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OTOmed运动训练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柳尧花;黄学英;王丽华;董淑敏

    目的 探讨MOTOmed运动训练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胸腰段脊髓损伤入选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MOTOmed训练.康复前及康复训练2,4个疗程后分别进行下肢肌力、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数(ROM),运动功能评分(FIM中运动功能评定中的评分).其中,肌力评分按ASIA运动评分法,采用徒手肌力检查(MMT)评分;ROM应用量角器测量主动屈曲度数;运动功能评分采用FIM评定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康复2,4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的肌力评分分别为(18.93±3.84),(29.36±4.29)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活动度数分别为(65.83±15.26)°,(100.17±7.3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数分别为(45.00±9.10)°,(66.50±11.6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2.43±12.06),(100.10±8.70)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OTOmed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较好地改善恢复期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

  • MOTOmed康复训练器下肢康复效果影响因素的模拟仿真分析

    作者:高爱丽;高荣慧;王勇;姜礼杰

    目的:探索在使用MOTOmed康复训练器训练时,患者身高、座椅高度、距离、曲柄长度及运行速度等因素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人体下肢简化成杆件模型。以膝关节角运动为因变量,运用控制变量法探讨个体身高、座椅距离(S)、座椅高度(H)、曲柄长度(L1)及运行速度(ω1)等因素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并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结果固定个体身高,其他各因素对膝关节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初始值及末尾值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L1对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大,S次之,H小;ω1主要影响膝关节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固定S=550 mm,H=165 mm,L1=180 mm,ω1=10 r/s,身高越高,膝关节活动范围、角速度、角加速度越小。结论不同身高个体在不同康复阶段,需对MOTOmed康复训练器的座椅高度、距离,曲柄长度及运行速度等因素进行调节。

    关键词: MOTOmed 康复 下肢 身高
  •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

    作者:陈汉波;莫昊风;曾晓林;郭永亮;张新斐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治疗加室内行走)和观察组(常规运动治疗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每组30例.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长、步速、步频及关节活动角度进行智能化定量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步频、步速、步长、髋关节大屈曲角度及观察组膝、踝关节大屈曲角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异常步态,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改善步态的方法.

  • MOTOmed对改善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龙建军;陈文生;王坤

    目的:探究MOTOmed对改善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从而确定其临床治疗意义。方法对治疗组20例患者进行针对性MOTOmed的下肢训练(2次/d,30 min/次)加常规PT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的PT训练。治疗1个月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价法;Fugl-Meyer评价法;步行功能性分级及大步行速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下肢肌张力、步行速度较对照组亦明显改善(P﹤0.01);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治疗组为(25.35±7.52),对照组为(20.53±3.45),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治疗组(10.43±2.99),治疗后为(8.98±3.18);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偏瘫患者进行针对性MOTOmed的下肢训练加常规PT训练,可以提高下肢灵活性、缓解痉挛;有助于下肢运动、平衡功能的明显改善,促进步行能力。

  • MOTOmed 运动训练对颈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刘彦杰;范万杰;王丽华;柳尧花;刘海德

    目的:探讨Motomed运动训练联对颈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csci)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neurogenic bladder,nB)膀胱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70例 csci 致 nB 患者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2000年标准选择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分为 Motomed 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2组患者制定饮水计划并书写排尿日记,接受常用的膀胱功能训练,间歇导尿(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ic)治疗,Motomed 组在此基础上加用 Motomed 运动训练。结果大自主排尿量增多,残余尿量均减少、lUts 评分下降较治疗前明显(P<0.05),Motomed 组治疗前后大自主排尿量增多,残余尿量均减少、膀胱压力、lUts 评分下降更明显(P <0.05), Motomed 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otomed 运动对 csci 致 nB 疗效显著,能提高膀胱的顺应性,降低膀胱压力,维持膀胱生理容量,恢复膀胱功能。可以作为 csci 致 nB 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 MOTOmed智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下肢痉挛的疗效观察及肌电图分析

    作者:张卉;沈玄霖;周菁;张剑平

    目的:主要观察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痉挛的治疗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60例为脊髓损伤组,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7.45岁。同时选取同年龄段的非截瘫肌电图受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6.30岁。分别记录双下肢胫神经的F波的小潜伏期、大潜伏期和F波的出现率,计算F波的时间离散度(即F波的小潜伏期与F波的大潜伏期的差值)及F波的平均出现率,比较F波的时间离散度及F波的平均出现率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及非截瘫患者之间的差异。将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MOTOmed组(MOTOmed+常规康复训练)30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康复训练)30例,进行了MOTOmed智能训练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结果脊髓损伤患者F波的时间离散度值比正常对照者高,分别为(9.0±1.8) ms vs (5.5±1.0) ms(P<0.01)。脊髓损伤患者F波的平均出现率比正常对照者低[(84.5±6.2)%vs (89.5±5.7)%;P<0.01]。脊髓损伤MOTOmed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OTOmed组F波的时间离散度值比常规治疗组低[(8.9±2.1) ms vs (10.4±2.2) ms;P<0.01]。 MOTOmed组F波的平均出现率比常规治疗组高[(84.2±7.1)%vs (80.4±6.8)%;P<0.05]。结论 MOTOmed智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下肢痉挛的临床对比研究发现,采用智能训练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的患者,提示MOTOmed智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下肢痉挛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 综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鑫;唐强;王艳

