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醒脑开窍"与非经非穴针刺对脑梗塞急性期神经功能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倪丽伟;申鹏飞;张智龙;郭家奎;熊杰

    为探讨经穴组方的特异性效应,基于既往研究基础和循证医学理论,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与非经非穴治疗进行对照,比较醒脑开窍组方与非经非穴治疗在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针刺可以改善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NIHSS评分和CSS评分,表明针刺能够有效改善脑梗塞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但醒脑开窍组针刺效应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证实了经穴特异性效应的存在.

  •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急性发作即时效应不同时程总体疗效缓解率评定的临床研究

    作者:阳晶晶;刘昭;刘密;常小荣;陈选;张佳丽

    目的:观察针刺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即时效应不同时程即时总体疗效缓解率,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A组(少阳经特定穴组)、对照组B组(非经非穴1组)和对照组C组(非经非穴2组),每组各30例,均针刺治疗30min.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0.5、1.0、2.0、4.0、24.0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头痛强度,以判定即时疗效.结果:少阳经特定穴组24h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非经菲穴1组(P<0.01),各时相缓解率均高于非经非穴2组(P<0.01).结论:针刺少阳经特定穴能有效缓解偏头痛的急性发作,即时疗效明显优于非经非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远近配穴针刺对偏头痛患者即刻止痛效应及远期总体疗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孟宪慧;于金娜;吴彩凤

    目的:观察远近配穴针刺对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的即刻止痛效应及疗程结束4周后的远期总体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选择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处于急性发作期的受试者60例,分为远近配穴组(A组)和非经非穴组(B组)各30例,每次治疗60 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4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60 min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判定即刻止痛效应;以偏头痛计分法判断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4周后的偏头痛症状,评价远期总体疗效.结果:针刺治疗60 min的即刻止痛效应,远近配穴针刺组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针刺疗程结束4周后的远期症状评分,远近配穴针刺组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结论:远近配穴针刺组在即刻止痛作用及远期总体疗效均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远近配穴针刺治疗偏头痛值得在临床推广.

  •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30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未艾;常小荣;刘密;林海波;岳增辉

    目的 探讨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同时确立非经非穴的定位标准.方法 将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少阳经特定穴组)、对照1组(非经非穴1组)和对照2组(非经非穴2组),每组各30例,均针刺治疗30min.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0.5、1、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头痛强度分级情况. 结果 在VAS评分降低程度上,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痛强度级别变化上,治疗后0.5、1h,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能有效缓解偏头痛的急性发作,为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提供临床支持.

  • 国内外针灸研究中非经非穴选取方法评述

    作者:杨旭光;李瑛;田小平;梁繁荣

    随着针灸临床研究的发展,科学地评价针灸的临床疗效已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对照方法的选择对于针灸临床研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非经非穴位作为假针灸对照是针灸临床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 非经非穴 针灸 综述
  • 不同频率电针及刺激次数对心肌缺血大鼠内关穴与非经非穴点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作者:路雅雯;嵇波;戴健;赵国桢;王丹;严明娜;白红新;孙晓敏;郭孟玮;毛颖秋;李志刚;程凯

    目的:借助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探讨低频或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后内关穴及非经非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规律及治疗次数对其的影响。方法将100只雄性 Wistar 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次治疗组和3次治疗组,各组再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5个小组,每组10只。电针组大鼠左侧内关穴每日接受针刺1次,于第1天或第3天治疗结束60 min 后,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双侧内关穴和非经非穴区域的皮肤血流灌注量,HE 染色观测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3次治疗后模型组内关穴区皮肤血流量显著降低(P <0.01),且3次治疗模型组较1次治疗模型组内关和非经非穴皮肤血流量皆显著降低(P <0.01);与模型组相比较,3次治疗后低频电针组和高频电针组内关穴区皮肤血流量均显著升高(P <0.01)。结论内关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较非经非穴能相对特异地反映大鼠心肌处于不同状态的变化,尤其是低频或高频治疗后随次数增加能阻抑由于心肌缺血损伤诱发的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下降的情况,且3次治疗后以高频电针作用更为明显,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经穴特异性研究进展

