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吲哚胺2,3-二加氧酶抑制剂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损害的行为学改善

    作者:王敏;韩彦青;姜晓萌;李东芳;李光来;张晓敏

    目的 观察使用吲哚胺2,3-二加氧酶(IDO)抑制剂后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损害的行为学改善,及血犬尿氨酸(KYN)、犬尿喹啉酸(KYNA)水平的变化.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IDO抑制剂组,各10只,后2组采用改良的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制作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变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血KYN、KYNA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海马CA1区IFN-γ、TNF-α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IFN-γ、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IDO抑制剂组大鼠第4、5天逃避潜伏期缩短,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增加,KYN[(15.33±0.90)μmol/L vs(1.69±0.94)μmol/L]及KYNA[(39.51±3.81)μmol/L vs (25.66±6.80)μ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IFN-γ、TNF-α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IDO抑制剂不影响炎性因子表达,但可减少血KYN及KYNA表达,可改善慢性脑低灌注所致的认知功能损害的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和叉状头转录因子3在骨肉瘤中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郑传禧;张世权;万鹏;郑建荣;关弘

    目的 检测骨肉瘤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及叉状头转录因子3(FOXP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DO与FOXP3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5年5月至2014年9月,选取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骨肉瘤患者标本39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标本20例,骨软骨瘤患者20例.骨肉瘤患者标本来自于患者术后大体标本.骨巨细胞瘤标本均取自四肢骨巨细胞瘤患者;骨软骨瘤标本均取自单发四肢骨软骨瘤患者,多发骨软骨瘤和骨软骨瘤病标本不纳入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IDO及FOXP3在39例骨肉瘤和20例骨巨细胞瘤,20例骨软骨瘤中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卡方检验分析各样本组间的差异,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IDO,FOXP3在骨肉瘤组中阳性率分别为69.2%(27/39),53.8%(21/39),在骨巨细胞瘤组中阳性率分别为15%(3/20), 0%,骨软骨瘤组中无阳性表达,各组间IDO,FOXP3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DO: x2=6.201,P<0.05;FOXP3:x2=5.834,P<0.05).IDO高表达(评分≥5分)在Enneking分期,肺部转移亚组间有差异(x2=6.594,P<0.05;x2=8.770,P<0.05)而FOXP3在各亚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IDO,FOXP3高表达患者各时点总体生存时间均短于低表达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905,P<0.05;x2=4.573,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肺转移及 IDO,FOXP3表达水平是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而多因素分析显示,肺转移(HR=6.053,95% CI:13 ~34,P=0.040)是影响骨肉瘤预后的相关独立因素.结论 IDO,FOXP3在骨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IDO、FOXP3的高表达可作为评判骨肉瘤不良预后的指标.

  • 氯胺酮单次给药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及其与炎性因子的关系

    作者:高志勤;余海鹰;杨春;丁松柏;赵彬;陈洪生;石金云;杨建军

    目的 观察氯胺酮的临床抗抑郁效果,探讨氯胺酮的抗抑郁效果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例符合DSM-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各16例;氯胺酮治疗组于40 min内静脉泵注0.5 mg/kg氯胺酮,对照组泵注生理盐水;在泵注前60 min、泵注后110 min、230 min、1 d、3 d、7 d对2组患者进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Scale,MADRS)、HAMD17及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Chinese Version,BSI-CV)评分;氯胺酮治疗组于每个时点抽取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β)及IL-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色氨酸及犬尿素,以犬尿素/色氨酸评估吲哚胺2,3-双加氧酶活性.结果 (1)氯胺酮泵注后,患者MADRS(F=41.013, P<0.01)及HAMD17(F=38.487, P<0.01)评分显著降低,这种改善于泵注230 min即开始显现,在1 d达到峰值;泵注后患者BSI-CV评分显著降低(F=6.683, P<0.01),这种改善于泵注1 d后开始显现,在3 d达到峰值.以HAMD17评分减分率≥50%为有效,评分≤7分为缓解,总有效率为75.00%(12/16),缓解率为18.75%(3/16).(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MADRS、HAMD17及BSI-CV评分在治疗前后与不同组别间均存在交互作用(F分别为20.325、19.618、18.560,P<0.05).(3)与对氯胺酮治疗无反应的患者相比,对氯胺酮治疗有反应者中血清IL-1β、IL-6及犬尿素/色氨酸基线水平较高[分别为(1.034 ± 0.076) ng/L比(0.620 ± 0.188)ng/L,(81.895 ± 8.690)ng/L比(45.577 ± 8.405)ng/L, 0.031 ± 0.002比0.025 ± 0.002;均P<0.05].在氯胺酮治疗有反应的患者中,泵注氯胺酮后230 min及1 d时血清IL-1β含量显著降低(F=4.495, P<0.05);泵注氯胺酮后230 min、1 d及3 d时血清IL-6含量显著降低(F=9.450, P<0.01);静脉泵注氯胺酮对患者血清犬尿素/色氨酸并无显著影响(P>0.05).在氯胺酮治疗无反应的患者,静脉泵注氯胺酮对血清IL-1β、IL-6及犬尿素/色氨酸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氯胺酮可快速改善抑郁症状,缓解自杀观念;基线血清中IL-1β、IL-6含量及犬尿素/色氨酸比值较高的患者对氯胺酮抗抑郁治疗更敏感.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肝癌引流区域淋巴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谨;林国和;王俊;徐立;元云飞;李升平

