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气活血退翳汤治疗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风梅;李昊洋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退翳汤治疗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后的Haze患者60例(114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30例(57眼)氟美童滴眼液点眼并口服益气活血退翳汤;对照组30例(57眼)氟美童滴眼液点眼,观察2组裸眼视力和角膜Haze级别及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30例57眼,治愈45眼,显效9眼,有效3眼,总有效率100%,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退翳汤对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药物对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孙平;马晓蓉;俞洪涛

    目的 观察中、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单用氟米龙滴眼液或氟米龙滴眼液加普拉洛芬滴眼液(普南扑灵)对术后角膜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0例(200眼)LASEK患者均分为两组,试验组予氟米龙滴眼液与普南扑灵滴眼液,对照组则单用氟米龙滴眼液,用药4个月,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观察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 haze)、眼压、裸眼视力情况.结果 试验组LASEK术后角膜组织的炎性反应较轻.结论 联合用药可以减轻LASEK术后角膜组织的炎性反应.

  • 无痛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平;陆云;陈燕;俞洪涛

    目的 探讨控制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的方法,评价无痛LASEK的可能性.方法 常规LASEK为2006年6月1日至2007年6月1日手术者;无痛LASEK为2008年6月1日至2009年6月1日手术者.应用了更为熟练而稳妥的操作,增加了术前、术中、术后非类固醇消炎药普拉洛芬滴眼液的应用等措施.两组各160例(320眼),随访时间均为1 a.观察两组畏光、流泪、异物感、疼痛以及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的情况,各项指标得分相加后得到综合评分,比较两组在术后即刻、术后2 d,术后6 d,术后14 d在综合评分差异.结果 无痛LASEK组和常规LASEK组综合评分在术后即刻,术后2 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 d及14 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症状消失的天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痛性LASEK控制LASEK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有效而安全.可以达到无痛LASEK的要求.

  • 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像差研究

    作者:张幼梅

    目的 分析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对近视眼高阶像差的影响,并作对比观察分析.方法 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矫治近视61例(122眼).其中LASIK(A组)27例(54眼),LASEK(B组)34例(68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d、1个月、3个月测量高阶像差,并分析手术前后高阶像差的变化和两种手术方式对高阶像差产生的影响.结果 两组术后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均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以三阶、四阶像差增加为主,五阶、六阶像差则较术前变化不明显,术后B组的总高阶像差、三阶、四阶像差均小于A组(P <0.05).两组的慧差和球差均比术前有所增加(P<0.05),其中A组的垂直慧差较B组增高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和LASEK术后都会使术眼高阶像差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总体来讲,LASEK的增加幅度小于LASIK.

  • 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后对比敏感度在不同时间的变化

    作者:高原;樊郑军;曹利群;张霞

    目的 研究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后不同时间患者暗视/明视下对比敏感度的变化,评估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后患者视功能状况.方法 对100例(200只眼)接受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6、12个月测量暗视/明视下对比敏感度值.结果 暗视下术后第1个月术眼各个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均低于术前;在3.0、12.0、18.0 c/d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与术前相比较,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1.5、6.0 c/d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视下术后第1个月术眼各个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均低于术前;其中,空间频率为12.0、18.0 c/d下的对比敏感度与术前相比较,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1.5、3.0、6.0 c/d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暗视、明视下术后第6个月各个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低于术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暗视、明视下术后第12个月各个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接近或甚至超过术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术后的第1、6个月对比敏感度(明视下、暗视下)虽然在部分空间频率下有所下降,但是术后第12个月都可以恢复,甚至提高.

  • LASEK和多区切削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分析

    作者:果桂芬;武红艳;赵蕾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与多光区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M-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分析.方法:对34例68只近视眼患者分别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及多光区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并随访1年,分析两组术后视力变化,角膜瓣情况以及有无视觉质量问题等.结果:M-LASIK组在术后早期(1周内)裸眼视力优于LASEK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时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LASEK组的裸眼视力呈现出略优于M-LASIK组(P<0.05);1年时,LASEK组裸眼视力明显优于M-LASIK组(P<0.05).而且眩光、夜间视力下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M-LASIK组(P<0.05).结论:LASEK与M-LASIK对于角膜薄、近视度数较大的患者均是安全有效的,两者均具有节省角膜组织的优点.LASEK组的视觉质量优于M-LASIK组.