    作者:梁繁荣;赵凌

    经穴特异性理论是中医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经络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又是针灸临床合理选穴配方以提高疗效的关键.但近年来国外不少学者发表文章,质疑经穴存在特异性,这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使经穴特异性研究成为针刺镇痛之后被国际认同的又一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等重大项目的资助下,通过采用多学科研究手段,初步证实经穴效应存在特异性,总结出经穴效应具有相对性、循经性、持续性和条件性的特点,并初步探索了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生物学基础.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对目前经穴特异性研究中对照组设计、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研究载体选择和经穴特异性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围绕其基本规律、科学基础和关键影响因素等继续深入,并同时充分吸纳交叉学科技术、整合国际优势资源,以期全面系统地阐释经穴特异性理论.

  • 电针刺“足三里”对脾气虚大鼠下丘脑CaM/CaMKⅡ和NPY表达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谢雨涵;于慧文;栗珺璐;张硕;曲怡

    [目的]观测电针刺“足三里”对脾气虚大鼠下丘脑CaM/CaMKⅡ和NPY表达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2只SPF级SD大鼠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脾气虚组、足三里组和非经非穴组,8只/组.参照劳倦过度和饮食不节复合因素复制脾气虚大鼠模型:实验第7d,先饱食1日,再禁食2日,3日为1个周期,每日负重游泳(水温35~37℃,5%体重保险丝绑于大鼠尾部)至力竭(即大鼠鼻尖没入水面10秒),连续5个周期;正常组每日自由饮水进食.实验第3d开始干预,1次、d,持续7d;足三里组:毫针(0.25×13mm)直刺双侧“足三里”5mm,接电针仪(SDZ-Ⅱ型),疏密波刺激(密波15Hz,疏波2Hz),电流0.5mA,连续刺激20min;非经非穴组:毫针(0.25×13mm)直刺双侧“非经非穴点”-双侧髂嵴上10~15mm、后正中线旁开20mm区段内一个固定对照点,平刺8~10mm,电针处理同足三里组;空白对照组和脾气虚组在操作台上固定20min,无处理.每日测量大鼠体质量,实验第30d,处死,取丘脑,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下丘脑组织中CaM/CaMKⅡ及NPY的mRNA表达.[结果]实验第1d至第8d,体质量空白对照组呈稳定增长趋势,脾气虚模型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轻度下降;实验第8d,脾气虚模型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均低于空白对照组,足三里组高于脾气虚模型组;非经非穴组低于足三里组,与脾气虚模型组无明显差异.实验第8d,大鼠下丘脑CAM/CAMKⅡ、NPY足三里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脾气虚组、非经非穴组(P<0.01);非经非穴组、脾气虚组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非经非穴组与脾气虚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刺脾气虚大鼠“足三里”可提高下丘脑CaM/CaMKⅡ和NPY表达,提高体质量,明显改善神疲乏力、被毛稀疏无光泽、大便稀溏、体质量逐渐下降等“脾气虚”表现,提示针刺“足三里”对脾气虚良性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下丘脑CAM/CAMKⅡ、NPY表达水平来调控的.

  • 针刺大肠合募配穴对功能性便秘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郑华斌;陈媛

    目的:观察针刺大肠合募配穴(天枢配上巨虚)及非经非穴点对功能性便秘的影响,评价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为针刺治疗本病选穴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按照随机、单盲、对照的原则,分为大肠俞募配穴组(治疗组)和非经非穴组(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每日针刺1次,每次30 min,每周治疗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完成时,由患者填写周排便次数、便秘症状评分,评价两者疗效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周排便次数、便秘各症状及总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排便困难积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坠不尽感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积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频率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排便次数、排便困难积分、腹胀症状积分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在总积分和粪便性质、排便时间、下坠不尽感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大肠俞募配穴与非经非穴,均可有效治疗功能性便秘.两者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前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后者.

