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加味四逆散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计性心理应激模型大鼠海马损伤的影响

    作者:张彩霞;徐志伟;王文竹;史亚飞

    目的 观察加味四逆散(JWSND)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计性心理应激大鼠海马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大鼠随机分为6组:雌性正常对照组,雌性模型组,雌性JWSND组,雄性正常对照组,雄性模型组,雄性JWSND组.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计性心理应激大鼠模型,比较造模前后糖水偏爱度;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比色法测定大鼠海马脑片光密度(OD)值,流式细胞仪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结果 慢性心理应激大鼠糖水偏爱度明显下降(P< 0.01或P<0.05),下丘脑-垂体轴功能亢进,海马脑片OD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 0.05或P< 0.01);JWSND能明显提高心理应激大鼠糖水偏爱度(P<0.01),明显提高心理应激大鼠海马脑片OD值(P<0.05或P< 0.01),降低海马神经元凋亡率(P<0.01).结论 JWSND可有效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此作用可能是其抗应激损伤中枢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 逍遥散抗慢性心理应激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理研究

    作者:王文竹;杨忠华;徐志伟;苏俊芳

    目的 观察逍遥散抗慢性心理应激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 大鼠按体重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逍遥散组给予逍遥散7.02g/kg.观察实验前后大鼠体重及糖水偏爱度的变化,采用PI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原位杂交法检测GR mrRNA表达.结果 经过21 d慢性轻度不可预计应激(CMUS)造模后,模型组、逍遥散组体重及增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的糖水偏爱度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GR mRNA表达降低(P<0.01);逍遥散可显著降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P<0.05),升高GR mRNA表达(P<0.01).结论 表明CMUS可引起大鼠糖水偏爱度下降,而逍遥散能逆转CMUS抑郁大鼠的糖水偏爱度的下降,可显著改善慢性心理应激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其机理可能与调节GR mRNA表达有关.

  • 丙泊酚镇静辅助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

    作者:莫晓飞;梁慧明;肖艳红;文依;袁毅;靳三庆

    目的 探讨丙泊酚镇静辅助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 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回肠造口关闭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镇静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镇静组静脉给予丙泊酚负荷剂量0.6 mg·kg-1·min-1,警觉/镇静(OAA/S)评分达2~3分时调整为维持量3 mg·kg-1·h-1,手术结束时停用丙泊酚;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使用状态焦虑量表(SAI)于术前1 d和术后第1天分别评定患者术前和术中焦虑程度;记录入室安静5 min(T0)、椎管内穿刺时(T1)、穿刺完成平卧位时(T2)、给静脉药后20(T3)、40(T4)、60(T5)s、手术开始后2(T6)、4(T7)、6(T8)、8(T9)、10(T10)、40(T1)min患者的MBP、HR、SpO2、OAA/S评分以及脑功能状态指标:小波指数(WLi)、焦虑指数(ANXi)、舒适指数(CFi)和疼痛指数(Pi).用视觉模拟量表(VAS)于术后第1天调查患者的麻醉满意度.测定麻醉前和术毕血清皮质醇浓度,计算△皮质醇浓度=麻醉前皮质醇浓度-术毕皮质醇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S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组患者术中SAI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组患者T6~T10时间点的MBP、HR、SpO2和T6~T1时间点的OAA/S、WLi、ANXi、CFi、Pi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其余时间点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镇静组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较高(Z=2.07,P<0.05).镇静组患者△皮质醇浓度为正值,说明患者皮质醇浓度术毕较麻醉前低,而对照组患者△皮质醇浓度为负值,说明患者皮质醇浓度术毕较麻醉前高,两组间△皮质醇浓度有统计学差异(t=4.75,P<0.01).结论 硬膜外麻醉时辅以丙泊酚镇静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相比,能够降低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应激,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对麻醉的满意程度.

