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外周血循环肿瘤 DNA 基因突变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敏;何婉;李岚;朱美琴;陈亦欣;许瑞莲

    目的:探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外周血循环肿瘤 DNA (ctDNA)基因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同时检测32例晚期 NSCLC 患者的外周血 ctDNA 和组织石蜡切片 DNA (tDNA)的基因突变情况,并以 tDNA 为金标准,评价 ctDNA 诊断NSCLC 基因突变的效能。结果32例 NSCLC 患者中,ctDNA 检出基因突变9种42例次,tDNA 检出基因突变11种40例次。以 tDNA 检出的基因突变结果为金标准,外周血 ctDNA 诊断 NSCLC 基因突变的敏感度为75%~100%,特异度达95%~100%,与 tDNA 结果的总体符合率为91%~100%。结论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 NSCLC 患者外周血 ctDNA,可代替肿瘤组织切片了解基因突变情况。

  • 羊水细胞高通量测序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何冰;黄莉;张鹏;王世凯;黄悦悦;莫伟英;薛林涛;田矛;莫耀禧;成俊萍;梁羽;陈浩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即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孕妇羊水细胞 DNA,与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对比,探索 NGS 在羊水细胞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孕龄在18~24周之间的高龄妊娠、唐氏综合征生化筛查高风险和(或)彩超显示胎儿异常并同意产前诊断的孕妇101例,抽取孕妇羊水,提取羊水细胞 DNA,制备测序文库,应用 Ion Proton 测序仪检测,所得的 DNA 序列与人类 DNA 参考数据库比对并作统计分析,并与同一样本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01例羊水样本处理后经 NGS 技术检测判定2例染色体数目异常,37例染色体片段缺失/重复;羊水细胞培养检出2例染色体数目异常,2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2例多态性。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孕妇羊水中 DNA 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其特异性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并可检测出缺失/重复。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在检测出生缺陷上具有较好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并可进一步展开对疾病候选基因的研究。

  • 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在高通量测序片段化 DNA 中的应用

    作者:李根亮;卢舒雨;许苡侥;黄捷;黄晓敏;肖娟;农嵩

    目的:探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在高通量测序中应用的佳 DNA 片段化条件。方法 DNA 样品在冰浴条件下采用不同的超声功率、单次间隙时间和超声时间、工作时间(单一样品超声破碎时间)、仪器连续工作时间,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2100生物分析仪分别检测基因组 DNA 片段化和羟甲基化免疫共沉淀效果。结果超声功率280 W、间隙时间/超声时间5 s/5 s、总工作时间18 min,仪器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90 min,超声波处理时样品始终保持冰浴环境可获得高通量测序需要的、长度主要集中在200~500 bp 之间的 DNA 片段。结论在我们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利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可以得到重复性较好的基因组 DNA 片段,可满足高通量测序文库构建中对 DNA 片段质量的要求。

  • 乳腺癌相关分子诊断技术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韦宝斌;梁丽娜;罗志斋;陈善萍;徐冲;王俊利;韦贵将

    乳腺癌是一种好发于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甚至性命.早期诊断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相关诊断技术也不断涌现.作为一种新的医疗诊断技术,分子诊断技术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化疗、内分泌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提供了重要帮助.本文将就乳腺癌相关分子诊断技术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高通量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对胎儿染色体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莫伟英;张鹏;李友琼;莫耀禧;张红燕;赵仁峰

    目的 探讨高通量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技术在胎儿染色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孕12~26+6周的孕妇3477例,抽取其外周血行NIPT检查,对NIPT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孕妇行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对比NIPT检测结果与羊水细胞核型分析结果的差异.结果 (1)3477例孕妇,NIPT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34例(0.98%),其中21-三体高风险10例,18-三体高风险2例,13号染色体高风险2例,性染色体异常20例,不同年龄段孕妇染色体异常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的异常染色体阳性检出率高于35~40岁、<35岁组(P<0.05).(2)34例高风险孕妇中,有31例行羊水穿刺细胞核型分析检查,结果确诊胎儿染色体异常20例,NIPT诊断假阳性11例.(3)NIPT检测21-三体、18-三体、47,XXX/XXY和47,XYY类型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均大于99%.结论 NIPT检测对21-三体(除嵌合体)、18-三体以及性染色体三体型(47,XXX/XXY/XYY)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对性染色体(45,XO)异常检测的准确性仍有待从技术上进一步提高,NIPT结果异常的孕妇仍需羊水穿刺行核型分析确诊.

