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外肺水指数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对重症肺炎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

    作者:高延秋;张根生;李双凤;周丽娟;董睿;张瑞霞;邢丽华;申明慧

    目的 评价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对重症肺炎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RICU的重症肺炎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并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仪(PICCO)监测且存活超过3 d的52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严重度评分(APACHEⅡ和SOFA评分),按28 d预后分为存活(31例)和死亡(21例)两组.PICCO监测EVLWI,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Flt-1水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行sFlt-1与EVLWI和APACHEⅡ评分相关性分析,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预后(28病死率)评估的价值.结果 入RICU时,死亡组的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均<0.05),R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其余基线指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第1、2、3天时,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EVLWI、sFlt-1水平、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显著增高(P均<0.05),而在第2、3天时,其PaO2/FiO2明显降低(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Flt-1水平和EVLWI与重症肺炎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密切相关.入RICU 1、2、3 d时的sFlt-1分别与EVLWI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相关(P均<0.01).入RICU第1天和第3天时,sFlt-1联合EVLWI预后评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78.2% 和86.3%,75.7%,AUC分别为0.875和0.856(P均<0.01),比同期单个指标有更好的预后评估价值.结论 sFlt-1可作为重症肺炎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一个生物标志物,与EVLWI联合可早期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28 d病死率).

  • 脓毒症休克猪下腔静脉管径及呼吸变异指数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作者:王海峰;刘笑雷;陆海涛;齐志伟;闫圣涛;顾承东;张国强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时下腔静脉管径及呼吸变异指数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取8只幼年猪,颈内静脉推注大肠杆菌内毒素(LPS,100tμg/kg)制作脓毒症休克模型,出模后予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分别在动物模型制作前、休克时、液体复苏1h及6h时点超声探测下腔静脉大径(IVCmax)、小径(IVCmin)并计算呼吸变异指数(IVCrvi),同时记录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胸廓内血容量(ITBV)、全心舒张末容积(GEDV)、每搏输出量变异指数(SVV)和心脏指数(CI).采LSD-t检验比较液体复苏前后IVCmax、IVCmin、IVCrvi及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了解IVCmax、IVCmin及IVCrvi与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液体复苏1 h IVCmax、IVC min、GEDV、ITBV及CI均显著大于休克时(P<0.01),SVV及IVCrvi均显著小于休克时(P<0.01);液体复苏6 h IVCmax、IWCmin、GEDV、ITBV及CI均显著大于休克时(P<0.01)及液体复苏1h(P<0.01),SVV及IVCrvi均显著小于休克时(P<0.01)及液体复苏1 h(P<0.01).IVCmax与SVV有相关性(P =0.024),与GEDV、ITBV及CI无相关性;IVCmin与SVV、GEDV、ITBV及CI均有相关性(分别P=0.009、P=0.003、P=0.001和P=0.015);IVCrvi与SVV、GEDV、ITBV及CI均有相关性(分别P=0.007、P<0.01、P<0.01和P<0.01).结论 下腔静脉管径及呼吸变异指数与PiCC0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相关性,可以为临床医师快速评估血容量提供依据.

  • 经肺热稀释技术对急性肺损伤犬血管外肺水的监测

    作者:梁璐;徐军;王仲;于学忠;马遂

    目的 探讨经肺热稀释技术对不同原因急性肺损伤(ALI)血管外肺水(EVLW)测定的准确性.方法 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正常组、外源性急性肺损伤组和内源性急性肺损伤组,每组6只,通过静脉注射油酸制备外源性ALI模型,气管内注入十六烷磺基丁二酸钠盐制备内源性ALI模型,然后分别向肺内灌注一定量的生理盐水,采用经肺热稀释法在灌注的前后测定EVLW,观察灌注前后EVLW变化与所灌注生理盐水量之间相关性.结果 正常肺组织EVLW含量为(254.5±13.0)ml,肺泡灌注前后EVLW的变化与实际肺泡灌注生理盐水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86,P<0.01);外源性ALI组EVLW含量为(483.3±11.5)ml,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I组肺泡灌注前后EVLW的变化与实际肺泡灌注生理盐水量之间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8,P<0.01).内源性ALI组EVLW含量为(526.2±12.9)ml,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内源性ALI组肺泡灌注前后EVLW的变化与实际肺泡灌注生理盐水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890,P<0.01),但不如外源性ALI组相关性高.结论 经肺热稀释技术对EVLW的监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但不同原因导致的EVLW增加的监测准确性不同.

