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石学敏院士针刺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经验

    作者:许军峰;卞金玲

    多发性硬化症(MS)病因复杂,复发率和致残率高,发病机制不明确,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在中国,MS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多年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能有效改善MS神经症状,调节免疫功能,缓解复发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近年已显现为中医优势病种之一.其发病与脑神、脾胃和肝肾、督脉有密切关系.石学敏院士以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华佗夹脊刺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经验丰富.介绍其针灸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经验,以期为同仁提供参考.

  • 临床孤立综合征和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MR弥散张量成像的对比研究

    作者:LIU Ya-ou;于春水;LI Kun-cheng;林富春;DUAN Yun-yun;秦文;WANG Hui

    目的 探讨MS早期阶段即CIS是否已存在可被DTI发现的异常改变及其严重程度,揭示其可能反映的病理改变,与临床状态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入认识CIS与MS的关系.方法 选择19例CIS患者、19例临床确诊的RRMS患者和19例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采集数据,包括常规T1WI、T2WI、DTI,经后处理得到:T2WI上病灶的体积、平均弥散率及各向异性分数,全脑(WB)、表现正常脑组织(NABT)的平均弥散率、各向异性分数直方图,其中提取出下列指标:平均值、直方图峰高和峰位置.应用社会统计软件包(SPSS 11.5)对以上观察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IS与RRMS患者病灶体积、平均弥散率、平均各向异性分数均无显著性差异.WB及NABT平均弥散率正常对照组、CIS组、RRMS组依次增高,平均各向异性分数正常,对照组、CIS组、RRMS组依次减低,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NABT平均弥散率图峰高正常对照组、CIS组、RRMS组依次降低,平均各向异性分数图峰位置正常,对照组、CIS组、RRMS组依次左移,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IS患者各项DTI指标与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相关.RRMS患者病灶平均分数各向异性(r=-0.566,P=0.012)、WB的平均弥散率(r=0.497,P=0.030)、NABT的平均弥散率(r=0.692,P=0.001)与EDSS评分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 本研究表明DTI可以敏感的显示CIS及MS全脑病变,作为MS早期表现的CIS患者全脑包括病灶、NABT均已发生了病理改变,但其病灶与M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NABT的严重程度较MS轻微.

  •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视放射区的扩散张量成像表现

    作者:陈晓娅;李咏梅;尹平;韩永良;付佳亮;向雅芸

    目的 基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追踪成像(DTT)方法 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视放射区的结构改变.资料与方法收集伴有单侧视力受损RRMS患者10例,双侧视力受损RRMS患者11例,无视力受损RRMS患者13例,健康对照15例.4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使用DTI及DTT方法,将4组受试者的视放射区作为感兴趣区,分别追踪双侧视放射纤维束,并计算视放射纤维的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轴向扩散系数(λ⊥)、横向扩散系数(λ∥),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 ①单侧视力受损组患侧FA值、λ∥值比健侧明显减低(P<0.05),其余各组组内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单侧视力受损组、双侧视力受损组及无视力受损组FA值明显减低(P<0.05),λ⊥值明显升高(P<0.05),双侧视力受损组的ADC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③双侧视力受损组FA值比单侧视力受损组及无视力受损组明显减低(P<0.05),ADC值及 λ⊥值明显增高(P<0.05),而单侧视力受损组的FA值与无视力受损组比较明显减低(P<0.05).结论 RRMS在单侧视力损伤、双侧视力损伤及无视力损伤情况下,其视放射区域均可能存在脱髓鞘损伤的改变.RRMS双侧视力损伤的视放射区域损伤程度严重,其次分别为单侧视力损伤及无视力损伤.不同情况下的视力损伤与相应的视放射区域损伤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信息.

