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丹芪偏瘫胶囊中羚羊角用人工牛黄替代的体外研究

    作者:王进博;李正;陈涛;张艳军;崔维利;李进

    为研究丹芪偏瘫胶囊(DPC)及DPC去羚羊角人工牛黄翻倍(DPCBD)对神经再生和血管再生的作用,初步探讨人工牛黄替代羚羊角的可能性,进行了体外培养细胞实验.本实验分为空白血清对照组、模型组、DPC组(0.306 g· kg-1·d-1,以下相同)、丹芪偏瘫胶囊去羚羊角(DPC RA)组、DPCBD组.体外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以及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并将3种细胞共培养,模拟神经血管单元,用微管相关蛋白Ⅲ(β-tubulinⅢ)抗体标记神经元,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astrocytes.酶标仪法检测BMEC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BMEC管样结构形成,显微镜下计数与BMEC黏附的白细胞个数,免疫荧光法检测β-tubulinⅢ和GFAP阳性细胞比例以及RT-PCR法检测NGF,BDNF,VEGF和VEGFr-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DPC和DPCBD均可减少LDH漏出;均可促进BMEC管样结构形成;均可抑制白细胞与BMEC黏附;均可增加β-tubulinⅢ阳性细胞分化比例(P<0.01),降低GFAP阳性细胞比例(P<0.01);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共培养细胞NGF,BDNF,VEGF和VEGFr-2 mRNA的表达,其中对NGF和VEGF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2组疗效相当.DPCRA组对各指标的影响明显不如DPCBD和DPC组.DPCBD与DPC对神经再生和血管再生的作用疗效相当,提示丹芪偏瘫胶囊中羚羊角可用人工牛黄进行替代.

  • 丹芪偏瘫胶囊中羚羊角用人工牛黄替代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进博;陈涛;李正;张艳军;崔维利;李进

    为研究丹芪偏瘫胶囊(DPC)及其羚羊角替代方(DPCAS)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人工牛黄替代羚羊角的可能性,该文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将1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DPC(0.246 g· kg-1·d-1)组,丹芪偏瘫胶囊去羚羊角(DPCRA,0.246g·kg-1 ·d-1)组,丹芪偏瘫胶囊去羚羊角人工牛黄翻倍(DPCBD,0.246 g· kg-1·d-1)组.于第5天给药后1h制备MCAO模型.术后24 h,眼内眦取血,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内皮素(ET)含量.术后72 h取脑组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大脑梗死面积、测定脑指数.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脑组织bcl-2,caspase-3,IL-1β,P-选择素,E-选择素,ICAM-1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半暗区ICAM-1,IL-1β,TNF-α,IL-6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PCBD和DPC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均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指数和脑指数(P<0.05),均可明显增强大鼠血清SOD活性(P<0.05);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鼠血清ET水平;均可降低脑组织caspase-3的表达(P<0.05),升高bcl-2的表达(P<0.05);均可降低脑组织IL-1β,P-选择素,E-选择素,ICAM-1 mRNA的表达(P<0.05),均能减少缺血半暗区ICAM-1,IL-1β,TNF-α,IL-6阳性细胞的表达(P<0.05).DPCRA组对各指标的影响明显不如DPCBD和DPC组.表明DPCBD与DPC疗效相当,提示丹芪偏瘫胶囊中羚羊角可用人工牛黄进行替代.

  • 丹芪偏瘫胶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进展

    作者:郑海珍;赵晓峰

    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又名“中风”、“脑卒中”.尽管临床治疗中风有一些进步,但大多数患者预后不佳,急需找到一种治疗中风疗效更好的方法.在中国,传统中药制剂丹芪偏瘫胶囊已广泛用于临床以促进脑卒中的康复.中国医学界分别对比了丹芪偏瘫胶囊与步长脑心通胶囊(另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制剂)、曲克卢丁(西药)、常规中风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均表明,丹芪偏瘫胶囊治疗中风疗效确切并相对安全.而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中东地区和东南亚,也纷纷对丹芪偏瘫胶囊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了多样的评估,也证实丹芪偏瘫胶囊的疗效与安全性.该药的临床价值日益受到重视,需要更多大样本、随机双盲的多中心试验检验其疗效与安全性.

  • 丹芪偏瘫胶囊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建萍;王进博;王洋;陈涛

    [目的]探讨丹芪偏瘫胶囊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丹芪偏瘫胶囊给药组(43.2 mg/mL).制备四动脉结扎大鼠缺血模型,造模后2周开始给药,给药周期为1个月.采用Morris水迷宫及疲劳仪考察各组对前脑缺血模型大鼠平衡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芪偏瘫胶囊给药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减少(P<0.05),在平台停留显著增高(P<0.01),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1),从转棒上掉落下来的次数明显减少(P<0.01),在转棒上的长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结论]丹芪偏瘫胶囊对四动脉结扎所致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芪偏瘫胶囊中胆红素的含量

    作者:郭伟;苏展腾;薛坤

    [目的]建立丹芪偏瘫胶囊中胆红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以InertexC18(250mm×4.6mm,5μm)柱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三氯甲烷-1%磷酸(81:13:6),检测波长:450nm.[结果]胆红素浓度在10~40mg/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8%,RSD为0.74%.[结论]该法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丹芪偏瘫胶囊中人工牛黄的胆红素含量测定.