    目的:探讨MOTOmed对脑梗死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已明确诊断的60例脑梗死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即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组,B组即MOTOmed结合康复治疗组,C组即综合治疗组(头穴丛刺、MOTOmed结合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对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和ADL等进行康复评定,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组、MOTOmed结合康复治疗组与综合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方法对改善和提高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与先进性.

  • MOTOmed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治疗作用

    作者:柳尧花;王丽华;王玉英;黄学英

    目的 探讨MOTOmed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肌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 经患者知情同意,42例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MOTOmed训练组(观察组)和常规康复组(对照组),每组21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加用德国生产的MOTOmed系统训练,2次/d,每次15 ~ 30 min,4周为1个疗程.评定指标:肌张力应用改良的Ashworth法,肌力测定采用MMT法,分别于康复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经康复治疗4周后肌张力都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OTOmed训练对脊髓损伤后肌痉挛康复治疗有明显的辅助作用.

  •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高晓平;冯小军;陈冲;鲍文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分析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将48例病程为1~3个月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训练系统治疗,每天2次,每次20 min。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MA-L评分量表)和步行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智能训练系统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且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 MOTOmed运动疗法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薛飞龙

    目的 观察MOTOmed运动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 将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双盲分成运动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运动组加以MOTOmed介导的运动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检查两组患者的临床心功能、运动耐量及超声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与每搏输出量),且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 治疗6周后,运动组较对照组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明显改善(P<0.05);左室射血分数及每搏输出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 MOTOmed运动疗法能有效减轻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改善心脏功能.

  • MOTOmed智能运动系统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增高

    作者:缪霆

    脑卒中后80%~90%的患者都有肌张力障碍[1].高张力对卒中后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很大.夜间频繁的痉挛还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导致次日张力增高更明显.所以,如何控制肌张力增高就成为了卒中后肢体康复至关重要的环节.笔者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系统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张力的增高,现报告如下.

  • MOTOmed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定的影响

    作者:刘承梅

    目的 观察MOTOmed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定的影响.方法 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I6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使用MOTOmed训练,对照组为常规肌力训练.结果 2组均以FIM评分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TOmed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定.

  • MOTOmed结合头穴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欧阳赛;马朝阳;王艳富;李海新;李甘

    目的 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穴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已明确诊断的90例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组),B组(头穴运动疗法治疗组),C组(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穴运动疗法治疗组,即综合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等进行康复评定.结果:A组、B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穴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有显著作用.

  • 留针运动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

    作者:陈汉波;莫昊风;曾晓林;郭永亮;张新斐

    目的:探讨留针运动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MOTO组(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留针组(留针运动)和联合组(留针运动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每组30例,分别对应性进行治疗.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分别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间参数、时间参数及关节角度进行智能化定量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3组空间及时间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联合组高于MOTO组和留针组(均P<0.05),MOTO组与留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MOTO组及联合组各关节屈曲角度均较治疗前及留针组明显提高(P<0.05,0.01),留针组各关节屈曲角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联合组高于MOTO组(P<0.05,0.01).结论:留针运动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异常步态,是一种有效改善步态的综合治疗方法.

  • 被动活动结合MOTOmed改善脑卒中后患侧下肢痛风的疗效观察

    作者:鲁发华;李世安;冯重睿;张新斐

    目的:观察被动活动结合MOTOmed改善脑卒中后患侧下肢痛风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痛风发作1天以内的脑卒中患者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常规康复治疗+被动活动结合MOTOmed介入)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各30例,治疗5天后观察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5天后,治疗组VAS评分、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痛风患者在治疗中增加被动活动及MOTOmed训练,能显著改善患侧下肢的痛风症状,减少痛风对脑卒中后患侧下肢功能恢复进程的干扰.

  • MOTOmed viva2配合中药穴位熨烫治疗中风后肌痉挛的进展

    作者:李连春;吴春华

    中风后肌肉痉挛是中风后偏瘫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上肢屈肌痉挛模式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大剂量应用口服药物、针刺、高压氧治疗、运动疗法、中药汤剂治疗等,上述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但在临床应用存在如并发症和禁忌症较多,患者依从性、耐受性不高等不足.MOTOmed viva2配合中药穴位熨烫治疗中风后肌痉挛有显著疗效,可提高肢体控制及协调能力,提高身体灵活度,且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小、患者治疗依从性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