  •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脑灰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于春水;李坤成;林富春;蒋田仔;孙虹;陈彪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直方图分析,明确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表现正常脑灰质(NAGM)是否存在隐匿性损伤,并研究脑灰质DTI直方图指标与扩展残疾功能状态量表(ED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4例RRMS患者和24名性别及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检查,分割提取NAGM后,绘制出NAGM的平均弥散率直方图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RRMS患者NAGM的平均弥散率[(1.134±0.086)×10-3 mm2/s]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0.993±0.042)×10-3 mm2/s,t=7.198, P《0.01],平均弥散率直方图峰位置[(0.880±0.089)×10-3 mm2/s]也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0.812±0.017)×10-3 mm2/s,t=3.685, P=0.001],而平均弥散率直方图峰高(6.138‰±1.371‰)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8.889‰±1.339‰,t=7.032,P《0.01).RRMS患者NAGM的平均弥散率直方图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在RRMS患者,所有NAGM的平均弥散率直方图指标与EDSS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 RRMS患者的NAGM内存在隐匿性损伤.

  • 甲泼尼龙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辅助T细胞17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梁军利;吕海东;钱琪;秦冬香;马晓丽;许予明

    目的 探讨辅助T细胞17(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3、17A、21、22、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甲泼尼龙对其影响.方法 设立RRMS组38例和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NNID)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NNID患者和甲泼尼龙治疗RRMS患者前后血清和脑脊液中IL-23、IL-17A、IL-21、IL-22、TGF-β、IL-6的水平.结果 RRMS组治疗后血清和脑脊液中IL-17A、IL-23、IL-21、IL-2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仍较NNID组高,TGF-β水平较治疗前增高[血清:(17.0±5.9) pg/ml与(34.1±6.5)pg/ml,t=14.351,P=0.000;脑脊液:(26.4 ±4.7) pg/ml与(73.2±19.7) pg/ml,t=16.352,P=0.000];RRMS组治疗前血清和脑脊液中TGF-β水平低于NNID组[血清:(30.2±8.9) pg/ml,t=6.769,P=0.012;脑脊液:(31.4±7.5) pg/ml,t=9.368,P=0.017],治疗后脑脊液中TGF-β水平显著高于NNID组(t=9.138,P=0.000);相关性分析:RRMS组治疗前血清中IL-23与IL-17A正相关;脑脊液中IL-23、IL-17A、IL-21两两正相关.结论 甲泼尼龙治疗后RRMS血清和脑脊液中IL-23、IL-17A、IL-21、IL-22水平降低,TGF-β水平升高.IL-23、IL-17A、IL-21、IL-22、TGF-β与RRMS发病可能相关.

  • 应用体素的形态学研究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全脑灰质萎缩特点

    作者:段云云;李坤成;刘亚欧;梁佩鹏;贾秀琴;于春水;秦文;叶静;孙慧

    目的 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研究方法比较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elerosis,RRM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局部脑灰质的体积差异,推断灰质体积变化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对32例RRMS患者和32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MRI和三维T1WI扫描,采用参数统计软件包SPM5进行图像后处理,对RRMS组及对照组数据进行基于体素的统计学比较.利用相关分析检测患者灰质体积的变化与疾病病程、临床残疾程度及脑内可见病灶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RMS患者的灰质萎缩区域分布广泛,在两侧丘脑(左侧2031,右侧1711)、尾状核(左侧815,右侧1031)、海马旁回(左侧313,右侧467)及额、颞、顶、枕叶多个皮质区域,灰质体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53~11.163,校正后均P<0.01).RRMS患者两侧丘脑(左侧r=-0.596,右侧r=-0.694)和右侧尾状核(r=-0.409)的体积与脑内可见病灶的体积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 RRMS患者灰质萎缩具有分布广泛的特征,尤其在深部灰质更显著.灰质萎缩的关键机制可能是继发于脑内可见病灶的神经元或轴索变性.

