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入路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角区骨折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俊良;何芸;夏德林

    目的 比较两种入路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角区骨折术后患者面部瘢痕、术后暂时性面瘫、咬合、感染等情况和手术操作时间.方法 选择68例下颌角区骨折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口内入路组33例和口外入路组35例.比较两组病例手术后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面部瘢痕、术后面瘫发生和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内组效果优于口外组.两组病例术后都未出现感染,咬合关系亦恢复正常.结论 口内入路内固定技术操作简便又可避免口外切口引起的手术瘢痕影响美观,可取代口外入路,成为治疗下颌角区骨折的常规术式.

  • 儿童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永昱;陈禄;刘锐强

    目的探讨儿童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1995年7月~2004年6月,收治31例儿童孟氏骨折,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7例,尺神经损伤1例,受伤时间1天~12个月,平均40天,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进行尺骨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环状韧带修复重建并以克氏针固定肱桡关节,受累神经探查减压.结果术后石膏托固定6周后,拔除克氏针,开始进行肘关节及前臂功能锻炼.所有病例均获随访6个月至8年,平均4.2年,按李汉民等所制定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优2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6%.结论儿童孟氏骨折应积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行肘关节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环状韧带重建修复并固定肘桡关节,受累神经探查减压、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治疗颌骨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季陆军

    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颌骨骨折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其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治愈率分别为98.4%和8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牙齿损伤、面部畸形、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较对照组低.结论 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治疗颌骨骨折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83例疗效观察

    作者:魏强;傅坤

    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83例颌骨骨折患者行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其中11例多发性或粉碎性骨折者术后辅以1-2周颌间固定.术后第1、3、6个月复诊行X片或CT检查,观察骨折线对位愈合及咬合情况.结果 83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感染,Ⅰ期愈合,X片及CT示骨折线对位良好;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结论 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效果满意,是较为理想的颌骨骨折治疗方法.

  •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21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一;邓颖;李伟;曾令寰;徐铎;江兴容

    面部骨折的治疗,往往因存在其它威胁生命的部位损伤而被延误.同时由于面部解剖结构特殊导致治疗困难,力争解剖复位和切实可靠的内固定是减少面部畸形获得良好外观和功能的关键.本组21病人均采取早期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228例下颌骨骨折病例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管超;季平;张富贵;高立娜;苏可欣;李林林

    目的:总结并探讨下颌骨骨折的发病特点、治疗手段、并发症等.方法:收集并整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1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28例下颌骨骨折住院患者.分别对每一位患者发病时的年龄、性别、职业、受伤原因、骨折位置、其他合并伤、治疗手段及并发症等加以统计和分析.结果:228例下颌骨骨折病例当中,男性发病率为女性发病率的3.15倍;常见发病年龄为(35.00±14.61)岁,工人所占比重高,常见的骨折原因是交通事故伤,共93例,占40.79%;骨折部位好发于正中联合部位,共119处,占36.62%;常见的合并伤为颌面部其他位置的骨折36处.本研究中,常用的治疗手段是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合并颌间固定,共192例,占接受治疗患者总数的88.48%,神经损伤是本研究中主要的并发症,共11例,占手术患者的5.07%.结论:下颌骨骨折常见于中青年男性,交通事故是首要原因,好发于正中联合部,易发生颌面部其他部位合并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合并颌间固定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需注意避免损伤神经.

  • 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治疗颌面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司晨晨;丁晓梅;徐佳;景捷

    目的:总结生物可吸接骨板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43例颌面部骨折应用生物可吸收微型接骨板做坚强内固定治疗,随访3个月到2年,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41例患者术后均达到骨折的一期愈合,面型恢复理想,咬合关系良好,1例出现无菌性积液,经3周冲洗换药后伤口愈合,1例出现可吸收板外露,经多次少量磨除外露可吸收板后黏膜组织愈合.结论:生物可吸收接骨板是治疗颌面部骨折中合适的内固定材料.

  • 胫骨平台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进展

    作者:刘俊;曹盛俊;陈志伟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复杂关节内骨折.关节面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及塌陷骨折复位后植骨被认为是获得满意疗效的三要素.

  • 下颌骨骨折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罗小惠;樊瑜波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下颌骨颏部正中骨折坚强内固定治疗早期功能活动中的生物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用ANSYS及Pro/E建立下颌骨及小型接骨板-螺钉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改变各组咀嚼肌力的大小,进行了四种咬合状态的边界约束.对各种咬合功能下的下颌骨以及接骨板-螺钉固定体系统上的应力应变进行计算分析.同时,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案下接骨板上应力应变分布的异同和治疗结果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单板固定的应变和单侧后牙咬合功能下的应变相对较大,不利于骨折的愈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并为后期的下颌骨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奠定了基础.

  • 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89例临床分析

    作者:梁清军

    目的 观察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采用微型铁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不同部位颌骨骨折患者89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病例中86例软组织创口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口内咬牙合关系恢复良好,颌面部外形和咀嚼功能得以恢复,张口度正常,治愈率96.6%.术后X射线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均未见铁板或钛钉移位、断裂,周围骨质无疏松、吸收等现象.11侧自觉术后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材料存在感局部不适;1例要求取出固定材料.结论 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固定稳定性强,效果确切,是治疗颌骨骨折的良好方法,优于传统的颌间结扎固定及钢丝结扎固定.

