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间断性头高位45°对模拟失重兔股静脉顺应性的影响

    作者:孙会品;孙喜庆;姚永杰;耿捷;石菲;王冰

    目的观察间断性头高位45°锻炼对模拟失重兔股静脉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 方法采用兔头低位-20°倾斜的方法模拟失重.24只雄性健康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21 d组(HDT)和每天2 h头高位45°对抗组(HUT),每组8只.实验21 d后测试离体股静脉轴向和环向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 结果在相同应力下,模拟失重组兔股静脉环向加、卸载形变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而轴向加、卸载形变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对抗组与模拟失重组相比,在同等应力情况下,环向形变明显减小(P<0.05或P<0.01),轴向形变无明显变化.对抗组与对照组相比,轴向及环向形变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21 d模拟失重可引起兔股静脉顺应性显著增加,每天2 h头高位45°锻炼可部分对抗模拟失重所引起的股静脉顺应性的增加.

  • 模拟失重下兔股静脉应力-应变关系及其相关组织形态学变化

    作者:岳勇;姚永杰;杨志军;谢小萍;王冰;朱庆生;孙喜庆;吴兴裕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对兔股静脉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及股静脉的组织形态学变化. 方法建立头低位(-20°)倾斜的模拟失重家兔模型.24只雄性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拟失重21 d组、模拟失重10 d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各组取股静脉各做成血管条及血管环并分别做轴向和环向拉伸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血管试样均行显微结构观察. 结果随着载荷应力的增加,血管试样的轴向和环向形变均显著增加(P<0.01),卸载时,均显著减少(P<0.01),相同应力下,3组试样的轴、环向卸载形变均较加载时增大(P<0.05),存在明显滞后环.相同应力(轴向:0~2 g;环向0.5~1 g)下,HDT-21 d及HDT-10 d组的轴、环向加卸载形变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且HDT-21 d组较HDT-10 d组仍有显著增加.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模拟失重时股静脉的管壁材料组份及结构均发生变化,内皮细胞呈矮柱或立方状,并伴有部分内皮细胞脱落,平滑肌层变薄等萎缩性改变. 结论模拟失重后股静脉顺应性明显增加,且21 d组较10 d组增加更显著,同时股静脉管壁的组织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可能是其顺应性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 模拟失重对家兔股静脉壁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岳勇;姚永杰;王春梅;姜世忠;孙喜庆;吴兴裕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对家兔股静脉壁超微结构的影响,了解模拟失重下股静脉血管的重塑情况. 方法建立头低位-20°倾斜的模拟失重家兔模型.24只雄性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拟失重21 d组、模拟失重10 d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用透射电镜观察兔股静脉壁的超微结构. 结果模拟失重组家兔股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器减少,线粒体溶解、消失;空泡变性增多并可见吞噬体;内弹力板变薄且有断裂;平滑肌层变薄,部分平滑肌细胞有变性,间质增多.模拟失重21 d组较模拟失重10 d组变化更明显. 结论在模拟失重影响下,家兔股静脉壁结构发生血管重塑性变化,呈萎缩性改变,模拟失重时间越长,改变越明显.

  • 股静脉戴戒术后护理体会

    作者:高虹

    近两年,我院对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172例210条肢体(其中38例是双下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股静脉戴戒术,效果良好,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股静脉 戴戒 护理
  •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患者股静脉置管化疗的护理

    作者:邹启云;王玉琴;韩慧杰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给药途径,对于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肿瘤患者,常常选择在下肢输液,但是由于晚期肿瘤患者反复化疗及营养不良,使下肢外周静脉的条件极差,很难穿刺成功,特别是应用化疗药物时,操作中稍有不慎,可造成外漏致局部组织坏死及静脉炎[1].2007年11月~2008年8月,我们对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采用了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化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股静脉 置管 护理
  •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2种进针方式的对比

    作者:孙婧

    我科自成立新生儿病房以来,大多数采用股静脉采血.本人通过临床实践,通过改变进针角度,采用斜角进针,提高了股静脉穿刺成功率,不易出现瘀斑、血肿等并发症,总结如下:

  • 经股静脉置入PICC在化疗患儿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李彩霞

    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郑州市儿童医院对血管条件欠佳,上腔静脉置管失败的18例需要化疗患儿,实施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18例患儿,男11例,女7例;年龄2个月~3岁,平均1.5岁;白血病13例,嗜血细胞综合征3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10例年龄过小、化疗后致上肢血管过细和硬化,5例由于激素治疗后过胖,2例患儿化疗后重度营养不良,1例血管畸形(患儿PICC置管中送管困难,行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畸形,拔出导管).18例均经上肢血管穿刺失败,颈外静脉穿刺留置PICC时患儿因颈项短、护理时不配合等原因家长拒绝.