  • "5.12"汶川大地震伤员心理应激状况调查

    作者:郭阳;陈爱敏;林浩春;赵连旭

    目的 通过对来穗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受灾群众心理应激状况的研究,探讨躯体损伤对大地震幸存者心理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医治受灾群众身心,使之能尽早回归社会.方法 地震1周后米穗的受灾群众55人(其中有躯体损伤的27人,无躯体损伤的28人),通过晤谈以及PCL-C、SRQ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此次大地震对受灾群众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应激(PCL-C≥50分占43.63%,SRQ≥7分占78.18%,PCL-C≥50并SRQ≥7分占41.82%).有躯体损伤者的PCL-C、SRQ量表分值较高(PCL-C总分为49.780±14.503,SRQ总分为12.110±4.619),但与无躯体损伤者的得分(PCL-C总分为44.46±13.206,SRQ总分为10.460±5.000)差异不明显(P>0.05).伤员的"回避症状"及"激怂症状"分值较高,其中"努力回避地震的相关活动或场所"及"感觉和周围的人隔离开来了"两个方面存有躯体损伤者和无躯体损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34,0.018).结论 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给灾区群众带来严重的心理应激,其中伤员应激症状更趋于回避与激惹.因此在积极治疗躯体损伤的同时,广泛的社会、心理支持可以减缓灾难所致的心理创伤,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

  • 1例绝经后女性在心理应激后发生冠状动脉自发夹层的病例报道

    作者:杜媛;韩克;白玲;刘平

    冠状动脉自发夹层(SCAD)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少见原因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均尚未明确.大多数SCAD发生于年轻患者及女性患者.本文我们报道了1例52岁绝经后健康女性,其在心理应激后发生SCAD,后者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终导致左心室室壁瘤形成.我们希望本例报道可加深理解SCAD这一少见疾病,并提醒临床医师对绝经后女性发生急性胸痛做出诊断时,应更加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

  • 军校医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应激水平的相关分析

    作者:赵久波;张小远

    目的研究军校医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应激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自编的军校医学生生活事件量表,对4754名军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军校医学生PSQI总分为6.02±2.75,心理应激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010~0.411之间.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影响军校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心理应激源依次为学习问题和适应问题.结论军校医学生睡眠质量受心理应激影响显著,主要心理应激源为学习问题和适应问题.

  • 匹维溴铵联合黛力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桂良

    目的 观察匹维溴铵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合并心理应激患者的疗效.方法 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匹维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疗程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消化系统症状的改善程度,并通过心理科会诊医师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进行心理应激的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腹痛及腹胀的持续时间、排便次数均明显减少,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且以观察组减少或下降得更为显著(P<0.05).结论 加用黛力新治疗腹泻型IBS合并心理应激的疗效优于单用匹维溴铵.

  • 经前期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8+CD28-T细胞、TGF-β1、IL-1水平检测及其与心理应激的关系

    作者:黄国伟;郭跃文;欧阳晓红

    目的 探索经前期综合征(PMS)患者心理应激与CD8+CD28-T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选取50例PMS患者(PMS组)、35例单纯焦虑患者(单纯焦虑组)及30例健康女性(健康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检测心理应激程度,并观察阿普唑仑或维生素B6治疗后变化.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PMS组和单纯焦虑组CD8+CD28-T细胞、TGF-β1水平降低(P<0.01或0.05),尤以PMS组更显著.PMS患者CD8+CD28-T细胞、TGF-β1水平与SA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PMS患者在阿普唑仑或维生素B6治疗后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回升(P<0.01).结论 PMS患者的焦虑状态与CD8+CD28-T细胞、TGF-β1水平降低有关.

  • 海洋石油员工心理应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荔;刘祥东

    目的 了解海洋石油员工心理应激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问卷的形式进行现场调查,同时以心理应激阳性为因变量,以工作环境、生活自我调节能力、工作性质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海洋石油员工SCL-90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心理应激阳性率为311%;心理应激阳性与年龄、婚姻、学历、工龄有关(P<0.05或0.01);生活自我调节能力、医疗保障、睡眠质量为心理应激阳性的保护因素,工作环境、心理紧张反应、职业压力和家庭压力为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海洋石油员工心理应激阳性发生率相对较高,可通过增强工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心理调节能力,降低职业压力,缓解心理紧张反应等办法,预防心理应激阳性反应的发生.

