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凹蛋白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人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朱光辉;翁杰锋;蔡文松;徐波;李书华

    目的 检测人肝硬化组织中小凹蛋白(caveolin-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细胞定位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caveolin-1的表达对eNOS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0例肝硬化患者活检后肝组织和30例肝外伤、肝血管瘤患者正常肝组织中caveolin-1和eNOS的细胞定位.Western印迹检测caveolin-1和eNOS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caveolin-1和eNOS均主要分布于肝窦内皮细胞中,caveolin-1在肝硬化组和对照组表达阳性率有差异,分别为87%和40%(P<0.05).eNOS在肝硬化组和对照组表达阳性率有差异,分别为33%和66%(P<0.05).caveolin-1在肝硬化组织中表达较正常肝组织中明显增强.eNOS在肝硬化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较正常肝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肝硬化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降低了eNOS的表达.caveolin-1的过表达促进eNOS-caveolin-1复合物的形成,加剧了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

  • 腺病毒介导的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基因过度表达对Raw264.7细胞小窝蛋白-1基因和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琴;张运;刘春喜;张梅;井玛;贺红;冯进波;王蓉;蒋桂花;张宪军;姜虹;朱清

    目的比较腺病毒介导的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PARγ)基因过度表达与配体活化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小窝蛋白-1(CAV-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PPARγ基因对巨噬细胞CAV-1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构建表达小鼠PPARγ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表达载体;将Raw264.7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PPARγ基因过度表达组、PPARγ活化剂曲格列酮干预组以及PPARγ基因过度表达和曲格列酮共刺激组进行干预;观察各组Raw264.7细胞PPARγ和CAV-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RT-PCR检测对照组Raw264.7细胞有CAV-1基因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未发现CAV-1蛋白表达,但免疫细胞化学证实胞膜和核膜上均有少量CAV-1表达;经RT-PCR、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印迹检测发现PPARγ基因过度表达组、曲格列酮干预组和二者共刺激组Raw264.7细胞CAV-1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共刺激组>PPARγ基因过度表达组>曲格列酮干预组,P<0.05).对照组Raw264.7胞浆内PPARγ表达量较低,而PPARγ基因过度表达组和共刺激组PPARγ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而曲格列酮干预组无明显变化.结论PPARγ基因活化或过度表达均能上调Raw264.7细胞CAV-1基因和蛋白表达.曲格列酮活化PPARγ基因,增加CAV-1基因和蛋白表达,但不增加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单一作用比较,同时活化和过度表达PPARγ基因对CAV-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累积效应,说明PPARγ的这一作用在配体活化下增强.推测曲格列酮上调CAV-1表达依赖于PPARγ,非本身药理特性所致.

  • caveolin-1对喉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顾栋桦;唐峰;王震;李华;陈琦;朱虹光

    目的 探讨细胞质膜微囊蛋白-1(caveolin-1)对喉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构建caveolin-1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法转染喉鳞癌细胞株HEp2细胞,筛选出稳定高表达caveolin-1的克隆,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鉴定.MMT法用于检测细胞的生长能力,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用于检测细胞锚定非依赖性生长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磷酸化水平,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aveolin-1和EGFR的共定位.结果 成功构建了caveolin-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p2细胞后筛选得到3株稳定高表达caveolin-1的克隆.与对照组相比,转染后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软琼脂中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下降.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高表达caveolin-1可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并且促进细胞的凋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caveolin-1与EGFR共定位于细胞膜.免疫印迹检测显示,caveolin-1能降低EGFR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caveolin-1能够抑制喉鳞癌细胞株HEp2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对EGFR-MAPK信号通路的负性调节可能在其抑癌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过氧化氢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内细胞质膜微囊蛋白的影响