    目的 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肝癌组织及其引流区域淋巴结(TDLN)中表达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999年1月-2007年11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冶中心肝胆科行肝癌切除及淋巴清扫,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细胞性肝癌,且淋巴结阴性的患者93例.所有患者随访至2008年8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榆测肿瘤组织及TDLN中IDO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肝癌组织中,IDO主要在肿瘤细胞胞质中表达;20例IDO高表达者1、3年生存率为76.5%、38.7%,73例IDO低表达者1、3年生存率为86.2%、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在无转移癌的TDLN中,IDO阳性细胞在皮质淋巴窦区、皮质滤泡间区、副皮质区以及髓质区内成簇分布,其表达与肿瘤组织IDO表达无相关性.35例TNLN中IDO高表达者1、3年生存率分别是73.8%、41.9%,58例TDLN中IDO低表达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89.0%、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显示TDLN中的IDO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IDO在TDLN中表达,与肝癌组织IDO表达无相关性,是影响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独立因素.

  • 先天抑郁对大鼠幼年结肠乙酸刺激致慢性内脏高敏感的影响

    作者:刘懿萱;张永燊;段丽萍;张璐;杨长青

    目的:比较先天抑郁大鼠Fawn-Hooded(FH/Wjd)与普通Sprague-Dawley(SD)大鼠对幼年结肠乙酸刺激导致的内脏高敏感和脑区激活的差异,了解先天抑郁对内脏敏感性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幼年结肠乙酸刺激致慢性内脏高敏感模型(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结肠扩张实验检测大鼠内脏敏感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结肠黏膜肥大细胞(mast cell,MC)数目和结肠黏膜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表达,以及结肠黏膜和特定脑区包括前边缘皮质( prelimbic cortex,PrL)和前喙扣带皮质( 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rACC)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的表达。结果:(1)大鼠幼年结肠乙酸刺激导致腹壁回测反射( 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 , AWR)评分升高( FH/Wjd:2.44±0.04 vs.1.96±0.07, P<0.05;SD:1.75±0.13 vs.1.32±0.05,P<0.05),且FH/Wjd IBS大鼠高于SD-IBS大鼠(2.44±0.04 vs.1.75±0.13,P<0.05);(2)大鼠幼年结肠乙酸刺激导致结肠黏膜MC数目增加( FH/Wjd:43.24±1.72 vs.24.92±1.38, P<0.01;SD:23.80±1.28 vs.14.24±0.92,P <0.01),FH/Wjd大鼠无论是对照组还是IBS组,结肠黏膜 MC 数目均高于SD组(P均<0.01);(3)幼年结肠乙酸刺激导致FH/Wjd及SD大鼠IBS组结肠黏膜IDO及5-HT阳性细胞数均升高(P均<0.01),且FH/Wjd大鼠对照及IBS组的IDO 及5-HT阳性细胞数高于SD 大鼠(对照:IDO,24.64±2.22 vs.15.52±1.39;5-HT,21.32±1.26 vs.12.72±1.12。 IBS:IDO,44.92±2.31 vs.20.85±1.72;5-HT,31.84±1.57 vs.19.65±1.09, P均<0.01);(4)FH/Wjd-IBS大鼠PrL脑区IDO表达高于SD-IBS组(49.60±4.31 vs.35.60±2.42,P <0.01),rACC 脑区 IDO 表达高于 FH/Wjd 对照(45.44±1.16 vs.34.08±2.76,P<0.01)。结论:先天抑郁使大鼠结肠乙酸刺激后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内脏高敏感,可能与结肠MC数目和5-HT、IDO表达升高有关,提示抑郁可能通过影响机体对炎症刺激的反应而加重胃肠道功能紊乱。