  • 高度近视眼Epi-LASIK术后1年效果分析

    作者:俞莹;陈辉;程新梁;刘红

    目的 探讨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后1年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06年至2007年行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并随访至一年的患者,共75例(148只眼).检查并分析术后1月、3月、6月、1年的视力、屈光度、眼压、对比敏感度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按等值球镜度分两组,A组:-6.50~-9.75D(66只眼);B组:-10.0~-19.5D(82只眼).术后1年时裸眼视力≥1.0分别为78.79%,45.12%;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提高1行及以上者分别为16.67%,32.93%;下降一行及以上者分别为6.07%,13.41%.残余屈光度≤±0.50D分别为90.90%,85.37%;安全指数分别1.03,1.07;有效指数分别为0.99,0.89;A组9只眼存在Haze,其中6只眼0.5级,3只眼1级;B组24只眼存在Haze,其中17只眼0.5级,3只眼1级,4只眼≥2级,有4只眼因严重的Haze在1年内行二次手术;有24只眼在术后随访期间出现高眼压,其中A组8只眼,B组16只眼,其中有2例因药物无法控制眼压且出现病理性视乳头凹陷而行双眼抗青光眼手术.结论 Epi-LASIK在治疗高度及超高度近视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容乐观,需审慎开展.

  • Epi-LASIK和去瓣Epi-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孙丽霞;宋跃;张日平;熊露;凌安妮;刘彩霞;王贤

    目的 比较去瓣Epi-LASIK和Epi-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术后病程和1年的临床结果.方法 使用Amadeus Ⅱ角膜上皮刀分离28位中高度近视病人的角膜上皮瓣.随机选择病人的一只眼接受去瓣Epi-LASIK;另一只眼接受Epi-LASIK.使用TECHNOLAS 217Z100准分子激光机切削角膜基质.术后4至7天询问疼痛评分和疼痛时间,测量裸眼视力.术后2周、l、3、6月和1年检查裸眼视力、等值球镜、佳矫正视力和Haze评分.结果 术前Epi-LASIK眼和去瓣Epi-LASIK眼的等值球镜为(-7.39±2.21)D和(-7.69±2.38)D,P=0.12.术后4或5d、14 d,去瓣Epi-LASIK眼裸眼视力优于Epi-LASIK眼(P =0.01,0.046),且疼痛评分低于Epi-LASIK眼(P =0.049),两组术后疼痛时间相仿.术后其他时间点两组等值球镜和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两组间佳矫正视力的变化行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和3个月去瓣Epi-LASIK眼haze评分小于留瓣Epi-LASIK眼(P =0.00,O.0l).结论 对于治疗中高度近视,去瓣Epi-LASIK比Epi-LASIK术后疼痛和Haze轻,而且术后视力恢复快.

  •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治疗角膜浅层病变观察

    作者:韦斌;尹鸿燕;具尔提;关云峰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的效果.方法 采用LASE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12例13只眼,其中男5例5只眼,女7例8只眼;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3例3 只眼;大泡性角膜病变3例3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致角膜斑翳2例3只眼;细菌性角膜炎致角膜斑翳1例1只眼;带状角膜变性2例2只眼;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1例1只眼.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 术后1、3、6、9、12个月检查:矫正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分别为53.85%(7只眼)、61.54%(8只眼)、69.23%(9只眼)、61.54%(8只眼)、61.54%(8只眼).刺激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出现原病复发及其它并发症.结论 LASE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部分患者可避免或推迟角膜移植手术时间.

