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乳化透明晶体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探讨

    作者:李德全;邬永娟;赖勇飞

    目的 探究在高度近视患者中应用乳化超声并摘除透明晶体、人工晶体折叠后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截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月共60例(共100眼)高度近视患者,行乳化超声并摘除透明晶体、人工晶体折叠后植入治疗,按切口不同分透明角膜缘切口(A组)及巩膜隧道切口(B组),并对比观察该治疗在高度近视患者中的治疗意义.结果 巩膜隧道切口、透明角膜缘切口手术后裸眼视力均优于术前矫正视力;裸眼视力优于0.3分别为74%、90%;轴长<29mm的39只患眼中有32只(82%)术后BCVA优于0.5,对比轴长≥29mm的61只患眼中仅38只(62.3%)术后BCVA优于0.5,以上数据行统计分析提示P均小于0.05.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中应用乳化超声并摘除透明晶体、人工晶体折叠后植入的临床疗效满意.

  • 白内障微切口同轴超声乳化联合MI60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刚平;车敬斌;余建洪;李山祥;虞林丽;郑霄;胡丹;张弛

    目的 通过1.8 mrm与3.0 mm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内皮计数的统计分析,探讨白内障微切口(1.8 mm)同轴超声乳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60眼)按性别、年龄、视力、白内障的成熟程度配对,每对中随机抽取1例分入A组,另一例分入B两组.A组行透明角膜3.0 mm传统切口白内障同轴超声乳化联合博士伦普通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行透明角膜1.8mm微切口自内障同轴超声乳化联合博士伦超薄型人工晶体即MI60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和角膜内皮细胞情况.结果 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时B组裸眼视力均优于A组,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A、B两组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角膜散光均小于A组(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A组与术前相比,散光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术前相比,差异己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阶段,B组角膜散光均小于A组(P<0.05).在术后各阶段,A、B两组的角膜内皮计数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白内障同轴超声乳化透明角膜1.8mm微切口与3.0 mm传统切口相比,尽管两者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没有差异,但后者的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更快、更好,其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可以忽略不计.

  • 玻切术后无晶状体眼29G针头引导的折叠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

    作者:贺永宁;解云;庄京京

    目的 评价29 G针头引导的无缝线折叠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玻切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玻璃体切除术后的外伤眼及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脱位行玻璃体切除10眼,采用29G针头引导辅助的三片式折叠IOL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根据不同情况联合其他手术.对术后视力、眼压、IOL位置及手术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10眼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仅1眼术后早期低眼压,其余9眼眼压均正常;术后8眼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2眼轻度倾斜或偏位;10眼随访期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29 G针头引导的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可以作为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一种新选择,且更加微创、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 无晶体眼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袁军;周尚昆

    目的 观察无晶体眼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24眼)因后囊破裂等一期没能植入人工晶体的患者,采用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进行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视力,人工晶体位置及眼部情况等.结果 手术后患者裸眼视力得到明显提高,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前后矫正视力相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随访6个月没有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对于无晶体眼而言,二期后房折叠型人工晶体悬吊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较小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 分开切口做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白内障并发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作者:商丽梅

    目前,我国人民健康状况日益改善,人均寿命也随之延长,但同时也使某些疾病的发生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白内障并发青光眼即是其中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眼内压力因各种因素影响而持续升高,终损伤视神经,导致失明。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为抗青光眼降眼压手术如小梁切除术,但存在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问题。分开切口做超声乳化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指的是将超声乳化的切口和小梁切除的切口分开,在同一角膜不同位置做切口。其与传统手术方法不同的是制作巩膜瓣的位置多选在12~1点钟上方角膜缘后巩膜上做3.5~4.0mm的水平板层巩膜切口。而超声乳化则选在颞侧11点钟位置做透明角膜切口入前房。完成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后于12~1点钟巩膜瓣下切除小梁组织,并行虹膜根切后缝合巩膜瓣和结膜瓣[1]。本研究通过对99例104眼白内障并发青光眼患者疗效验证,证明分开切口做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手术,植入折叠人工晶体,疗效好、术后有功能滤过泡形成好、眼压控制更理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CANON-STAAR注入式植入折叠人工晶体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乔光;张未来;张勇;张昊;王玲;夏旭霞

    目的:观察分析CANON-STAAR注入式植入可折叠人工晶体手术的临床效果,寻找容易植入效果更好的折叠人工晶体.方法:对90例(100只眼)白内障患者行颞侧巩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CANON-ATAAR注入器植入的可折叠人工晶体手术,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术后人工晶体在囊袋内的位置.结果:100只眼术中均能顺利的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0.5者74眼(82.2%),所有人工晶体均能位于囊袋内,未发生后囊膜皱褶.结论:注入式植入人工晶体实现真正的小切口作用,术后损伤小、恢复快、炎症轻.