  • Illumi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人结肠恶变组织黏膜菌群变化

    作者:廉婕;邰艳红;王磊

    目的 分析结肠腺瘤及腺癌患者的正常组织和恶变组织黏膜菌群特征,试图寻找癌变过程中黏膜菌群变化趋势.方法 研究对象为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5例腺瘤和2例腺癌患者,肠镜下取微量的结肠黏膜组织,每例患者收集病变组织和病变旁5~ 10 cm处的正常组织,用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 PCR扩增16S rRNAV3~V4区,对PCR产物进行二代川umina高通量测序,通过COPE软件分析和统计样品序列数目,在0.97相似度下利用QIIME(v1.8.0)软件将序列聚类为用于物种分类的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进一步分析结肠正常组织和恶变组织的黏膜菌群物种丰度及结构组成特点.结果 14个样本共得到3 306个OTUs,测序深度不一;腺癌患者结肠正常组织黏膜菌群多样性指数高于恶变组织,腺瘤患者的两组指数比较没有一致规律.14个样本的共有菌门为6个,7例患者的黏膜菌群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以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在2例腺癌患者恶变组织的黏膜菌群中,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比正常组织显著增多,占30%以上,成为了优势菌门,而在5例腺瘤患者的两组黏膜菌群比较中均没有此现象.在纲和属的分类水平上,梭杆菌纲(Fusobacteriia)和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仍然在腺癌患者恶变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均明显增多且成为黏膜定植的优势菌.结论 腺瘤到腺癌演变过程中,黏膜定植菌群的多样性变化未出现明显趋势,但根据梭杆菌的变化特点推测其可能是因癌症发生发展导致了数量的增多,而并非是结肠癌发生的病原学因子.

  • 目标序列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在遗传性疾病的应用研究

    作者:谢楚杏;曾海生;刘国军;徐炳燕

    目的 研究目标序列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在常见遗传性疾病致病基因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7例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GC-MS)首次确诊为遗传性耳聋、甲基丙二酸血症、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的患儿,应用目标序列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其相关疾病基因.结果 检测出引发患儿遗传性耳聋的致病基因为EYA4、SLC26A4、POU3F4、MYO8A、USH1C、CDH23、DFN5、TECTA,检出率为92.11%;引发甲基丙二酸血症的致病基因主要为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UT)、MMACHC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00%;引发患儿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的致病基因为SBDS、FANCD2、RPS19、FANCG、TINF2、FANCB、ELANE,检出率为100%.结论 应用目标序列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遗传性耳聋、甲基丙二酸血症、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的突变基因检测,结果准确,方便快捷,可在临床推广.

  • 一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作者:陈重;李多云;程航;邓向斌;邓名贵;潘伟光;杨唯枝;王红燕;姚伟明

    目的 分析并找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Deng(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Deng,EPEC Deng)的全基因组序列特点.方法 EPEC Deng来源于我国婴幼儿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菌株采用诊断血清鉴定血清型,通过自动细菌鉴定仪,使用微量肉汤法进行药敏试验.进一步提取细菌总DNA,构建测序文库,通过Illumina 2000仪器测序,然后利用多引物PCR等方法进行补缺口及拼接,终获得完整的全基因组.采用相关软件获得基因序列,通过对比已知的蛋白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EPEC Deng菌株归属O119:H6,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及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对其余的抗菌药物均敏感.EPEC Deng基因组包含5 233 046 bp,GC含量50.48%.基因组通过注释后总共有5 347个编码蛋白序列,80个tRNA的编码基因,以及22个完整的rRNA基因编码的操纵子.EPEC染色体基因组中含有致病岛,大小约为40Kb左右,与数据库中的一个37Kb的致病岛(AF200363.1)序列极为相似,相似度达到99%.结论 完成了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组精细测序分析,PAI是EPEC致病的关键,为进一步研究菌株的进化关系提供了基因数据.