  •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看似正常脑白质区脑血流量分析

    作者:马笑笑;吕晋浩;唐静;黄德晖;马林;娄昕

    目的 采用三维准连续脉冲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技术研究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S)患者看似正常的脑白质区(normal appearing white matter,NAWM)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变化,并分析其临床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9例RRMS患者及年龄性别完全匹配的17名健康志愿者.所有受试者通过GE公司的3.0 T MR采集了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e,T2WI)、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imensional fast spoiled gradient echo,3D-FSPGR)及3D pCASL.将3D pCASL标准化配准后在半卵圆中心NAWM、侧脑室旁NAWM手绘感兴趣区,得到两个区域的平均CBF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RRMS和健康志愿者的NAWM CBF值的差异,并将CBF值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比较,RRMS患者半卵圆中心NAWM及侧脑室旁NAWM的CBF值明显降低(半卵圆中心NAWM:32.5452±4.5848 vs 35.4865±5.7968,P=0.036;侧脑室旁NAWM:30.7788±4.1746 vs 34.0530±4.4821,P=0.006).RRMS患者半卵圆中心NAWM及侧脑室旁NAWM的CBF值与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发病次数、病程、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采用3D pCASL技术定量分析RRMS患者微循环的脑血流灌注情况发现,在常规MRI没有明显病变的NAWM的CBF值明显降低.该研究表明RRMS患者NAWM存在潜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进一步提示血流动力学因素在RRMS患者的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静息态脑运动网络功能连接的MRI研究

    作者:王杏;周福庆;曾献军;何来昌;姜建;王博;陈琪;龚洪翰

    目的 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静息态脑运动网络的功能连接.方法 选取25例RRMS患者(RRMS组)和2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3TMR扫描仪进行fMRI扫描.以双侧初级运动皮层(M1)为种子点,在Matlab7.8平台上采用静息态fMRI数据处理助手(DPARSF)、统计参数图(SPM)8、REST软件包对图像进行种子点功能连接处理,使用单样本t检验获取RRMS组与对照组各自的运动网络图,使用双样本t检验统计RRMS组和对照组脑运动网络的差异脑区.结果 基于种子点功能连接图,RRMS组和对照组静息态运动网络主要分布在双侧中央前后回、双侧辅助运动区(P<0.001);与对照组比较,RRMS组功能连接减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扣带回、海马旁回及左小脑后叶(体素大小范围为43 ~ 273,t值为-4.9093 ~-3.2837,P值均<0.01),功能连接增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左中央后回、左辅助运动区、右枕中回、右舌回、左颞中回及右中央前回(体素大小范围为41~ 65,t值为2.4646~4.1263,P值均<0.01).结论 RRMS患者存在与静息态运动网络中心节点M1功能连接的异常改变.

  •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脑内病灶动态对比增强MRI灌注及渗透特点

    作者:尹平;曾春;王静杰;周津如;曹鹏;李咏梅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结合Patlak模型评估多发性硬化(MS)患者病灶及看似正常白质(NAWM)区的渗透和灌注特点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所有患者行常规MRI和DCE-MRI检查,然后应用单室Patlak模型进行数据后处理,计算MS患者脑内非强化病灶、病灶旁NAWM区、远离病灶NAWM区的容积转移常数(Ktrans)、对比剂血管内容积(Vp)及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以中位数(上四分位数,下四分位数)表示,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灌注伪彩图.结果 非强化病灶区、病灶旁NAWM区与远离病灶NAWM区的Ktrans值分别为0.132(0.064, 0.233)、0.111(0.060, 0.233)、0.077(0.044, 0.185) min-1,非强化病灶区的Ktrans值明显高于远离病灶的NAWM区(χ2=7.582,P<0.05),病灶旁NAWM区Ktrans值与非强化病灶区和远离病灶NAWM区Ktran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强化病灶区、病灶旁NAWM区与远离病灶NAWM区的CBV值分别为10.660(5.555, 22.193)、9.359(4.883, 16.290)、6.814(4.699, 13.623) ml·100 g-1,非强化病灶CBV明显高于远离病灶NAWM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4,P<0.05);病灶旁NAWM区与非强化病灶及远离病灶旁NAWM区的CB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个部位间Vp和CB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基于T1WI的DCE-MRI结合Patlak模型能定量分析MS患者病灶及NAWM区的灌注及渗透特点,准确地反映MS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β-1b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干预疗效探讨