  • 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原位与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评价

    作者:古学军;易敬林;周文天

    目的 比较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Both-sideLasik,BSL)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薄角膜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应用BSL和LASEK治疗近视度>-8.00D,角膜厚度471~546μm的患者.BSL组45例51只眼,近视球镜度数为-8.25~-13.25D,平均-9.71D.LASEK组39例67只眼,近视球镜度数-8.25~-12.75D,平均-926D.分别于术后10d、1、3、6、12个月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和角膜雾样混浊(Haze)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BSL组术后反应轻,裸眼视力恢复快,术后10d、1、3、6、12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的比例,BSL组分别为为72.55%、80.39%、84.31%1.31%、78.43%和68.63%,LASEK组分别为47.76%、65.67%、71.64%、70.15%和61.19%,未出现矫正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者.两组屈光度均由手术早期的过矫逐渐转变为后期的欠矫,LASEK组发生Haze的比例明显高于BS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为0.5~1级Haze,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薄角膜高度近视安全、有效,与LASEK相比,其角膜雾样混浊发生率更低,且程度轻,视力恢复更快.

  • 标准矢量分析法评价Epi-LASIK术对散光矫正效果

    作者:王树林;刘平;王新;马蕊

    目的 采用标准矢量分析法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对散光的矫正效果,并对影响散光矫正效果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郑州人民医院眼科选取行Epi-LASIK术矫正近视散光的68只眼,分为中低度散光组(0.00~-2.00 D)和高度散光组(-2.25~-4.00 D),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标准矢量分析法对手术前后散光的相关指标进行运算和评估.结果 矫正率(CR)与预期屈光矫正量的绝对值(| IRC|)呈正相关(r=0.82,P<0.05),误差率(ER)与| IRC|呈负相关(r=-0.61,P<0.05),角度误差的绝对值(|EA|)与| IRC|呈负相关(r=-0.74,P<0.05),中低度散光的矢量误差的绝对值(|EV|)小于高度散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度散光的大小误差(EM)为-0.12±0.15,高度散光组EM为-0.14±0.42.结论 Epi-LASIK术对散光的矫正效果与散光轴向矫正的准确性关系密切,且应选择根据主觉验光时实际的顶点距换算出的角膜平面的散光度值作为手术矫正散光的参数.

  • 丝裂霉素C对LASEK术后Haze形成及角膜基质细胞的影响

    作者:于海群;陶祥臣;朱伟;原越;张泳

    目的 探讨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中,使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MMC)、作用不同时间,对Haze的形成及角膜基质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 40只兔(80眼),取随机一眼为实验眼,行LASEK术+MMC,对侧眼为手术对照组,仅行LASEK手术.实验眼又随机分为4组:T1组为0.02%的MMC作用10 s,T2组为0.02%的MMC作用30 s,T3组为0.08%的MMC作用10 s,T4组为0.08%的MMC作用30s.另设5兔(10眼)为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手术及药物处理.术后观察Haze形成情况及并发症,并对角膜基质细胞凋亡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术后1周内T1、T2、T3组角膜基本愈合,T4组仍有部分未愈合.术后1周,所有实验组的双眼角膜均有不同程度的Haze形成,其中T2、T3、T4组与手术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此实验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组与手术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的角膜基质TUNEL阳性细胞数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4组>PT3组>PT2组>PT1组>P手术对照组.结论 MMC可以减少Haze形成,增加作用时间及浓度都会明显抑制Haze的形成,增强角膜基质细胞凋亡.浓度为0.08%,作用时间为30 s的MMC作用明显,但其对于角膜的刺激作用较大,上皮修复时间较长.

