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造血重建分析

    作者:陈颖莹;赵小利;李红华;薄剑;赵瑜;靖彧;王全顺;高春记;于力;黄文荣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过程中造血重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uto-PBHSCT的177例病人的造血重建成功率、造血重建时间和移植后28 d造血重建状态,探索造血重建的影响因素.结果:粒系中位植入时间为12(8-21)d,植入率98.9%,均在28 d内植入;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为17(7-420)d,植入率95.5%,移植后28 d血小板累积植入率8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回输CD34+细胞数量和rhTPO的使用是粒细胞植入时间的影响因素;而疾病种类、预处理方案、回输CD34+细胞数量是血小板植入时间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回输CD34+细胞数量是粒细胞植入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而疾病种类、回输CD34+细胞数量是血小板植入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疾病种类和回输CD34+细胞数量是移植后28 d造血重建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auto-PBHSCT而言,疾病种类、预处理方案、回输CD34+细胞数量、rhTPO的使用是造血重建的影响因素.

  • 自体外周血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双次移植的并发症

    作者:黄文荣;达万明;张伯龙;高春记;韩晓萍;靖域;吴晓雄;赵瑜;李红华;王全顺;张翼卓;薄剑

    为了解自体外周血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先后双次移植(SD-AHSCT)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对我科开展的20例SD-AHSCT的移植相关并发症及造血重建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2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SD-AHSCT方案为先行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再行骨髓移植.结果表明,本组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所进行的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动员、采集和经髂后上嵴大量抽取骨髓,并且两次都采集到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祖细胞.SD-AHSCT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造血重建,造血重建与回输造血干/祖细胞数量成正相关(r=0.968),且第1次移植后造血重建速度快于第2次(P<0.05).两次移植的皮肤、粘膜出血率无明显差异,均无患者发生大出血,但第2次移植后血小板输用量多于第1次移植(P<0.01).第1次移植后口腔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第2次(P<0.01).SD-AHSCT中两次移植的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和感染原无明显差异(P>0.10).两次移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经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移植相关死亡率为0.结论:SD-AHSCT安全可行,值得总结和进一步推广.

  • HBV感染对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及植入的影响

    作者:王晓宁;贺鹏程;郭彩利;孙春红;张梅;刘华胜

    目的:探讨淋巴瘤合并HBV感染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及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4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0例行自体移植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40例患者中8例合并有HBV感染,32例未合并HBV感染,对合并HBV感染者给予预防性应用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细胞数、造血重建和总生存率及疾病无进展生存率间的差异.结果:40例患者的自体外周血造成血干细胞的采集均达标,两组患者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细胞数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8例合并HBV感染的患者在移植中均无HBV的再激活.至随访结束,合并HBV感染患者1年、3年及5年总生存率和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85.7%和57.1%及100%,80%和53.3%,未合并HBV感染患者1年、3年及5年总生存率和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88.9%,82.1%及90%,90%和90%.结论:HBV感染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和植入可能无影响.预防性应用核苷类似物可有效预防HBV再激活,且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及植入无影响.

  • 影响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生存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姜丽;朱尊民

