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肝病毒DNA定量与乙肝血清标志物及谷丙转氨酶相互关系

    作者:王臣玉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 DNA)定量与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各模式组及谷丙转氨酶(ALT)的相互关系.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ELISA法检测HBV-M,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结果:HBsAg(+)、HBeAg(+)组的HBV DNA阳性率高、定量值高,而HBsAg(+)、HBeAg(-)组HBV DNA阳性率较低、定量值也较低,二者差异有显著性;HBsAg(-)者亦可检出HBV DNA;HBV感染者ALT阳性的概率增大,但二者在数量上无相关性.结论:三者联合检测,可更全面地反映乙肝感染者状况.

  • 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燕

    血清乙肝病毒(HBV)抗原抗体五项指标(HBV-M)是临床诊断乙型肝炎的常用指标.因HBV为逃避人类免疫清除不断地发生变异,故定量观察血清HBV-DNA含量对诊断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350例不同HBV-DNA表现形式的患者采用PCR荧光定量法进行HBV-DNA含量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 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云;瞿良;夏正武

    目的:了解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复制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HBeAg阴性乙肝患者HBV-DNA阳性率为49.6%. 结论:HBeAg阴性乙肝患者中仍有部分患者存在乙肝病毒颗粒.

  • 分子学手段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张明昊;任红

    近年来,分子学检测手段迅速发展,并逐渐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HBV)的诊断和治疗相关研究中,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分子检测手段在慢性HBV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进行综述如下.

  • 单项抗-HBc阳性患者预后的预测

    作者:陈雪娟;彭晓谋;刘淑芳;顾琳

    部分HBV感染者的血清标志表现为单项抗-HBc阳性.过去认为这是HBsAg向抗-HBs转化的"窗口期",约经3mo~6mo后出现抗-HBs.近来研究发现部分单项抗-HBc阳性患者可持续超过6mo,甚至再次出现H-BsAg阳性[1-5].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和PCR等敏感的检测手段,一部分患者中尚能检出HBV DNA,HBsAg等HBV复制的血清标志[6-19].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HBV DNA检出与单项抗-HBc阳性持续存在或转变为HBsAg间的关系,以及HBV DNA及HBsAg对单项抗-HBc阳性患者预后是否具有预测作用.因而,我们进一步探讨单项抗-HBc患者HBVDNA检出情况以及与其转归的关系,找到早期预示预后不良指标,以便对预后不良患者及时进行相应治疗,从而改善其预后.

  • 乙肝病毒感染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夏国豪;张全安;朱梁军;郭仁宏;潘良熹;冯继峰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化疗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5例中高度NHL患者,采用ELISA法和直接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中的HBV标志物及DNA,常规方法检测化疗前后肝功能.结果:HBsAg阳性率33.68%(32/95),化疗后62.50%(20/32)HBsAg(+)和14.29%(9/63)HBsAg(-)肝功能损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损害达中重度和持续时间达2~4个月的患者,HBsAg(+)组都占55%(11/20),HBsAg(-)组都占11.1%(1/9),损害程度和持续时间两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前者较后者重,持续时间长;14例HBsAg(+)发生肝功能损害时病毒复制再度活跃.结论:NHL患者化疗后HBsAg(+)较HBsAg(-)易发生肝功损害,而且前者较后者重、持续时间长;化疗后病毒复制再度活跃是发生肝功损害的重要原因.

  • 丙型肝炎病毒E2蛋白的高效表达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谢尧;陶其敏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E2包膜蛋白,并对其进行初步纯化.用纯化的包膜蛋白检测HCV RNA阳性血清中E2抗体,研究其检测E2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将HCV E2蛋白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中,并转化大肠杆菌.用IPTG诱导细菌表达E2蛋白,经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蛋白.用纯化的包膜蛋白包被微孔板,经ELISA方法检测HCV RNA阳性血清中的E2抗体.结果:在大肠杆菌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为45 000的可溶性E2蛋白,占细菌总蛋白量的21%,纯化后,蛋白纯度为85%.用其检测HCV患者血清171例,E2抗体的检出率为63%.在E2抗体阳性的血清中,部分为抗HCV阴性.结论:E2蛋白的表达及初步纯化的成功,可能用于临床检测.各基因型HCV E2包膜蛋白的抗体之间有交叉反应,在目前的抗HCV诊断试剂中加入可溶性、非融合E2包膜蛋白,可以改善抗HCV诊断试剂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慢性乙肝患者凝血功能与临床分型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定量检测的关系

    作者:郑璟;马锦霞;彭燕燕;陈乐川;吴新伟;杨霞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与临床分型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定量检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5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4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临床分型患者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PLT),并分析HBV DNA阴性和阳性患者各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 PT随着临床分型加重而升高,FIB则反之下降、INR和APTT在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组显著增加,PLT只有在肝硬化患者中显著下降,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与HBV DNA阴性患者比较,阳性患者PT明显升高,FIB和PLT显著下降.结论 慢生乙肝患者凝血功能障碍随着临床分型加重逐渐加重.当HBV DNA定量阳性时PT显著延长,FIB,PLT显著降低,应注意监测凝血功能变化,防止出现严重出血.

