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在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王海虎;韩培峰;余永波

    目的:分析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在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9月~2013年8月5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组。 A组患者行动力髋螺钉固定,B组行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对比分析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口长、术后引流量和手术并发症,并随访1年,对比Harris优良率。结果:B组手术时间、术口长明显短于A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A组, Harris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在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高,手术创伤低,安全性高,可减少并发症、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晓斌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部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Harris评分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59.71±5.69)min、术中出血量(225.49±20.33)mL、术后下床时间(5.69±1.02)d及并发症发生率(8.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方新友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髋部螺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住院时间、Harris评分、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Ward三角、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分别为(0.875±0.022)、(1.009±0.062)、(0.880±0.032)g?cm-2,对照组分别为(0.646±0.010)、(0.799±0.017)、(0.684±0.022)g?cm-2,3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提升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骨密度恢复,效果显著。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作者:谢晓敏;陈宇飞;周晓庆;贾斌;苟波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6年3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A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B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于术后1年随访,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无死亡病例.B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血量、住院天数、术后负重时间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X线片显示,A组术后愈合较慢,且钢板较易断板;B组愈合良好,正位片显示患侧骨折无移位.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B组临床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恢复快、手术操作简单、稳定性强、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王志彬;徐硕

    目的:评价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本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通过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Harris评分等评定亚洲型PFNA在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4.3±0.8)min,平均术中失血量(105.4±0.2)mL,随访时间为2~17个月,1例患者于随访时间范围因心衰死亡,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60例患者末次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标准,无内固定失败病例;术后1年Harris评分平均为(91.3±11.4)分。结论亚洲型PFNA在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尤其适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 我国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经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的Meta分析

    作者:刘嵬;雪原;赵宏;李彤;王沛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比较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CBM、VIP及CNKI.收集所有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比较治疗高龄(≥70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RevMan4.2.1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99篇,终纳入10个RCT,共79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关节置换术较内固定术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术后输血总量少,内科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卧床时间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末次随访关节功能评价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作为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不能代替内固定治疗.该研究仍需长期、同质、大量样本进行观察评价.

  • 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27例

    作者:张一;韩伟;李波;孙立;胡如印;王远政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甚至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经皮微创钢板固定,疗效肯定.但此类方法并非适应所有转子间骨折,尤其是年龄在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多为不稳定型,大多合并有内科疾病,内固定失败率较高.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27例,男11例,女16例,平均年龄84.6岁.采用髋关节后外侧改良Gibson入路,将大转子解剖复位,作为测量肢体长度和安装假体的一个重要标志.所有患者均使用骨水泥加长股骨假体柄,除2例合并有髋关节炎的患者行全髋置换外,其余患者均为双动股骨头置换.结果与结论:本组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期,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为置换后7-16 d.27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骨折有满意骨痂生长.置换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8-94分,平均达85.4分,优良率达78%.1例因护理不当发生髋关节后脱位,2例在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相应治疗后均痊愈.提示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能早期负重行走,并发症少,肢体功能恢复佳等优点,近期效果满意.

  • 双极股骨头置换修复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评价

    作者:谭章勇;汪建良;郭峰;许科峰

    背景: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因一般情况差,骨质条件差,如予骨折内固定,一方面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另一方面治疗后仍需较长时间卧床、髋关节固定从而导致长期卧床并发症,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一种安全的修复方式,可较早解决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问题。目的:观察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05至2014年解放军第101医院骨科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80-96岁,平均85岁,均进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测定置换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评估疗效,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各种心脑血管意外,均安全渡过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置换后1年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法进行评估:优13例,良20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5%,均无脱位并发症发生。提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修复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置换后卧床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修复方式。

  • 不同植入物修复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生物相容性特征

    作者:曾浩;刘忠;伍峰

    背景:目前临床对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外科治疗方式较多,如髋关节置换及内固定等,但对各种治疗方式的利弊存在诸多争议。
      目的:评估全髋关节置换、半髋关节置换及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修复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纳入103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43例,女60例,年龄62-80岁,28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修复,34例采用半髋关节置换修复,41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修复,对比3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修复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术后内科并发症发生率: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组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及半髋关节置换组(P <0.05),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术后假体并发症发生率:全髋关节置换组低于半髋关节置换组及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组(P<0.05),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髋关节功能恢复:随访12个月,全髋关节置换组、半髋关节置换组优于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组(P<0.05),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全髋关节置换及半髋关节置换修复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较好疗效,可显著恢复髋关节功能,并且全髋关节置换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Gamma钉与锁定钛板修复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功能对比

