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证型慢性胃痛患者幽门螺杆菌基因型与胃上皮HLA-DR抗原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姜成;林瑜;王晓宁;鄢春锦;刘芬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空泡毒素基因(vacA)亚型与胃上皮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抗原表达以及慢性胃痛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100例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脾胃湿热证(57例)、肝气犯胃证(24例)和脾胃虚寒证(19例),采集各证型患者胃窦黏膜标本,采用特异引物PCR法检测vacA信号序列s和中间序列m亚型以及cagA基因;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胃上皮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 结果 100例患者中Hp感染率为81%,其中cagA基因检出率为44.4%(36/81),sla基因检出率为90.1%(73/81),m2基因检出率为85.2%(69/81).3种证型在Hp密度等级、cagA基因型及vacA基因亚型分布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阴性组比较,sla+和m2+提高了HLA-DR抗原表达(P<0.01),cagA与HLA-DR抗原表达无关(P>0.05). 结论 Hp流行株以sla或m2亚型为主,该流行株可提高胃上皮HLA-DR抗原的表达,但是vacA亚型、cagA基因与中医证型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 Ⅱ类抗原反式激活因子和人白细胞抗原-DR检测方法的比较

    作者:李慧;徐开林;潘秀英;李振宇;鹿群先

    目的研究Ⅱ类抗原反式激活因子(CⅡTA)与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的相关性,探讨CⅡTA 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中检测的意义.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分离获得T细胞,给予干扰素-γ(IFN-γ)1 000 U/ml后,在不同时间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ⅡTA mRNA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LA-DR抗原的表达.然后,给予Stat1α反义寡核苷酸(AS)抑制CⅡTA,分别检测CⅡTA mRNA及HLA-DR抗原在各自表达量高时间点的变化.结果 CⅡTA mRNA在IFN-γ作用后5 h开始表达,至14 h表达量高,此后逐渐下降;HLA-DR抗原在28 h可检测出,52 h表达量高,此后逐渐下降,至76 h仅可检测到少量抗原的表达;给予AS后与对照组相比,CⅡTA mRNA和HLA-DR表达量均下降.结论 CⅡTA与HLA-DR表达成正相关性,且先于HLA-DR出现,因此有可能作为检测GVHD的早期指标.

  •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预测重症多发伤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胡晓蕾;尧银光;武蓉珍;刘素霞;赵志钢

    目的 探讨连续监测单核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 antigen-DR,HLA-DR)表达率变化在重症多发伤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为重症多发伤患者的感染预防治疗寻找参考指标.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医院ICU收治的54例重症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入院时以及第2、4、6、8、10、15天外周血CD14阳性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率;根据患者28 d内感染情况分为多部位感染组15例、非多部位感染组39例,分析HLA DR表达率变化规律与多部位感染的关系.结果 54例重症多发伤患者中有15例发生多部位感染,感染率达27.8%;ROC曲线分析显示,第4、6、8天的HLA-DR表达率及其与入院时的HLA-DR表达率的差值预测重症多发伤患者多部位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913、0.953、0.768、0.875、0.934;HLA-DR8≤58%预测多部位感染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89.7%;HLA-DR6≤49%预测多部位感染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9.7%;△HLA-DR6-0≤-27%预测多部位感染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2.0%;△HLA-DR8-0≤-7%预测多部位感染的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76.9%;各参数的阳性预测值低,阴性预测值高.结论 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率的连续监测在预测重症多发伤患者多部位感染,判断预后和预防治疗感染中具重要价值.

  • 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变化与病情及感染的关系

    作者:张道培;闫福岭;徐海清;朱奕昕;袁宝玉;尹琰;卢航青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病情和感染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的发病后<24 h入住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观察<2周的感染并发症及病情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点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并记录不同时间点NIHSS、APACHEⅡ和GCS评分;设立同期住神经内科普通病房中的头晕患者(均经头颅MRI排除急性脑卒中)作为对照组.结果 入选急性脑卒中患者53例,对照组患者39例,在观察的第1、2、4、6、14天,单核细胞HLA-DR表达,卒中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性卒中组和出血性卒中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第1、2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4、6、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例死亡患者HLA-DR表达进行性下降,第2、4天HLA-DR表达值与相应时间的NIH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LA-DR表达值与相应时间的GCS、APACHEⅡ评分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早期即存在单核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其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单核细胞免疫抑制对卒中后感染的发生有促发作用,单核细胞免疫功能持续下降的患者预后不佳.