  • PiCCO监测指导严重脓毒症合并肺损伤患者液体管理的临床研究

    作者:秦学东;王泉利;刘鹏飞

    目的 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指导严重脓毒症合并肺损伤患者液体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5例严重脓毒症合并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7)入院后给予常规液体管理,观察组(n=48)入院后行PiCCO监测并据此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液体管理的效果与转归.结果 治疗3 d后两组患者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血管活性肌力药物评分(VIS)、尿量、血乳酸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 d的HR、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住ICU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 d后的脑钠肽(BNP)、血清肌酐(Scr)、脑钠肽(BNP)、降钙素原(PC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 d的BNP、Scr、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iCCO监测指导下应用液体管理治疗严重脓毒症合并肺损伤患者效果理想,较常规液体管理更有利于保护心、肾等主要脏器功能,提高临床中的液体管理质量,建议临床推广.

  • PiCCO监测指导容量控制在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钱秦娟;董宏;费志永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的各指数在急性左心衰患者诊断及治疗中的监测价值.方法 将我院38例行PiCCO监测的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PiCCO容量控制组,以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指数(CI)、胸腔内血管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指导容量控制,测定血浆脑型利钠肽(BNP)、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心功能.结果 治疗7天,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容量控制组BNP比常规治疗组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流动力学CI比常规治疗组明显升高,EVLWI明显减少(P均<0.05),心脏超声提示LVEF明显提高.结论PiCCO监测指导下强化容量控制能够更有效实施容量控制,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氧合,提高急性心衰缓解率.

  • 两种热稀释法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在犬感染性休克模型中的比较

    作者:彭广军;梁璐;叶红卫;曹国辉;王新平;贾雪梅;徐军;王仲;于学忠

    目的 比较经肺热稀释法和肺动脉导管法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 通过经肺热稀释法(COa)、右心漂浮导管热稀释法(COpa)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测量法(COpc)在20只犬感染性休克模型制作前后以及应用不同液体容量复苏后测量心输出量和血液动力学参数,比较COa、COpa、COpc之间的关系.并且比较经肺热稀释法、右心漂浮导管热稀释法两种方法测得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包括SVRI和SVI).结果 实验全程中COpe、COa和COpe的相关性好,准确性很稳定.体循环指数(SVRI)和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在经肺热稀释法和右心漂浮导管热稀释法比较中呈正相关.结论 在犬感染性休克模型中,我们发现与肺动脉导管法相比较,经肺热稀释法测量得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准确稳定,COpe准确、可靠,体循环指数(SVRI)和每搏输出量(SVI)在两种方法中的相关性良好.

  • 感染性休克患者下腔静脉管径及塌陷指数与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袁静;陈勇;马勇;陈银花;于海迪;邵俊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下腔静脉管径及塌陷指数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人住我院ICU符合条件的感染性休克36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于液体复苏后6h记录全心舒张末容积(GEDV)、胸内血容量(ITBV)、每搏变异度(SVV)及心排指数(CI);同时记录肝后下腔静脉大径(IVCmax)、小径(IVCmin)及塌陷指数(IVCci).结果 IVCmax与 ITBV、CI为正相关性,而IVCmax与SVV为负相关性.IVCmin与GEDV、ITBV、CI为正相关性,IVCmin与SVV为负相关性.IVCci与ITBV、CI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 下腔静脉管径及塌陷指数与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相关性.

