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五禽戏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天翔;陈琳

    目的:探讨五禽戏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该科5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另外进行五禽戏训练,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较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五禽戏能降低患者末梢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且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康复运动方法。

  • 强化躯干训练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作者:钟裕;沈敏海

    我们于1999年10月至2000年12月对68例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其中34例强化躯干训练,探讨其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影响

    作者:徐留庄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赴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病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肌力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0%,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其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使用.

  • 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与安全性探析

    作者:郭银秋

    目的:探讨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法为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实施简易康复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简易康复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 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作者:赵文霞;缪东初;朗坤;王慧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2例患有轻、中度抑郁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应用合理情绪疗法,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2组患者分别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式 Fulg-Meyer(FMA)运动功能评定表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1]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HAMD、FMA、MBI评分均有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超早期康复护理的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刘伟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超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肢体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针刺联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作者:房信莹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采用针刺联合功能训练对肢体运动功能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 年9月~2012年9月间130 例脑卒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配为单纯内科治疗的单纯组和加针刺联合功能训练的综合组各65 例.观察针刺联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的疗效.结果:结合针刺和功能训练的患者肢体功能治愈情况明显好于单纯采用内科疗法的患者,差距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针刺和功能训练的综合组患者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组患者,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针刺联合功能训练对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的疗效理想.

  • Orem自理理论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作者:黎倩平

    脑卒中患者约有75%的患者遗留有残疾,在发病后,患者及其家属只重视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而忽略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造成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2012年8月~2013年8月对科内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应用Orem自理理论护理患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临床效果如下。

  • 应用促进技术与作业疗法对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永刚;靳瑞领;孙美艳

    对30例中风患者采用运动促进技术及作业疗法进行治疗,并采用Fugl-Meyer法评测运动功能.结果表明: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随年龄增长,功能改善的积分逐渐下降;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在半年以前者,功能改善明显半年以后者仍有改善.说明促进技术与作业疗法可改善中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丁琴

    目的 研究针对脑梗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其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现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患脑梗死疾病后有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为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分析对比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肢体分影响.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早期针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疗效研究

    作者:邱秋江;欧海宁;赖耀铭

    目的 观察分析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康复科自2018年2月至10月住院的2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103例,对照组97例.对照组予以标准脑梗死二级预防治疗及神经康复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采用Brunnstrom分期及简化Fugle-Meyer评分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结果 从Brunnstrom分期角度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14 d后手、上肢、下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Fugle-Meyer评分角度分析,试验组Fugle-MeyerⅠ级、Ⅱ级患者65例,治疗后25例肢体功能评估为Ⅲ级;对照组Fugle-MeyerⅠ级、Ⅱ级患者62例,治疗后14例患者肢体功能评估为Ⅲ级;试验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试验组、对照组的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均有全面而明显的改善作用.在标准脑梗死二级预防及针对性肢体康复治疗基础上,结合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可以促使患者肢体功能从Fugle-MeyerⅠ、Ⅱ级向Ⅲ级好转.

  • 脑卒中后偏瘫的转归与康复训练时间及强度关系的研究

    作者:詹霞;周丽;于丽瑛;于永鹏;迟相林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偏瘫的转归与康复训练时间及强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文登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病区住院的157例脑卒中后一侧肢体偏瘫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四组:传统康复组(A组,40 min,1次/d);强化康复B组(80 min,1次/d);强化康复C组(40 min,2次/d);强化康复D组(60 min,2次/d)。传统康复组进行传统康复训练,另外三组进行不同时间及强度康复训练。运用t检验对各组内治疗前后及各组间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 Fugl-Meyer积分法(FMA)]和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MB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治疗后四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上肢FMA:tA =2.275,P=0.036;tB =2.693,P=0.011;tC =2.724,P=0.008;tD =3.298,P=0.002;下肢FMA:tA =2.353,P=0.030;tB =2.638,P=0.017;tC =2.737,P =0.007;tD =4.828,P=0.000;MBI:tA =2.534,P =0.010;tB =2.886,P=0.008;tC =3.268,P=0.002;tD =5.123,P=0.000)。(2)各强化康复训练组疗效均优于传统康复训练组(P<0.05),其中强化康复B组与强化康复C组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康复D组疗效明显优于强化康复 B组及强化康复 C组(上肢 FMA:t D-B =2.321, P =0.023;tD-C =2.297,P=0.028;下肢FMA:tD-B =2.758,P=0.013;tD-C =2.690,P=0.017;MBI:tD-B =2.482,P=0.015;tD-B =2.437,P=0.019)。结论强化康复训练和传统康复训练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在强化康复的基础上延长康复时间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在强化康复治疗,延长康复时间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次数更有利于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

  • 分期康复护理方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探析

    作者:周雪梅

    目的 探讨分期康复护理方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8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应用分期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为(1.57±0.39)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1.81±0.47)分,与对照组的(1.56±0.41)、(1.80±0.5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0、0.089,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2.89±0.65)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3.53±0.6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1±0.47)、(2.87±0.5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94、5.175,P<0.05).护理前,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活质量评分为(52.49±7.16)分,与对照组的(53.40±7.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7,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92.10±4.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3±5.3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402,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应用分期康复护理方案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的探讨

    作者:司秀芝;张玉玲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将12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健康指导.结果 经康复护理后,两组患者上肢和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

  • 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潘琳

    目的 研究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同时观察对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组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早期康复护理,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以及肢体运动功能,并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MMSE、LOT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活动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活动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国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组间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活动能够有效改善缺损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闫星晨;刘培茹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规范三级康复治疗。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者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5.4±3.6)°比(12.3±2.4)°、(26.6±3.5)°比(22.0±3.5)°,P<0.01];观察组上肢简式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AM)评分、下肢FAM评分及独立性检测量表(FIM)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26±8)比(22±7)、(27±7)比(22±8)、(58±10)比(44±12),P<0.05或P<0.01]。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身体功能、情绪功能以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0.4)比(0.9±0.4)、(1.07±0.41)比(0.79±0.27)、(1.87±0.21)比(1.55±0.18)、(1.8±0.5)比(1.0±0.3)、(5.0±1.2)比(4.0±1.1),P<0.01]。结论规范三级康复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琪娜;纪蓉;阮海玲;郑学军;董利平;武雪亮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分别在入院时、干预4周后对两组患者采用Fugl-Megar值评定其肢体运动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价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参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等级,记录抑郁发生率.结果 经过4周的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Fugl-Megar值、Barthel指数和FIM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升高(P<0.01),且实验组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实验组抑郁发生率为11.25%,明显低于对照组(26.2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降低抑郁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早期针灸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路怀忠;马世民

    为探讨早期针灸治疗在脑梗塞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我们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制定了一套早期系统化针灸治疗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早期护理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王英楠

    目的 分析早期护理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护理后3个月语言及肢体功能评分分别为(85.2±8.9)分、(66.8±5.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9.7%、(63.8±7.4)分、(52.4±4.0)分(P<0.05).结论 早期护理可提升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促进语言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康复.

338 条记录 3/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