    目的:分析影响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治疗后生存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在本院行auto-PBHSCT治疗的96例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的总生存率应用Kapan-Meier曲线和Long rank检验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9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67个月,其治疗后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25%和71.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245 U/L)、国际预后指数(IPI)为3-5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Ki-67高表达(≥65%)及骨髓浸润的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其生存率较低(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uto-PBHSCT前未达完全缓解状态和auto-PBHSCT后未行巩固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0.46、0.12,95% CI:0.22-0.95、0.02-0.82,P<0.05).结论:auto-PBHSCT治疗可明显改善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状况及预后,但auto-PBHSCT治疗后应进行巩固治疗以进一步提高远期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存邦;潘耀柱;葸瑞;徐淑芬;张茜;陈燕;周进茂;吴涛;白海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auto-PBHSCT后给予过继免疫治疗的110例ML患者为过继免疫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以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在auto-PBHSCT后未予以过继免疫治疗的74例ML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间的疗效.治疗组110例ML患者中霍奇金淋巴瘤(HL)3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78例.对照组74例ML患者中HL22例,NHL 52例.所有患者序贯化疗6个疗程后进行auto-PBHSCT.造血恢复后过继免疫治疗组每月给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100万U/日×10 d为l疗程的过继免疫治疗,共6个疗程.对照组未给予过继免疫治疗.随访时间以5年为限.结果: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在移植后3月、2月时因肝功衰竭和脑出血死亡,其他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疗效比较显示,过继免疫治疗组l、3、5年的无病生存率(DFS)为97.3%、93.6%、87.3%,对照组为91.9%、73.0%、64.9%.3、5年的DFS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过继免疫治疗组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1、3、5年的DFS为100%、100%、91.7%和96.5%、91.9%、86.0%,而对照组为100%、93.3%、86.7%和89.8%、67.8%、59.3%.两组间Ⅲ/Ⅳ期患者3、5年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1).HL患者疗效比较显示,两组中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100%、93.8%、84.4%和100%、72.7%、59.1%,3、5年的DFS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两组Ⅰ/Ⅱ期HL患者1、3、5年的DFS为100%、100%、88.9%和100%、100%、80.0%,Ⅲ/Ⅳ期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100%、91.3%、82.6%和94.1%%、64.7%、52.9%,Ⅲ/Ⅳ期HL患者3、5年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5).NHL患者疗效比较显示,两组中N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96.2%、93.6%、88.5%和90.4%、73.1%、65.4%,3、5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Ⅰ/Ⅱ期N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100%、100%、93.3%和100%、90.0%、90.0%,Ⅲ/Ⅳ期N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95.2%、92.1%、87.3%和88.1%、69.0%、59.5%,Ⅲ/Ⅳ期NHL患者3、5年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疗效令人满意,尤其Ⅲ、Ⅳ期患者获益明显.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喜林;苏航;仲凯励;达永;肖秀斌;刘静;余金德;张伟京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骨髓移植及二者联合移植在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毒副作用、造血和免疫功能恢复速度等临床方面的差异,总结归纳三种不同移植方式在治疗难治性淋巴瘤方面的优劣.68例难治性恶性淋巴瘤患者接受了大剂量放化疗结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10例患者为单一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BMT),46例患者为单一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HSCT),12例患者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e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an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PBHSCT+ABMT).结果表明:ABMT、APBHSCT、APBHSCT+ABMT的治疗有效率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75%、57.1%、33.3%);(86.4%和74.4%、54.2%、38.1%);(83.3%和72.7%、55.6%、40%).白细胞恢复时间分别为13天、11天、8天,血小板恢复时间分别为17天、14天、9天.在移植后3个月、6个月、1年时检测ABMT、APBHSCT、APBHSCT+ABMT患者T细胞亚群正常率分别为(0%、33.3%、60%),(10.8%、32%、73.9%),(27.3%、55.6%、85.7%).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与单一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相当,但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APBHSCT+ABMT)患者的造血功能恢复略快,有利于拓宽年龄偏大和造血功能受损患者移植方式的选择.

  • 硼替佐米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作者:张茜;白海;王存邦;王美亮;令亚琴;吴冰

    本研究探讨硼替佐米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对5例MM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APBSCT前和预处理中以及移植后的维持治疗中均应用硼替佐咪治疗.选择预处理方案为:硼替佐米(bortezomib)+马法兰(melphalan).输注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数为4.06×108 (4.09×108 -4.37×108 )/kg,CD34+细胞数为3.98×106 (2.49×106 -8.2×106 )/kg.结果表明:5例患者造血完全重建,中性粒细胞(ANC)大于0.5×109/L中位时间为14(13 -25)天,Plt大于50×109/L中位时间为28(21 -58)天.无移植相关死亡病例,5例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硼替佐米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MM的有效方法,移植后给予硼替佐米维持治疗可能是患者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的较好方法.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行自我管理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闫雪华;朱珺;秦毅;陆小平;崔剑炜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行自我管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共计12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疗效,研究组要求患者进行临床自我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行为实行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病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情况要好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安排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还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的高危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作者:张丽;佟仲生;李淑芬;任秀宝;任宝柱;汪旭;曹水;王忱;何丽宏