    关键词: 股静脉 PICC 患儿 护理
  • 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期哮喘急性发作合并应激性溃疡1例

    作者:吴健平;林小群

    患者苏某,男性,35岁,无业,初中文化,1993年开始以烫吸方式吸食海洛因,后转为静脉注射,入所前一个月吸食毒品海洛因量约0.5 g/d,曾被送强戒4次.2005年9月23日入我所强制戒毒,入所时体查:双上肢及股静脉处有静脉穿刺痕,余体检无异常.既往身体健康.入所后经治疗4个月,基本上生理已脱毒.

  • 血管内氧合器装置的研究进展

    作者:解立新;金贵清

    呼吸衰竭是危及人们生命的常见病因之一,病情危重,发病急剧,病死率高,其主要原因即氧合和/或二氧化碳(CO2)排除障碍。近年来,人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呼吸衰竭的方法,其中血管内氧合器的研制和应用为临床治疗呼吸衰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2]。 一、血管内氧合器的概念和特点 血管内氧合器(intravascular oxygenator,IVOX)的设计思路是于1989年由Mortensen等[3]先提出,其全称应为血管内氧合和CO2排除装置(intravascular oxygenation and carbon dioxide transfer device),作者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体内气体交换装置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完成体内代谢所需气体交换的28%,且与体外膜肺(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or,ECMO)比较具有简便、易用、对血液成分损伤小、病人热量损失少等特点,形成了IVOX的雏形。目前该装置多采用丙聚烯中空的多孔纤维制成一细长的装置,长度在10~50 cm,直径为2~18 mm,置入腔静脉中。静脉血流经该装置,一根同轴双腔管导引气体进出IVOX,采用负压控制氧流量1~3 L/min,气体通过双腔管的内腔流向多孔纤维管,纤维壁外层覆盖一层1μm厚的硅橡胶膜或硅树脂,硅膜内含有肝素,具有良好的抗凝能力,O2、CO2可以自由通过该膜,水、血浆及血液等有形成分不能通过该膜,从而进行气体交换,然后经负压吸引出体外。这种纤维是应用特殊压缩方式聚合形成卷曲形状,使环绕纤维的血流产生湍流,从而增加血液与膜的接触与交换时间。一般选择经右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切开置入,应在X线透视下进行,将IVOX放入腔静脉中,若经股静脉插入,尖端可达第一肋骨水平(上腔静脉内),经颈静脉插入时,尖端可达第三腰椎水平(下腔静脉分叉处)。插入前全身肝素化,保持ACT 200~300 s,以防血栓形成。该装置可在体内维持10~20天,对气体的交换能力可达体内代谢的50%以上。IVOX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如果正确选择适应症,规范操作,不易导致大出血、血栓形成、血液形成泡沫、导管植入或血管内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4~7]。

  • 直式留置针在新生儿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作者:龚牡丽;魏婷;薛婷

    目的 观察比较直式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股静脉与外周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患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0例,采取股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60例采用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置管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静脉留置时间的长短以及对局部组织的损伤程度.结果 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120.52±13.25)h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儿局部组织完好59例,完好率(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直式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股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6例诊治体会

    作者:祝劲松;姚小荷;陈奇鸣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提高临床诊治效率提供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5月我院收治的6例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 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共筛查到6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术中行深静脉逆行造影检查确诊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其中Ⅲ级4例,V级2例.经深静脉瓣成形术治疗,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疑似原发性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行术中深静脉造影联合经脉瓣成形术治疗,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并避免二次手术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浅议如何有效开展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行血透护理

    作者:王加云

    在血透护理工作中,如何能够快速建立血管通路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保特血管通路能够保证透析顺利开展,提高治疗效果.传统的治疗活动采取穿刺的方式,不仅操作麻烦,并且成功率不高,患者容易引起不适.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和护理组开展了探究,结合其他医院先进的做法,尝试采用Quinto n-Mahurkal双腔导管行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达100%,血流量全达到了150~250mL/min,透析效果明显改善.