  • 丹柴合剂对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作者:李颖曦;陈丹;王小东;景亚青;李克秋;李光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丹柴合剂对树突状细胞(DCs)的诱导分化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制备丹柴合剂的大鼠含药血清。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磁珠筛选出CD14+单核细胞,培养5~7 d获得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分为空白血清组与含药血清组,空白血清组分别加入含或不含脂多糖(LPS)的大鼠空白血清,含药血清组分别加入含或不含LPS的大鼠含药血清。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分子CD86、CD11b和人白细胞抗原(HLA)-DR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DCs分泌白细胞介素(IL)-10的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对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基因的表达。结果经丹柴合剂作用后,DCs高表达CD11b,低表达CD86与HLA-DR,IL-10分泌增加。且该制剂通过促进DCs表达IDO进而抑制DCs介导的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丹柴合剂可诱导DCs分化为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Cregs)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 高表达IDO的树突状细胞抑制T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智成;刘彤;戴向晨;赵娜;邱宇杰;朱理玮;王鹏志

    目的:研究基因转染后高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树突状细胞(DC)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探讨其在器官移植中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腹膜炎小鼠的小肠组织中获取IDO全长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Tracer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IDO-pTracer,随后用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转染小鼠脾脏DC,分为未转染组、空载体转染组、IDO基因转染组和IDO基因转染并添加1-甲基色氨酸(1-MT)组,以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方法检测转染后DC对同种异系T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克隆的小鼠IDO基因全长cDNA大小约1.3 kb,无碱摹突变,以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IDO-pTracer转染DC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IDO基因转染组的刺激指数(SI)低于未转染组、空载体转染组及IDO基因转染并添加1-M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IDO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IDO-pTracer,且IDO基因转染DC具有抑制异系T细胞增殖的作用.

  • 体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促分泌前列腺素E2肝细胞生长因子吲哚胺2,3-双加氧酶抑制干燥综合征CD4+T细胞的活化增殖

    作者:路臻豪;黄家树;阮光峰;房星星;龚邦东;汤建平

    目的 探讨体外人脐带MSCs促分泌的前列腺素E2(PGE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以及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pSS中对外周血活化CD4+T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原代分离脐带MSCs,并经流式细胞术鉴定.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FACS)分选pS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分为3组:分别为活化CD4+T细胞组(CD3、CD28抗体共刺激72 h)、MSCs共培养组(活化CD4+T细胞与MSCs共培养72 h)和IFN-γ预刺激后MSCs共培养组(活化CD4+T细胞与IFN-γ预刺激后的MSCs共培养72 h),活化CD4+T细胞组为对照.共培养72 h后,收集悬浮的CD4+T细胞,进行细胞计数,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PGE2、HGF和IDO的表达水平.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法.结果 pSS患者活化CD4+T细胞组、MSCs共培养组和IFN-γ预刺激后MSCs共培养组的培养上清中PGE2浓度[分别为(111±4) pg/ml、(2 814±6) pg/ml和(2 716±8) pg/ml,F=167 292.12,P<0.01];HGF浓度[分别为(597±9) pg/ml、(383±9) pg/ml和(727±12) pg/ml,F=878.61,P<0.01];IDO浓度[分别为(143±4)pg/ml、(835±5) pg/ml和(588±3) pg/ml,F=21 104.41,P<0.01].相对于活化CD4+T细胞组,MSCs共培养组及IFN-γ预刺激后MSCs共培养组的培养上清中PGE2浓度升高(t=509.88,P<0.01;t=491.48,P<0.01),IDO浓度也升高(t=202.69,P<0.01;t=130.39,P<0.01),同时活化的CD4+T细胞增殖受到抑制(t=-16.20,P<0.01;t=-31.48,P<0.01);相对于MSCs共培养组,IFN-γ预刺激后MSCs共培养组的培养上清中PGE2、IDO浓度均有降低(t=18.40,P<0.01;t=-72.30,P<0.01),而HGF浓度升高(t=41.51,P<0.01),同时活化的CD4+T细胞增殖受到进一步抑制(t=-15.28,P<0.01).结论 MSCs在体外可以抑制pSS活化的CD4+T细胞增殖,其对CD4+T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促分泌PGE2、HGF、IDO等可溶性因子来实现,推测在IFN-γ刺激下活化的MSCs更多地通过促分泌HGF增强其抑制作用,而过多的PGE2、IDO可能对MSCs产生反馈抑制调节.

