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替格瑞洛对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前后Tp-e、Tp-e/QTc比值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明亮;沈玉华;王环宇;殷实;李大鹏;王立恒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给予负荷剂量的替格瑞洛口服及术后给予维持剂量口服治疗对T波峰末间期(Tp-e)、Tp-e/校正QT间期(QTc)比值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68例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即替格瑞洛组(n=34)与氯吡格雷组(n=34),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的Tp-e、Tp-e/QTc比值变化。结果68例患者中,急诊PCI治疗前有22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急诊PCI后无室性心律失常出现,Tp-e、Tp-e/QTc比值在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延长(P<0.05);氯吡格雷组PCI术后Tp-e、Tp-e/QTc比值较术前有明显缩短(P<0.05),替格瑞洛组PCI后Tp-e、Tp-e/QTc比值较术前有明显缩短(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Tp-e、Tp-e/QTc比值缩短更明显(P<0.05)。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给予负荷剂量的替格瑞洛及术后给予维持剂量口服,Tp-e、Tp-e/QTc比值下降更明显;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Tp-e、Tp-e/QTc比值延长有相关性。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J波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李红兵;王东琦;杨海涛;程功;崔长琮;严干新

    目的 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J波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近年住院治疗的47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J波的形态、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及明显的部位,同时统计QT离散度、Tp-e、Tp-e/QT、心律失常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等.结果 根据诊断标准确定92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J波,发现J波形态多变,J波出现的时间为发病后(3.9±2.6)h,消失的时间为(26.5±17.9)h.与不伴J波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比,合并J波的患者QTd、Tp-e和Tp-e/QT明显增大(P<0.05);合并J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合并J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不伴J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5).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和/或右心室心肌梗死的J波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壁心肌梗死(P<0.05).结论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J波多累及下壁或右心室,该类患者的QTd、Tp-e和Tp-e/QT增大,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病死率高.

  • 应用血栓抽吸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p-e、 Tp-e/QT的影响

    作者:罗进;李韶南;罗义

    目的 探讨应用血栓抽吸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Tp-e及Tp-e/QT的影响.方法 选取同期发病12h内行直接PCI罪犯血管(IRA)内存在血栓负荷重的STMEI患者110例,随机分成血栓抽吸组(血栓抽吸+PCI)及对照组(单纯PCI).测量两组PCI术前及术后2h心电图中Tp-e及Tp-e/QT,并观察两组在住院期间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 两组在性别、年龄、心血管风险因子、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PCI术前Tp-e及Tp-e/QT等方面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血栓抽吸组PCI术后ST段回落>70%的比率、Tp-e及Tp-e/QT减少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60.00%比40.00%,(22.66±9.91)ms比(15.89±8.24)ms,0.04±0.03比0.03±0.02,P均<0.05];血栓抽吸组PCI术后Tp-e、Tp-e/QT及术后至出院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比率均低于对照组[(88.54±13.13)ms比(93.7l±11.00)ms,0.25±0.03比0.26±0.03,16.00%比33.33%,P均<0.05].结论 对于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重的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时应用血栓抽吸可以更多地减少心室复极离散度指标Tp-e及Tp-e/QT,降低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其原因可能与血栓抽吸有助于更好地恢复微循环再灌注水平有关.

  • 预测心源性猝死的心电指标

    作者:张海涛;张树龙

    我国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居世界各国之首.SCD不仅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健康,而且救治成功率低,绝大部分在院外就已经死亡.因此,对处于猝死高危状态的人群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减少SCD发生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无创性检查技术领域不断发展,预测SCD发生的指标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主要综述预测SCD的心电指标,如反映心室复极水平的Tp-e、Tp-e/QT、TWA、缺血性J波;反映心室除极水平的QRS波时限、碎裂QRS波、窄而高QRS波,通过这些无创指标在时限、比值、形态方面的变化,来评价心脏电活动,以预防心脏恶性事件,终避免SCD的发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Tp-e/QT与室性心律失常相关分析

    作者:李瑾瑜;覃晓波;黄颖;田晓芬;李玲;张雅莉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T波峰末间期( Tp-e)和Tp-e/QT与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性。方法 MHD患者(研究组)和健康成人(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25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35例),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Tp-e和Tp-e/QT。结果发现研究组的Tp-e、Tp-e/Q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组Tp-e/QT;Tp-e/QT 均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HD患者Tp-e、Tp-e/QT比对照组延长,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

  • Tp-e、Tp-ec、Tp-e/QT对变异型心绞痛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作者:吴莎;高传玉;王宪沛;杨朝宽

    目的 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P)患者发作时Tp-e间期、校正Tp-e间期(Tp-ec)、Tp-e/QT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变异性心绞痛患者62例,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并发恶性心律失常为观察组,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未并发恶性心律失常为对照组,测算两组ST段抬高导联的Tp-e间期、校正的Tp-e、Tp-e/QT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Tp-e、Tp-ec间期明显延长,Tp-e/QT值明显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Tp-e 115ms、Tp-ec 113ms、Tp-e/QT值0.28为节点,分析变异型心绞痛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e、Tp-ec、Tp-e/QT有望成为预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学指标.

  • 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猝死相关心电学指标分析

    作者:段鹏;刘晓静;朱庆磊

    非器质性心脏病是指排除继发原因,多数以遗传为基础,常以猝死为首发事件的一类心脏疾病.其猝死相关的心电学指标:第一,异常QRS波形:①“窄而高”QRS波;②QRS波终未异常除极波(Epslion波);③QRS波终未异常复极波:J波;Brugada波.第二,QT间期及T波异常:①长QT间期;②短QT间期;③TP-E与TP-E/QT.

