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张有民主任针药并举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

    作者:高兵兵;唐智

    大连市中医医院张有民主任医师是辽宁省名医,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熟读伤寒论》 《金匮要略》等中医各家经典,在临床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治神经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遣方用药,独具匠心.耳石症患者在手法复位后,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沉,走路不稳等症状,称之谓残余症状.有些患者对此感到十分痛苦,并影响日常生活.笔者有幸随师学习,采用项针疗法,同时辨证口服中药,治疗该病,疗效显著,收获颇丰,现粗浅的谈一下导师临床治疗该病的经验.

  • 项针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残余症状40例

    作者:张华

    目的 探究项针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机理.方法 将80例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有残余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项针结合辨证取穴治疗;对照组常规口服倍他司汀治疗.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对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治疗均有一定效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 项针治疗优于口服倍他司汀片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且随诊观察复发机率低;针刺治疗无毒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

  • 头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

    作者:曲中源;冷辉;石磊;孙海波

    目的 观察头针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BPPV复位后有残余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顶中线、额中线、颞后线、枕下旁线针刺;对照组患者进行前庭功能康复锻炼,治疗4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8周后随访应用眩晕残障量表(DHI)评估患者残余症状中躯体(P)、功能(F)、情绪(E)状态.结果 两组治疗4周后、8周后随访DHI总分、P、F及E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后DHI总分、P、F及E评分降低,8周后随访E项评分降低(P<0.05).结论 头针可改善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及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 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西峰;王岩;刘郑生;肖嵩华;刘保卫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仍有残留神经症状,VAS评分在5分以上的患者46例,分为神经妥乐平组和安慰剂组各23例.神经妥乐平组给予神经妥乐平7.2NU+0.9%NS 100ml静脉点滴,连续10天;安慰剂组患者给予0.9%NS 100ml静脉点滴,连续10天.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和麻木感变化情况.结果:术后7、14、21、28天两组间疼痛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8天时两组的显效率为68.4%、33.2%;有效率为95.6%、55.6%;46例患者中有30例有麻木症状,术后7、14、21、28天两组间麻木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8天时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0.0%、18.0%;有效率为66.6%、25.0%.结论:神经妥乐平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的疼痛感和麻木感有缓解的效果.

  • 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宇;王红强

    目的 观察腰椎术后应用神经妥乐平对下肢残余放射痛、麻木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探讨腰椎术后促进神经恢复及减轻残余症状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进行手术的9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47例术后短期静脉给予神经妥乐平+七叶皂苷钠,对照组48例术后仅给予七叶皂苷钠.对比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患者主观麻木感,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1周及3个月的腰椎JOA、VAS评分及下肢麻木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妥乐平能有效缓解腰椎术后疼痛、麻木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联合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腰椎术后残余症状有明显疗效.

  • 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的疗效观察

    作者:蒋晓宾;吴国锋

    目的 探讨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管狭窄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腰椎管狭窄术后患者仍有残留神经症状,VAS评分在5分以上的患者21例,给予神经妥乐平7.2 U+0.9%生理盐水20 ml +2%利多卡因5 ml经骶管注射,7 d一次,4~5次为一疗程,观察患者在治疗后的疼痛、麻木感症状和神经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疼痛有显著性改善,治疗后28 d内有效率为90.4%.21例患者中有11例有麻木症状,治疗后麻木有显著性改善,治疗后28 d内有效率为63.6%.且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良好的有效率为76.1%.结论 神经妥乐平对腰椎管狭窄术后残留的疼痛感和麻木感有缓解的效果.

  • 认知行为疗法对围绝经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邢娟丽;康伟;闫小妮;徐宁;张少强

    目的 研究手法复位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对围绝经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BPPV)患者手法复位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确诊的围绝经期BPPV患者198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00例予以手法复位联合CBT,对照组98例仅接受手法复位治疗.以治疗后1周残余症状发生率和治疗后3个月的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评价CBT的效果.结果 治疗1周后,试验组残余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0% vs.45.9%,P< 0.01);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DHI评分均明显下降,试验组DHI总得分及情感、功能障碍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得分(P<0.01),但2组患者的躯体障碍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可降低围绝经期BPPV患者复位治疗后残余症状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 精神病人焦虑的生物反馈治疗

    作者:韩宏云;刘保群;程云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对精神病人焦虑的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式问卷,自由联想交谈,对存在焦虑表现及焦虑反映的患者给予生物反馈治疗.结果 2个疗程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生物反馈对精神病人的焦虑疗效较好.

