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翼状胬肉 3种术式疗效观察

    作者:张慧;牛延军;唐晓黎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的翼状胬肉切除术式.方法:166例(186只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34只眼)行单纯巩膜暴露术,B组60例(72只眼)行结膜瓣转移术,C组76例(80只眼)行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1个月~3a,比较各组患者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3组均无复发.术后6~36个月A组复发率23.5%,B组8.3%,C组5%.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膜瓣转移和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方法简单、安全、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是目前基层医疗单位治疗翼状胬肉的理想术式.

  • 护理流程管理在脐血干细胞移植术中的应用

    作者:杜玲;周晓清;李永霞;罗国君

    目的 探讨护理流程管理在脐血干细胞移植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成立脐血干细胞移植流程管理小组,制订相应的护理流程并组织实施.结果 患者及临床医护人员对干细胞移植室护理满意度高.结论 护理流程管理保障了脐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杜绝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可参考和借鉴.

  • 翼状胬肉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雷公藤应用的效果

    作者:孙燕;周小明;彭文岚;郝颖娟

    目的 观察雷公藤治疗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效果.方法 翼状胬肉50例(66眼)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雷公藤组术中加用雷公藤有效成分滴眼,术后给予雷公藤片口服.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角膜平复情况,复发率等,再行血常规及体液免疫等化验室检查,观察体液免疫情况,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复发率行对比分析.结果 雷公藤组患者在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雷公藤治疗翼状胬肉明显减轻术后反应及复发率.

  • 远期追踪观察翼状胬肉三种手术方式的复发率

    作者:钟蕾;张晓峰;付心怡;殷亦聪

    目的 比较翼状胬肉巩膜暴露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及羊膜移植术3种手术方式远期观察的复发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科115例(126只眼)翼状胬肉手术病例,比较3种手术方式远期复发率.结果 术后随访4~8年,126只眼翼状胬肉手术有25只眼复发,复发率19.84%.其中,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58只眼术后6只眼复发,复发率10.34%,低于巩膜暴露术组的复发率28.57%(35只眼术后10只眼复发)(x2=5.091,P=0.024),并低于羊膜移植术组的复发率27.27%(33只眼术后9只眼复发)(x2=4.378,P=0.036);而巩膜暴露术组与羊膜移植术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4,P =0.905).结论 3种手术方式远期比较,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复发率低.

  • 腰椎穿刺下干细胞移植术病人的护理

    作者:姜波;房昌明;高丹

    腰椎穿刺下干细胞移植术是手术室或CT室进行,术前根据患者核磁共振和X检查片将损伤定位明确,利用CT体重建椎体和髓腔的解剖结构,在穿刺点局部皮下注射麻醉药后,利用穿刺针穿刺脊柱上下两端,穿刺成功后将干细胞注入,从而达到缓解病人某些症状和体征的一种治疗方法。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在精心的护理下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术后随访仅有1例患者复发,给予治疗后治愈.结论 对于翼状胬肉患者给予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精心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恢复,显著降低复发率.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干细胞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孙明霞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干细胞移植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48例患者术前术后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较好,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48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愈率,同时手术的成功,明显提高了心脏功能,从而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在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应用

    作者:陈巧梅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舒)滴眼液在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0月医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160例(185眼),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94眼)和对照组80例(91眼),2组患者均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对照组应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观察组给予贝复舒滴眼液和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3.9±0.8)d,对照组为(5.8±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观察组治愈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贝复舒应用于翼状胬肉术后可促进创面角膜上皮细胞增生和组织再生修复,角膜表面得以快速恢复,有效防止纤维组织、结膜上皮等侵入角膜,也减少了创面感染机会。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实验成果与转化应用

    作者:杨俊丽;韩霞;孙明启

    背景: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特性,直接在骨折骨不连部位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这一新技术受到广大骨科临床医师的关注。
      目的:总结分析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方法:检索1998至2014年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及CNKI数据库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bone marrow stem cel s(BMSCs),stem cel transplantation(SCT), nonunions,tissue engineering”,中文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骨不连”。排除内容重复和缺乏原创性文献,保留36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骨不连断端骨组织,可诱导其分化为成骨细胞来修复骨不连、骨缺损,为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确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众多研究表明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是安全、有效的。

  • 早期行保存板层角巩膜联合干细胞植治疗眼严重碱烧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孔丽萍;邱翎;蒋自培

    目的 评价早期行保存板层角巩膜移植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眼严重碱烧伤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Roper-Hall诊断标准Ⅲ~Ⅳ度的眼部碱烧伤患者共28例32眼在受伤二周内行保存板层角巩膜移植联合干细胞移植术.结果 随访3~36个月,术后视力提高者18眼(56.2%,18/32),未提高者10眼,下降者4眼.角膜植片透明14眼,透明率43.7%(14/32).无一眼发生角膜溃疡穿孔.结论 对眼严重碱烧伤的患者行早期清创合并保存板层角巩膜移植联合干细胞移植术,可有效减少角膜溃疡穿孔、角膜血管化,提高视力.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70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莲英;蔡召统;王喜;谢宝贤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翼状胬肉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随访评估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值得应用.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100例效果观察

    作者:庄靖玲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效果.方法:对100例(122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复发8只眼(6.56%),其中2只眼为复发性翼状胬肉.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方法简单,疗效好.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50例疗效观察

