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皮脂酶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立新;张韶辉;郭莹;李祥廷;杨国良;陈安勇;高振才

    目的 探讨内皮脂酶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 DES)的4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首次支架后6个月至4年复查CAG的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20例)与非支架内再狭窄组(2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与冠状动脉支架治疗情况.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内皮脂酶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ISR 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 ROC 曲线评估内皮脂酶对 ISR 患者的临床识别能力.结果 支架内再狭窄组的2型糖尿病及吸烟的患者比例高于非支架内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内再狭窄组的LDL-C及内皮脂酶均高于非支架内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内再狭窄组的置入支架总长度大于非支架内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置入支架总长度和内皮脂酶都是ISR的危险因素. ROC曲线发现内皮脂酶对 ISR 具有一定的临床识别能力[AUC =0.757,95% CI(0.645 ~0.899),P<0.05].结论 2型糖尿病、置入支架总长度及内皮脂酶都是ISR的的独立危险因素,内皮脂酶与ISR密切相关,内皮脂酶对DES置入后的ISR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 内皮脂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方玉强;黄岚;赵晓辉;尹阳光;康华丽;邓梦杨

    目的 研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黏附分子与内皮脂酶(EL)的关系,以及EL对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 μg/L刺激HUVECs,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的mRNA表达变化,以50 μg/L的抗EL抗体进行预处理,再检测黏附分子mRNA表达的变化.利用凝胶成像系统拍照、分析、计算黏附分子产物相对含量.结果 TNF-α作用于HUVECs后,黏附分子ICAM-1、VCAM-1和E-选择素的mRNA表达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该作用可被50 μg/L的抗EL抗体所拮抗(P<0.05或P<0.01).结论 EL参与了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调控,推测它可能通过影响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 循环内皮脂酶阳性细胞比例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中的作用

    作者:方玉强;黄岚;李爱民;宋耀明;晋军;耿昭华;于学军;邓梦杨

    目的 随访检测冠心病患者内皮脂酶阳性的循环内皮细胞比例(EL+/CECs)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6个月以上,探讨二者在临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10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6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有明显冠脉狭窄;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脉造影选择82例对照组患者.采集肘静脉血液标本,检测hsCRP,分离循环内皮细胞(CEC),以免疫组化法检测CEC中EL的表达,并计算EL+/CECs.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以上随访,记录心脏事件(反复心绞痛发作、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分析hsCRP、EL+/CECs与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 3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CRP、EL+/CE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以ACS组值大,对照组值小.所有研究对象随访结果发现,与低于hsCRP或EL+/CECs均值(hsCRP为2.64 mg/L,EL+/CECs为25.27)的患者比较,高于均值的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均<0.01).回归分析发现,hsCRP与EL+/CECs均可作为心脏复合事件的预测因子,二者结合起来,可显著提高预测价值.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EL可能参与了冠心病发病,EL+/CECs可作为冠心病临床预后的预测因子,联合使用EL+/CECs与hsCRP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效率.

  • 单纯性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内皮脂酶的研究

    作者:孙红丽;亓文波;方永奇;魏岱林;杨利波

    目的 观察单纯性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内皮脂酶(endothelial lipase,EL)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单纯性高脂血症患者39例,对照组31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EL,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采用t 检验比较两组资料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得出EL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高脂组EL明显高于对照组(11.73 ng/mL±3.27ng/mL vs 4.99 ng/mL±1.43 ng/mL,P<0.01);Spearman相关分析EL与IL-6、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相关(r=0.344,0.38,0.245,P分别是0.007,0.001,0.042),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负相关(r=-0.31,P=0.008).结论 单纯性高脂血症患者血清EL水平升高,可能导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并与高脂血症造成的炎症状态有关.

