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沧州地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立东;曹新瑞;王国英

    目的 了解沧州地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及耐药特点.方法 用非肠道革兰阴性杆菌鉴定系统(API-20NE)鉴定卡对3家医院2003~2007年临床送检的各种标本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该菌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在5年间呈逐步上升趋势,呈现多重耐药性;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00%,氨曲南为98.6%,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高;体外敏感的抗生素为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其次为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各地区耐药情况差异较大,应建立沧州地区的菌株耐药谱,并根据药敏结果进行用药.

  • 临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和耐药性分析

    作者:冯佼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易感因素、临床分布、耐药情况。方法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 ATB 细菌鉴定条、药敏条及 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结合患者状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例患者全部为医院内感染,患者主要来源于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外科、内科,所有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为常见,药敏试验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高度耐药,对喹诺酮类药物以及复方新诺明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中加替沙星的敏感度高达到75%。结论感染该菌的绝大多数为病情较危重且同时使用多种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以及介入性治疗的抵抗力低下的中老年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多重耐药性明显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临床应结合患者状况及实验室药敏报告结果准确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菌药物以防止细菌耐药性加重。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蔡婧;何梦博;邱广斌;江浪进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感染。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202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从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的11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科室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分布在干诊综合科、呼吸科和IC U重症医学科,分离率为25.23%、25.23%和11.71%。药敏测试结果米诺环素敏感率为95.50%,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率为88.28%,左氧氟沙星敏感率为75.68%,替卡西林/棒酸敏感率为49.55%,氯霉素敏感率为47.75%,对碳青霉烯类天然耐药。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多发于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及大量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1例隐球菌脑膜炎合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病例报道

    作者:黄露萍;黄晓萍

    新型隐球菌和嗜麦窄食单胞菌都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均可引起脑膜炎.近来本实验室自1例患者脑脊液中先培养出新型隐球菌,后又培养出嗜麦窄食单胞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TopoⅡα耐药途径阻断后的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林列坤;刘青;赵志敏;吴祥林;张松;杨菊红

    目的:探讨多重药耐药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耐药途径阻断后的药敏情况,为其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提供试验依据和思路。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临床分离的SM A 87株作为监测对象,通过阻断SMA耐药性的TopoⅡα途径,来观察其对医院获得性SMA多重药耐药性的生长、增殖及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 SM A菌株检测在呼吸科检出率高,为25.29%,高于其他科室来源菌株检出率;在痰液中检出率高,为35.63%,高于其他标本类型菌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SMA耐药性 TopoⅡα途径前,87株SM A的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率高,为87.36%;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为100.00%,分别高于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SMA耐药性 TopoⅡα途径后, SMA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为83.91%;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率高,为94.25%,与阻断SMA耐药性TopoⅡα途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曲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阻断SMA耐药性TopoⅡα途径前增加,耐药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阻断SMA耐药性的 TopoⅡα途径来沉默基因的表达,对医院获得性SM A耐药性的生长、增殖及转移有一定抑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和耐药控制

    作者:叶满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亦常寄居于人的呼吸道及粪便中,是临床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1].近年来,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各种广谱抗生素等在临床的大量应用以及临床各种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开展,使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2].因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因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流行病学的特点、耐药特点、临床抗感染的对策综述如下.

  • 我院2004-2016年3种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祥鹏;秦贤;荆凡波;梁瑜;赵俊;韩冰;魏丽娜;纪洪艳;隋忠国

    目的:为临床合理选用针对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4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鲍曼不动杆菌(AB)、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的病原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共检出PA 15587株、AB 7446株、SM 2950株.P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虽有波动,但整体呈下降趋势;除亚胺培南外,PA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下降,其中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降至4.60%、7.48%.AB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了40%,但对替加环素较为敏感(耐药率为0~4.03%).SM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耐药率由2004年的3.03%上升至2016年的39.01%,但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较为敏感.结论:我院检出的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以PA为主.PA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AB的耐药情况严峻,SM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上述3种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的药物包括阿米卡星、替加环素、米诺环素等,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

  • 我院2005-2017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熊丽蓉;冯伟;向荣凤;喻明洁;孙凤军

    目的:为临床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7年12月分离的397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我院2005-2017年检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检出细菌总数的2.9%(3971/136327);该菌检出数量由2005年的129株上升至2017年的468株,占各年检出细菌总数的2.3%~3.4%.该菌主要来源于痰液(3130株,占78.8%)、脓液+伤口分泌物(213株,占5.4%)、胸腹水(170株,占4.3%)等标本,在脑外科(742株,占18.7%)、重症监护科(538株,占13.5%)、呼吸科(401株,占10.1%)、肝胆科(366株,占9.2%)等科室均有分布.该菌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由2005年的0、16.5%、14.5%变化至2017年的0.4%、4.0%、2.9%,且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0~4.6%).结论:我院各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检出数量虽有所增加,但其构成比无明显变化.该菌主要分布于脑外科,且以引发呼吸道感染为主.该菌对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临床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医院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蒋桂林;杨思芸;贾军;张健

    目的 总结某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到的3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治疗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按常规方法培养分离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液、胸腔积液等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判定依据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国家委员会(CLSI)标准.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34.29%)和呼吸内科(25.71%).主要来自痰标本(91.43%),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9.4%,51.4%.71.4%,对其他17种所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达90%以上.结论某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情况严重,拉制感染发生的关键在于减少不合理应用扰菌药物.