    作者:金红颖;姚克;马进;李宏武;汤霞靖;杨春虎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H2O2)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细胞质膜微囊蛋白(CP)及磷酸化CP-1分布与表达的影响.方法 给予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RA01/04)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点的H2O2刺激.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CP及磷酸化CP-1的分布.通过免疫印迹试验观察CP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磷酸化CP-1的表达.结果 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到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质膜和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CP;当给予细胞H2O2刺激后,细胞质内CP的分布增多;当刺激时间达到1 h,细胞膜被破坏,但仍可观察到CP的分布情况.此外,H2O2的刺激可以使CP-1发生磷酸化.免疫印迹试验发现,随着H2O2作用时间的延长和刺激浓度的升高,细胞质膜和细胞总蛋白质的CP表达水平呈下调趋势.结论 H2O2刺激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后,CP重新分布并可能破坏了细胞质膜微囊(caveolae)的结构,使得细胞的CP表达下调.细胞质膜微囊和CP可能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

  • 甲基-β-环糊精干扰脂质微区影响脑胶质瘤细胞系C6侵袭和迁移的体外研究

    作者:李飞;李梅;卢佳友;朱刚;林江凯;孟辉;吴南;陈志;冯华

    目的 观察甲基-β-环糊精(MβCD)破坏脂质微区结构对经体外培养的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βCD(5 mmol/L)破坏经体外培养的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膜脂质微区,通过Transwell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性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膜脂质微区结构蛋白Caveolin-1和膜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干扰组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Caveolin-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0.001).对照组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穿过聚碳酸酯微膜数目为(54.00±9.59)个/视野,干扰组为(23.94±5.56)个/视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迁移至空白端的细胞数目为(134.00 ±9.68)个/视野,干扰组为(88.00 ±6.22)个/视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甲基-β-环糊精破坏脂质微区结构后可降低经体外培养的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的侵袭性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aveolin-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多种膜蛋白和受体表达水平有关.

  • 乙醇对HepG2细胞陷窝蛋白-1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颖;李宁;王柏芳

    目的 探讨乙醇引起肝细胞膜的氧化应激以及此氧化应激机制是否与陷窝蛋白-1(CAV-1)相关.方法 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株,分别设实验组:不同浓度(100、200、500、1 000和1 500 mmol/L)乙醇分别刺激不同时间(0~24 h);正常对照组:用等量的1 μmol/L无菌0.9%氯化钠注射液替代乙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乳酸脱氢酶(LDH)比色检测细胞生存率和细胞活性;选定200 mmol/L浓度乙醇作为实验浓度,应用蛋白质印迹法、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AV-1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200 mmol/L浓度的乙醇未影响细胞的生存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00 mmol/L乙醇在24 h内致HepG2细胞CAV-1表达增多.结论 乙醇刺激细胞能够诱导CAV-1表达增加.

  • 子宫平滑肌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与小窝蛋白相互作用和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关系研究

    作者:颜建英;廖秋萍;刘青闽;徐榕莉;黄晓燕;林顺和

    目的:探讨产妇子宫平滑肌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与小窝蛋白相互作用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3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病例组)和30例宫缩正常无产后出血产妇(对照组)子宫平滑肌BKCa(α亚基)与小窝蛋白-1、BKCa(α亚基)与小窝蛋白-2的共定位情况;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两组产妇子宫平滑肌BKCa(α亚基)与小窝蛋白-1、BKCa(α亚基)与小窝蛋白-2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1)两组子宫平滑肌细胞均有BKCa(α亚基)、小窝蛋白-1和小窝蛋白-2表达,其中BKCa(α亚基)主要位于细胞膜表面,而小窝蛋白-1和小窝蛋白-2在细胞膜表面和细胞质均有表达;且BKCa(α亚基)与小窝蛋白-1、BKCa(α亚基)与小窝蛋白-2均有部分区域共表达于细胞膜.(2)病例组子宫平滑肌BKCa(α亚基)免疫沉淀物中小窝蛋白-1、小窝蛋白-2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子宫平滑肌细胞中BKCa(α亚基)免疫沉淀物中小窝蛋白-1、小窝蛋白-2蛋白水平升高,提示小窝蛋白与BKCa(α亚基)相互作用增强可能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 雌激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基因caveolin-1和Id3α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发林;贺红;李少燕;唐建华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基因囊泡素-1(caveolin-1)和Id3α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抑制VSMCs增殖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培养Wistar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经17β-雌二醇 (17β-E2)处理24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并提取细胞总RNA,经甲醛变性凝胶电泳后行Northern blotting分析,观察雌激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caveolin-1 mRNA和Id3α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经17β-E2处理后的VSMCs增殖受到抑制,并呈现浓度依赖趋势,Id3α基因mRNA表达和caveolin-1基因mRNA表达均明显增强.结论:雌激素抑制VSMCs增殖,对caveolin-1和Id3α基因表达的上调作用可能是它发挥抑制增殖作用的分子机制.