  • 浅谈内皮脂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姜凤华;陈金波

    目的:探讨内皮脂酶(Endothelial lipase,EL)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某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ACI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同期在该院健康查体中心进行体检的8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清检测,记录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血清内皮脂酶(E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分析上述指标与ACI发病的关系.结果:对两组受检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率及其hs-CRP与EL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在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及血脂相关指标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糖尿病、高血压、hs-CRP及EL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血压、hs-CRP及EL都是A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EL与hs-CRP及HDL-C进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EL与HDL-C呈负相关,与hs-CRP呈正相关.结论:EL与hs-CRP、HDL-C具有相关性.EL可通过影响hs-CRP、HDL-C来参与ACI形成的病理过程.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EL水平监测有利于防止其发生ACI.

  • 内皮脂酶与冠心病

    作者:李劲迈;朱清

    内皮脂酶(EL)由内皮细胞合成的三酰甘油脂肪酶家族成员.在内皮细胞表面发挥其生理作用,对个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及代谢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为HDL-C是冠心病的重要保护因素之一,所以随着EL的深入研究对冠心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国内外在EL的基因及其生理作用方面已有较多研究,但关于其与冠心病的病因及药物对EL影响方面的研究尚且不多,该文就EL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姜黄素通过阻断NF-κB减少IL-1β诱导的内皮脂酶表达

    作者:许灿新;王春;朱炳阳;罗其富;孙少卫;高治平;李凯;廖端芳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内皮脂酶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HUVEC-12细胞.RT-PCR检测内皮酯酶(endothelial lipase,EL)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κB-α, IκB-α)蛋白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 NF-κB)蛋白的活化.结果 IL-1β处理HUVEC-12细胞可以明显上调EL mRNA的表达,同时降低胞质蛋白IκB-α的表达水平,激活核转录因子NF-κB,增加胞核蛋白NF-κB的水平.姜黄素预处理HUVEC-12细胞可以抑制IL-1β对EL的上调作用,同时逆转IL-1β诱导的IκB-α蛋白降解和NF-κB活化.结论 姜黄素可以通过阻断NF-κB活化减少IL-1β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EL的表达.

  • 内皮脂酶与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及其对滋养层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陈圆圆;程蔚蔚

    目的:探讨内皮脂酶(EL)基因在重度子痫前期(PE)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EL对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收集12例重度PE患者和12例正常孕妇的胎盘组织.Real time-PCR、Western blot法检测EL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脂质体转染人正常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系HTR8/SVneo干扰EL表达,Real time-PCR、Western blot法检测EL转录及表达水平.用Annexin V-FITC、Transwell、Invasion、Tube formation等检测EL表达降低对HTR8/SVneo细胞凋亡、侵袭、迁移及血管化等能力的影响.Real time-PCR探究HTR8/SVneo功能改变的分子机制.结果:PE胎盘组织中EL表达水平下降;EL表达下降影响滋养细胞凋亡、侵袭、迁移等生物活性,MMP-9表达降低.结论:EL可能通过改变MMP-9表达影响人滋养层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并通过S1 PR-SPHK-eNOS通路参与胎盘血管的浅着床过程,从而促进PE的发生发展.

  • 内皮脂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孙红丽;魏岱林;亓文波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 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炎症反应和脂质浸润是AS形成的两大重要机制.AS的发病过程中,各种致炎因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功能异常是AS发生的始动、关键性环节,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贯穿于AS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内皮脂酶(endothelial lipase,EL)由内皮细胞合成并在血管局部发挥作用,与脂蛋白代谢、炎症反应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内皮脂酶可能与AS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对近年来内皮脂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内皮脂酶与疾病和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兆鑫

    内皮脂酶(endothelial lipase,EL)属于三酰甘油脂肪酶家族的一员,具有微弱三酰甘油酶活性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磷脂酶活性,在脂蛋白代谢,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中起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EL的表达不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还通过对脂质的分解作用,参与调控多种脂质代谢,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

  • 内皮脂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立新;魏广和;张韶辉;高荣华;郭莹;陈安勇;蔺跃栋

    内皮脂酶(endothelial lipase,EL)是近年来发现的三酰甘油脂肪酶基因家族的新成员,它是HDL代谢的关键酶.EL通过降解HDL而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基础研究发现:EL参与了脂质代谢、内皮损伤、炎症反应这三个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的关键过程,因此EL可能是AS形成的枢纽及媒介.临床研究也表明EL可能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目前EL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多为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尚刚刚起步.