  • 一株利奈唑胺耐药粪肠球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比较

    作者:郑金鑫;董琨;陈重;潘伟光;李多云;刘晓军;邓启文;余治健

    目的 研究利奈唑胺耐药粪肠球菌的全基因组序列,并探讨与其它肠球菌序列的差异.方法 从1例男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到粪肠球菌株Deng1(Eecalis Deng1).通过Illumina Hiseq2000和Roche454 FLX+进行高通量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high-throughput whole-genome shotgun sequencing).基因组Contigs和scaffolds通过Newbler汇编软件分析.基因组gap closures通过Sanger测序法确定.通过Phred/Phrap/Consed软件构建圆环型的基因组图,并通过软件Prokaryote Genomes Automatic Annotation Pipeline (PGAAP)进行基因组注释.参考序列和粪肠球菌Deng1基因组之间的系统发育分析(phylogenice analysis)通过muscle软件分析.结果 E.fecalis Deng1圆环形基因组包含2,961,043碱基对,GC含量37.5%.基因组含有2 854个编码序列(CDS),62个tRNA的编码基因,以及4个完整的rRNA基因编码的操纵子.E.fecalis Deng1基因组共有443个毒力因子.E.fecalis Deng1基因组致病岛(PAI)约170kb,含有编码溶细胞毒素、肠球菌表面蛋白Esp和Gls-24-样蛋白等的毒力因子,E.fecalis Deng1含有对链霉素高水平耐药的氨基糖苷类6-腺苷酰转移酶基因(aadK),以及与抗生素耐药相关的emea,lsa和tetM基因.结论 完成了一株粪肠球菌完整基因组的测序分析,加深了对LZD耐药流行菌株的认识.

  • 非小细胞肺癌药物靶向位点的相关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潘长芳;赵胜科;李洋;赵小凯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药物相关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确诊的26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组织样本.提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肿瘤组织DNA样本,建立与Illumina测序仪相匹配的文库,应用NextSeq 500测序仪进行测序,应用序列比对软件BWA,检测突变软件Freebayes进行与肺癌相关的ALK、BRAF、EGFR、HER2、KRAS、MET、NRAS、PIK3CA、RET、ROS1等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 研究发现,26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人群与60岁以下患者人群基因突变率相比(58.62%vs 6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基因突变率为68.70%,明显高于男性的5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中肺腺癌基因突变率为66.67%,明显高于肺鳞癌的5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率为48.64%,与肺鳞癌患者的46.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突变类型中,肺腺癌患者的p.L858R突变率为30.63%,明显高于肺鳞癌患者的17.53%,肺鳞癌患者的19del突变率为21.43%,明显高于肺腺癌患者的1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患者的PIK3CA位点突变率为4.93%,明显高于肺鳞癌患者的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ER2、ALK、BRAF、KARS、MET、RET、ROS1、NRAS等基因位点突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位点突变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分型及指导靶向用药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宏转录组菌种分类以及相关代谢基因表达

    作者:张龙;张保荣

    目的 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宏转录组,探究慢性牙周炎新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航空总医院口腔诊疗中心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集的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采集龈下菌斑提取其中RNA,应用高通量的二代测序技术,对其宏转录组进行分析,观察慢性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明显与之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中主要细菌共7种,占细菌总量的28.1%,其中文氏密螺旋体占12.4%、齿垢螺旋体占3.6%、牙龈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占2.8%、牙髓卟啉单胞菌占2.6%、普雷沃菌占2.6%、梅毒螺旋体占2.1%、中间普氏菌占2.0%,而螺旋体含量高,为18.1%;与牙周炎发生关系密切的同源蛋白质家族中,多的表达基因序列与细菌的翻译相关超过5000条;数量多的基因数量集中于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上,有1149条与之相关;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相关的基因表达中,表达多的是碳水化合物相关结构域基因序列和糖苷水解酶基因序列多达43以及34,多糖裂解酶表达为0.结论 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的基因序列高度表达.细菌感染机体后,细菌翻译活动占了主要作用,对于对细菌生长代谢起主导作用的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上,细菌则表现出对于普通的单糖、双糖相较于多糖更多的基因表达.