  • Caveolin-1对MGC80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罗红梅;唐圣松;谭力铭;廖端芳;严鹏科;刘月顺;龙治峰

    目的 研究caveolin-1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为基因治疗的候选基因可能性.方法 用Lipofectin将caveolin-1基因稳定转染胃癌细胞系建立稳定表达caveolin-1的胃癌细胞系,并将空载体转染MGC803作为对照.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及未转染的MGC803细胞中caveolin-1的表达情况.应用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等检测caveolin-1对MGC803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转染后的MGC803细胞的caveolin-1的表达明显高于未转染细胞;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明显延长,细胞增殖周期明显延长,且阻滞于G0/G1期.结论 Caveolin-1能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且将其阻滞于G0/G1期.

  • TCM条件培养下Caveolin-1蛋白对血肿瘤屏障通透性改变的机制

    作者:裴亮

    临床治疗中,为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选择性增加肿瘤组织处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使到达脑肿瘤组织的药物浓度明显增加,这对于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十分重要.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在所有颅内肿瘤中约占40%,预后较差,平均存活期仅为9~12个月.胶质瘤毛细血管形成的血肿瘤屏障(blood-tumor barrier,BTB)能显著限制治疗药物向脑肿瘤组织内的转运[1-2].长期以来选择性转运治疗药物到脑肿瘤或患病的脑组织一直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一个难题.

  • Caveolin-1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李明(综述);熊国祚(审校)

    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病理变化,是由于血管阻塞后重新恢复血运后导致的机体组织、细胞生理和生化改变。Sewell等于1955年发现,在结扎犬冠状动脉后,心肌缺血后再恢复血流可以导致心肌损伤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一概念于1960年首次被Jennings提出,此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急慢性动脉栓塞再通、止血带长期应用、断肢再植[1]、严重挤压伤、车祸、战争等均可导致肢体缺血,恢复血运后肢体损害有时反而加重[2],终可能导致远隔器官的损伤,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因此,对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的了解,也是外科医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从根本上防治和缓解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窖蛋白-1(Caveolin-1,Cav-1)是相对分子质量为(21~24)×103的膜蛋白,是小窝(Caveolae)的主要结构成分,参与细胞黏附、分子运输和信号传导等过程,近年来发现,其与炎性反应、氧化应激、钙通道开放及细胞凋亡等密切相关。本文介绍Cav-1的结构和功能,重点综述Cav-1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为研究Cav-1在预防和缓解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膜微囊转运蛋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洪勉名(综述);陈建英(审校)

    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细胞数量减少,梗死区纤维组织增生,逐渐发生退行性左心室重塑,心功能下降,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传统药物、搭桥手术、导管介入治疗等血运重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心肌缺血的症状,使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然而恢复血流灌注后出现心肌功能障碍和结构损害,表现为致死性再灌注损伤、心肌顿抑、心律失常和能量代谢的改变,称之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1],即MI/R。近年来,IRI成为患者从缺血后复流获益的主要障碍。其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与再灌注后细胞内Ca2+超载、氧自由基大量生成、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之间相互作用等[2]。目前,临床上治疗心肌IRI 的主要药物有自由基清除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Ca2+拮抗剂等,但效果皆不理想。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心肌梗死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已获得部分结果,令人鼓舞,有望弥补目前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的不足,成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策略之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