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湖北省地区汉族人群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晓蓓;胡丽华

    本研究旨在了解湖北省地区汉族人群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A6936G变异的分布频率,探讨其与脑梗塞的关系.应用PCR-RFLP方法在湖北省地区汉族人群中检测380名脑梗塞患者和380名健康体检者的EPCRA6936G变异.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A/A、A/G和G/G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77.1%、22.1%和0.8%,而健康体检者A/A和A/G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88.2%和11.8%,未发现G/G基因型.综上所述作出下述结论:湖北省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EPCR A6936G变异,它与脑梗塞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增高有关.

  • 失血性休克大鼠体外实验关于内皮细胞蛋白C系统的研究

    作者:沈晔;蔡文伟;吴双华;张美齐;潘景业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调节内皮细胞表达凝血-抗凝分子TM和EPCR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于温州医学院实验室完成,选取成年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健康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假休克组)和实验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每组均为10只.采用颈内动脉均放血至40 mm Hg(1 mm Hg =0.133 kPa)60 min建立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留取假休克组、休克组血清,并将胎牛血清作为健康对照组,无菌处理后加入到培养基,与内皮细胞分别培养6h、12 h和18 h,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休克血清刺激后内皮细胞TM、EPCRmRNA的表达.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休克组血清刺激SVAREC 6 h后,TM和EPCRmRNA均升高(P<0.01),18 h升高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失血性休克血清上调内皮细胞TM、,EPCRmRNA表达.血栓调节素-活化蛋白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系统发挥抗凝作用,保护内皮细胞功能.

  • 络风宁1号方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栓调节蛋白-活化蛋白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系统的调节作用

    作者:孙天;王显

    目的 探讨络风宁1号方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栓调节素-活化蛋白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7只)、模型组(8只)、络风宁1号方组(7只)、联合用药组(8只)、卡托普利组(8只),心肌梗死造模后络风宁1号组及联合用药组予含生药量4.81 g/(kg·d)的络风宁1号方汤剂,卡托普利组及联合用药组予卡托普利片7.5 mg/(kg·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相同体积蒸馏水,2/d,连续4周.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组织血栓调节蛋白(TM)、活化蛋白C(AP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EPCR、TM的mRNA、sEPCR、sTM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EPCR、TM的蛋白表达及APC含量较假手术组下降(P<0.05);络风宁1号组、联合用药组EPCR、TM的mRNA以及含量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络风宁1号组、联合用药组血清APC含量较模型组增加(P<0.05).结论 络风宁1号方能够减轻膜结合型EPCR、TM的损伤,抑制了TM、EPCR的mRNA代偿性增加,使sEPCR、sTM含量下降,APC含量增加.

  • 益气活血中药对心梗大鼠冠脉微循环内皮损伤分子的影响

    作者:黄琨;郭书文;杨丹丹;孙晴;张璐;齐欣;万婷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对血管损伤活性物质的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动物模型,在心电图评价的基础上,将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组、培哚普利组和通心络组,以假手术组为对照组,共5组.选择治疗后7、28 d为观察点,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NO、前列腺素2(PGI2)、血栓素A2(TXA2)和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结果 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大鼠血清ET-1、TXA2及sTM、sEPCR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上升(P<0.01),血清NO、PGI2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益气活血组、培哚普利组和通心络组大鼠血清ET-1、TXA2及sTM、sEPCR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血清NO、PGI2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上升(P<0.01);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M、EPCR的mRNA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益气活血组、培哚普利和通心络组心肌组织中TM和EPCR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心肌梗死后,大鼠血清中sTM、sEPCR明显升高,益气活血中药通过减少血清sTM、sEPCR水平,并降低心肌组织中的TM及EPCR的mRNA表达水平,修复受损内皮细胞功能,有效改善心梗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微循环的血流灌注,改善心肌缺血.

  • 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血栓调节蛋白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小洁;潘景业;陈洁;吴双华;张近波;王卫;沈晔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血栓调节蛋白(TM)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林格液复苏组、参附复苏组,每组10只.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林格液组用3倍失血量的林格液复苏;参附组用含参附注射液(10ml/kg)和林格液组成的3倍失血量的液体复苏.休克后4h及复苏后3h处死大鼠,留取肾组织,用RT-PCR法检测TM及EPCR的基因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对照组肾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升高(P<0.05),休克后明显升高(P<0.01);林格液组和参附组复苏后肾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较休克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林格液组下降更明显(P<0.01);林格液组与参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肾脏组织TM和EPCR表达增加,这与休克时存在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有关,参附注射液可以从基因水平影响大鼠肾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保护内皮细胞功能.