  • 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的机体反映和效应差异

    作者:白红新;赵国桢;嵇波;王丹;严明娜;孙晓敏;戴健;路雅雯;杨美娟

    查阅CNKI数据库,就近10年关于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的比较研究中发现,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在机体处于生理状态、病理状态、针刺干预态时反映有差异;针刺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时对内脏调节也存在差异.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机体反映和效应差异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也存在观测脏腑种类少、检测指标较局限等方面不足,未来可与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相结合以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姚金;唐雨兰

    目的:评估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名无先兆偏头痛受试者,随机分为少阳经特定穴组(真穴组)、非经非穴组(假穴组)和等待治疗组(等待组),分别给予真穴组和假穴组为期4周20次针刺治疗,而等待组观察4周不予治疗,以头痛天数为主要评价指标,以头痛对生活质量、情绪影响为次要指标,评估针刺镇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头痛天数真穴组明显减少(4.11±2.24)天,假穴组无显著改善(0.53±3.16)天,等待组增加(-4.40±4.38)天,真穴组对头痛天数的改善优于假穴组与等待组.偏头痛生活品质问卷评分(MSQ)与抑郁情绪的改善,真穴组优于假穴组与等待组.结论: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优于非经非穴和等待治疗.

  • 针刺风池、率谷等经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作者:许丽超;岳增辉;李朵朵;谢涛;胡岗珠;杨俊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率谷等经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证实经穴效应特异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A组(循经取穴组)、B组(非经非穴组)和C组(等待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组均给予电针治疗30min。每组穴位与非经非穴取单侧,左右交替使用,每日针刺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4个疗程,研究周期共为28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4周随访、8周随访、12周随访、16周随访、20周随访的头痛强度;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结果:在头痛强度级别变化上,与治疗前、B组、C组比较,A组治疗结束及随访各时相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与治疗前、C组比较,B组只有在治疗结束及4周随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AS评分及SDS评分上,与治疗前比较,A组和B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与治疗后三组组间比较,A组和B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B 组和 C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A组和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风池、率谷等经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持久,进一步证明了经穴效应具有特异性。

  • 循经取穴与非循经取穴治疗偏头痛对比研究

    作者:江增宏;周民举;江尚君

    目的 了解针刺治疗偏头痛时循经取穴与非循经取穴在镇痛效果上的不同,探讨对偏头痛针刺镇痛治疗时循经取穴的必要性,从而为临床针刺治疗偏头痛选穴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69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设计试验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少阳经组、阳明经组、非穴位组3组,每组23例,分别给予针刺足少阳经原穴丘墟穴、足阳明经原穴冲阳穴、丘墟穴与冲阳穴连线中点非穴位处,其中少阳经组为循经取穴,其余两组为非循经取穴.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来量化.用非参数检验统计方法统计分析3组疼痛程度改善是否有差异.结果 经统计分析,各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之间疼痛程度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治疗偏头痛时,循经取穴与非循经取穴(包括非穴位)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

  • 针刺对睡眠剥夺受试者面部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作者:陈萌;陈尚杰;王单;蒋仕玉;徐文韬;黄文霞;倪光夏

    目的 观察针刺对睡眠剥夺受试者面部新陈代谢热的影响.方法 将64例健康青年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正常睡眠组(A组)、睡眠剥夺组(B组)、睡眠剥夺与小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申脉、照海穴针刺治疗组(C组)和睡眠剥夺与非经非穴针刺治疗组(D组).A组保持正常睡眠状态,对B、C、D组同时进行24 h睡眠剥夺,次日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4组受试者面部热值,及观察C、D组针刺治疗后面部热值的变化.结果 红外热成像图显示,A组面部呈温热状态,B、C、D组面部呈高热状态.A组热值显著低于B组、C组和D组(P<0.05).B、C、D 3组热值多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针刺治疗后面部热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C组治疗后面部热值降低值显著大于D组(P<0.05).结论 睡眠剥夺可导致面部热值升高,小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申脉、照海穴针刺能够降低睡眠剥夺者面部较高热值,且疗效优于非经非穴针法.