  • 调肝健脾补肾方药对反复心理应激大鼠的中枢调整作用

    作者:严灿;徐志伟;李艳;何彦丽;史亚飞;吴丽丽;王剑;潘毅

    [目的]观察调肝、健脾、补肾方药及人参总皂甙对反复心理应激大鼠中枢的调整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调肝组、健脾组、补肾组和人参总皂甙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下丘脑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采用OPA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下丘脑、海马酪氨酸(Tyr)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和下丘脑腹内侧核TH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补肾组两核TH阳性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调肝组、健脾组和人参总皂甙组两核TH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下丘脑与海马Tyr无明显变化;调肝组、健脾组与人参总皂甙组下丘脑Tyr含量明显下降(P<0.01);补肾组与健脾组海马Tyr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调肝、健脾方药以及人参总皂甙能增强应激大鼠中枢TH功能,进而增强机体应对应激的能力;而调肝、健脾、补肾方药及人参总皂甙对于调节反复心理应激反应具有共同的中枢机制.

  • 心理应激人群不同中医证候的心身反应特征及证候演变规律

    作者:吴丽丽;严灿;高璟;潘毅;何建华;王文竹;敖海清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人群不同中医证候的心身反应特征及证候演变规律.[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等心理量表量化心理应激反应状态,运用t检验、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对心理应激中不同中医证候、类证人群的心身反应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脏腑虚损类证与非脏腑虚损类证人群比较,其应激反应程度明显加重,SCL-90各因子及SAS阳性检出率也较高.在心理应激人群中,肝郁类证出现比率较高,但就应激损伤的程度而言,肝郁类证低于脏腑虚损类证.脏腑虚损类证的病理变化或中医兼证的出现可能是由于随着应激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出现在应激反应的较后阶段;应激程度的加重,个体出现兼证的可能性也明显增加.肝郁和脏腑虚损两大类证人群有共同的心身特征,即焦虑、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心理应激存在中医证型的人群其病位主要在肝(胆)、心、脾(胃);从演变规律上来看,可能是以脾作为肝胆与心的中介,由肝气郁结→肝气犯脾→脾虚→心或它脏虚损进行发展演变.[结论]心理应激不同中医证候、类证人群具有不同的心身反应特征,应激人群的中医证候演化具有一定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 心理应激人群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作者:吴丽丽;严灿;潘毅;高璟;王文竹;敖海清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人群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以2 870例社会人群为研究对象,运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评抑郁量表(SDS)等多个心理量表以及中医五态性格测量表、中医证候四诊信息采集表等进行调查,筛选出心理应激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诊断,建立心理应激人群的中医证型及症状、体征的基本信息数据库,初步寻找出心理应激人群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2 870例调查对象中,心理应激组人群2 156例,非心理应激组人群714例.2 156例心理应激组人群中,构成中医典型证型的有1 233例,未构成中医典型证型的有923例,分别占心理应激组总样本数的57.19%和42.81%.心理应激反应所致中医证型多有证候兼挟的特点,但可基本概括为两大类证:肝郁类和脏腑虚损类.证候病位主要在肝(胆)、心、脾(胃),尤以肝(胆)系统为多.[结论]心理应激反应可以形成有一定分布规律可循的中医证型,肝气郁结与脏腑虚损是心理应激病理过程中中医证候形成的两个主要病理因素.中医证候病位分析结果符合中医有关七情伤脏主要损及心肝脾三脏的理论.

  • 术前访视时机的选择与效果评价

    作者:马育璇;朱映霞;罗桂元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的时机,提高术前访视的效果与质量,减轻手术患者的紧张与焦虑.[方法]随机选择择期手术治疗的400名患者随机的分为A、B两组,A组为术前12 h在病房进行心理疏导,B组为术前2 h在手术室等待手术时进行心理疏导.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经心理疏导,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疏导后不同时间的焦虑程度和生理指标,A组患者在术前12 h与心理疏导0.5 h的生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术前2 h与0.5 h的生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手术室等候手术时段,进行适当心理疏导,能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是一种值得重视及普及的护理措施.