  • 单核细胞HLA-DR表达和C-反应蛋白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相关性

    作者:汪桂青;张道培

    目的 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入选发病24h内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流式细胞仪检测入院后的单核细胞HLA-DR表达;检测入院后第2d的CRP;记录患者合并感染的情况,把病人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结果 梗死组入院第ld HLA-DR表达即下降,至第14d上升,仍低于对照组.非感染组入院后第2d HLA-DR降至低,第4d开始上升;感染组入院后第4d HLA-DR降至低,第6d开始上升,仍低于非感染组(P<0.001).CRP的水平卒中组高于对照组,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HLA-DR表达下降,增加卒中后感染的易感性,与卒中后炎症反应有相关性.

  • 脓毒症休克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动态观察

    作者:陈涛;臧彬

    目的 动态观察脓毒症休克患者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CD14+)的表达,评价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免疫状态.方法 选择2016年3—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终结局是否病死分为存活组(n=27)与病死组(n=13).分别抽取两组患者入院1、4、7 d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LA-DR+/CD14+的表达情况,并进行脓毒症相关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结果 动态监测第1天,两组的HLA-DR+/CD14+及SOF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动态监测第4天开始,存活组HLA-DR+/CD14+高于病死组(P<0.05),SOFA评分低于病死组(P<0.05);动态监测第7天,病死组HLA-DR+/CD14+较存活组明显下降(P<0.01),SOFA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两组SOFA评分与HLA-DR+/CD14+呈负相关(P<0.01).结论 HLA-DR+/CD14+持续低表达,说明脓毒症休克患者可能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其可能是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对评价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免疫状态有一定指导意义.

  • HLA-DR与慢性乙肝持续病毒应答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蒿广德;孙少娇;黄菲;刘敏;赵素蓉;蒲丽蓉;齐文玲;王丹;伏文雪

    目的 通过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抗原与抗HBV疗效的相关性,探讨影响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自身因素.方法 观察和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肝各160份全血标本及临床治疗资料,采用PCR-SSP方法检测患者HLA-DR抗原基因位点信息,分析HLA-DR检测的位点信息与拉米夫定服药患者持续病毒应答的相关性.结果HBeAg阳性的乙肝患者的持续病毒应答能力较差,即在持续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均有肝功和病毒复制数的反复;HLA-DR基因分布在服用拉米夫定后的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中存在差异:HBeAg阳性患者中DR3、7、8、14的基因频率(GF:0.217;0.141;0.045;0.22)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GF:0.006;0.038;0.006;0 055)(P<0.01),而HLA-DR4、13的基因频率(GF:0.035;0.029)明显低于HBeAg阴性患者(GF:0.193;0.225)(P<0.01).结论 HLA-DR3、7可能具有促进HBV持续感染降低拉米夫定疗效作用,而HLA-DR4、13则作用相反,而HLA- DR8、14与抗HBV的相关性有待证明,此研究结果提示了乙肝患者自身因素HLA-DR基因多态性可对乙肝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帮助.