  • 白内障手术三种长度切口比较

    作者:吴群;张丰菊;郝永详

    随着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体的应用,手术切口长度3~4mm即可完成白内障手术,巩膜隧道切口又减少了手术缝线的因素.本文旨在比较大、中、小三种切口长度的术后效果,同时对小切口散光值及轴向进行定量研究,并利用这一特点有效地矫正术前存在的散光,使白内障切口兼具有治疗散光的效果.

  • 预装式人工晶体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玉福;何鹏

    目的对3.0毫米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同期植入预装式人工晶体的手术结果的回顾性总结.方法随机选择白内障患者238例300眼行上述手术,并分别对术后视力、角膜水肿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一个月裸眼视力≥0.5以上者有249眼(83%);≥1.0者168眼(56%);术后25眼(8.3%)出现角膜轻中度水肿及内皮皱褶,未经特殊处理于2周内恢复;2例(0.7%)术后眼压暂时性偏高;术后未见明显渗出,眼内炎感染率为0%;人工晶体破损有5例(1.7%);人工晶体翻转有3例(1%).结论使用预装式人工晶体能够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中、术后感染率;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可获得较好的视力.

  • 可膨胀人工晶体植入术2例报告

    作者:冯波;林振德;邹玉平;梁远波

    小切口的人工晶体包括两大类,一类是5.5mm光学直径的硬性人工晶体(PMMA),另一种为可折叠人工晶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5.5mm切口以内植入人工晶体.

  • 注入式植入折叠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未来;乔光;李若溪

    自从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诞生以来,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手术小切口,将折叠人工晶体植入眼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院自2002年开始使用日本Canon-Star公司生产的AQ-110NV改进后折叠人工晶体植入器,现将临床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 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275例

    作者:孙兢;王月春;何萍;吴培兰;刘丽华

    目的:观察折叠人工晶体植入的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散光发生.方法:对275例白内障采用经透明角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一天视力≥0.5者占92.9%,≥75.0%.术后三个月视力≥0.5者占97.0%,≥1.0为81.3%.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很轻,只有2例,占0.72%.术后散光小.结论:折叠人工晶体植入后前房反应轻微,术后效果好,视力佳.术后散光小.

  • 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作者:汪晓宇;严家勋;刘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也在不断的延长,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逐年增多,尤其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较为多见[1].如何选择一种合适的手术方式,临床医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倾向于选用青光眼与白内障联合手术.现将1996年12月以来在我院住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后房型可折叠人工晶体(pc-IOL)植人联合小梁切除术15例17眼,报道如下.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作者:汪雪梅;刘菲

    目的 评价3.2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Acrysof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9例(242只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crysof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前房反应、后囊混浊程度.结果 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术后1 d≥0.5者占75.21%,1、3个月≥1.0者分别占39.26%、47.11%;角膜平均散光度术前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个月及术后1个月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3~18个月随访,无1例发生明显影响术后视力的后发障.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度小、炎症反应轻、后囊混浊程度小等优点.

  • 改良透明角膜微创小切口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立;张双双;陈金平

    目的 探讨改良透明角膜微创小切口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在临床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5月选择患者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是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120例(120只眼),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实验组各60例(60只眼),传统组采用把襻上带有固定孔的专用硬性晶状体缝线直接固定在巩膜壁,其直径为6.5 mm,手术切口面积约8 mm,实验组应用推注器程序,通过3.2 mm的透明角膜切口,把襻预扎了聚丙烯缝线的折叠人工晶状体连接一起并且固定在睫状沟,比较两组治疗后视力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平均散光(0.65±0.21)D,传统组平均散光(0.88±0.3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8,P<0.05;)实验组并发症率为0.00%,传统组并发症率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09,P<0.05).结论 采用透明角膜小切口植入法,手术效果好,操作简单,手术过程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 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术后角膜散光动态研究

    作者:马云峰;何伟;雷琼;徐玲;吴宪巍;聂素珍

    目的: 评价3.2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演变情况.方法:对59例68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3.2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分别于术后3 d、1周、1个月及3个月行角膜曲率和自动验光仪检测,应用Jaffe/Clayman矢量分析法计算手术源性散光.结果:术后不同时期平均散光度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1个月后趋于稳定,平均SIA度数术后1周与术后3 d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术后角膜散光度数小、恢复快,早期即可获得良好而稳定的裸眼视力.

  • 微小切口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作者:曾先国

    目的:从我院2009年3月至今,对58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实施微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例观察,术前常规裂隙灯测眼压,电脑验光检查,散瞳后行眼底检查,使用电脑验光仪,角膜曲率仪及A超测量人工晶体度数,选择4级及4级以下核,采取角巩膜缘3.2mm隧道切口,CCC撕囊术,剜出晶体,植入蔡司折叠人工晶体,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微小切口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广大基础医院推广.

  •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后角膜内皮变化

    作者:李友谊;牟琳

    目的:评价3.2mm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同期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后的角膜内皮变化.方法:随机选择45例患者超声乳化手术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另一对照组42例行常规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植入硬性人工晶体.测量术前、术后1周、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比较其丢失情况.结果:术后超声乳化组角膜内皮丢失率为24.79%,常规囊外摘除组为22.46%,两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切口手术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