液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联合瓣膜置换术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使用不同的心肌保护液分为两组:改良DelNido停搏液组,70例,男37例、女33例,平均年龄(53.13±9.52)岁;改良St.Thomas停搏液组,70例,男32例、女38例,平均年龄(50.71±9.29)岁.收集术前(T1)、主动脉开放后2h(T2)、术后24 h (T3)和术后48 h (T4)血液中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及肝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浓度,同时比较术后及随访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术前射血分数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联合瓣膜置换手术.两组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与改良St.Thomas停搏液组相比,改良Del Nido组灌注次数(1.19±0.39 vs.2.99±0.75,P<0.001)明显少,主动脉阻断时间更短(P=0.003);两组术中心脏停搏良好,两组复跳后除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9).两组不同时间点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Del Nido停搏液具有与改良St.Thomas停搏液同样的心肌保护效果,灌注次数减少,阻断时间缩短;此外未发现其额外增加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其心肌保护能力在成人心脏瓣膜手术中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 冠脉搭桥联合瓣膜置换术老年患者的临床结局分析

    作者:阿不都·艾尼

    目的:探讨冠脉搭桥联合瓣膜置换术后老年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冠脉搭桥联合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及死亡率、术后一年的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仅在呼吸机支持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在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一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一年生存质量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生存质量得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手术治疗使得老年冠脉搭桥联合瓣膜置换术术后结局与非老年组并没有显著差异,手术治疗可以很好的改善老年患者身体状况,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