  • 咪唑安定长期镇静对重症脓毒症病人免疫平衡的影响

    作者:于泳浩;傅强;崔乃强;王国林

    目的观察外科ICU(SICU)严重腹内感染病人使用咪唑安定镇静48h对促炎/抗炎平衡的影响,为SICU镇静药物的选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8例符合重型脓毒症诊断的外科严重腹内感染病人术后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和对照组,另设健康组5例,咪唑安定组给予咪唑安定镇静,时间超过48 h,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检测两组病人入SICU即刻和48h后血清IFN-γ、TNF-α、IL-10、单核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结果两组病人入SICU后即刻各细胞因子均明显高于健康组,HLA-DR表达显著低于健康组,组间无差别,咪唑安定平均负荷量0.063 mg/kg,维持剂量0.054mg·kg-1·h-1.48h后咪唑安定组TNF-α、IL-10较入院明显下降,IFN-γ变化不显著,单核细胞HLA-DR表达有恢复趋势(P=0.057).对照组IFN-γ、TNF-α、IL-10、HLA-DR均较入院时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IL-10、HLA-DR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咪唑安定长期镇静不仅可发挥其作用平稳、可控性强、遗忘作用好等药理特点,而且在抑制TNF-α等促炎因子、减轻SIRS损伤的同时,降低抗炎因子IL-10分泌、促进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改善免疫平衡.在外科高危病人术后恰当应用咪唑安定可能对病人预后产生有利影响.

  • 淋巴细胞 HLA-DR 分子表达在重型乙型肝炎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邓勇;余雪平;苏智军;郭如意;苏密龙;李菊兰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分子表达在重型乙型肝炎中的免疫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HF)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淋巴细胞 HLA-DR 分子表达情况及肝功能等指标。结果健康对照组、CHB 组和 CHF 组HLA-DR 分别为(31.27±9.78)%、(32.86±10.56)%和(24.29±9.87)%,CHF 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 HLA-DR 为(15.27±5.15)%明显低于生存组(27.29±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99,P =0.007)。HLA-DR 与 ALT 和 PT 呈正相关关系(r 分别为0.463和0.628,P 分别为0.023和0.001)。结论淋巴细胞HLA-DR 水平与 CHF 患者的免疫状态、病情及其预后具有重要关系。

  • 我国溃疡性结肠炎人类白细胞抗原-DR基因分型的研究

    作者:彭仲生;胡品津;郭云蔚;陈旻湖;崔毅;刘思纯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疾病分型的关系.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对80例UC患者和123例健康者进行血清ANCA检测,同时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SSP)对HLADR第1到第4个基因位点进行分析.结果 UC患者ANCA的阳性率为55.0%,对照组均为阴性;UC患者HLA-DR2及DR15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8.8%和40.0%,较对照组30.1%、17.9%显著增高(P均<0.05);与ANCA(-)UC患者比较,ANCA(+)UC的DR15基因阳性率显著增加,而DR16基因阳性率显著降低;慢性持续型UC DR2和DR15基因阳性率较其他型显著增加.结论 HLA-DR2和ANCA在UC中阳性率均显著增加,在ANCA阳性和阴性的UC中,分别由DR15和DR16基因阳性率增加所致;HLA-DR基因分型与临床分型有关.

  • 胆道闭锁肝内毛细胆管HLA-DR表达免疫电镜研究

    作者:顾伟忠;李民驹;汤宏峰;李继承;冯杰雄

    目的用免疫电镜技术检测胆道闭锁患儿肝内毛细胆管微绒毛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的变化.方法对14例胆道闭锁及12例对照组婴儿的肝活检标本,行肝内毛细胆管HLA-DR免疫电镜染色研究,并结合临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4例胆道闭锁患儿中毛细胆管微绒毛表达HLA-DR阳性8例,对照组均不表达HLA-DR,差异有显著性(P<0.05),胆道闭锁肝内毛细胆管微绒毛HLA-DR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γ=-0.748,P<0.05).结论免疫电镜发现,胆道闭锁患儿肝内毛细胆管微绒毛有HLA-DR异常表达,可能与局部的免疫应答和本病的发病机理有关.