  •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英夫利西单抗通过降低吲哚胺2,3-双加氧酶活性减轻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小鼠的认知损害

    作者:张高才;李万里;张洁晶;王焕焕;于荣焕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卒中后认知损害(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中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9~11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SCI组和英夫利西单抗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PSCI模型.英夫利西单抗组给予英夫利西单抗腹腔注射(10 mg/kg,2次/周),PSCI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利用水迷宫和避暗实验评价认知损害.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海马TNF-α 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海马犬尿氨酸及色氨酸水平,评估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活性(犬尿氨酸/色氨酸比值)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PSCI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缩短,穿越目标象限次数显著减少(P均<0.05);英夫利西单抗组较PSCI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延长,穿越次数显著增多(P均<0.05).避暗实验结果提示,PSCI组小鼠潜伏期显著缩短而错误次数显著增多(P均<0.05);英夫利西单抗组较PSCI组潜伏期显著延长,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均<0.05).与假手术组相比,PSCI组小鼠海马组织TNF-α和IL-18水平显著增高(P均<0.05),犬尿氨酸/色氨酸比值显著增高(P<0.05);英夫利西单抗组海马TNF-α 水平以及犬尿氨酸/色氨酸比值均较PSCI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TNF-α 抑制剂英夫利西单抗能通过降低IDO活性减轻小鼠PSCI.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尖锐湿疣皮损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谢震;陈源汉;王思宇;万慧颖;雷华;杨戈;林昭春

    目的 分析尖锐湿疣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水平,研究其局部代谢色氨酸的能力.方法 免疫组化法观察尖锐湿疣患者皮肤IDO蛋白表达情况,计数IDO阳性细胞的比例.免疫荧光观察IDO(+)细胞与树突细胞的关系.分离对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疣体上皮细胞,色氨酸体外孵育后检测上清液中色氨酸代谢产物犬尿氨酸的浓度以反映细胞代谢色氨酸的能力.结果IDO(+)细胞在正常皮肤中非常少,但在疣体表皮中却大量聚集.疣体内IDO(+)细胞/总体细胞48.3%±15.4%显著高于正常皮肤5.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O(+)细胞的荧光信号和皮肤朗格汉斯细胞并不重合,提示来源于疣体表皮细胞.从疣体组织分离的上皮细胞在体外代谢色氨酸的能力强于健康对照皮肤中分离的表皮细胞.结论 尖锐湿疣疣体中存在大量的IDO(+)细胞,这些细胞可能参与尖锐湿疣的发病.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与肿瘤免疫耐受

    作者:卜晓倩

    调节性T细胞(Treg)介导的克隆抑制,是引起肿瘤免疫耐受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通过对Treg细胞的作用下调各系统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反应,从而诱导宿主免疫耐受的形成.IDO抑制剂1-MT将有望成为治疗肿瘤的新靶点.

  • IDO在生殖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川;徐孔容;邢柳;朱文兵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一种免疫调节酶,是肝脏以外唯一存在的可催化色氨酸分子中吲哚环氧化裂解,从而沿犬尿酸途径进行分解代谢的限速酶.IDO1是妊娠免疫耐受的重要机制之一,参与母胎免疫的调节.新近发现的IDO2在母胎免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IDO1、IDO2的表达异常似乎也与男性不育关系密切.

  • 吲哚胺2,3-二氧化酶对HepG2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路英;张瑞;申慧琴;罗静;刘燕;卜晓倩;刘春亮;王琦

    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是细胞内一种含亚铁血红素的酶,是肝脏以外惟一可催化色氨酸分子中吲哚环氧化裂解,从而沿犬尿酸途径进行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可将色氨酸分解为L-犬尿酸、吡啶甲酸和喹啉酸等多种代谢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