    作者:高金伟;常甲楠;梁伟之

    背景:随着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的多样化,同一种类型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往往根据术者的习惯选择,无统一标准。目的:比较Gamma钉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劣。方法:武警山西总队医院2009年4月至2012年9月对94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内固定治疗,根据内固定方案分为两组,其中Gamma钉组46例,股骨近端锁定板组48例。从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负重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对两种内固定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两种内固定方式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治疗后负重时间及并发症方面比较,Gamma 钉优于股骨近端锁定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治疗后1年髋关节功能 Gamma钉组优良率为96%(44/46),股骨近端锁定板组优良率为92%(44/4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Gamma钉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置入内固定修复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实现良好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但 Gamma 钉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治疗后并发症及负重时间等方面优势明显。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板修复不稳定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王江静;胡思斌;孙宏辉;崔路宽

    背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老年化、不稳定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对治疗效果起重要作用.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板微创治疗不稳定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应用股骨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锁定接骨板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等.结果与结论:①治疗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Harris功能评分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④结果说明,应用股骨防旋髓内钉可显著提高骨折复位固定的治疗效果.

  • 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季建安;谷彩仙

    目的:本次主要对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对所有患者采用PFNA治疗。结果: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6.23±20.12)ml,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0.23±12.71)min,平均下地时间为(8.53±1.68)d。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6.56±1.12)周。依照Sander评分标准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判断,其中28例患者为优,6例患者为良,2例患者为差,总优良率为94.44%。结论: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 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用生物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进行股骨头置换的效果

    作者:汪洋;刘春;唐春江;胡财杰

    目的:探讨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生物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进行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9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使用生物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进行股骨头置换术.然后观察这些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切口愈合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使用改良的Harris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评价其治疗的效果.结果:这些患者的平均手术持续时间为(79±11)min,其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00±50)ml.这些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无患者死亡.这些患者的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或下沉、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这些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9.6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生物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进行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显著,其术后身体恢复的速度快,肢体功能较好.

  •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尧;李长德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通过电子病历检索的方式检索出2010-01~2014-12来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切口长度、减短骨折愈合时间、减短术后下地时间等特点.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优于DHS和ALP.

  • 大转子再结合装置配合PFNA-Ⅱ治疗伴有冠状面骨折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王浩;彭昊;张彬;湛梅圣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大转子再结合装置(GTR)配合第二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伴有冠状面骨折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3例接受PFNA-Ⅱ治疗的伴有冠状面骨折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照组),及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4例接受GTR配合PFNA-Ⅱ治疗的该类骨折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统计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首次行走时间、患肢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计算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统计随访3个月内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首次行走时间、患肢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总分及疼痛、功能、畸形及活动范围等各项目评分均随术后时间的增加有显著升高的趋势(P均<0.01),且术后各时刻比较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随访3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64%vs 60.47%,P=0.003);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7% vs 18.60%,P=0.032).结论 尽管GTR配合PFNA-Ⅱ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时间较长,但术后能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是治疗伴有冠状面骨折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固定方式.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 Gamma 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杨建伟;唐坚;孙月华;俞超;龚伟华;史定伟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和Gamma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33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法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组55例和Gamma钉组7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技巧、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和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末次随访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Gamma钉组出现2例髋螺钉切割,1例远端锁钉断裂,1例股骨干骨折;PFNA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PFNA和Gamma钉均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与Gamma钉相比,PFNA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更适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秦伟光;李忠华;张秀华;张鹏;高兆峰;王合强;王海林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PFNA组(46例)和ALP组(46例),分别采用PFNA内固定与ALP内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PFNA组均明显少于ALP组(t=20.099、3.111、2.864,P=0.000、0.003、0.005)。92例均获随访,时间4~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99、0.674,P=0.619、0.502)。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 vs 4.3%,χ2=0.345,P=0.557)。结论 PFNA与ALP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相当,但PFNA所造成的损伤较小,更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动力髋部螺钉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比研究

    作者:周迎锋;刘晓潭;路坦;徐海斌

    目的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动力髋部螺钉(DHS)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49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组、DHS内固定组和PFNA内固定组,对3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下床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3组患者住院后均在5d内手术,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DHS内固定组(P<0.05),而PFNA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低于人工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下床时间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明显短于DHS内固定组(P<0.05),而人工关节置换组明显短于PENA内固定组(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选择.

  • PFNA和ALP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研究(附42例报告)

    作者:杨志坚;刘宇明

    目的 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采用ALP髓外固定和PFNA髓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的42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PFNA治疗组平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术后髋关节Haris评分和临床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ALP治疗组(P<0.05).结论 PFNA髓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出血量少、固定牢靠、疗效显著.

  • 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在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郑晓青;郑秋坚;昌耘冰

    目的 探讨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操作技巧、术中C臂X线的评估、手术效果及其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微创PFNA内固定治疗66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所有患者均在牵引床下经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小切口将PFNA导入,术后常规抗感染、抗骨质疏松和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对症治疗,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关功能锻炼,术后随访采用Harris评分.结果 本组随访12~25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Harris评分:优39例,良19例,可8例,优良率为87.9%.结论 微创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可靠的方法,骨折复位情况、术中手术操作的技巧对手术效果及术后临床疗效有重要的意义.微创PFNA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固定牢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