  • 精神病人焦虑的生物反馈治疗

    作者:韩宏云;刘保群;程云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对精神病人焦虑的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式问卷,自由联想交谈,对存在焦虑表现及焦虑反映的患者给予生物反馈治疗.结果 2个疗程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生物反馈对精神病人的焦虑疗效较好.

  • 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后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效果观察

    作者:汪翔;楼敏芳

    目的 观察小剂量山莨菪碱片治疗后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PC-BPPV患者经Epley法复位成功后有残余症状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在Epley法复位后加用小剂量山莨菪碱性片(每次2.5mg,每日2次),口服2周,对照组经Epley法复位后不加用药物治疗.观察耳石复位前、复位2周后中文版眩晕障碍量表(DHI)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复位2周后,观察组DHI总评分、躯体评分、功能评分、情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轻度口干不适、轻微面色发红各1例,对照组未诉不适反应.结论 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PC-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效果较好,安全性良好,且成本低廉.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和病因分析

    作者:李斐;肖本杰;陈瑛;高博;严静宇;赵菲;周晓闻;顾欢欢;庄建华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持续时间及可能病因.方法 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的原发性良性阵发性置性眩晕且复位成功的60例患者,对其中存在残余症状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主观视觉垂直线(SVV)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进行记录,随访并记录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按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短时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7 d)和长时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7 d),比较2组患者上述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复位成功后存在残余症状的患者有36例(60.00%),其中22例(61.11%)患者在1周内自发缓解,14例残余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周.短时组患者复位后当日的VAS评分和HADS评分均低于长时组(P均<0.05),SVV反方向偏斜发生率高于长时组[63.6%(14/22)vs 28.6%(4/14),χ2=4.21,P=0.04],而2组的oVEMP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位成功后短暂的耳石器功能障碍和中枢再调定延迟参与了BPPV残余症状的发生,但其主观头晕症状较轻、持续时间较短.持续时间超过1周的残余症状多与精神情绪因素相关.

  • 拔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臭氧加胶原酶髓核消融术后残余症状疗效观察

    作者:余霞平;程棕鹏;陈健敏;杨海兵;武淑桂;黄加强

    目的:观察拔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臭氧加胶原酶髓核消融术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在消融术后3d予以腰部及患肢拔罐,1次/d,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1周内不做任何相关治疗.1周后分别对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麻木等进行VAS评分.结果:2组治愈率、显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2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疼痛、麻木的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拔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臭氧加胶原酶髓核消融术后残余症状有显著疗效.

  • 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赖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作者:杨瑞玲

    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渡过急性期后,有较多病人会有一些残余症状及受损的社会功能[1].病人逐步走向衰退,对外界刺激反应能力降低,丧失了回归社会的能力和欲望,并且随着病程及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严重,出现了住院依赖现象.为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赖的相关因素,寻求有效的护理方法,现对77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分析

    作者:贾永林;付志新;张保华

    目的 探讨应用眩晕残障量表(DHI)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估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后的残余症状.方法 对120例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直到位置试验时眩晕症状及眼球震颤完全消失.患者在复位前和复位后5~7 d内分别完成问卷调查.随机选择120例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在年龄及性别上与实验组进行交叉配对,将复位前、复位后和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DHI分值上,手法复位后较复位前有显著改善(P=0.000),其中有6项显示未完全改善.手法复位后的DHI分值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在一些项目上仍有差异,症状改善并不完全.结论 DHI分值提示即使在成功的手法复位后,患者仍会遗留一些残余的主观症状,对于这些患者,后续的处理很重要.