  • 丹芪偏瘫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作者:闫雪梅;吕曙华;赵慧萍

    [目的]建立丹芪偏瘫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丹芪偏瘫胶囊中赤芍、丹参进行定性鉴别,对地鳖虫、全蝎进行显微鉴别,并用薄层扫描法对黄芪中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检测波长为530 nm;展开剂为氯仿-甲醇-水=13:6:2;显色剂为10%硫酸乙醇溶液.[结果]黄芪甲苷在0.525~10.5μ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96.56%,峰面积(RSD)为1.15%.[结论]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强、稳定性好,可作为丹芪偏瘫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

  • 丹芪偏瘫胶囊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洋;陈涛;张艳军;李正;崔维利;李进

    目的 采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丹芪偏瘫胶囊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银杏叶片6.58 mg/kg),丹芪偏瘫胶囊高、中、低剂量(306、153、76 mg/kg)组.各组大鼠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3d,于第3次给药后1h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术后24 h眼内眦取血,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内皮素(ET)水平.术后72 h取脑组织,红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大脑梗死面积、脑指数.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丹芪偏瘫胶囊高、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梗死指数和脑指数(P<0.05),丹芪偏瘫胶囊各剂量组均可增强大鼠血清SOD的活性,其中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丹芪偏瘫胶囊各剂量组可降低大鼠血清ET水平,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丹芪偏瘫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脑水肿、抗氧化及抑制ET生成有关.

  • 丹芪偏瘫胶囊重金属的含量测定

    作者:刘建萍;陈涛;孟萌

    目的:对丹芪偏瘫胶囊的5种重金属(Pb、Cd、Cu、As、Hg)含量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处理,通过原子吸收法(AAS)进行测定.结果:10批丹芪偏瘫胶囊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要求.结论: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能准确测定丹芪偏瘫胶囊中重金属的含量.

  • HPLC法测定丹芪偏瘫胶囊成品中丹酚酸B的含量

    作者:阎雪梅;陈涛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芪偏瘫胶囊成品中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冰乙酸(30∶70∶1.2),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6 nm.结果:丹酚酸B线性范围0.01984~0.3968mg/ml(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15%,RSD为1.2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药成品的定量分析方法.

  • 丹芪偏瘫胶囊中间体的HPLC/DAD/ELSD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马志平;陈涛;李进;孟萌;贾薇;贾美娜

    [目的]建立丹芪偏瘫胶囊中问体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DAD/ELSD)指纹图谱,为全面科学控制丹芪偏瘫胶囊的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ELSD串联技术,色谱柱:Waters Bridge柱,RPl8(4.6mm×250mm,5.0 μm).流动相A:10%乙腈-冰醋酸(500∶2.2,v/v),B:90%乙腈-冰醋酸(500∶2.2,v/v),柱温:35℃,进样量:20μL,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54nm;漂移管温度: 50℃,加热器级别:68%,载气压力:35PSI,增益值:60.[结果]建立的方法对丹芪偏瘫胶囊中紫外吸收的成分和无紫外吸收的成分均有良好的分离,一次进样同时测定了两类不同成分的指纹图谱,不同批次问的相似度符合相关规定.[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丹芪偏瘫胶囊中问体中两类不同成分指纹图谱的同时测定.

  • 丹芪偏瘫胶囊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130例

    作者:盛坤;蔡辉;高旸

    目的:观察丹芪偏瘫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口服丹芪偏瘫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130例,疗程2个月.结果:基本治愈38例,显著进步59例,进步2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92%,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0.05).结论:丹芪偏瘫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肯定.

  • 石氏中风单元疗法配合清开灵治疗脑出血36例

    作者:康学民;王静敏;李国臣

    以醒脑开窍针刺法和丹芪偏瘫胶囊为主,结合现代康复手段,配合饮食、运动、心理及护理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案即石氏中风单元疗法[1],为石学敏院士所创,同时为国家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临床应用此技术,结合清开灵针剂治疗脑出血36例,疗效突出,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 丹芪偏瘫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作者:唐成定

    2000年1月~2003年1月,笔者应用丹芪偏瘫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42例,并与西药曲克卢丁治疗的36例作对照比较研究,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 丹芪偏瘫胶囊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宋洁瑾;陈涛;阎雪梅;李进

    目的:对丹芪偏瘫胶囊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与挥发性单味药材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超声和挥发油提取法提取丹芪偏瘫胶囊、川芎、当归、石菖蒲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GC-MS法分析鉴定其成分组成和含量.结果:从丹芪偏瘫胶囊、川芎、当归、石菖蒲中分别鉴定了40、25、26、29个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1.36%、69.01%、89.17%、90.11%.结论:丹芪偏瘫胶囊中挥发性成分主要有α-细辛脑、Z-藁本内酯、β-细辛脑、丁香酚甲醚等,绝大部分来自川芎、当归、石菖蒲3种药材.

  • HPLC-ELSD法测定丹芪偏瘫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作者:刘雪平;徐跃红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丹芪偏瘫胶囊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Intertex C18(250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黄芪甲苷检测浓度在0.091 5~0.915 mg·mL-1范围内的对数值与峰面积积分值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101.12%,RSD=1.75%(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丹芪偏瘫胶囊的质量控制.

  • 丹芪偏瘫胶囊挥发性成分的GC-MS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宋洁瑾;陈涛;李进

    目的:建立丹芪偏瘫胶囊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方法:采用GC-MS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BPX 5,进样口温度为250℃,程序升温,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 ml/min,分流进样,分流比为50:1,进样量为0.02μl;质谱条件:离子源为电子轰击,轰击能量为70 eV,离子源温度为200℃,传输线温度为250℃,扫描范围为40~500 amu,溶剂延迟2 min.以色谱峰面积大的色谱峰为参照峰,分析10批丹芪偏瘫胶囊的共有峰,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分析,采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NIST)标准质谱数据库检索鉴定共有峰.结果:10批丹芪偏瘫胶囊有13个共有峰,相似度均>0.92;经验证,10批丹芪偏瘫胶囊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号峰为当归独有,2、4、5、7、8、12号峰为石菖蒲独有.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专属性强、方法稳定,可为丹芪偏瘫胶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