    作者:章爱武;应文闯;陈士成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0例(72只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及研究组(35只眼)在此基础上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两组各25例,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修复时间[(3.02±0.37)d]明显短于对照组[(6.85±0.48)d](t=2.95,P=0.01),复发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52%)(x2=10.35,P=0.03),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亦明显低于对照组(36%)(x2=13.94,P=0.03).结论 相比纯粹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缩短修复时间和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移植术后伴异常蛋白带与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黄前川(综述);张新华(审校)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是B淋巴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虽然传统的化疗可以使病情得到一定控制,但很少有患者能够取得完全缓解,更不能治愈。近年来,MM患者采用自体或异体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呈逐年增多趋势,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然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常常出现不同于初诊类型的新的M蛋白或寡克隆蛋白带,或者初诊M蛋白的迁移率发生了变化,统称为异常蛋白带( abnormal protein band,APB)[1],这给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判断和疗效评估造成了一定影响,研究发现APB与MM的疗效和预后存在相关性。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Graves病小鼠的疗效

    作者:李荣良;韩扣兰;戴小丽;李卫勇;黄诚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Graves病(G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8只18周龄雌性GD小鼠随机分为G0、G1、G2、G3组各12只,G1组和G3组给予丙硫氧嘧啶(PTU)50 mg×60 d灌胃,同时G2组和G3组于经尾静脉移植人MSC 1次,G0组不治疗.定期称取小鼠体质量,常规测定血象与谷丙转氨酶(GPT),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酶联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HE染色观察甲状腺病理改变.结果 26周龄时体质量G2组(28.6±2.8)g、G3组(29.4±3.1)g,高于G0组的(25.3±2.8) g、G1组的(25.6±3.4)g,P均<0.05.26周龄时,白细胞G2组(6.7±1.4)×109/L、G3组(7.3±1.2)×109/L,高于G0组的(4.2±0.6)×109/L、G1组的(4.3±1.1)×109/L,P均<0.05;GPT G2组(34.8±12.5) U/L、G3组(36.7±14.7) U/L,低于G0组的(57.2±13.5) U/L、G1组的(59.0±11.6) U/L,P均<0.05.26周龄时,血清FT4及TSAb水平G2组分别为(6.2±1.2) pmol/L、(4.7±0.8) U/mL,G3组分别为(5.9±1.3) pmol/L、(3.4±0.7)U/mL,低于G0组的(10.0±1.8) pmol/L、(8.4±1.0)U/mL,P均<0.05.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与新生滤泡G2组和G3组较G0组明显减少.结论 UC-MSC对Graves病模型鼠有显著疗效,安全且无排斥反应.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冬梅;张丽君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指腹压突然增加导致的尿液不自主流出.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动物实验表明,尿道旁植入MSCs可以改善SUI模型大鼠尿道括约肌的局部解剖结构,临床试验中同样证实了MSCs移植对SUI患者有症状缓解甚至治愈作用,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 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靳忠良

    目的:探讨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46例(46眼),术后给予丝裂霉素 C 滴眼液预防复发等治疗。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结膜瓣植片以及角膜情况等。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46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0.3者7眼(15.22%),0.4~0.8者30眼(65.21%),≤1.0者9眼(19.57%)。治愈45眼(97.83%),复发1眼(2.1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胬肉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以及术后给予丝裂霉素 C 滴眼液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方法简单,手术安全,疗效良好,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普外科手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姚鹏;王秀丽

    目的 观察普外科手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0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进行分析,行干细胞移植术者归为A组(67例),未行干细胞移植术者归为B组(35例),于治疗后2、4、8、12、24周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临床症状评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组间协方差比较,对预后情况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评价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随访2、4、8、12、24周,两组患者血清TBiL变化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周后血清ALB、PTA、CHE变化情况组间协方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8、12、24周两组患者血清ALB、PTA、CHE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4周,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24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外科手术治疗终末期肝病能显著提高患者的ALB、PTA、CHE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联合治疗

    作者:王瑞华;金星;吴学君;种振岳;张十一;董典宁;张精勇;孙岩;侯向前

    目的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采用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或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17例(19条肢体),术前踝肱指数(ABI)为(0.26±0.13),术前常规行血管彩超及CTA检查评价下肢动脉病变情况.结果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19条,股深动脉成形11条,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12条,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3条,均获得成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ABI(0.64±0.17)(P<0.05,t检验),随访期间,4例残余间歇性跛行,3例术后3个月行干细胞移植术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多方法联合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股深动脉的病变范围与手术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术前正确评价股深动脉的通畅程度十分重要.

  • 肺功能检查在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干细胞移植治疗康复效果评定中的价值

    作者:李志平;钟韵;郭禹标;黄建强;姚晓黎;张成;谢灿茂

    目的 探讨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患者肺功能受损的特征和肺功能在DMD患者病变程度及干细胞移植治疗康复效果评定中的价值.方法 测定1例DMD患者行异基因骨髓源成体干细胞移植前后的肺通气功能,取其FVC、FEV1、MVV实测值及其占预计值百分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行异基因骨髓源成体干细胞移植前,患者FVC和FEV1均为1.4 L,MVV为59.5 L;术后3个月分别为2.12 L、2.12 L和118.00L,分别增加了44%、44%和98%.结论 DMD患者的肺功能损害以限制性通气障碍为特征,表现为FVC明显下降,用力呼气无法超过2s,这一独有的鲜明特征的原因为吸气肌肉尤其是膈肌和主要辅助呼气肌腹肌收缩力减弱所致,因此在DMD患者中开展呼吸训练,尤其是针对主要吸气肌--膈肌和主要辅助呼气肌--腹肌收缩力的康复训练是当务之急,而这一点一直未受重视甚至未被注意到,应予正视;由于肺功能对DMD病变程度的判断、治疗康复效果的评定有重要价值,建议将之纳入DMD的常规检查.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