  • 无创产前筛查阳性病例回顾性研究

    作者:宋春林;陈淑芬;周成;何云英;伍秋艳

    目的 探讨基于胎儿游离DNA高通量测序的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在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行无创产前检测20811例,对无创检测结果异常的孕妇建议介入性产前诊断和核型分析或基因芯片检测.结果 检出21/18/13三大染色体高风险130例(0.62%),性染色体异常111例(0.53%),其他常染色体异常73例(0.35%),总检出率1.51%(314/20811).231人在知情同意下行介入产前诊断,21/18/13三体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43% 、76.92% 、41.67%,性染色体和其他常染色体阳性预测值为60.26% 、17.78%.结论 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对于21/18/13和性染色体有较高的检出率和阳性预测值,被高龄和辅助生殖技术孕妇广泛接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无创产前基因测序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基因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翁慧男;梁嘉颖;曾伟宏;汤惠霞;孙怡;马将军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诊断中的检出效率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妇,纳入标准为高龄妊娠,产前筛查高风险、B 超显示胎儿异常等要求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孕12周以上的孕妇1865例,通过母体外周血中胎儿游离 DNA,应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得出胎儿患染色体非整倍性疾病(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的风险率。并对高风险胎儿采取羊水或脐血,再行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以确定胎儿染色体核型,对低风险胎儿均随访至出生后。结果实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1865例,结果显示为高风险共21例,其中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为14例,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为5例,l3-三体综合征为2例。以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结果对照,检测出的14例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中,13例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另1例拒绝产前诊断,自行引产,无法确诊核型。检测出的5例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经核型分析确诊为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无假阳性。所有低风险胎儿出生后的随访中没有发现假阴性。经统计分析胎儿无创产前基因检测21-三体综合征的敏感性为100%,准确性为92.9%。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均为100%。结论无创产前胎儿非整倍体基因检测可提高产前诊断效率,其敏感性、准确性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能减少患儿的出生,快捷、安全、较介入性产前诊断易于接受,具有较高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102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方小龙;王莉平;资捷;朱国胜

    目的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基因型.方法从24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筛选出多重耐药株,采用碱裂解法提取目的菌的基因组和质粒DN A后进行高通量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 共检出102株多重耐药株,21株广泛耐药株只对多黏菌素B敏感.102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样本经高通量测序产生reads 32088766条,长度98 nt,总测序碱基数3.1 Gb,发现了8种抗菌药物耐药类型,含有21种耐药基因型,共有16个基因存在69个核苷酸的多态位点,其中有8种基因型17个位点发生非同义突变,占总单核苷酸多态性(SN P)位点的24.6%.结论 运用高通量混合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多重耐药病原菌耐药基因具有可行性.

  • 高通量技术在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张金李;冯翔

    目的 探讨不依赖序列的单引物扩增技术结合Ion Torrent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重症肺炎患儿呼吸道肺泡灌洗液进行病毒病原体宏基因组检测的效果.方法 取临床重症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病毒基因组核酸DNA/RNA的提取,随机引物扩增建库后,进行Ion Torrent高通量测序分析,测序结果 进行本地blast分析筛选病毒序列,运用MetaVir数据库进行病毒归类分析.结果一共获得591593条序列读长,病毒序列3545条,占0.6%,其中主要病毒及序列有腺病毒1760条(49.6%),淋巴囊肿疾病病毒1422条(40.1%),Taterapox病毒65条(1.8%),智利巨型病毒37条(1.0%),云杉卷蛾雕背姬蜂病毒33条(0.9%),猫白血病病毒32条(0.9%),网状内皮组织增生证病毒30条(0.8%),RD114逆转录病毒18条(0.5%);呼吸道病原体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为腺病毒7型,提示患者腺病毒7型感染.结论 该研究初步建立的病毒宏基因组分析技术平台可用于呼吸道相关已知和未知病毒病原体鉴定.

  • 高通量测序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李琦;张鹏(综述);尚晓泓(审校)

    高通量测序技术,也被称为“下一代”测序技术,它能够一次对几十万到数百万条分子同时进行测序,是对传统测序的一次革命性改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高通量测序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较为成熟的研究手段,在转录组测序,基因甲基化,宏基因测序,基因组拼接,micro‐RNA 测序等方面极大地促进了中草药基因的研究发展,对传统中草药进行高通量测序研究,可以从整体水平上了解目标物种的功能基因概况,明确活性成分的代谢通路,为中草药研究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为传统中草药理论提供现代生物学阐释。本文对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肝细胞癌患者血浆游离DNA高通量测序的分子分型研究

    作者:李臻;石冰涛;张恒辉;陈衍辉;胡莹;刘俊英;韩新巍;王家祥

    肝细胞癌(HCC)的分子分型,就是利用目前新的分子生物学、基因蛋白芯片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根据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对HCC进行更精确的分子水平的分类、分型,以预测疗效、预后、转移及复发倾向等,并为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1].直接的方法是通过组织病理标本获得、完成.但临床上部分患者因种种原因而难以取得病理组织标本.

