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TSR对胆囊癌的抑制作用及初步机制

    作者:金洲祥;朱少俊;张雪峰;章小平;王飞海

    目的 研究血管形成抑制剂3TSR对裸鼠皮下胆囊癌种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裸鼠皮下胆囊癌种植瘤模型,进行随机干预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3TSR组、5-氟尿嘧啶(5-FU)组和3TSR+5-FU组,每组6只.检测荷瘤体积、胆囊癌细胞增殖指数(PCNA)、凋亡率、微血管密度(MVD)、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及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1)3TSR组、5-FU组和3TSR+5-FU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分别缩小31.1%,38.3%和60.2%.对照组、3TSR组、5-FU组和3TSR+5-FU组胆囊癌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25.8±2.4)%,(23.7±5.0)%,(9.4±2.5)%和(11.9±3.8)%,其中3TSR组增殖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5-FU组和3TSR+5-FU组细胞增殖指数显著小于对照组和3TSR组(P<0.05).4组胆囊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1±1.4)%,(4.3±1.6)%,(19.8±5.1)%和(13.9±3.8)%,其中3TSR组胆囊癌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5-FU组和3TSR+5-FU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和3TSR组(P<0.05).4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5.2±4.6)%,(4.2±1.2)%,(8.7±2.1)%和(4.9±1.8)%,其中含3TSR的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FU组(P<0.05).4组内皮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3±1.4)%,(10.8±2.9)%,(5.1±2.1)%和(10.2±3.0)%,其中含3TSR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组VEGF表达率分别为(14.0±3.2)%,(4.7±2.8)%,(12.8±1.4)%和(6.7±2.9)%,其中含3TSR的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FU组(P<0.05).结论 3TSR显著减少肿瘤体积,抑制微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和抑制VEGF有关;3TSR与化疗药物5-FU合用对胆囊癌的治疗有协同作用.本研究为3TSR的临床前期应用提供了一定实验基础.

  • Survivin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53相关性研究

    作者:智绪亭;李亮;张宗利;魏其珍;曲辉

    目的 检测胆囊癌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研究其与胆囊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与p53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5例胆囊癌组织、20例胆囊息肉、20例胆囊炎及10例正常胆囊组织中Survivin和p53表达.结果 45例胆囊癌组织中40例表达Survivin蛋白,34例表达p53蛋白,表达p53的病例中,31例表达Survivin阳性.而在胆囊息肉、胆囊炎及正常胆囊组织中不表达.且Survivin的表达与胆囊癌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Nevin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p53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结论 Survivin在胆囊癌中的高表达提示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Survivin和p53突变对凋亡抑制的协同作用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王健生;段小艺;张明鑫;夏鹏;石景森

    目的 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胆囊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8例原发性胆囊癌病人中EGFRvⅢ的表达水平,并运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法进行半定量.结果 原发胆囊癌组织EGFRvⅢ表达的总阳性率为53%,其中腺癌的阳性率为51%.依据病理分级.EGFRvⅢ表达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Ⅲ级>Ⅱ级>Ⅰ级,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2.49,P=0.02,q=3.63,P<0.01,q=5.69,P<0.01).不同性别者EGFRvⅢ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t=1.29,P=0.20);EGFRvⅢ表达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r=0.03,P=0.88).结论 EGFRvⅢ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存在高表达.对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PML生长抑制因子用于胆囊癌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爱军;石景森;韩玥;任予;李磊;贺大林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PML基因对胆囊癌细胞(GBC-SD)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PML重组腺病毒的转导效率、GBC-SD中PML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及表达时间,MTT法检测PML基因转染后GBC-SD的生长状况,观察转染PML基因后GBC-SD的致瘤能力的变化.结果腺病毒滴度为100MOI时被感染的胆囊癌细胞可达100%,Ad-PML感染的GBC-SD能高效表达PML mRNA和PML蛋白,表达时间可持续2周以上,PML对GBC-SD体外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Ad-PML感染的GBC-SD不能在裸鼠体内形成肿瘤.结论腺病毒介导的PML基因能在GBC-SD细胞中稳定、高效表达,并能显著抑制GBC-SD细胞的体外生长及其在裸鼠体内的致瘤性,PML有可能用于胆囊癌的基因治疗.

