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28例分析

    作者:王珂

    2000-01~2006-12我院共行493例胃切除,术后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胃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PDGE)]28例,发生率5.7%.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 胃手术后胃瘫32例分析

    作者:王雷;赫鹏;闫争强;白立炜

    我院1995-01~2003-12共行胃手术1 752例,术后共发生胃瘫32例,发病率1.26%,分析如下.

  • Treitz氏韧带松解在B-Ⅰ式胃切除术中的意义

    作者:邹永晏;董连儒

    目的研究Treitz氏韧带松解在预防B-Ⅰ式胃切除术的术后胃的十二指肠反流(DGR)所致的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及吻合口漏的作用方法胃大部切除B-Ⅰ式吻合完成后,加做Treitz韧带松解.术后24 h~72 h排气后,在拔除胃管前收集胃管内自然流出胃液,用日本产MINI AUTKOUANAYIERMA-4210型分析仪进行pH值及胆红素定量检测.随访有无反流性胃炎临床所见.测定指标有:①拔胃管前引流胃液内的pH值及胆红素含量;②有无持续性胸骨后灼痛,胆汁性呕吐;③内镜有否胃内胆汁瘀积;④有否胃粘膜红斑,充血水肿及脆性增加;⑤胃粘膜活组织检查有否明显组织学改变.因各种原因传统认为十二指肠残端吻合条件不足者均行Kocker切开游离十二指肠后做B-Ⅰ式吻合,有无吻合口漏发生.结果本组24例,实际测定17例,pH值在3.2~6.5之间.胆红素定量实验阴性者11例,阳性者6例.其中一个"+”2例,两个"+”者4例.临床和内镜随访19例.随访时间6 mo~18mo.其中6mo者3例.12,16,18mo者分别为3,5,8例.均无明显的持续性胸骨后灼痛,胆汁性呕吐.内镜见不到吻合口有胆汁涌入,无粘膜红斑及脆性增加,但可见到轻度充血水肿.这一现象距手术时间越短越重.胃粘膜组织学改变不明显.无吻合口漏发生.结论胃大部切除B-Ⅰ式吻合的术后胃失去了幽门功能,使胃十二指肠屏障压下降,发生十二指肠胃反流,实际上此时就是低张性十二指肠瘀积症.松解Treitz韧带可使十二指肠空肠曲下降3 cm左右,使胃十二指肠屏障压得以维持其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十二指肠胃反流.通过降低十二指肠内的术后压力,降低了胃大部切除后B-Ⅰ式吻合的局部条件,增加了胃大部切除后B-Ⅰ式吻合的成功率,使这一几近生理的消化道重建手术更臻完善.

  • 全腹腔镜 Uncut Roux-en-Y 胃空肠吻合术

    作者:李勇;吴德庆;王俊江

    远端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方法很多,各有优劣。 Uncut-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保留了输入袢蠕动的连续性,可以减少术后滞留综合征、胆汁返流等不适。此手术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包括胃-空肠吻合、空肠空肠吻合( Braun's吻合)及不切断的输入袢阻断。5例患者术后造影提示Uncut-Roux-en-Y吻合术后滞留综合征的发生减少。

  • 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晶晶;徐钧;董永红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胃癌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研究认为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一种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文章就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和预防

    作者:高峰

    胃瘫是胃切除术后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1],近年来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我院2002-2006年共诊治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6例,现分析如下:

  • 胃术后残胃排空障碍12例诊治分析

    作者:夏德铭;匡勇军;张雄杰;丁涛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2例胃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经保守治疗后,均在5周内治愈.结论:胃手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是综合因素所致,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本病,应尽量避免再手术.

  • 胃切除术后出现扭转型室速1例分析

    作者:陶淑娥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简称扭转型室速)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常发生在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如:缓慢性心律失常、长QT综合征等[1].这种心律失常发作时,心脏已失去了正常的搏血功能,处于一种不规则的蠕动状态,心脏搏血量极少,如不及时抢救很快就会转为室颤而致命[2].

  • 胃肠道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探讨(附29例报告)

    作者:李夏鲁;欧阳国林;莫启章;王运成

    目的 探讨胃肠道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病因、治疗方法以及治愈的判断.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胃肠道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29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和疗效观察.结果 胃肠道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是由综合性因素影响所致,包括腹部手术扰乱、精神状态、营养不良,甚至术后饮食等因素.全组病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例自动出院2个月后死亡,28例治愈,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 非手术的综合治疗方案是治疗胃瘫综合征的首选及佳方案.

  •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24例临床分析

    作者:严建锋

    胃大部切除术后常并发功能性残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亦称胃瘫,是一种胃术后早期发生的并发症,多发生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改变饮食时.作者总结1998年10月至2005年3月遇到的24例FDGE,报告如下.