  • 优化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治疗近视临床研究

    作者:宋小康;陈明亮;丁新玲

    目的 探讨优化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 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应用.方法 接受优化LASEK手术1 800例近视患者(优化LASEK组)和行常规LASEK手术560例近视患者(常规LASEK组),比较2组术后视力恢复、混浊发生、屈光回退、高眼压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点优化LASEK组视力恢复均优于常规LASEK组(P<0.05);2组术后混浊发生率、屈光回退率及高眼压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优化LASEK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LASEK组(P<0.05).结论 优化LASEK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 应用Pentacam分析3种近视激光矫正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和曲率的变化

    作者:龙克利;朱冉;程蕾;袁萍

    目的 使用Pentacam探讨3种近视激光矫正手术对角膜后表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近视激光治疗中心行近视矫正手术患者66例进行研究,其中IntraLase飞秒激光组24例47眼,LASIK组20例40眼,LASEK组22例43眼,使用Pentacam测量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1 a时角膜后表面高度及曲率变化,并测量术前眼压、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和术中切削深度(ablation depth,AD).结果 术前3组患者球镜度数、散光度数、CCT、AD及眼压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a时飞秒激光组、LASIK组、LASEK组角膜薄点高度分别为(4.13±2.25) μm、(4.35±2.29) μm、(4.00±2.41) μm;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为(1.30±0.91)μm、(1.25±0.89) μm、(1.12±1.08) μm.角膜薄点高度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角膜顶点高度各个时间点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时3组患者角膜后表面曲率分别为(-6.36±0.26)D、(-6.38 ±0.24)D、(-6.33±0.23)D,3组患者之间角膜后表面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3,P=0.808).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板层刀LASIK、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和曲率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角膜后表面形态均相对稳定.

  • 超薄瓣LASIK与LASEK治疗薄角膜高度近视的对比研究

    作者:余晓峰;赵平;叶秀珠

    目的 对比研究超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薄角膜高度近视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近视度数>-6.00 D且角膜中央厚度450~500μm的患者43例(79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22例(41眼)接受超薄瓣LASIK治疗,B组患者21例(38眼)接受LASEK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厚度、视力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屈光度和haze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A组患者术后无明显不适及不良反应,效果满意.B组患者术后多有不适主诉,尤以术后1d和摘除角膜接触镜后1d为明显,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A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视力≥1.0的患者比例(63.41%)较B组(39.4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屈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屈光度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患者术后无haze发生,而B组术后不同时间均有一定程度的haze发生.结论 超薄瓣LASIK较LASEK术后稳定性好,患者预后更好.

  • 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作者:伊琼;刘军;赵向阳;刘辉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LASEK治疗46例(92眼)中高度近视,屈光度-4.25~-17.0D,随访3~15月,观察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刺激症状与PRK类似,无明显haze出现.视力:术后第3月,裸眼视力≥0.8者86眼,≥1.0者78眼,第6月裸眼视力≥0.8者81眼,≥1.0者73眼.结论 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安全性更高,术后视觉效果更好,拓宽了准分子激光应用的适应证.

  • LASEK术后Haze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谭业双;刘磊;李新宇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中保留了尚存活性的角膜上皮层,能减轻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形成.可能的原因是减少了眼表组织中白介素-1分泌和转化生长因子-β含量,降低了凋亡介导下的角膜创伤愈合.通过术中预防性使用抗代谢药物、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细胞因子拮抗剂等药物以及手术治疗等方法,从而预防或减轻Haze形成,提高角膜屈光手术的稳定性和预测性.本文就近年来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术后Haze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不同切削深度对兔PRK和去瓣Epi-LASIK术后早期角膜愈合反应的观察