  • 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变化

    作者:胡亚欣;余蕾;刘华娟;程明亮

    目的 探讨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道微生态菌群的变化情况,寻找特征性差异菌,为急性肝衰竭肠道微生态紊乱的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BALB/c无特殊病原级雄鼠30只(空白组5只,模型组25只),D-氨基半乳糖制备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提取小鼠下消化道不同节段(回肠、结肠)内容物及粪便的微生物DNA,进行PCR扩增,对16S V3 ~ 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OUT聚类、物种注释、α多样性分析、LEfSe (LDA Effect Size)分析,终找到模型组特征性差异菌.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两组小鼠,共存活10只,其中模型组病死率为80%.与对照组比较,α多样性分析显示急性肝衰竭小鼠回肠中细菌丰度和多样性增加;结肠中细菌丰度减低但多样性增加;粪便中细菌多样性降低,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佳分类水平上,回肠梭菌科丰度减少(44.95%±19.28%与7.51%±16.57%,t=3.293),而结肠理研菌科(1.08%±1.01%与4.18%±2.39%,t=-2.669)、S24-7 (4.75%±4.87%与22.77%± 13.05%,t=-2.890)、F16 (0.24%±0.28%与2.19%±1.61%,t=-2.656)等丰度增加,P值均<0.05.LEfSe(LDA Effect Size)分析显示两组在葡萄球菌科、S24-7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24-7可定义为特征性差异菌群. 结论 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道微生态紊乱,回肠菌群过度生长.急性肝衰竭与S24-7过度生长相关.

  • 高通量测序分析5例母婴传播中HBV准种变化趋势

    作者:陈茹娟;唐香;赖方方;黄爱龙;任红;许红梅

    目的:探讨5例乙肝疫苗接种失败儿童及其母亲在母婴传播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a”决定簇准种变化趋势.方法:选择5例重庆地区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的儿童及其母亲,应用PCR法扩增其HBV基因组全长,构建HBV全基因组测序文库后进行solexa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母子HBV序列同源性为99%~100%;5对母子HBV基因型均为B+C混合型,其中4对优势基因型为B型,l对为C型,母子优势基因型相同;所有儿童均在“a”决定簇存在复杂度明显增高位点;5对母子“a”决定簇复杂度明显增高的氨基酸(Amino acid,aa)位点共有10个,仅存在于儿童的有2个,为aa126和aa143,儿童中有1例发生优势氨基酸突变,突变形式为G145R.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失败儿童在“a”决定簇存在准种现象,儿童体内的突变株可能来源于其母亲.

  •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女性患者阴道微生态菌群基因组分析

    作者:惠彩霞;张娟;曾本华;钟兵;万萍;杨莉;吴力克;魏泓;方勇飞

    目的 从菌群总体角度分析和比较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健康育龄期女性阴道菌群差异.方法 采集女性新发未治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组) 及健康育龄期女性(对照组) 各12例的阴道分泌物,提取样本细菌总基因组DNA,然后进行16S rRNA V3-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再采用Uparse、LEfSe等软件,分析两组样本阴道菌群物种丰度和阴道菌群结构.结果 RA组阴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 .健康对照组阴道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属,占84.98%.RA组患者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属则显著减少(11.01%) ,加德纳菌属显著增加(43.16%) ,同时双歧杆菌属(9.94%) 、链球菌属(8.05%) 、奇异菌属(7.86%) 等相对丰度亦增加.PCoA主坐标分析和样本层级聚类分析的结果 表明: RA组阴道菌群结构有较高相似性,与健康对照组阴道菌群结构可明显区分.LEfSe分析结果 显示,在属水平上,两组乳杆菌属、加德纳菌属、双歧杆菌属、奇异菌属等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17、0.046、0.018、0.007) .结论 阴道菌群失调与类风湿关节炎之间存在相关性,RA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乳杆菌显著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属相对丰度增高.

359 条记录 15/18 页 « 12...10111213141516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