    作者:臧福才;林平

    目的 探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β-1b(rhIFNβ-1b)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明确诊断的RRMS患者30例,根据是否接受rhINFβ-1b治疗分为强化治疗组(11例)、常规治疗组(19例),随访24个月,完善所有患者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扩展致残量表(EDSS)评分、年复发次数,在初始入院(T0)、治疗结束后(T1)、随访6个月(T2)、12个月(T3)及18个月(T4)时问点观察MRI T2序列及增强扫描病灶数目,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严重程度,绘制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变化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综合判断药物干预疗效.结果 强化治疗组治疗后EDSS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且强化治疗组治疗后EDSS评分[(1.59 ± 0.75)分比(4.07 ± 0.95)分]及年复发次数[(0.93 ± 0.38)次/年比(2.41 ± 0.54)次/年]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治疗组T0~T4时问点T2序列及增强扫描病灶数目总体均呈下降趋势,而常规治疗组T0~T4时问点T2序列病灶数目呈上升趋势,但增强扫描病灶数目呈折线波动性变化.绘制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变化ROC 曲线,结果显示强化治疗组曲线下面积为 0.947,常规治疗组曲线下面积为 0.899.结论 rhINFβ-1b可有效改善症状,明显减少RRMS患者的临床复发和MRI活动性病灶,延缓病情进展,不良反应较少.

  •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丘脑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段云云;李坤成;刘亚欧;任卓琼;黄靖;叶静;董会卿;陈海

    目的 通过扩散张量成像研究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常规MRI表现正常的丘脑扩散参数异常,以及与临床残疾程度和认知损害间的相关性.方法 24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和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分别接受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利用兴趣区法测量影像正常的丘脑扩散参数,比较两组受试者丘脑平均扩散率和部分各向异性间的差异性,并评价患者丘脑扩散参数与临床相关评分及病灶体积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组患者丘脑平均扩散率[(85.34+14.68)x10-3mm2/s]低于正常对照组[(98.42±13.10)×10-3mm2/s],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7,P=0.002);丘脑部分各向异性(0.40±0.04)高于正常对照组(0.36±0.0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3.163,P=0.003).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组患者丘脑平均扩散率与同步听觉连续加法测验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 0.711,P=0.000).结论 对常规MRI表现正常的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扩散张量成像可以发现丘脑异常.而且丘脑扩散异常与患者认知损害存在相关性,提示扩散张量成像作为评价临床功能的重要指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干扰素β对临床孤立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作者:侯玉立;周培斌;刘桂芬

    目的 评价干扰素β与安慰剂对照治疗临床孤立综合征(CI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关于干扰素β与安慰剂对照治疗CIS随机对照试验,对满足质量评价标准的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1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干扰素β与安慰剂对照治疗CIS的随机对照试验4项,共计患者1362例,根据随机分配、分配方案隐藏及盲法描述三项指标进行文献质量评分,A级1项,B级3项,Meta分析结果 显示,干扰素β治疗使CIS转化为临床确诊的多发性硬化(CDMS)发生率的RR值为0.64,P<0.01.流感样症状发生的RR值为1.88,P<0.05;注射部位异常反应发生的RR值为5.28,P<0.01.发热发生的RR值为2.55,P<0.05;肌痛发生的RR值为1.87,P<0.05;白细胞减少发生的RR值为3.19,P<0.01;转氨酶升高发生的RR值为4.69,P<0.01;而抑郁发生的RR值为1.22,P=0.26;寒战发生的RR值为1.51,P=0.35,尚不能认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扰素β治疗使CIS转化为CDMS的发生率降低;不良事件以干扰素β治疗组更为常见.