    目的 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联合大剂量化疗(HDCT)的高危乳腺癌患者在移植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以期为医务工作者选择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0~2003年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并接受ASCT联合HDCT的61例女性高危乳腺癌患者,中位年龄46岁,作为病例组;用随机数字表法在320个普通健康人群中选取50例35~65岁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第三版(EORTC QLQ-C30 version 3.0)作为问卷调查表.病例组选取5个时间点在患者返院复查时填写调查表,对照组经得同意后填写调查表,根据各个条目得分情况进行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法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总体上患者在ASCT结束后3个月生活质量差,此后逐渐恢复接近健康人水平,但很多方面仍与健康人相比存在明显差别.躯体功能在ASCT前后无显著性差别,但ASCT后5年的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患者的情绪功能在ASCT后3个月时较ASCT前明显降低(P=0.000),虽然ASCT后3年较ASCT前显著升高 (P=0.000),但ASCT后5年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患者疲劳症状在ASCT后3个月比ASCT前显著增加 (P=0.000),而随着时间推移有所缓解,ASCT后5年此症状才出现明显减轻,但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1).病例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在ASCT后3个月明显,此后逐渐缓解,ASCT后3年明显改观,ASCT后5年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4).病例组患者疼痛症状在ASCT前后一直存在,ASCT后5年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病例组患者经济困难在ASCT前与ASCT后3个月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ASCT后5年有所缓解,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仍存在较为严重的经济问题(P=0.005).结论 ASCT后患者普遍存在躯体功能受损、记忆力减退、社会家庭功能退缩、精神紧张、易疲劳、疼痛、经济困难等生活质量下降的情况,大部分可在移植后5年恢复到健康人水平,而躯体功能、疼痛症状、经济等方面仍存在严重问题.医护人员及患者家人应当给予精心护和理解照顾,帮助患者尽快改善生活质量、恢复正常生活.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分析

    作者:曾艳;王劲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并行APBSCT的MM患者20例,通过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以口服马法兰等预处理后行APBSCT治疗并评估其疗效.结果 20例患者移植成功,无移植相关死亡;随访移植后3个月患者疗效明显优于移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患者行APBSCT安全有效,移植后可明显提高疗效,对于改善MM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瑜;王劲;曾艳;彭翠翠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06年6月~2014年12月进行auto-PBSCT、临床分期芋、郁期的37例NHL患者,平均年龄45.7(8~68)岁。37例诊断明确的NHL患者,在经过4~8个疗程的化疗和/或局部放射治疗后行auto-PBSCT,术后定期随访。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移植术后完全缓解率(CR)为70.3%,部分缓解率(PR)为16.2%,总有效率(RR)为86.5%(CR+PR);随访时间2~9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5个月。截至随访时间,25例(69.4%)患者生存,11例(30.6%)死亡,1例失访。11例死亡患者中9例(81.8%)因疾病复发或进展死亡,1例(9.09%)因肝炎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9.09%)患者维持治疗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骨髓受浸润的5例患者auto-PBSCT术后3例(60.0%)完全缓解,术后生存期长者达52个月。结论 auto-PBSCT是治疗NHL、甚至有骨髓浸润患者的有效方案,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淋巴瘤的分期、是否有骨髓浸润是影响疗效及生存期的因素;疗效与淋巴瘤的疾病类型无关。

  • 恶性实体瘤患儿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护理

    作者:刘立红

    总结恶性实体瘤并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19例患儿38例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采集的护理,采集前全面评估患儿身体状况、做好健康教育、做好造血干细胞动员期的护理、建立与维护有效的静脉通路;采集期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及处理并发症;采集后预防枸缘酸钠抗凝剂中毒、以及预防出血与感染的发生等对患儿实施相应护理,使患儿顺利完成干细胞采集,为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奠定了良好基础.