  •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即时效应不同时程即时总体疗效缓解率评定的观察

    作者:刘昭;刘密;常小荣;陈选;张佳丽;谢辉

    目的 观察针刺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即时效应不同时程即时总体疗效缓解率,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A组(少阳经特定穴组)、对照组B组(非经非穴1组)和对照组C组(非经非穴2组),每组各30例,均针刺治疗30 min.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0.5,2,4,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头痛强度,以判定即时疗效.结果 少阳经特定穴组24h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非经非穴1组(P<0.01),各时相缓解率均高于非经非穴2组(P<0.01).结论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能有效缓解偏头痛的急性发作,即时疗效明显优于非经非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本经取穴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评价研究

    作者:万明雨;黄银兰;梁希森;何卫国;梁繁荣;贾红云;哈静;王磊;曹丽翠

    目的 评价本经取穴及非经非穴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28例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经穴组14例,针刺患侧角孙、外关、阳陵泉及丘墟四穴,非经非穴组14例,针刺患侧四个非经非穴点,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共10次,治疗前后及入组3个月分别以视觉/直观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偏头痛患者生活品质问卷(MSQ)评价.结果 (1)近期疗效:两组头痛VAS计分、MSQ计分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显示,经穴组VAS计分、MSQ计分均优于非经非穴组(P<0.05);(2)远期疗效:入组3个月随访经穴组VAS计分、MSQ计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非经非穴组则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结论 该经取穴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即时、远期疗效均优于非经非穴组.

  • 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作用

    作者:叶小丰;李建国;杜朝晖;彭周全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存活时间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取4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200~240 g)随机平均分为假失血组(Sham)组、失血性休克(Hem)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后,分别以Sham组、Hem组、非经非穴组为对照,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Hem大鼠是否具有治疗作用.结果:Hem组与非经非穴组MAP始终维持较低水平;心率回升幅度较低;生存状况较差.电针足三里后,休克大鼠的MAP进行性回升;心率回升幅度显著增大;生存状况明显改善.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 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失血性休克犬的保护作用

    作者:索小燕;杜朝晖;李建国;王焱林;陈为民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失血性休克犬血流动力学、TNF-α及乳酸值的影响,探讨其对失血性休克犬的潜在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0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休克组、休克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迷切后电针组5组,每组6只.采用股动脉快速放血法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于制模成功即刻(0 min),以10-15 V、30Hz强度持续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或非经非穴30 min.刺激开始前经右颈外静脉置入5F Swan-Ganz漂浮导管连续监测MAP、CO、PAWP和CVP,0 min、120 min和180 min时分别取股动脉血检测TNF-α,在休克前、0 min和180 min时分别取股动脉血检测乳酸值.结果:制模后休克组、非经非穴组和迷切后电针组MAP、CO、PAWP和CVP持续较低,血浆TNF-α含量和乳酸值逐渐上升(P<0.05);与休克组、非经非穴组和迷切后电针组比较,足三里组制模成功120 min及180 min时MAP、CO、PAWP和CVP均显著提高(P<0.01),180 min时血浆TNF-α含量和乳酸值显著下降(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失血性休克犬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30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慧敏;常小荣;严洁;罗勇

    目的:观察针刺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59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照组针刺非经非穴部位,均每次治疗30min,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偏头痛发作的次数、程度、强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VAS评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37.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发作程度积分均明显减少(P <0.05或0.01),对照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程度积分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伴随症状、发作程度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头痛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头痛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少阳经特定穴角孙、外关、阳陵泉、丘墟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良好.

  • 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概况

    作者:王德军;严洁;常小荣;王婷;刘珏;刁利红;谢辉

    针灸的疗效是以非特异性的方法刺激主治特异的穴位来实现的.经穴的特异性是指经穴在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特性、病理反应、刺激效应等方面与经穴及其周围的非经穴比较具有特异性.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