  • 5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琴芳;邹琼芳;赵睿

    目的:调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0年版标准判定.结果与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而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相对较为敏感,可作为该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 应用重复序列PCR技术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基因分型

    作者:夏云;李明爽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基因分型方法,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基因型与耐药模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用肠杆菌科基因重复序列(ERIC)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对1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基因分型研究,并与其抗生素耐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呈现9种耐药模式,其中13株菌表现为5种基因型.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模式和基因型之间无明确的相关性.结论:ERIC-PCR应用简便易行,重复性好,适合于临床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型及医院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32例分析

    作者:黎友伦;吴亚梅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致呼吸道医院感染的流行、诱因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1999年呼吸道分离出的3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诱因和抗生素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医院各科分布广泛,肺科分离出18株,占56.3%,其中RICU中分离出6株.药敏显示对泰能耐药,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甙类耐药率高,对喹诺酮类耐药率稍低.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如COPD、癌症等,以及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治疗致免疫功能下降,增加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机会.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困难,宜尽早选用合理的抗生索治疗.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潘新娣

    目的 有效预防和控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方法 分析42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于严重基础病、侵入性操作、广谱抗菌药物大量使用患者的下呼吸道(88.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当严重,对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耐药率低,分别为19.0%、29.3%、33.3%;而对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高度耐药(83.3%~100%);对其他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要高度重视医院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规范抗生素应用.治疗上可考虑选择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环丙沙星.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医院感染中动态变化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熊一平;夏云

    目的调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医院感染中的地位及对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采用ATB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将重医附一院1999~2001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各类标本中的分离率的动态变化及耐药率作统计分析.结果该菌从1999~2001年的分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敏感率>50%的抗生素依次为左氧氟沙星(69%)、复方新诺明(7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医院感染重要致病菌,临床治疗经验用药宜首选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致超早产儿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陶海峰;何念海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 SMA),亦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土壤、水,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已成为新生儿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常易发生医院内获得性感染[1]。尤其是早产儿免疫力低下,在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及进行各种频繁侵入操作后,易引起内源性或外源性交叉感染[2]。感染后常症状重、控制难,在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及治疗上依旧存在较大困难。特别是针对超早产儿 SMA 肺部感染后治疗在国内外相关报道很少。因此本文就本院收治的1例极低超早产儿(出生体质量为1095 g ,胎龄27+2周)SMA 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肺部感染 SMA 的早产儿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 317株医院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尤玉红;吴晓岩;徐彤;佟中山;遇平

    目的 了解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院2008~2010年临床分离的31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来,该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临床年分离菌株构成比逐年上升趋势,该菌除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比较稳定外,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氯霉素、环丙沙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都明显升高(P<0.01).目前,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嗯唑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有较好抑菌作用,但由于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R>80%),不建议临床作为经验用药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使用.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临床医院感染中重要致病菌之一,主要引起呼吸道疾病,其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应引起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菌株的发展,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65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秀红;宋惠珠;耿先龙

    目的 了解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1年1月-2015年12月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使用WHONET 5.4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35 095株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54株,占1.86%.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分离435株,占66.51%;18~59岁患者分离207株,占31.65%;小于18岁的患者分离12株,占1.84%.标本来源前4位依次是痰液、尿液、血液和咽拭子,分别占81.65%、7.34%、3.67%及2.75%.菌株主要分布于重症医学科、血液科、老年科和呼吸内科,检出率分别为24.77%、22.02%、19.27%及11.01%.5年间该菌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敏感,耐药率低于20.00%;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为24.62%~29.38%.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且多见于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5年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总体耐药率变化不大,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及头孢他啶可用作治疗该菌感染的经验用药.

  • 2009~2011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蒙雨明;韦柳华

    目的 了解2009~2011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性变迁,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以神经外科检出高,标本分布以痰及肺泡灌洗液为主;3年来该菌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其他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的抗菌药物压力和减少该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是有效防止该菌耐药率增高的关键.

  • ICU重症患者多重耐药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暴发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孙蕾;田碧文;庞雪云

    [目的]研究ICU重症患者连续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并追踪其感染源.[方法]收集2006年3~4月间ICU9例重症患者行纤支镜检查后痰标本中分离出的9株pma菌株,工作人员手分离的pma菌株2株,纤支镜冲洗液分离的pma菌株2株,进行抗生素型分析、PFGE全DNA指纹图技术分子分型,确定菌株的亲缘关系.[结果]9例患者感染的9株pma,有8株PFGE基因型相同,并与2株分离自ICU工作人员手的pma和2株分离自纤支镜的pma基因型一致.[结论]8例机械通气患者感染的pma来自于同一克隆,ICU内存在pma暴发感染.消毒不彻底的纤支镜和医护人员的手污染可能是引起本次暴发感染的感染源.

  • L1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原核表达及特性研究

    作者:彭青;李文芳;钱元恕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产L1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并检测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重组L1酶的稳定性.方法:PCR扩增L1酶的编码基因,将其亚克隆入pUCm-T载体,测序后将L1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4la(+)后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分光光度计测定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L1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结果:本实验中的L1酶与国外同类酶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2.44%.重组L1酶水解青霉素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能力接近,氨曲南及头孢他啶对L1酶高度稳定.结论:对L1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克隆测序及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酶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抗生素对L1酶的稳定性研究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441 条记录 20/23 页 « 12...15161718192021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