  • 博尔纳病病毒感染与神经胶质瘤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均辉

    目的 探讨博尔纳病病毒(BDV)感染与神经胶质瘤发生的可能相关性. 方法 用Western-blot 方法,对23例神经胶质瘤患者和23例脑外伤患者血清中BDV-p24/p40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结果 23例神经胶质瘤患者血清中BDV-p24/p40抗体阳性4例,阳性率为17.4%;脑外伤患者血清标本中无BDV-p40抗体检出,阳性率为0%. 结论 神经胶质瘤患者血清中存在博尔纳病病毒的感染.

  • 新沂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特征分析

    作者:孙光卫;渠漫漫

    目的 评估0~40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探索年龄和免疫针次对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新沂市2012年麻疹抗体水平监测人群为基础,采集静脉血约2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麻疹抗体浓度,使用Stata 9.2软件分析人群总体水平、麻疹免疫针次和年龄对免疫水平的影响.结果 500名研究对象中,麻疹抗体阳性者437名,阳性率为87.40%,GMC为491.25 mIU/mL.8月龄~组中2针次接种后抗体GMC水平显著高于1针次,1.5岁~组中各针次间抗体GM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5岁~组中5、6针次间抗体GMC水平亦无统计学差异.2 针次疫苗接种对象中1.5岁~组麻疹抗体GMC水平显著高于8月龄~组.3针次疫苗接种对象中1.5岁~组麻疹抗体GMC水平显著高于10岁~组和15岁~组,10岁~和15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针次疫苗接种对象中1.5岁~组麻疹抗体GMC水平高,7岁~组麻疹抗体水平低,麻疹抗体GMC水平随年龄呈显著递减.结论 完善麻疹免疫策略,提高1岁以下和流动人群的抗体水平,合理强化免疫次数.

  • 新沂市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评价

    作者:耿丽娜;孙光卫;吴苏宁

    目的 评价新沂市40岁以下健康人群的风疹抗体水平.方法 以新沂市2012年监测人群为基础,选取500名受试者,采集静脉血约2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风疹抗体浓度,使用Stata 9.2软件分析人群总体抗体水平、评价人群免疫力和年龄、疫苗接种对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 500名监测对象中,风疹抗体阳性者382名,阳性率为76.4%,GMC为46.8 IU/mL.在1.5岁~,3岁~和5岁~组中,0针次和1针次风疹疫苗接种后抗体阳性率及GM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1针次风疹疫苗者中,8月龄~,1.5岁~,3岁~和5岁~组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24,P=0.946),组间抗体G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1,P=0.130).结论 风疹具有较高的自然感染率,8月龄以下婴儿和20~40岁流动人口是新沂地区风疹控制的薄弱环节.

  • 2013-2015年无锡市锡山区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晴;徐依峰;廉靖贤

    目的 对2013-2015年无锡市锡山区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有效地防治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所采集的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抗体和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 共检测167份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麻疹IgM抗体阳性标本71份,阳性率为42.51%;风疹IgM抗体阳性标本9份,阳性率为5.39%.各年度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各年龄组的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度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不同性别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月和4月是本区麻疹高发期.结论 卫生部门必须加强麻疹免疫接种和强化接种的工作力度,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控,在麻疹高发月份加强预防和监测工作,避免麻疹疫情的暴发流行.

  • 2014年沂水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作者:陈兰军

    目的 了解沂水县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状况,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采集本县常住和流动人口血清标本35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个年龄组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结果 沂水县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总阳性率为92.29%,其中男性阳性率为92.66%;女性抗体阳性率为91.91%,不同性别抗体水平差别(x2=0.07,P>0.05);20岁以上年龄组的抗体水低于其他年龄组(x2=8.27,P<0.05);常住和流动人口之间的麻疹抗体水平差别(x2=1.41,P> 0.05). 结论 沂水县15岁以下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处于较高状态,基本形成了有效的免疫预防屏障;20岁~年龄组麻疹IgG抗体水平相对较低,应进一步加强该人群含麻疹成分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 灌云县正常人群甲肝免疫水平监测分析

    作者:颜晓今

    目的 掌握灌云县正常人群甲肝抗体水平,评价预防接种工作质量,为进一步制订甲肝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7个不同年龄组正常人群进行甲肝血清学IgG抗体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几何平均滴度(GMT)、x 2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本次共检测350份血清标本,抗体阳性率为91.14%(319/350),GMT为1:10.57.0岁组和1.5岁组抗体阳性率和GMT均较高,10岁组和20岁组则较低.结论 加强甲肝疫苗基础免疫,适时对中小学生和大年龄组人群进行强化免疫,是今后控制甲肝的关键.