  • 联合应用胸苷激酶基因和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对胆囊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常新忠;孙建芝;王占民;李志伟;赵志伦

    目的研究双自杀基因的应用对胆囊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方法脂质体法将CD和HSV-tk双自杀基因转染入PA317细胞,用其病毒上清转染胆囊癌细胞GBC-SD,G418筛选出阳性细胞GBC-SD/CD+tk,应用不同浓度的5-FC或(和)GCV,MTT法观察其杀伤作用;将不同比例的GBC-SD/CD+tk和GBC-SD细胞混合,联合应用5-FC和GCV杀伤,观察其旁观者效应.结果单独应用5-FC或GCV均能对转染阳性的GBC-SD/CD+tk细胞产生明显的杀伤效应,联合应用可以在较小的剂量下产生更大的杀伤作用;当阳性细胞比例达到20%时即可对半数细胞产生杀伤作用.结论双自杀基因的应用对胆囊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旁观者效应明显.

  • 端粒酶催化亚基h-TRT在胆囊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宁;郭仁宣;宋茂民;傅庆国;陈洋

    目的探讨端粒酶的催化亚基h-TRT(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在胆囊腺瘤恶变及不同病理分型、临床病理分期的胆囊癌以及胆囊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TRT在胆囊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特点.结果 h-TRT在胆囊恶性病变组中总的阳性率为81.3%,在不同组织分型中阳性率为50%~100%,在不同病理分期中阳性率为66.7%~100%;而在良性病变中无表达.h-TRT在腺瘤恶变,低分化以及晚期胆囊癌中表达较强.结论 h-TRT的表达与胆囊恶性病变密切相关,其表达与否与性别、年龄、组织分型和病理分期无关.h-TRT的表达增强与腺瘤恶变,低分化以及晚期胆囊癌有关.h-TRT可能对胆囊癌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 人胆囊癌SP细胞的分离及ABCG2和Oct-4的表达

    作者:胡均;秦仁义;黄丹;陈敏;王敏;杜志勇;刘文松

    目的 探索在人胆囊癌细胞系中是否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SP细胞(side populationcells)以及SP细胞、非SP细胞、GBC-SD细胞系之间在耐药基因ABCG2和胚胎干细胞表面标志Cot-4表达方面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FACS(流式激活细胞分选)技术分选出人胆囊癌SP细胞和非SP细胞.通过RT-PCR、Western blot以及流式技术来检测SP细胞、非SP细胞以及GBC-SD细胞系在ABCG2和Oct-4表达方面的差异情况.结果 人胆囊癌GBC-SD细胞系中存在着具有干细胞潜能的SP细胞.其所占的比例为(0.64±0.08)%,并且ABCG2在胆囊癌SP细胞中呈现出高表达的状态[(89.56±3.86)%],在非SP细胞中几乎不表达[(1.32±0.49)%],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BC-SD细胞系中呈弱表达[(12.37±1.61)%].Oer-4在三种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94.87±1.40)%、(88.16±2.34)%、(90.17±1.61)%,三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胆囊癌的起源与肿瘤干细胞密切相关并且在胆囊癌细胞系中存在着具有干细胞特性并且高表达耐药基因ABOG2的人胆囊癌SP细胞.