  • 不同呼气末正压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作者:高建军;赵宏胜;张彬;王林华;李敏敏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的影响.方法:ARDS患者行有刨机械通气26例,分为两组:甲组PEEP为8cmH20,乙组PEEP为12cmH2O,同时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于PiCCO导管放置即刻(0h)、放置后6h、12h和24h分别记录患者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排血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观察不同PEEP水平机械通气治疗对各指标的影响.结果:(1)两组比较0h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各时间段EVLWI均降低,但两组6h和12h的△EVL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的AEVLWI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各时间段△CI、△CVP、△MAP及△HR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DS患者采用不同PEEP水平机械通气治疗时,PEEP 12cmH20和8cmH20对EVLW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EP 12cmH20组EVLW降低更为明显;而PEEP 12cmH20和8cmH20对CI、CVP、MAP及HR等指标影响无明显差异.

  • PiCCO监测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作者:杨挺;严洁;梁锋鸣;董亮;臧芝栋;许红阳;阙军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留置PiCCO导管的重症肺炎患者30例,按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18例,死亡组12例,观察两组患者血乳酸(Lac)、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MAP)、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和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在入院时(T0)、入院24 h(T1)、48 h(T2)、72 h(T3)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血L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存活组逐渐下降而死亡组无明显变化;死亡组入院时氧合指数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治疗后存活组氧合指数明显上升而死亡组呈下降趋势;治疗后存活组MAP和SVRI逐渐上升而死亡组无明显变化;存活组入院时ELWI和PVPI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治疗后存活组ELWI和PVPI下降而死亡组呈升高趋势.结论 PiCCO监测的SVRI、ELWI、PVPI等指标与血Lac和氧合指数一样,有助于判断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

  • PICCO技术在重症肺炎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刘彩琴;江结华;骆惠虹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技术在重症肺炎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该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24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PICCO组,将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3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CVP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强心、机械通气、液体复苏等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分别在PICCO、CVP指导下调整液体输入、强化利尿和液体复苏等,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液体出入量指标、氧合指数、血乳酸、住院相关指标等.结果 PICCO组患者治疗72 h后液体总入量、液体平衡量、氧合指数、血乳酸等指标均明显优于CVP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C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PICCO技术指导重症肺炎患者液体管理及护理,及时调整静脉滴注治疗与护理方案可提高疗效.

  • 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肺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严洁;许红阳;朱艳红;王雁娟;梁锋鸣;杨挺;陈静瑜

    目的 评价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技术在肺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作用.方法 20例终末期肺病患者行肺移植术,同时运用PiCCO和Swan-Ganz肺动脉漂浮导管(PAC)对术中6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分别比较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肺动脉嵌顿压(PAWP)与每搏量指数(SVIpa)的相关性,以及相邻时间点变化值间(分别用△1-△5表示)的相关性,并运用Bland-Altman法对两种方法测得的心排指数(CI)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ITBVI与SVipa呈正相关(r=0.654,P<0.05),而PAWP与SVIpa无显著相关性(P>0.05).术中相邻时间点ITBVI的变化也与SVIpa变化成正相关(△1,r=0.621;A2,r=0.784;△3,r=0.713;△4,r=0.740;△5,r=0.747;P均<0.05),PAWP的变化与SVIpa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两种方法测得的CI平均偏离度为(0.09±0.5)L·min-1·m-2,一致性界限为(-0.89-1.07)L·min-1·m-2.结论 在肺移植手术中PiCCO和PAC监测心脏前负荷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iCCO能够反映肺移植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经肺热稀释技术对血管外肺水监测准确性研究

    作者:徐军;王仲;梁路;于学忠;马遂

    目的 探讨经肺热稀释技术对血管外肺水(EVLW)测定的准确性.方法 12只杂种犬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急性肺损伤(ALI)组,每组6只,通过静脉注射油酸0.10 mL/kg制备ALI模型,然后分别肺内灌注一定量的生理盐水,采用经肺热稀释法在灌注的前后测定EVLW,观察灌注前后EVLW变化与所灌注生理盐水量之间相关性.结果 正常肺组织EVLW含量为(254.5±13.0)mL,肺泡灌注前后EVLW的变化与实际肺泡灌注生理盐水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3,P<0.001);ALI组EVLW含量为(483.3±11.5)mL,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I组肺泡灌注前后EVLW的变化与实际肺泡灌注生理盐水量之间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80,P<0.001).结论 经肺热稀释技术对EVLW的监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