  • 沭阳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作者:张子兵;徐松江;黄艳

    目的 了解2013年沭阳县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为消除麻疹提供策略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4个乡镇七个年龄组共487名健康人群血清,采用ELISA法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麻疹抗体总阳性率85.42%,IgG抗体GMT为1:1 461.28,保护率为60.78%.不同年龄组间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体平均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乡镇间抗体平均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不同乡镇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沭阳县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及抗体水平相对较高,但低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保护率、抗体平均滴度较低,不同乡镇间抗体平均滴度有差异,提示我们要提高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和接种质量,各乡镇要平衡发展并维持麻疹疫苗高接种率,关注成人再免疫问题,实现早日消灭麻疹的目标.

  • 2013年丰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作者:王振平

    为全面客观了本县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查找免疫空白人群,以便针对性加强特殊人群免疫接种,2013年8月按照《2013年江苏省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丰县组织开展了麻疹免疫水平监测工作.现将检测结果汇报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麻疹免疫水平监测对象为0~7月龄、8~17月龄、1.5~4岁、5~14岁、15 ~24岁、25 ~ 40岁等年龄组健康人群(注:增加1组为15岁以上外来工作人群).

  • 奎屯市疆内初中班学生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作者:田真;赛尔江;李芳;姚小云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疆内初中班学生的麻疹免疫水平,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麻疹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疆内初中班学生8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疆内初中班学生血清麻疹IgG抗体. 结果 疆内初中班学生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 036,阳性率86.2%,保护率42.5%,与本地同龄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4,P<0.05),疆内初中班男女学生麻疹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P>0.05). 结论 加强对疆内初中班学生麻疹强化免疫,防止麻疹在学校内爆发流行.

  • 大学生乙肝疫苗应答状况与隐匿性HBV感染的分析

    作者:张莉;张明荣;王连海

    目的 探讨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应答状况,以及无应答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兰州大学1 734名体检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全阴学生全程接种乙肝疫苗,2个月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体(HBsAb),评价免疫效果,分析不同性别对血清HBsAb转阳的影响.对检测HBsAb阴性者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探讨无应答与HBV感染的关系.结果 1 734名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全阴且全程接种乙肝疫苗者检测HBsAb,阳性1 638人(94.46%),阴性96人(5.54%),不同性别构成学生的疫苗免疫应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96名乙肝疫苗无应答者检测HBV-DNA,结果有9人HBV-DNA阳性(9.38%).结论 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转阳率高,性别可影响免疫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转阳率,低水平的H-BV感染是导致乙肝疫苗无应答的重要原因之一.

  • 血浆中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刘洪正

    目的 探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条件对血浆中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本院做HCV RNA定量检测的病人,采集患者外周血4ml,并进行分装,将分装的血浆分别于室温保存7d,4℃保存12d,-20℃保存4周,反复冻融5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浆HCV RNA在相应温度下不同时间点的水平,并分别与样本采集时的HCV RNA比较,比较不同保存条件下血浆HCV RNA的稳定性. 结果 血浆样本在室温保存7d时,HCV RNA平均下降幅度≤2.51 U/mL;4℃保存12d时,HCV RNA平均下降幅度≤1.95 U/mL;-20℃保存4周时,HCV RNA平均下降幅度≤1.41 U/mL;反复冻融5次时,HCV RNA平均下降幅度≤1.26 U/mL. 结论 血浆样本在-20℃保存4周、反复冻融5次时,HCVRNA水平下降的幅度并不明显;但室温保存7d、4℃保存12d时HCV RNA水平显著下降.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尽量避免在该温度和时间条件下保存及运输血浆,以保证HCV RNA.

  • 提高丙型肝炎诊断准确性的检测方法

    作者:陈暖;张俏忻;程碧珍

    目的 探讨避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漏诊及提高诊断效率的检测方法. 方法 采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186例疑似HCV感染患者血浆中的HCV-RNA及血清中的抗-HCV抗体. 结果 186份标本中RT-PCR检测HCV-RNA阳性标本104份,阳性率为55.91%;HCV抗体检测阳性标本116份,阳性率为62.37%,2者符合率89.66%.2种检测方法均为阳性的标本92份,阳性率49.46%. 结论 同时开展HCV-RNA与抗-HCV抗体检测可以避免HCV感染的漏诊,提高丙型肝炎诊断的准确性.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