  • 胆囊癌细胞株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作者:杜俊凯;石景森;孙学军;徐怡庄;吴瑾光

    目的 建立胆囊癌体外培养细胞株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spectroscopy)检测的方法.对照胆囊癌组织光谱特征,研究胆囊癌细胞株的光谱表现;为红外光谱法诊断胆囊癌奠定细胞学基础.方法 应用美国Nicolet(尼高力)公司Magna750-Ⅱ型红外光谱仪.组织标本放置于欧米采样器表面进行检测,记录红外光谱;体外培养胆囊癌细胞株(GBC-SD)采取涂于BaF2窗片的方法,进行透射红外光谱检测,得到时间轴上体外培养细胞株的光谱图;选择特征性光谱与胆囊癌组织光谱进行比对.结果 成功地获得了体外培养胆囊癌细胞株的红外光谱图;胆囊癌细胞株红外光谱特征与相应癌组织光谱特征存在异同.结论 将体外培养肿瘤细胞株在BaF2窗片上涂片后.进行FT-IR测定是行之有效的细胞红外光谱检测手段,能得到体外培养细胞的红外谱图;胆囊癌组织所表现的红外光谱特征具有胆囊癌细胞本身的红外光谱特征,同时也具有组织自身的复杂特点;FT-IR应用于胆囊癌的定性诊断有充分的细胞学基础.

  • 胆囊良恶性病变cdx-2和Hep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杨竹林;杨乐平;付汐;苗雄鹰

    目的 研究胆囊腺癌、癌旁组织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adualtype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2,Cdx-2)和肝细胞抗原(hepatocyte antigen,Hep)表达水平,探讨两者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和35例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Cdx-2和Hep染色方法为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结果 胆囊腺癌Cdx-2和Hep表达阳性率(45.5%.41.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8.3%,23.9%,P<0.05)和慢性胆囊炎(5.7%,5.7%,P<0.01).腺瘤癌变、肿块大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病例Cdx-2、Hep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肿块大径≥2 cm及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或<0.01),未侵犯周围组织器官胆囊腺癌Cdx-2表达阳性率高于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病例(P<0.01);胆囊腺癌中Cdx-2与Hep表达呈高度一致性(x2=42.27,P<0.01).结论 Cdx-2和Hep表达可能是反映胆囊腺癌发生、进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胆囊黏膜肠化可能在胆囊腺癌发生中有重要临床病理价值.

  • siRNA干扰c-FLIP表达治疗胆囊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宗华杰;殷保兵;陈进宏;马保金;蔡端;何祥火

    目的 检测c-FLIP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干扰胆囊癌细胞c-FLIP表达后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胆囊组织,10例胆囊腺瘤和35例胆囊癌组织中c-FLIP的表达;siRNA干扰c-FLIP表达后,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倒置相差显微镜检查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状况.结果 在胆囊癌组织中,c-FLIP的表达明显高于在胆囊腺瘤(P<0.05)和正常胆囊组织中的表达(P<0.05);siRNA干扰c-FLIP表达后,胆囊癌细胞株SGC-996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倒置相差显微镜检查发现,干扰后细胞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流式细胞仪的检查发现干扰后细胞凋亡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结论 siRNA干扰c-FLIP表达的靶向治疗有可能成为治疗胆囊癌的新的方法.

  • 意外胆囊癌的诊治进展

    作者:黄泽平;吴新民;郭亚民

    胆囊癌是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现意外胆囊癌的几率逐渐增大.高龄、结石病史长等胆囊癌高危因素与意外胆囊癌相关.术中操作、人工气腹等原因可导致肿瘤的种植转移.不同分期的胆囊癌应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肿瘤的分期是重要的预后因子.本文综述了其临床特征、预后及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

  • LC意外胆囊癌的研究现状

    作者:石景森;任予

    随着LC的普及,意外胆囊癌因其极易发生转移、预后极差而引起人们关注.文献报道LC的UGC发生率在0.15%~2.85%之间,高龄、结石病史长等胆囊癌高危因素与UGC相关.切口种植转移为典型的临床病理表现,从一系列临床与基础相关研究发现,LC的术中操作和人工气腹对种植转移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对UGC的处理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尚需更多临床资料的验证.外科医师应当警惕UGC并积极预防切口种植的发生.