  • 独活寄生汤加减离子导入对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内镜术后康复和残余症状的影响

    作者:杨庆红;李宝田;李欣;刘小宁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和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在脊柱内镜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离子导入治疗.21 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残余腰痛、残余腿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例数,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F-36健康量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和肝肾亏虚证评分;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37%,高于对照组的74.00%(x2 =5.219,P<0.05);观察组残余腰痛、残余腿痛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发生率分别为13.46%、5.77%和3.85%,均低于对照组的44.00%、24.00%和20.00% (P<0.01);治疗后观察组SF-36健康量表躯体疼痛、精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ODI量表疼痛、单项和日常活动能力3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肝肾亏虚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离子导入能有效改善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内镜术后患者术后残余症状,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 活血健腰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后残余症状1例

    作者:张旭桥;姜升平;王晓晖;黄光明;黄超文;汤智;徐洪祠;仇湘中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外伤及椎间盘退变等原因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或硬膜囊而产生的腰腿疼痛、下肢麻木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本病属于祖国医学“腰腿痛”、“痹证”等范畴.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了脊柱微创介入手术,如射频消融术或胶原酶溶盘术等,由于其手术风险小、康复快,也是临床医师广为采用的疗法,但因为术后的残留症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1],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笔者采取中药干预,成功治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现报告如下.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患者残余症状的前庭康复训练

    作者:金曼;王斌全;于文永;郑智英;杨捷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患者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90倒手法复位治疗后有残余症状的BPPV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前庭康复训练(前庭康复组,n=29)、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组,n=30)及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联合组,n=31),干预6周.于入组时及干预2、4、6周末进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袁(DHI)评分.结果 干预后前庭康复组与药物组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DHI评分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前庭康复训练与甲磺酸倍他司汀对BPPV手法复位后伴残余症状患者治疗效果相当,两种方法联合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对残余症状不同干预方法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晔;付敏;张楠

    目的:探索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成功手法复位后的残余症状有哪些有效可行的干预方法,以指导耳石复位后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规范手法复位治疗成功后有残余症状的患者共93例;随机分入A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置)、B药物组(同时口服银杏叶软胶囊和强力定眩片)、C康复锻炼组(每日自主进行前庭康复操锻炼);比较3组疗效的差异.结果:在治疗30 d后,A组患者的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下降程度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残余症状持续时间长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长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0 d后,B、C两组患者DHI量表评分的下降程度和残余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近期或相对远期的时间点上,A组患者残余症状持续存在的比例均高于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微循环类药物和前庭康复锻炼对BPPV患者成功耳石复位后的残余症状可以起到治疗效果.

  • 共患慢性病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预后的分析

    作者:周凤洁;付敏;张楠;徐晔;葛莹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治疗(CRP)后残余症状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科确诊为BPPV并行规范化CRP治疗后仍有残余症状的成人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及共患慢性病史情况等,不定期随访残余症状预后情况,分组后对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符合本研究的149例患者中,残余症状可J自愈者71例,不可自愈者78例;男30例,女119例;年龄23~88岁;青年组30例,中年组46例,年轻老年组47例,老年组26例;共患高血压病者76例,糖尿病者76例,高脂血症者47例,心脏病者110例,缺血性脑病者43例.结论:高龄女性及共患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和缺血性脑病者,残余症状不易自愈;其中,高龄及共患高血压病、糖尿病为影响残余症状预后的危险因素.

  • 管石复位治疗后出现残余症状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VEMP特点

    作者:田永胜;张彦;马荣;刘萍

    目的:探讨管石复位治疗成功后出现残余症状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前庭诱发肌源性动作电位(VEMP)特点.方法:对97例成功进行了管石复位治疗的后半规管BPPV患者的颈性VEMP和眼性VEMP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出现残余症状将患者分为残余症状组和无残余症状组,以健康成人的VEMP检测结果为对照,对2组患者眼性VEMP N1P1复合波异常率和颈性VEMP P1N1复合波异常率进行比较.结果:残余症状组中眼性VEMP的异常率为64.5%,颈性VEMP的异常率为28.1%,无残余症状组中眼性VEMP的异常率为17.9%,颈性VEMP的异常率为12.5%,残余症状组眼性VEMP异常率远高于无残余症状组(x2 =19.228,P=0.000),而2组颈性VEMP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42,P=0.068).结论:BPPV患者进行管石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发生与眼性VEMP的异常有关,表明椭圆囊功能异常与管石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发生有关.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