  • 慢性心理应激对人卵巢癌移植瘤中 Prdx1和Prdx3蛋白的影响

    作者:高军;朱虹;高国兰

    目的:探讨慢性心理应激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裸鼠随机分成应激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两组均皮下注射SKOV3细胞建立荷人卵巢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应激组裸鼠采用束缚应激法进行应激,构建荷人卵巢癌裸鼠慢性心理应激模型;而对照组整个实验中不接受应激。观察两组移植瘤的生长状况;采用蛋白组学方法筛选、鉴定、验证应激组与对照组移植瘤之间的差异蛋白;分析典型差异表达蛋白与肿瘤生长的可能联系。结果应激组裸鼠的移植瘤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快,终瘤重(1.717±0.571) 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83±0.286)g(P<0.05);两组移植瘤中存在数百种差异表达蛋白,有20个蛋白质斑点变化超过2倍,其中Prdx1和Prdx3蛋白在应激组中表达上调极其明显( P<0.05)。结论慢性心理应激可能是通过Prdx1激活NF-κB通路促进卵巢癌的进展,Prdx1和Prdx3可能成为治疗卵巢癌的靶点。

  • 护理干预对甲流患者隔离期间心理问题的影响

    作者:方映娜;邱惠玉;郭柔妹

    目的 探讨隔离期间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疑似、确诊患者的心理卫生,为在特定环境下患者的心理干预摸索一实用的护理方法,为心理干预的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甲流患者隔离期间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并与常模进行比较.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干预前后各项测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大多数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反应,与常模进行比较甲流患者在总分、总均分、强迫、抑郁、敌对、偏执和其他项目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的SCL-90各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在干预后较前均有减少的趋势.结论 突发事件对公众的心理可产生不良影响,医务人员对隔离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评估及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 护理干预对纤维鼻咽喉镜检查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

    作者:邓翠萍;林海燕;赵凤茹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行纤维鼻咽喉镜检查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 行纤维鼻咽喉镜检查患者420例,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行检查的23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的19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检查指导及配合,分别观察及测定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应激,得到了患者的积极配合,使检查获得顺利成功.

  •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患者心理应激的护理干预

    作者:麦月兰;邓伟江;陈金红

    目的 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患者心理应激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1136例阻生智齿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70例,对照组566例,用改良牙科畏惧症的问卷表对1136例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调查,干预组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只实施手术配合流程.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情绪稳定,血压、脉搏正常,术后止痛效果满意,不良心理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能减轻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SARS疑似患儿父母的心理应激及护理干预

    作者:黄蝶卿;邓秋香;詹晓华;莫选菊

    目的探讨SARS疑似患儿父母的心理应激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护理干预的对策.方法采用有目的观察法和谈心两种途径,对22例SARS疑似患儿父母出现的心理应激反应进行分析.结果22例SARS疑似患儿父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结论通过对SARS疑似患儿父母产生心理应激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儿父母的负性情绪,转变了他们消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关键词: 父母 心理应激 护理
  • 眼科择期手术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

    作者:侯奋英

    眼科手术虽是比较小的手术.但手术不但是治病过程.而且也是损伤过程,对病人来说是一种较严重的心理应激.由于心理上的疑虑,恐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病人正常的心理活动,并由此而对手术产生影响,有人统计对手术有明显应激者,约半数发生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适应不良.因此,针对手术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讨论术前病人心理应激及其相关因素,以便为病人心理干预、整体护理提供依据.

  • 心理应激对伤口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玲玲;杨敏

    本文综述了心理应激对伤口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伤口患者心理应激的定义、评估方法、心理应激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及具体机制等,认为临床护理人员可采取多种心理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1137 条记录 46/57 页 « 12...43444546474849...565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