  •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的跨壁复极离散度

    作者:赵朝;程曼丽;葛兴利;刘全胜;齐银芝

    8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非左室肥厚组及左室肥厚组.测量三组心电图V5导联的QT间期和Qtpeak,Tp-e.结果:与对照组及非左室肥厚组比较,左室肥厚组的Tp-e明显增大(P<0.01).结论:左室肥厚显著增加跨壁复极离散度.

  • 不同再灌注时间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p-e、Tp-e/QT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罗进;罗义

    目的 探讨在不同再灌注时间窗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Tp-e、Tp-e/QT比值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的影响.方法 选取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210例,测量PCI治疗前和治疗后100 min心电图中Tp-e及Tp-e/QT比值,按PCI治疗开始时间不同分成3组:3h组(起病3h内)、6h组(起病3~6 h内)、12 h组(起病6~12 h内).观察3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恶性VA的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Tp-e及Tp-e/QT比值对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恶性VA的判断价值.结果 (1)住院期间发生恶性VA的STEMI患者Tp-e、Tp-e/QT比值大于未发生恶性V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8.63±16.89)msvs.(100.68±14.26) ms,P<0.01;0.32±0.03 vs.0.27±0.03,P<0.01].(2)Tp-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1(95%CI:0.731~0.871),Tp-e/QT比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5(95%CI:0.822~0.927).(3) STEMI患者直接PCI治疗后Tp-e及Tp-e/QT比值较PCI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6.56±17.20)ms vs.(90.55±12.04)ms,P<0.01;0.29±0.04 vs.0.25±0.03,P<0.01];3组间Tp-e及Tp-e/QT比值下降的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h组Tp-e、Tp-e/QT比值下降幅度高于6h、12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6h组Tp-e/QT比值下降幅度高于12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12 h组PCI治疗后至出院前恶性VA发生率高于3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EMI患者在越早再灌注时间窗内行直接PCI治疗,可以更好地恢复心肌细胞电生理稳定性,更多地减少心室复极离散度指标Tp-e、Tp-e/QT比值,降低心肌梗死后VA发生的风险.

  • 妇科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合并体位改变对心脏电生理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赵歆;高鸿;王竹梅;刘艳秋;文春雷;易菁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合并体位改变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全身麻醉,气腹压12 mmHg,头低位15°.记录并分析麻醉前(T0)、麻醉后(T1)、气腹后1 min(T2)、气腹头低位后30 min(T3)、放气平卧位后30 min(T4)时的基本监测指标和QT间期(QT)、T波峰末间期(Tp-e),心率校正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Tp-e/QT的变化.结果:与T0时刻相比,T1时刻QTd明显延长(P<0.05),T2、T3、T4时刻QT、QTc、QTd、Tp-e、Tp-e/QT明显延长(P<0.05);与T2时刻相比,T3时刻QTc、QTd、Tp-e、Tp-e/QT明显延长(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合并头低脚高位会延长心室复极时程,破坏心脏电生理稳定性,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Tp-e间期及Tp-e/QT联合诊断重度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ROC曲线分析

    作者:李东明;尹兰;张超

    目的 分析Tp-e间期及Tp-e/QT联合诊断重度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ROC曲线.方法 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12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心电图检查,并给予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等治疗.患者出院后均进行定期随访24个月,将心源性死亡、室颤、室速作为随访的终点,并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将患者进行分组,其中35例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标记为观察组,89例未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标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电图Tp-e间期及Tp-e/QT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Tp-e间期及Tp-e/QT水平变化与重度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Tp-e间期、Tp-e/QT和两者联合诊断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Tp-e间期为(105.46±15.37)ms,长于对照组的(90.75±14.83)m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Tp-e/QT比值为(0.29±0.07),大于对照组的(0.21±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p-e间期延长(>103 ms)及Tp-e/QT增高(>0.255)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较强(P<0.05),Tp-e间期延迟及Tp-e/QT增高均是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1);以Tp-e间期延长(>103 ms)及Tp-e/QT增高(>0.255)作为诊断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标准,其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p-e间期、Tp-e/QT及"Tp-e间期+Tp-e/Q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796、0.693,三种标准的检测均具有临床参考价值(Az>0.5);其中,Tp-e/QT的曲线下面积大",Tp-e间期+Tp-e/QT"的曲线下面积小.结论 Tp-e间期延长及Tp-e/QT增高作为诊断重度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标准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关注.

  • Tp-ec及Tp-e/QT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恶性心电生理事件预测中的应用

    作者:吴浪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急性STEMI(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QT期间Tp-ec及Tp-e/QT指标变化,分析指标和恶性心电生理事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03月10日至2017年03月10日我院急性STEMI患者50例纳入实验组,选择正常心电图50例作为参照组,测量、计算梗死、非梗死导联QT、QTe以及Tp-ec/QT比值,记录患者一年之内发生恶性心电生理事件.结果:在急性STEMI患者十二小时之内梗死和非梗死导联QTc出现明显延长,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一周、一个月恢复正常水平.梗死相关导联十二小时之内Tp-ec间期比非梗死导联、参照组均显著延长,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1周和一个月慢慢恢复至正常.在梗死相关导联中Tp-e/QT比值明显比其他导联增大,之后逐渐慢慢恢复,但是和参照组之间存有明显差异(P<0.01).分别将TP-ec100ms、Tp-e/QT比值0.25作为截点恶性电生理事件,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STEMIT急性期患者中p-ec,特别是Tp-e/QT比值增加和恶性电生理事件之间紧密相关,可对急性STEMI后恶性电生理事件预测的相关指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