  • 阿托伐他汀对内皮细胞增殖和内皮脂酶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马天容;潘其兴;朱清;任蓓蓓;鹿庆华;岳欣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内皮脂酶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2、4、6、8及10 μmol/L)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孵育2、4、8、12及24 h后,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脂酶mRNA的表达,用嗜银蛋白分析法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脂酶mRNA表达,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阿托伐他汀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嗜银蛋白颗粒随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减少趋势越明显.两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内皮脂酶mRNA表达与嗜银蛋白颗粒数呈正相关关系(r=0.963,P<0.01). 结论阿托伐他汀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脂酶mRNA的表达,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脂酶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

  • 内皮脂酶与高密度脂蛋白代谢

    作者:萨仁高娃;朱清;吴明绘

    内皮脂酶是近年来发现的甘油三酯脂肪酶基因家族新成员.该家族还包括脂蛋白脂肪酶、肝脂肪酶.内皮脂酶具有磷脂酶活性,可参与脂蛋白代谢,尤其对血浆中的高密度脂蛋白代谢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具有明显调节作用.近来研究证明,抑制内皮脂酶可提高人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但目前内皮脂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胆固醇逆行转运及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仍尚无明确定论,且有待进一步研究.

  • 内皮脂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马天容;霍勇

    内皮脂酶是新近发现的甘油三酯脂肪酶基因家族的新成员,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并在内皮细胞表面发挥作用.内皮脂酶是一种磷脂酶,参与高密度脂蛋白代谢.本文就内皮脂酶的来源、活性及其与高密度脂蛋白、炎症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 内皮脂酶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许灿新;王春;秦旭平;廖端芳

    脂酶是一种水溶性酶,能水解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等一些非水溶性物质,对食物中脂肪的吸收、机体的能量平衡和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 正常中国人及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内皮脂酶基因启动子-384A》C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黄燚;BAI Huai;范平;LIU Rui;刘宇;刘秉文

    目的 研究内皮脂酶基因启动子-384A>C位点多态性与正常汉族中国人及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HTG)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是否存在关联,为探讨HTG发病的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对214名正常人和103例HTG患者内皮脂酶基因-384A>C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采用酶法和单向免疫扩散法对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中国人内皮脂酶基因-384A>C多态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为0.178,与日本人的0.119和日裔美国人的0.1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未见正常人和HTG患者之间C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差异(P>0.05).正常中国人C等位基因携带者(AC及CC型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AA基因型者显著升高(5.23±0.74mmol/L vs 4.93±0.74mmol/L,P=0.025;3.27±0.74 mmol/L vs 2.98±0.80 mmol/L,P=0.038;3.81±0.73 mmol/L vs 3.49±0.85 mmol/L,P=0.031);进一步按性别划分为男女亚组后,这种差异仅在女性亚组存在.未见该多态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它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存在关联.对HTG患者的研究未发现-384A>C多态性与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有关.结论 内皮脂酶基因-384A>C多态性与成都地区正常汉族中国人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关联,但未见其与HTG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有关.

  • 内皮脂酶与脂质代谢的关系

    作者:方玉强;李东林;黄岚

    内皮脂酶是脂酶家族成员之一,其主要作用是HDL代谢的关键酶,但也参与三酰甘油、栽脂蛋白B等的代谢.此外,内皮脂酶还具有通过桥联作用参与脂蛋白与细胞粘附等非酶促作用.本文简要综述了内皮脂酶的表达及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非催化作用以及活性的影响因素等.

    关键词: 内皮脂酶 脂质 代谢
  • 内皮脂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意义

    作者:方玉强;黄岚

    内皮脂酶(EL)是新发现的脂酶成员,其主要作用是高密度脂蛋白(HDL)代谢的关键酶,但也参与其它脂蛋白的代谢.除代谢酶的催化作用外,它还通过桥联作用参与脂蛋白与细胞黏附.本文就EL的生物学特性、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等进行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