  • 脂多糖诱导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蛋白酶活化受体1的表达及血必净注射液的干预作用

    作者:郑贵军;武子霞;李银平;姚咏明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并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Wistar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1周后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内皮细胞纯度.按1∶3传代至3~4代时,随机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1 mg/L)、血必净干预组(LPS 1 mg/L,血必净注射液10 g/L),活化蛋白C(APC)干预组(LPS 1 mg/L,APC 0.1 mg/L).分别在12、24、48、72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内皮细胞EPCR和PAR1的mRNA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PCR和PAR1的蛋白表达.结果 12 h时各组间EPCR和PAR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PS刺激组EPCR和PAR1 mRNA表达则均降低,APC和血必净干预后两值均升高(P<0.05或P<0.01).24~72 h LPS刺激组EPC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EPCR的表达随LPS作用时间延长而减少,呈明显的负相关;而血必净干预组EPCR表达明显高于LPS刺激组(P均<0.01).LPS刺激组PA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或P<0.01),用血必净干预后,PA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增加(P均<0.01).与APC干预组比较,血必净干预组EPCR和PAR1的蛋白表达增加更为明显.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增加由LPS诱导大鼠主动脉EPCR和PAR1的表达作用,可能与其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抑制其凋亡有关.

  • 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组织血栓调节蛋白及蛋白C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智强;潘景业;张近波;陈洁;王晓蓉;姚震亚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组织血栓调节蛋白(TM)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林格液组、参附液组,每组10只.用放血法制备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林格液组制模后30 min内输注3倍失血量的林格液;参附液组先输注参附注射液10 ml/kg,再补充林格液至3倍失血量;假休克组仅插管、不放血.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小肠组织TM和EPCR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休克组比较,休克组和林格液组TM和EPCR的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TM mRNA:1.074±0.051、1.037±0.042比0.627±0.055,EPCR mRNA:1.262±0.069、1.209±0.110比0.869±0.065),TM和EPCR的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与林格液组比较,参附液组TM和EPCR的mRNA表达显著下降(0.627±0.047、0.886±0.057),TM和EPCR的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基因、蛋白水平影响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组织TM及EPCR的表达,从而阻止失血性休克的发展.

  • 与疾病相关的EPCR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作者:梁燕冰;覃月秋;廖品琥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是新发现的蛋白C抗凝系统中的重要一员,在抗凝、抗炎过程中发挥作用。由于EPC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存在,引起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表达水平的改变,影响多种疾病的易感性。本文就EPCR基因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疟疾、脓毒症及其他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 EPCR与肺癌等恶性肿瘤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杨丽敏;衡伟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EPCR)是蛋白C系统成员之一,除止凝血外还参与了炎症与肿瘤等诸多病理过程,是当前医学研究领域热点之一.近年来发现EPCR可在肺癌、卵巢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结肠癌以及白血病细胞高表达,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然而,EPCR在肺癌等恶性肿瘤发病中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确,现将近年来EPCR与肺癌等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近波;潘景业;张小乐;李智强;陈洁;沈晔;吴双华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对正常对照组、失血性休克(3h、12h、24h、72h)组大鼠血清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可溶性EPCR(sEPCR)水平和EPCR mRNA及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休克3h、72h组sEPCR、EPCR的mRNA、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休克12h、24h组sEPCR、EPCR的mRNA含量均显著增高(P均<0.05),EPCR的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可以从基因、蛋白水平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PCR的表达.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血栓调节蛋白的变化

    作者:叶山东;李素梅;周志中;吴竟生;陈超;陈若平;莫蔚林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74例2-DM患者和29例正常对照组(K组)sEPCP和sTM,并根据24h尿白蛋白(24hUAE)分为A组(n=36,24hUAE<30 mg)、B组(n=24,24hUAE30~300mg)和C组(n=14,24hUAE≥300mg).结果与K组比较,DM患者血浆sEPCR和sTM显著升高,P<0.05和P<0.01;分组比较,A组正sER和sTM水平无显著差异,B组显著升高(P<0.05和<0.01),C组更进一步升高,P值分别小于0.01和0.001;sEPCR与sTM、24hUAE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5),sTM与24hUAE(P<0.01)和糖化血红蛋白(P<0.05)呈显著正相关;sEPCR和sTM与DM病程、空腹血糖、血脂和年龄均无相关性.结论sEPCR和sTM升高与DM血管病变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相关,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良好指标,并可能参与其高凝状态的形成.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脂联素的临床意义

    作者:桑圣刚;荣红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早期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和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AMI患者分别于6 h内、12 h采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52例AMI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EPCR和APN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红蛋白(Mb)和肌钙蛋白T水平.结果 AMI组EPCR水平在6 h内显著升高,12 h急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MI组APN水平在6 h内显著降低,12 h急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2 h与6 h内APN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APN水平与Mb水平呈负相关(r=-0.73,P<0.05).结论 早期联合检测EPCR和APN有利于对AMI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心肌坏死程度的评估.