  • 感染性休克早期优化目标导向性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宁;顾勤

    目的 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作为治疗目标,评价感染性休克早期以PiCCO监测结果为优化目标的导向性治疗的意义.方法 收集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以中心静脉压(CVP)为复苏目标的初始经验性容量复苏循环仍不稳定,则实施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共纳入80例患者.以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心排指数(C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为目标指导容量复苏,记录PiCCO目标导向治疗前(初始)、8h及24 h的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指标,并采用多重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法,确定影响患者28 d预后的指标.结果 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经PiCCO目标导向治疗8h和24 h后平均动脉压(MAP)[(73.6±13.4)和(75.1±10.2)mm Hg]、ITBVI[(843.5±168.9)和(891.5±232.9) mL/m2]和CI[(3.2±1.1)和(3.9±0.4) L· min-1·m-2]均较治疗前[(69.1±21.4) mm Hg,(781.2±146.7) mL/m2和(2.7±1.5) L· min-1·m-2]显著升高,动脉血乳酸[(2.0±1.4)和(1.1±1.0)mmoL/L]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1624.2±301.7)和(1543.6±435.4)d·s·m2·cm-5]则较治疗前[(119.7±11.6)次/min,(3.1±2.4) mmol/L和(1796.2±399.1) d· s· m2·cm-5)显著下降(P<0.05),容量复苏达标率(64.7%和66.9%)明显高于初始达标率(55.7%)(P<0.05).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54例)和死亡组(26例).存活组初始及24 h容量复苏达标率(57.1%和71.3%)均明显高于死亡组(28.6%和39.3%).以28 d预后为因变量进行多重回归分析,建立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 =55.03,P<0.05).通过逐层筛选,拟合方程,确定初始CI(R=0.431)和ITBVI(R=0.627)以及24 h的EVLWI(R=0.305)对28 d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 感染性休克早期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优化目标导向性治疗可以提高容量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而且CI、ITBVI和EVLWI是较好的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 血管外肺水指数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在严重肺部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意义

    作者:骆勇;贾文钗;王征;宁辉;张晓燕;贺春晖;谢飞;钟春妍

    目的 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在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6例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两组.EVLWI+ ITBVI组54例,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技术测定EVLWI和ITBVI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52例,常规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的达标时间和达标率,治疗1d和3d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清乳酸、血肌酐,72 h内液体管理数据,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EVLWI+ ITBVI组6h的EGDT达标率比对照组高(75.9%比55.7%,P<0.05),而EGDT达标时间和24h的EGDT达标率无显著差异(P>0.05).EVLWI+ ITBVI组3d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乳酸较1d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EVLWI+ ITBVI组3d时血肌酐无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EVLWI+ ITBVI组0~6h液体入量和液体平衡量比对照组多,其余时段入量、出量、平衡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WI+ ITBVI组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的时间、住ICU时间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与传统CVP指导的液体管理相比,ITBVI和EVLWI可以更精确评估和指导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 29例危重症患者应用PICCO监测的临床护理

    作者:李婷;陈业;徐兵;宋晴

    目的 探讨PICCO监测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10月收治的应用PICCO监测的危重症患者29例,通过PICCO监测技术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寻找佳的护理方法,包括患者的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置管的配合、测量注意事项、导管的日常护理及拔管后的护理.结果 危重患者29例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PICCO导管留置时间2~7 d,均未出现堵管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患者29例中有患者25例临床症状缓解,经进一步治疗后转出ICU;患者1例因重症胰腺炎合并ARDS死亡;因大面积心肌梗死并MODS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患者住ICU时间7~22 d,平均13.5 d.结论 对于正确测量PICCO数据和预防相关并发症,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充分认识到PICCO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及相关并发症,精心护理,避免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