  • 老年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

    作者:周静;周苏明;程蕴琳

    目的 通过对健康老年人与健康年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和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的比较,探讨HLA-DR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与衰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测定20例健康老年人和20例健康年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和CD3、CD4、CD8的水平.结果 老年组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稍高于年轻组,但统计学上差异不明显(P>0.05),老年人CD4+T细胞、CD4/CD8低于年轻组,两者之间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或P<0.01).结论 老年组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稍高于年轻组,但功能降低,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较年轻组下降,是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

  • 雷公藤多甙和白细胞介素-1 0对人树突状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和CD80表达及白细胞介素-12 p40转录和分泌的影响

    作者:王胜军;姚堃;谢芳艺;季晓辉;彭光勇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和IL-10对人树突状细胞(DC)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和CD80表达及IL-1 2 p40转录和分泌的影响.方法:通过粒细胞-巨噬细胞型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获得DC,细胞表面HLA-DR和CD80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IL-12 p40转录和分泌分别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ELISA法.结果:雷公藤多甙(5~20μg/m1)、IL-10(50~200 ng/ml)能下调DC表面HLA-DR和CD80的表达,同时雷公藤多甙、IL-10能抑制DC内IL-12 p40 mRNA的转录和分泌.结论:雷公藤多甙、IL-10能通过抑制表面分子的表达和细胞因子的合成而干扰DC的成熟和功能.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 HBV 携带者 CD +8 T 细胞表面活化分子 CD38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研究

    作者:陈雪芳;周亚娣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CHB)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及 HBV 携带者 CD +8 T 细胞表面活化分子 CD38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32例经阿德福韦酯治疗的 CHB 患者、31例 HBV 携带者和28例健康对照者,采集 CHB 患者治疗前后及 HBV 携带者和健康对照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CD +4和 CD +8 T 细胞数量和比例,以及 CD +8 CD +38和 CD +8 HLA-DR +T 细胞比例。结果CHB 患者治疗前 CD +8 CD +38 T 细胞比例为(58.4±12.7)%,显著高于 HBV 携带者的(46.8±8.5)%和健康对照组的(24.3±7.9)%,阿德福韦酯治疗后显著降低(34.2±9.4)%,HBV 携带者 CD +8 CD +38 T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F =8.27,P =0.000)。CHB 患者治疗前 CD +8 HLA-DR +T 细胞比例为(43.3±12.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9.8±5.7)%(F =13.48,P =0.000),但与 HBV 携带者的(37.1±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德福韦酯治疗后显著下降,仍高于正常水平(P <0.05)。结论HBV 感染可以引起CD +8 T 活化水平显著升高,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能够降低 CD +8 T 的活化。CD +8 T 活化水平是良好的 HBV 感染病情评价指标。

  • 广西地区哮喘儿童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等位基因研究

    作者:谢庆玲;秦岭;焦伟;王琳;胡琼燕;谭颖;刘晓春;陆元奉;杜华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哮喘儿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位点等位基因的遗传分布情况.方法 将居住广西南宁地区无血缘关系的84例哮喘儿童(哮喘组)及168名无哮喘和特应性疾病的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Pharmacia UniCAP系统检测哮喘儿童血清总IgE水平,同时完成10种吸入性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和肺功能检查.应用基因芯片法检测HLA-DR的21个基因位点.结果 哮喘组HLA-DR B1*070X基因和HLA-DR B1*11XX基因频率(2.98%、13.69%)高于对照组(0.3%、5.95%)(χ2=6.915,9.478 P<0.05,0.01),优势比(OR)分别为10.57(95%可信限1.215~91.986)和2.79(95%可信限1.429~5.449);HLA-DR B3(52)*010X基因频率哮喘组(7.14%)显著低于对照组(13.99%)(χ2=5.854 P<0.05),OR为0.429(95%可信限0.214~0.862).结论 HLA-DR B1*070X基因和 HLA-DR B1*11XX基因与广西南宁地区哮喘儿童易感性相关;而HLA-DR B3(52)*010X基因对机体可能有保护作用.

  •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单核细胞HLA-DR分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邢同京;徐洪涛;叶军;沈美龙;沈桂堂;咸建春;张立新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功能变化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重型肝炎患者单核细胞HLA-DR分子的表达及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加以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尤其以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下降为明显;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IL-10的水平则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HLA-DR的表达水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呈正相关(rs=0.61,P<0.01).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死亡与存活组比较,前者HLA-DR水平明显降低;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水平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密切相关,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分子水平有助于评价重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以及判断预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