  • 肿瘤骨转移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影响的初步观察

    作者:斯晓明;刘文超;薛妍;张红梅;盛蓉;黄颖;程婕

    目的:探讨肿瘤骨转移对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4月至2006年6月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共36例,根据有无肿瘤骨转移分为两组,A组合并肿瘤骨转移;B组无肿瘤骨转移.两组均采用泰素帝120mg/m2联合G-CSF 5μg/kg/日动员外周造血干细胞,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核细胞.检测采集前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和采集物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数量,评价两组在动员效果和采集物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A、B两组动员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为39.3±14.7%、41.1±12.4%;CD34+细胞比例分别为0.16±0.07%、0.17±0.10%.A、B两组采集物的单个核细胞数量分别为3.47±1.16×108 /kg、4.02±1.31×10 /kg;CD34+细胞数量分别为2.52±1.43×106 /kg、2.73±1.87×106 /kg.经检验A、B两组动员后外周血和采集物的CD34+细胞数量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肿瘤骨转移作为单因素可能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质量无影响.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6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杨玉花;克晓燕;王良绪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e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确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APBSCT,其中2例接受了二次移植,1例接受CD34+细胞筛选后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继续常规化疗,13例患者给予α-干扰素维持治疗结果:APBSCT可延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该组患者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8.75%±9.75%、0,平均无瘤生存时间为24.8个月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25%±12.72%、18.33%±10.77%,平均总生存时间为37.4个月本组移植患者的CR率高,达76.92%,接近国外报道而且,移植后造血重建快,移植相关并发症少结论:APBSCT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手段。

  • 5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的临床分析

    作者:夏冰;王超雨;许雯;田晨;赵海丰;赵智刚;王晓芳;王亚非;于泳;张翼鷟

    目的:旨在比较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hemotherapy plus granulocyte 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与化疗联合G-CSF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动员、采集及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2008年5月至2016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化疗联合G-CSF或化疗联合G-CSF和GM-CSF动员采集PBSC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的MM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临床分期(DS、ISS、R-ISS分期系统)、既往治疗方案和周期数等因素对动员效果及移植后造血重建、发热和抗生素应用等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女性、ISS分期Ⅲ期、R-ISS分期Ⅱ/Ⅲ期及化疗+G-CSF动员方案的患者采集效果较差(P<0.05).年龄≤60岁或年龄>60岁、疾病类型、DS分期(Ⅰ+Ⅱ/Ⅲ)、动员前化疗次数(≤6次或>6次)、有无烷化剂治疗史、动员前疾病缓解状态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或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及确诊到动员间隔时间(≤18个月或>18个月)与采集获得的CD34+细胞数及采集成功率无相关性(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联合G-CSF和GM-CSF患者较化疗联和G-CSF患者采集成功率较高(OR=12.009,95%CI:1.961~73.537),不同动员方案是影响干细胞采集结果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7).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顺利获得造血重建,无移植相关性死亡.两项动员方案组的造血重建时间及回输后发热、抗生素使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G-CSF和GM-CSF动员方案采集的成功率较高,而不良反应未见增加,该动员方案可作为MM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一项较好选择.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3例

    作者:化罗明;郭明;韩颖;李春燕;郭慧梅

    恶性淋巴瘤(ML)是一组源于血液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5/10万人,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是治疗ML有效方法之一,尤其对于高危ML患者,可明显提高疗效,延长无病生存期(EFS)和总生存率(OS).2008年至2009年应用大剂量化疗+APBSCT治疗3例ML,现报告如下.

  • 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刘晓萍

    目的:总结50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50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移植组与未移植组生存率无差异.使用IFNα治疗者生存率高.使用帕米磷酸二钠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使用反应停效果不确定.结论:a)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及IFNα治疗可改善MM患者预后,延长其生存期.b) 帕米磷酸二钠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c) 反应停治疗对难治性MM有效.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玉兰

    目的 总结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15例实施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并对所有患者在移植前、采集干细胞过程中以及入层流病室后进行精心的护理.结果 15例患者都恢复了造血并全部移植成功,均未发生严重的感染.结论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风险较大,通过针对患者移植前、采集干细胞过程中以及入层流病房后的精心护理,可以大大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CIK细胞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作者:万鼎铭;李丽;谢新生;孙玲;孙慧;姜中兴;张毅;曹伟杰;边志磊;周雪芳

    背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作为一种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成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新的手段,目前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自体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报道尚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 M2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入选45例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M2患者,其中19例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了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另26例未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安全性。
      结果与结论:①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未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21.05%,38.46%,P<0.05);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患者的2年无病生存率和2年总生存率均高于未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19例接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除4例出现寒战、发热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 M2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可降低原发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 儿童肝母细胞瘤化疗治疗

    作者:张谊

    肝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占所有肝脏肿瘤的50% ~ 60%.儿童肝母细胞瘤目前主要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肝移植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也可以应用于儿童晚期或难治性肝母细胞瘤的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对化疗敏感,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该文主要针对儿童肝母细胞瘤的化疗治疗及进展进行讨论.

5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