  • 干扰素β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侯玉立;周培斌;刘桂芬

    目的 评价干扰素(IFN)β与安慰剂对照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搜集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关于IFN-β与安慰剂对照治疗RRMS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文献质量评价标准纳入研究文献,采用RevMan4.2.1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IFN-β与安慰剂对照治疗RRMS的4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117例患者,文献质量评分A级3项,B级1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IFN-β治疗RRMS复发的RR值为0.82,P<0.01;使RRMS转化为慢性持续进展型MS发生的RR值为0.70,P=0.001.流感样症状发生的RR值为1.70,P=0.001;发热发生的RR值为1.92,P<0.01;肌痛发生的RR值为1.88,P=0.04;寒战发生的RR值为2.32,P=0.001;白细胞减少发生的RR值为4.51,P=0.001;转氨酶升高发生的RR值为3.62,P=0.0002;IFN-β治疗组均高于安慰剂治疗组.而发生恶心及腹泻(RR值为1.51)、抑郁(RR值为0.96)、疲乏(RR值为1.27)、注射部位异常反应(RR值为2.40)、头痛(RR值为1.19)的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β治疗可减少RRMS的复发及延缓RRMS转化为慢性持续进展的发生;不良反应以干扰素β治疗组较常见.

  • 芬戈莫德和特立氟胺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的成本效果分析

    作者:何艳茹;侯玉立;李红艳;贾玉娟

    目的 评价芬戈莫德和特立氟胺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的成本-效果.方法根据疾病进展情况,确定RRMS治疗发展过程分为EDSS 0-2.5、EDSS3-5.5、EDSS6-7.5、EDSS8-9.5、死亡5个状态,构建Markov状态转移模型.综合临床试验FREEDOMS及TOWER研究结果、其他公开发表的文献获取Markov状态转换模型中各状态间的转换概率、健康效用值及成本.建立Markov决策树,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一维敏感度分析.结果 芬戈莫德10年的成本为254,129美元,比特立氟胺多143,801美元;健康效果值为7.11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比特立氟胺少0.01 QALYs,两者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5,742美元/QALY和15,496美元/QALY.一维敏感度分析结果比较稳定,不影响分析结论.结论 与芬戈莫德比较,特立氟胺治疗方案更具成本效果.

  • 甲泼尼龙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疗效观察

    作者:吴祥;杨军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冲击疗法(MPPT)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MS)的疗效.方法 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在急性期采用MPPT治疗,缓解期采用干扰素-β1α(IFN-β1α)治疗;对照组仅在急性期采用MPPT治疗.结果 MPPT急性期总有效率达98.9%.观察组采用IFN-β1α治疗期间,MS复发率为30.2%,对照组随访2年复发率为53.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复发缓解型MS,在急性发作时采用MPPT疗法缓解急性期症状,缓解期采用IFN-β1α预防复发,是较好的治疗方案.

  • 多发性硬化复发、缓解期血清MMP-9、TIMP-1含量的变化

    作者:叶励超;蔡若蔚;黄玉婷;钱加强;洪志林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与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关系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RRMS复发期患者28例、缓解期患者20例,并选择正常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MP-9、TIMP-1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RMS复发期患者血清MMP-9水平、MMP-9/TIMP-1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较缓解期患者也有明显升高(P<0.05),TIMP-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但与缓解期患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655).RRMS复发期患者血清MMP-9水平、MMP-9/TIMP-1比值与EDSS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MMP-9含量、MMP-9/TIMP-1比值与RRMS的炎症活动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RRMS活动性的血清学指标.

  •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脑白质 MRI 检测形似正常区的微细结构变化

    作者:张向前;熊秋翌

    目的: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 RRMS)患者常规MRI 图像显示的形似正常脑白质区是否存在微细结构异常。方法选取12例RRMS患者( RRMS组)和10例年龄和文化程度与其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应用GE Signa Excite 3.0T超导型MRI分别检测双侧额叶白质、双侧半卵圆中心、前角周围白质、后角周围白质等脑区,取同一部位相邻三个层面的形似正常区解剖结构作为感兴趣区( ROI),分别测定各ROI向异性( FA )、表观弥散系数( ADC)值。结果 RRMS组脑部双侧的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前角周围白质、后角周围白质ROI的FA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脑部右侧额叶白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左侧半卵圆中心、右侧半卵圆中心、左侧后角周围白质、右侧后角周围白质ROI的ADC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他部位ROI的FA值、ADC值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结论 RRMS患者MRI显示脑白质的形似正常区存在广泛的微细结构损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