  • 颈内静脉与股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比较

    作者:王芳;潘淼;杨泽松;李大勇;陈宵;刘小华;陈晶;黄智敏;郑佩兰

    目的 比较颈内静脉及股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将124例中心静脉临时置管后血液透析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股静脉置管组76例,颈内静脉置管组48例,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使用次数、透析血流量、Kt/v、并发症等指标.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使用次数、透析血流量、Kt/v分别为(41.81±10.96) d、(17.17±4.83)次、(230.94±20.33) mL/min及1.48±0.16,显著高于股静脉置管组的(27.09±9.77) d、(10.46±4.13)次、(215.46±28.07) mL/min及1.18±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静脉置管组感染、栓塞及穿刺并发症分别为34.2%、26.3%及18.4%,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组的8.3%、6.3%及10.4%.结论对比而言,颈内静脉置管是一种更为理想的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

  • 股静脉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在缓慢型心律失常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叶志高;邹蓉;潘慧娟;刘锦嫦;赵演池

    目的 探讨股静脉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缓慢型心律失常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采用股静脉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对照组采用X线透视下普通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比较两组的手术一次性成功率、起搏器安装时间、起搏时间、起搏阈值、术后感知不良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有1例由于血管迂曲在X线引导下再次手术后成功起搏.两组的手术一次性成功率、起搏器安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感知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起搏时间与起搏阈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I、EF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CI、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血栓形成、心脏穿孔、静脉炎、气胸、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股静脉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在缓慢型心律失常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新生儿两种采血方法的护理观察

    作者:刘国珍

    目的:比较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时间、成功率及损伤情况.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穿刺组(A组)51例和股静脉穿刺组(B组)49例.对两组患儿穿刺采血时,分别记录操作时间、成功率和血管损伤情况.结果:一次采血成功率A组为90%,B组为84%;操作平均时间A组6 min,B组为10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A组为7%,B组为20%.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少,损伤程度轻,可推广采用.

  •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的临床研究

    作者:兰红

    目的 探讨改进后的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8月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的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股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斜穿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组采血技术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完成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标本溶血率和穿刺部位组织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进后的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可以明显地缩短操作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血标本溶血率和穿刺部位组织损伤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 经股静脉途径改良方法放置冠状窦电极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胡慧;蒋清安;郑亚西

    目的:探讨电极在右房内成拌后置人冠状窦行电激动标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例拟行射频消融术,但锁骨下静脉穿刺失败或股静脉途径常规方法放置冠状窦电极失败的患者.采用使电极在右房内成拌后置入冠状窦的方法.结果:电极成拌后置入冠状窦的成功率为91%,尚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式股静脉途径放置冠状窦电极的操作较简单,电极在冠状窦内位置稳定,利于电激动顺序标测,建议作为放置冠状窦电极的可选操作方式.

  • 新生儿股静脉与头皮静脉抽血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徐艳丽

    目的:为改善患儿采集血标本的操作难度,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探讨简便安全、快速有效、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抽血标本方法,使患儿及其家长易于接受,满意度高.方法:将临床上需要采取血标本的患儿随机分为头皮静脉抽血组(对照组)和股静脉抽血组(治疗组)两组,每组各50例.结果:新生儿股静脉抽血方法与头皮静脉抽血方法在一次穿刺成功率、局部瘀斑、溶血、凝血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股静脉抽血方法操作简便安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适应患儿家长的心理需求,易于接受,满意度高.

  • 新生儿桡动脉与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作者:陈素娟

    目的 比较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需采集血标本的1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穿刺组和股静脉穿刺组,每组各90例,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采血不良事件(局部损伤)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股静脉穿刺组比较,桡动脉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96.6% vs.85.6%,P<0.05),采血时间短[(4.10±1.04)min vs.(6.40±1.21)min,P<0.01].桡动脉穿刺组发生局部损伤7例,包括血肿2例,青紫淤斑5例;股静脉穿刺组发生局部损伤34例,包括血肿11例,青紫淤斑17例,红肿6例.桡动脉穿刺组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穿刺组(7.8% vs.37.8%,P<0.01).结论 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采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栓消融与溶栓或取栓后犬股静脉壁α-Actin表达的对比研究

    作者:周为民;李晓强;桑宏飞;余朝文;高峰;聂中林

    目的比较Amplatz血栓消融术(ATD)、溶栓(TL)及手术取栓(TX)治疗急性犬股静脉血栓形成后血管壁α-Actin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6只成年杂种犬的股静脉做成血栓模型分为ATD组(n=12)经皮将6-F ATD导管置入血栓内以100000rpm行机械性血栓消融.TL组(n=12)经皮导管介入溶栓,以尿激酶4000U/min注入血栓中.TX组(n=12)以4F Fogarty导管取栓1次.另4只假手术(SH)作对照组.分别于1周及4周后行组织学检查了解股静脉壁α-Actin表达情况.扫描电镜观察股静脉内皮层情况.结果 1周和4周时ATD组股静脉壁α-Actin染色面积百分比较少 (P<0.01).1周时ATD及TL组内皮损伤较TX组轻(P<0.05).结论 ATD对犬股静脉壁损伤较轻.

751 条记录 7/38 页 « 12...45678910...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