  •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常文秀;曹书华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是蛋白C抗凝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EPCR不仅在蛋白C活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作为蛋白C及活化蛋白C的共同受体,EPCR在脓毒症中亦介导了活化蛋白C抗炎及细胞保护作用的发挥.本文就EPCR的结构、表达调节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及血栓调节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徐荷凤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及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78例DM患者和25名正常对照组血浆sEPCR和sTM.DM患者根据24h 尿白蛋白分泌率(24hUAE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并根据病程分为:<10 年组、10~20年组、>20年组.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各组血浆sEPCR和sTM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 <0.01),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sTM显著升高(P<0.01,P<0.01),而大量白蛋白尿组sEPCR显著升高(P<0.01);(2)<10年组与10~20年组血浆sEPCR与sTM水平无显著性差别(P>0.05),而>20年组显著升高(P<0.01);(3)尿白蛋白分泌率与血浆sEPCR(r=0.4467,P<0.05),sTM(r=0.3781,P<0.05)及糖尿病病程(r=0.3135,P<0.05)呈正相关,sEPCR与sTM呈显著正相关(r=0.3718,P<0.05).结论 sEPCR和sTM升高与DM血管病变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相关,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良好指标.

  • 新疆哈萨克族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作者:余鹃;王宏;梁华峰

    目的 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 A6936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80例哈萨克族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00名哈萨克族对照者(对照组)EPCR A6936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脑梗死组出现AA、AG、GG基因型,对照组出现AA、AG基因型;脑梗死组AG+ 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EPCR A6936G多态性可能与哈萨克族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 辛伐他汀对人肾小管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钱文娟;卢国元;褚伟强;曹永珍;顾毅峰;王云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KC上EPCR的表达,并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辛伐他汀作用于HKC,采用RT-PCR技术对上述因子作用后的HKC上EPCR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EPCR在HKC中有高表达,TNF-α可下调HKC中EPCR mRNA的表达,而辛伐他汀可以明显改善TNF-α对EPCR的抑制.结论 HKC中EPCR的表达可受到TNF-α的影响,辛伐他汀对上述影响因素有一定拮抗作用,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

  • 细胞因子通过P-38信号通路对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的调节

    作者:张近波;张小乐;许国斌;李智强;董志兵;王文龙;李传光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及白介素-4(IL-4)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磷酸化P38(P-P38)的表达.方法 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TNF-α组、IL-1β组、IFN-γ组及IL-4组培养的EPCRmRNA、蛋白及P-P38蛋白的表达.结果 TNF-α组、IL-1β组EPCR mRNA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IL-1β组、TNF-α组EPCR蛋白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或<0.05).TNF-α组、IL-1β组磷酸化P38蛋白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结论 细胞因子TNF-α、IL-1β可以从基因、蛋白水平减少HUVEC上EPCR的表达,其调节机制可能是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实现的.

  • 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M和EPCR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近波;潘景业;李智强;陈洁;姚震亚;王晓蓉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林格注射液治疗组(林格组)、林格注射液加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参附组),分别检测各组可溶性TM(sTM)、可溶性EPCR(sEPCR)水平及TM、EPCR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休克组比较,休克组和林格组sTM、sEPCR及TM、EPCR mRNA含量均增高(P<0.05),TM和EPCR蛋白含量均降低(P<0.05).与林格组比较,参附组sTM、sEPCR含量和TM、EPCR mRNA含量均下降(P<0.05),TM和EPCR蛋白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从基因、蛋白水平影响人血清和HUVEC中TM和EPCR的表达,从而阻止失血性休克的进展.

  • 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TM和EPCR基因水平表达的变化

    作者:贺晓艳;卢中秋;洪广亮;何飞;梁欢;邱俏檬;李景荣

    目的 观察急性百草桔(PQ)中毒大鼠肺组织中血栓调节蛋白(TM)和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探讨TM和EPCR在PQ致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8只)和PQ染毒组(PQ组,32只,腹腔注射1%的PQ溶液20mg/kg),分别检测肺组织中TM和EPCR mRNA的表达水平,并观察PQ组大鼠的中毒表现.结果 PQ组大鼠在染毒后6h和第一天时肺组织TM和EPCR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NC组增强(均P<0.05或0.01):PQ组大鼠在染毒后第一天时上述指标水平已开始下降,至第七天时降至正常.结论 急性PQ中毒大鼠肺组织TM和EPCR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肺组织TM和EPCR mRNA的表达增强可能是PQ引起急性肺组织损伤的机制之一.

  • 广西人群EPCR基因3'-非编码区rs9574C/G位点的多态性

    作者:梁燕冰;彭丁伟;黄雨睛;韦叶生;罗维贵;李军;廖品琥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健康人群与不同地区、种族人群的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基因rs9574 C/G(4678 C/G)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的差异.方法 通过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及DNA测序法检测130例广西正常体检人群EPCR基因3'-非编码区rs9574 C/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并对比分析其与中国北京人、非洲人、日本人和欧洲人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结果 广西地区健康人群EPCR基因rs9574 C/G位点存在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CC(39.2%)、CG(46.2%)、GG(14.6%),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C(62.3%)、G(37.7%).rs9574 C/G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男女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人群rs9574 C/G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与欧洲人和非洲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P<0.05),而与日本人、中国北京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非洲人、欧洲人和日本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中国北京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地区人群EPCR基因3'-非编码区rs9574 C/G位点多态性在不同地区、种族人群间的分布频率存在差异.

3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