    作者:苏杰;袁满红

    背景去瓣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术后上皮愈合快,创伤反应轻,受到眼科医师的关注.但去瓣Epi-LASIK术后上皮愈合的机制一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研究兔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和去瓣Epi-LASIK对不同屈光度眼切削术后早期角膜基质中炎性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在不同切削深度时角膜创伤愈合反应的机制.方法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度切削组(-10.00 D)6只、低度切削组(-3.00 D)6只和空白对照组2只.实验组取一侧眼行PRK,对侧眼行去瓣Epi-LASIK,术后每日裂隙灯下观察活体兔角膜愈合情况.术后7 d空气栓塞法处死兔,角膜组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早期角膜上皮及基质中炎性细胞、bFGF和NF-κB的表达.结果裂隙灯检查表明,去瓣Epi-LASIK手术眼术后炎症反应轻于PRK眼.在低度切削组,2种术式间术后角膜炎性细胞的数量以及NF-κB和bFGF在角膜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高度切削组,PRK手术眼角膜中炎性细胞数量为(12.25 ±1.22)个/400倍视野,明显高于去瓣Epi-LASIK手术眼的(6.67±0.31)个/400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7,P<0.01).角膜中PRK手术眼NF-κB的表达量(A)分别为6.11±1.36、41.82±8.71,较去瓣Epi-LASIK手术眼的3.01±0.81、11.59±4.55明显增加,而角膜中PRK手术眼bFGF的表达量(A)分别为33.59±6.98、123.68±18.81,较去瓣Epi-LASIK手术眼的69.20±8.85、123.68±18.81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瓣Epi-LASIK上皮愈合速度快于PRK组,而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愈合速度减慢.结论在低度切削时,去瓣Epi-LASIK手术眼角膜上皮的愈合速度与PRK手术眼无明显差别,但在高度切削时,去瓣Epi-LASIK术眼角膜上皮的愈合速度稍快于PRK术眼,炎症反应程度轻.

  • Epi-LASIK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评价

    作者:吴珂;李志敏;谷浩

    背景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是一种新的角膜激光屈光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有值得关注的问题.目的 探讨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行Epi-LASIK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08年1-9月行Epi-LASIK矫治近视并随访1年的患者共104例208眼,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低中度近视组111眼(屈光度≤-6.00 D)和高度近视组97眼(屈光度>-6.00D),分析比较2组手术眼术后的眼部刺激症状分级、上皮愈合时间及术后1、3、6个月、1年的视力、屈光度、眼压、手术安全指数、有效指数和角膜雾状混浊(haze)形成情况.结果 与低中度近视组比较,高度近视组术后眼部刺激症状1级以上的眼数分别为20眼(18.02%)和29眼(2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0,P<0.05);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分别为(5.49±0.83)d和(5.85±0.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3.377,P<0.05);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术后1年术眼的裸眼视力≥1.0者分别为101眼(90.99%)和73眼(75.26%),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提高≥1行者分别为11眼(9.91%)和16眼(15.46%);下降≥1行者分别为4眼(3.60%)和6眼(6.18%),残余屈光度≤±1.00 D者分别为102眼(91.89%)和83眼(85.57%),安全指数分别为1.04和1.01,有效指数分别为0.98和0.96.2组间术后1年内的视力、残留屈光度、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度近视组6眼发生haze,高度近视组9眼发生haze,但术后1年内2组间平均haze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术后出现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者分别为10眼和9眼,噻吗洛尔滴眼液点眼后恢复正常.结论 Epi-LASIK术后刺激症状轻,haze的发生率低,对不同屈光度的近视眼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屈光矫治手术方式.

  • LASIK与LASE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远期疗效比较

    作者:闫媛媛;刘平;王艳青;王新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远期有效性与稳定性.方法 将随机抽取206例行LASIK手术的中低度近视患者与102例行LASEK手术的中低度近视患者,追踪观察12个月,对比研究两种术式术后术眼疼痛程度、裸眼视力、残留屈光度及Haze情况.以上患者均为复查1年资料完整者且选择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研究均对每例患者随机选择一只眼.结果 LASIK与LASEK术后裸眼视力第1、3、6、12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IK与LASEK手术后等效球径值第3、6、12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ASEK相比,LASIK术后疼痛轻,Haze发生率低.结论 LASIK、LASEK手术矫正中低度近视远期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两种术式对中低度近视的矫正均有良好的稳定性.LASEK术后角膜刺激症状程度较LASIK重,术后裸眼视力恢复较LASIK慢,术后Haze不能完全避免,但其克服了LASIK因角膜瓣所带来的并发症,两者各有优劣.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