  • 胃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林浩;马雷;肖永来;毛伟征;李扬

    目的 探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至2009年,120例手术治疗的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皆行近端胃癌根治术,其中包括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食管胃前壁吻合组50例,间置空肠组26例,管状胃组44例,比较并分析3组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管状胃组烧心症状、反流性食管炎评分高于其他两组(Ⅲ级评分分别为6、3、27和6、6、27),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18.2%)明显高于其他两组(4.0%、3.8%),而患者血红蛋白增加值、体重增加值小于其他两组(P<0.05);在实验中120 min以及180 min胃排空百分数,管状胃组与食管胃前壁吻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间置空肠组(P<0.05);食管胃前壁吻合组与间置空肠组各个指标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近端胃癌手术中胃前壁食管侧端吻合对于近端胃癌来说是一种良好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可以使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残胃病变关系的探讨

    作者:陈安海;王俊;蔡亮蓉;赵逵;刘模荣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溃疡病及胃癌的关系密切,但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关系尚不甚清楚,为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对我院1979~2002年258例残胃患者行胃镜及Hp感染的检测,以探讨两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 穴位贴敷的临床应用

    作者:丁习益

    流传于民间的冬病夏治的贴敷疗法,用中药研粉做成的药饼,贴敷于有关的穴位上,进行隔药饼灸,待药饼加热灸火熄灭后,再贴上膏药固定,用来治疗哮喘、老慢支.我院中医科在1978年起开展冬病夏治工作,笔者曾参与其间,体会颇深,该法具有不同于其他疗法的特别之处,它用艾灸加热药饼,较长时间地刺激相关穴位而进行治疗.治疗时无创伤、无痛苦、疗效肯定,治疗省时,每星期1~2次.笔者积冬病夏治之经验,对贴敷疗法作了改动,把冬病夏治改为四季都治,拓展贴敷疗法的治病范围.

  •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1例临床分析

    作者:谢兵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1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胃瘫11例,发病率5.1%,所有病人均予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残胃及近段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胃瘫的主要原因.采用促胃肠动力药可收到较好疗效.

  • 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肠襻梗阻的CT诊断

    作者:程建敏;郑祥武;洪瑞镇;吴恩福;虞志康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肠襻梗阻的CT特征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的输入肠襻梗阻的CT表现.原手术术式毕氏Ⅱ式6例,Roux-Y式2例.结果:8例均表现为上腹部胰周单发或多发性囊性肿块,囊影横径为3.5~6.0 cm,多发性囊影的短径接近相等,囊影内为均匀的液性密度,无口服造影剂充盈.横置的囊影推移肠系膜上动、静脉前移,4例伴发胆总管轻度扩张.结论:该病的CT表现较具特征性,可作为诊断依据之一.

  • 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4例临床分析

    作者:章健;任光圆

    胃瘫是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之一,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胃排空延迟.其发生原因多样,诊断及治疗也有其特殊性.本院1992年~2000年共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82例,发生胃瘫1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4例,年龄45~76岁,平均61岁,发生率为4.96%.诊断均符合胃瘫诊断标准[1].本组14例胃肠毕Ⅱ式吻合12例,毕Ⅰ式吻合1例,Roux-Y式吻合1例.均发生于术后3~10天,其中术后3~4天停止胃肠减压后即出现症状者5例;术后4~6天进食流质后出现症状者5例,其中1例起初进食流质无不适症状,后进食少量豆腐花后出现排空障碍;术后7~10天由流质改为半流质后出现症状4例.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饱胀、呕吐及呃逆等,无明显腹痛.食后吐出大量胃内容,可含有或不含有胆汁.胃肠减压吸出大量液体,约1000~2500ml/d.查体见上腹饱满,可有轻压痛,振水音.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金维;杨斐;李水芹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胃癌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选用针刺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上巨虚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选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胃功能恢复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胃功能恢复时间为(14.12 ±1.36) d,对照组胃功能恢复时间为(20.56 ±2.10)d,观察组较对照组胃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疗效显著.

  • 胃癌远端胃术后残胃胃瘫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林小提;陈路川;郑赛榕;魏晟宏;刘胜;陈迪

    目的 探讨胃癌远端胃术后残胃胃瘫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胃癌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D2+)手术患者618例的临床资料.以手术后是否发生胃瘫为因变量,进行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胃瘫4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在16个因素中与女性、糖尿病史、围手术期高血糖、术前营养状况不良、焦虑、术后第2天低蛋白血症、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及术中置营养管鼻饲流质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女性、围手术期高血糖、焦虑、术后第2天低蛋白血症、术中置空肠营养进流质、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有关.结论 女性、围手术期高血糖、焦虑、术后第2天低蛋白血症为术后胃瘫的危险因素;而术中置营养管鼻饲流质、术中保留迷走神经为术后胃瘫的保护性因素.

  • 上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9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登奎

    目的 探讨上腹部手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间行上腹部手术后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术后4~15 d,全部病例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2~41 d均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平均恢复时间为16.8 d.结论 上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确诊则有赖于临床表现、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从而避免再次手术.

  •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21例诊治体会

    作者:林李波;徐小莉;邓兰树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的发病原因以及预防和早期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施行胃大部切除术的2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术后出现FDGE有21例,发生率6.15%,大多发生在术后5~9 d.经胃肠减压、应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中药、针灸等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FDGE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术后胃肠的正常功能发生改变所致.早期诊断主要是依据临床表现,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该病的有效手段.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