    关键词: 胆囊肿瘤
  •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处理

    作者:杨兴无;林韬;杨春明

    目的 讨论胆囊息肉样病变(GPL)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1年10年间经超声检查处理的GPL病例.结果 使用腹部超声检查方法确认GPL共591例,其中349例为女性,占59.1%;年龄范围20~73岁.有395例出现腹痛等症状,39.9%是单发息肉,9.8%同存胆囊结石.使用超声检查GPL的特异性为92.5%.136例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涉及胆囊癌的病例拟施行开腹胆囊扫除术.结论 多数小的GPL为良性,可静止多年.但具有年龄>50岁,息肉直径>10 mm的这两条主要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预测可能为恶变的GPL.其余恶变的危险因素尚有同存胆囊结石、单发性息肉、有临床症状的息肉等.

    关键词: 胆囊 息肉 胆囊肿瘤
  • 对我国胆囊癌临床诊治现状的种种思考

    作者:石景森;孙学军;郑见宝

    收集国内88篇公开报道的7882例胆囊癌临床分析资料,以了解国内胆囊癌诊治概况,探讨如何面对胆囊癌诊治的相关问题.文献收集范围与要求:(1)国内1980年1月至2008年6月刊出的胆囊癌文献;(2)病例分析报告均大于50例以上;(3)病例均来自国内一家单位(医院);(4)同一作者(单位)重复报道病例按多病例数计.资料分析表明,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女性多于男性.该病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率低,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虽然外科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手术切除率仍低.文中对胆囊癌诊治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作些讨论.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诊断 治疗
  • 拓扑异构酶Ⅱα,P糖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迅;陈祥柏;许峰;赵勇;祝学光;沈丹华;虞有智

    目的 从细胞分子水平对胆囊癌化疗的耐药性进行研究,为临床化疗药物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并获得更有效的临床化疗效果。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胆囊癌中的主要耐药基因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 Ⅱα, Topo Ⅱα)、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 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进行研究。结果 Topo Ⅱα在胆囊癌中的表达(91.7%)明显高于对照组(10%) (P<0.05)。P糖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58.3%)高于对照组(25%) (P<0.05)。Topo Ⅱα在低分化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癌,但与肿瘤的TNM分期无关。P糖蛋白的表达与胆囊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均无关。结论 Topo Ⅱα在胆囊癌中明显高表达,选择Topo Ⅱα抑制剂进行化疗有助于提高化疗效果。

  • 无症状性胆囊结石与胆囊癌

    作者:张可任;丁应文;马铁祥;王云;张进;曾世东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发生之间的关系及其手术时机.方法总结1982年1月至1999年12月手术切除胆囊结石4249例,合并胆囊癌23例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无症状性胆囊结石与症状性胆囊结石为两个研究单元,对比胆囊癌的发病情况及预后.结果无症状性胆囊结石组发现胆囊癌Nevin Ⅰ、Ⅱ期18例,Ⅲ期1例,Ⅳ期2例.症状性胆囊结石组发现Nevin Ⅲ期胆囊癌2例.手术后随访5年以上16例,5年生存率69.56%.结论重新评估无症状性胆囊结石的治疗策略,不应过分强调胆囊癌高危因素的存在,宜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态度.

  • 国内胆囊、胆道肿瘤文献期刊分布调查分析

    作者:马红婷;滕洪松;李成建;郑刚

    目的 为教学、医疗、科研人员迅速获取、利用国内期刊有关胆囊、胆道肿瘤的文献,找出核心期刊,同时也为各级图书信息部门选购该专业期刊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国内权威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2004-2006年登载胆囊、胆道肿瘤的1278篇文献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4-2006年载文量在7篇以上的期刊有48种,载文量达777篇.结论 18种期刊载文量共512篇,为核心期刊.<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载文量共计156篇,是首选核心期刊.