  • 自体骨移植重建下颌骨中坚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评估

    作者:姚声;李祖兵

    目的分析坚强内固定技术在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评估其效果. 方法收集1994年1月~2004年5月,实施自体骨移植下颌骨重建手术中使用了坚强内固定技术并接受随访患者98例,其中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72例,恶性肿瘤26例.共使用坚强内固定夹板401块.并观察其X线片,分析移植骨愈合情况.术后按Lopez评估法进行颌骨功能及其美观的评估. 结果术后随访1~3年,移植骨手术成功95例(96.9%),下颌骨形态、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81例(82.7%)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13例(13.3%)对手术效果可以接受,4例(4.1%)对手术效果不满意. 结论坚强内固定技术在自体骨移植下颌骨重建手术中对骨愈合及其移植骨的塑形有良好的作用.

  • 非加压小型接骨板在下颌角骨折坚强内固定中的应用方式比较

    作者:王晓静;何黎升;曹强

    20世纪80年代后期,小型接骨板在下颌角骨折坚强内固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型接骨板一般分为加压型和非加压型两种,研究证明非加压型小型接骨板在下颌角骨折的固定中明显优于加压型接骨板.本文将就非加压型小型接骨板在下颌角骨折固定中的三种应用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块小型板非加压情况下并行固定不仅稳固可靠,而且并发症少.

  • 下颌髁突矢状骨折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传俊;陈晓阳;陈静

    目的 探讨髓内及髓外双重内固定在下颌髁突矢状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术治疗18例24侧髁突矢状骨折,固定方法:单一螺钉或克氏针行髓内固定,配合一块钛板行髓外固定,伴发他处骨折者同期行精确复位固定.术后通过拍摄CT和全景X线片评价钛板固定情况、骨折段复位精准度及稳固性,通过临床检查评价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结果 术后X线全景片或CT检查显示,24侧髁突矢状骨折段均未发现术后旋转移位,对位良好;钛板和螺钉无扭曲、折断和松脱.术后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恢复良好.结论 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具有抗骨折段旋转作用,髓内螺钉和髓外钛板在空间上互不干扰,是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固定的良好方法.

  • 经咬肌颌后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

    作者:王科;彭国光;丁旭宣;吴俊伟;严鑫;谢建雅

    目的 探讨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内固定术新入路的方法 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单侧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沿下颌后作2 cm小切口,顺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表面向前方分离,确认骨折线后钝性分离SMAS,避开腮腺,于咬肌内平行咬肌肌束钝性分离暴露骨折线后,直视下对髁突骨折端进行复位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复位满意,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关节活动功能正常,瘢痕隐蔽.结论 经咬肌颌后入路是治疗髁突中低骨折的较好方法,该改良术式不但降低了损伤面神经的危险性,而且减少了术后瘢痕.

  • 下颌角骨折坚强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王杭;陈孟诗;汤炜;田卫东

    目的 比较下颌角骨折后两种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对其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成人干燥无牙下颌骨,建立由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4组肌肉共同加载,由硅橡胶模拟颞下颌关节结构功能状态下的下颌骨机械力学模型.采用电阻应变片的测量方法,分析不同坚强内固定方式,即仅在下颌角上缘张力带固定一个小型接骨板和在下颌角下缘附加固定一个小型接骨板对下颌骨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 两种固定方法下健侧的应力分布与骨折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仅在下颌角上缘固定一个小型接骨板将使患侧下颌骨下缘呈张应力趋势,造成应力轨迹的中断.结论 两种固定方法均可以恢复健侧的应力轨迹,但是要获得骨折区域充分的稳定性,固定两个小型接骨板是必要的.

  • 不同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敬水源;税桦桦

    目的 探讨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非手术治疗的7例患者在颌间栓丝固定治疗过程中对全身情况影响较大,其中3例出现咬合关系紊乱或面颌畸形;(2)采用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中,钢丝内固定的12例患者术后有4例出现咬合关系紊乱,钛板坚强内固定的23例患者有1例术后二期手术取出钛板,咬合关系及面部外形恢复均较满意.结论 坚强内固定是目前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 小切口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在颧骨颧弓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马斌;刘玉柱;刘涛;施兆祥

    目的 颧骨颧弓骨折复位后患者张口度的恢复时间,观察和评价微型钛板小切口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微型钛板小切口坚强内固定术对21例存在颧骨颧弓骨折患者进行固定与重建.结果 21例存在颧骨颧弓骨折的患者均明显缩短了张口度的恢复时间,达到良好的复位与固定,术后颞颌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半年随访复查无一例再次发生张口受限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该技术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张口度的恢复时间短,是一种较好的颧骨颧弓骨折治疗方法.

  • 钛板坚强内固定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马斌;刘玉柱;刘涛;施兆祥

    目的提高颌面部骨折复位后固定的可靠性,观察和评价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对2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固定与重建.结果25例骨折患者均明显缩短了颌面部骨折固定的时间,达到良好的复位与固定,术后面容及功能恢复良好,半年随访复查无一例发生咬合错乱等术后并发症.结论该技术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并发症少、颌间固定时间短,是一种较好的颌面部骨折治疗方法.

  • 坚强内固定技术在颌面部骨折37例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霍安

    目的:探讨坚强内固定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住我院口腔科的37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微型、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结果:37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折线对位良好,骨生长良好,咬合关系恢复至原来正常的状态,患者较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坚强内固定技术应用于颌面部骨折中,操作简便、效果佳、并发症小,为颌面部骨折治疗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改良耳垂下切口穿腮腺行髁状突颈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9例临床分析

    作者:尹鑫海;赵科;吴亚东;宋具昆

    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方式常为经耳屏前拐行切口入路和下颁下切口入路,但二者对于髁状突颈部骨折断端暴露均不特别充分。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我科采用改良耳垂下方切口经腮腺,解剖面神经颊支、下颁缘支径路治疗髁状突颈部骨折患者9例,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427 条记录 19/22 页 « 12...14151617181920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