  • 基于阳性淋巴结数的进展期胆囊癌患者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

    作者:陈晨;刘德春;从龙龙;赵亚玲;张冠军;王林;耿智敏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阳性淋巴结数在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构建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8例进展期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44例,女114例;平均年龄(61±11)岁.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采用Cox多因素分析筛选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术后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评价模型.结果 46.8%(74/158)患者出现淋巴转移,清扫淋巴结数中位数为6.5(1.0~22.0)个,阳性淋巴结数为1.5(0~12.0)个,淋巴结阳性率为25%(0~100%).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9.0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0%、47.4%、42.8%.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切缘、病理分级及阳性淋巴结数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R=2.446,2.694,1.897,2.892;P<0.05).根据4个独立影响因素建立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3、5年模型的C指数分别为0.797及0.794.结论 阳性淋巴结数可应用于进展期胆囊癌患者的淋巴状态评估,指导患者生存预后分析.基于T分期、切缘、病理分级及阳性淋巴结数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对患者生存进行个体化预测.

  • siRNA沉默CHI3L1基因对人胆囊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

    作者:付亮;锁涛;李敏;宋陆军

    目的 探讨siRNA沉默CHI3L1基因对人胆囊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病毒感染和siRNA干扰技术沉默人胆囊癌细胞GBC-SD中CHI3L1基因(siRNA组),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siRNA-NC组)及空白对照组(GBC-SD组).采用CCK-8法检测3组细胞吸光度值(A450),Transwell小室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穿膜细胞数.3组细胞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 siRNA组24、48、72 h的A450分别为0.87±0.16、0.47±0.21、0.52±0.20,明显低于GBC-SD组的1.20±0.08、1.34±0.15、1.58±0.21(LSD-t=-4.061,-8.483,-7.698;P<0.05).Transwell小室细胞迁移实验显示siRNA组24 h的穿膜细胞数为(31.0±2.4)个,明显少于GBC-SD组的(92.0±7.2)个(LSD-t=-8.126,P<0.05).Transwell小室细胞侵袭实验显示siRNA组24 h的穿膜细胞数为(29.0±3.0)个,明显少于GBC-SD组的(76.0±5.2)个(LSD-t=-7.883,P<0.05).结论 siRNA沉默CHI3L1基因后可明显抑制人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 青蒿素抑制胆囊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及其机制

    作者:秦一雨;靳龙洋;葛安兴;黑振宇

    目的 探讨青蒿素对胆囊癌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0μmol/L青蒿素处理胆囊癌细胞GBC-SD(青蒿素组),同时设立未加青蒿素处理的对照组.采用划痕实验检测胆囊癌细胞迁移能力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形态变化.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cadherin、Slug、Vimentin、MMP-2、MMP-9等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两组表达量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划痕24 h青蒿素组划痕宽(393±23)μ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210±15)μm(t=13.415,P<0.05).青蒿素组GBC-SD穿膜细胞数为(93±8)个,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02±14)个(t=-17.037,P<0.05).青蒿素促使细胞形态从间质型向表皮型转化.青蒿素组GBC-SD细胞的Slug、Vimentin、MMP-2、MMP-9基因的mRNA分别为0.89±0.03、1.35±0.10、3.30±0.13、1.15±0.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8±0.12、3.22±0.15、4.72±0.19、1.95±0.15(t=-19.812,-20.775,-12.259,-9.438;P<0.05);而E-cadherin mRNA为2.06±0.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3±0.06(t=20.956;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青蒿素下调Slug、Vimentin、MMP-2、MMP-9,上调E-cadherin蛋白.结论 青蒿素可抑制胆囊癌细胞迁移和侵袭,其作用可能与抑制Slug基因表达逆转上皮间质转化,进而降低MMP表达有关.

825 条记录 5/42 页 « 12345678...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