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瞬时波强技术的弦脉脉象图构建

    作者:曹双双;魏世超;郭思薇;林宁;叶振盛;郑星宇;骆杰伟;郭苗苗;孟晓嵘

    目的:应用瞬时波强检测寸口弦脉参数,构建基于WI技术的弦脉脉象图,建立一种新型的脉诊技术.方法:应用ALOKA Prosound α 1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寸口弦脉与平和脉的WI各30例,从压力波(P)、血流波(U)、压力变化(dP·dt-1)与速度变化(dU·dt-1)、时间三维构建WI图像.结果:寸口平和脉波型特点:W1波幅较人迎脉为小,NA较人迎脉明显,W2甚至图形不明显或消失,R-1st时间较人迎脉长;P波的重搏前波(潮波)出现较人迎脉为早,更靠近主波;人迎脉U主波向上呈“Λ”型,而寸口脉呈拱型圆钝“∩”型,且波幅为小.寸口弦脉波型特点:寸口弦脉U主波方向向上呈“A”型,而寸口平和脉呈“∩”型,且弦脉血流振幅较平和脉明显增大,呈徒增徒降趋势;NA波较深,W2波不明显;WI主波W1特征图型:弯月刀型.弦脉组W1、NA、W2、PWVβ较平和脉组增高,而弦脉组R-1st、1st-2nd、AI较平和脉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WI技术于脉象研究可使弦脉图更具可观性、可辨性、客观性,利于传统脉学的传承和发展.

  • 应用瞬时波强技术评价超重患者的动脉弹性

    作者:聂颖;陈宝霞;王方芳;于洋;冯新恒

    目的 应用瞬时波强(WI)技术评价超重对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本组213例,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超重组(123例)和对照组(90例),比较两组WI检测颈动脉僵硬度指标的差异.结果 超重组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W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WI)及瞬时减速度波强(W2)值均显著升高(P<0.05).BMI与β、PWVβ及PWVWI有相关性(r=0.273、0.575、0.605,P均<0.01);控制危险因素后偏相关分析,上述参数间仍存在相关关系(r=0.145、0.134、0.229,P均<0.05).无危险因素的超重者PWVWI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WI技术显示,超重者动脉僵硬度增加;体质量指数与动脉僵硬度有相关关系.

  • 瞬时波强技术应用于冠心病病情评估的研究

    作者:陈伟;韩若凌;马景涛;赵娜;刘明瑜

    目的 探讨瞬时波强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希望在血管壁形态、结构尚未发生改变之前,发现颈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与心脏病变的相关性,早期推测出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方法 选择冠心病住院患者36例(均经冠脉造影证实),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A组及多支病变B组;根据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IMT<1.0 mm的C组,IMT≥1.0mm的D组.将冠心病组颈总动脉瞬时波强参数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将4组的参数分别与对照组及组间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1.冠心病组颈总动脉的瞬时波强指标W1、W2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N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2.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颈总动脉的W1、W2值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N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多支病变B组的W1、w2均较单支病变A组显著减低(P<0.05).3.IMT≥1.0 mm的D组W1、W2较C组显著减小(P<0.05),N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无形态学变化且IMT<1.0 mm的C组W1、W2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结论 采用无创、实时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同时发现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而早期推测出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

  • 瞬时波强技术在评价高原抗震官兵左心室功能中的应用

    作者:刘爱玲;姜海艳;沈利群;曹小勇;姚胜银;陈伟

    目的 应用瞬时波强(WI)技术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对抗震官兵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进入青海玉树地区时间的不同,将252例抗震官兵分为2组:第1组(100例,急进高原7d内),第2组(152例,留居高原1年及以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的比值(E/A);应用WI技术测量第1个正向波搏幅大小(W1)、第2个正向波搏幅大小(W2)、R-1st间期及2个正向波之间的时间(1st-2nd)间期,并与平原健康官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第一组W1稍减低,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第二组W1减低(P<0.05);两组W2均减低,1st-2nd均缩短(P<0.05),两组LVEF、FS、E/A及R-1s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可成为敏感评价高原缺氧状态下抗震官兵左心室舒缩功能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 高原缺氧对抗震官兵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及缺氧诱导因子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爱玲;姜海艳;陈伟;姚胜银;周爱湘;郭怡萍

    目的 应用瞬时波强(WI)技术测定抗震官兵颈总动脉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NA),结合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变化,探讨高原缺氧对颈动脉NA及HIF-1α的影响.方法 根据进入青海玉树地区时间的不同,将250例抗震官兵分为第一组(100例,急进高原7d内)及第二组(150例,留居1年及以上),对两组进行NA及HIF-1α含量的测定,并与平原组对照.结果 第一组NA减低,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NA增大(P<0.05);两组的HIF-1α均表达上调(P<0.05).结论 脑血管阻力对低氧的反应与低氧持续的时间有关,在低氧环境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对机体的调节不可忽视.

  • 组织速度成像结合瞬时波强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综合评价

    作者:姜双全;田家玮;杜国庆;任敏

    目的 探讨组织速度成像(TVI)结合瞬时波强(WI)技术在综合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HCM患者及对照组分别测量二尖瓣口舒张峰值速度E峰、A峰,二尖瓣环各位点舒张期峰值速度Ve、Va;同时获取受试者右侧颈总动脉WI曲线,得到各WI参数.结果 (1)HCM组mVe及mVa减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HCM组和对照组比较,强度指数W1增加,强度指数W2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M患者心肌主动松弛功能及顺应性均受损,联合应用TVI及WI技术可以综合全面地评价HCM患者的心脏、血管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 瞬时波强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胫前动脉血管弹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煜华;王全江;刘龙诞;陈正雷;宋改革;侯晨星

    目的 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胫前动脉弹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WI技术检测31例糖尿病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者的胫前动脉瞬时波强各相关指标,主要有负向波面积(NA)、僵硬度指数(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等.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胫前动脉NA、β、Ep、AI、pwvβ均高于对照组(P<0.05),AC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胫前动脉存在动脉硬化,WI技术可以用来评估糖尿病患者肌性动脉的弹性.

  • 瞬时波强技术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颈动脉弹性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作者:杨岫岩;林萍;邹丽娟;张卓;查建栋;邱志敏;邹蕊

    目的 探讨应用瞬时波强(WI)技术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颈动脉弹性及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 对3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于放射治疗前及治疗后行常规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常规超声及WI检查.常规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常规超声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A)的比值(E/A),颈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内-中膜厚度(IMT);WI指标包括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僵硬度(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顺应性(AC)、负相波面积(NA).颈总动脉超声测值取双侧颈总动脉平均值.统计学分析放射治疗前后常规超声及WI指标变化,并分析放射治疗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放射治疗前与治疗后LVEF、E/A、RI、PI、I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W1、W2、β、Ep、PWVβ放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增高(P均<0.05),AC较治疗前减低(P<0.05),治疗前后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后IMT与β、Eρ、PWVβ呈正相关(r=0.870、0.330、0.427,P均<0.05),W1与LVEF呈正相关(r=0.347,P<0.05);余各指标间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颈动脉弹性减低,WI可早期反映颈动脉弹性改变,且有助于评估放疗所引起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

  •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瞬时波强与血管弹性及体内激素水平的关系

    作者:林宁;李红;唐力;李建卫;陈玮吉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瞬时波强(WI)与血管弹性及体内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检测93名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W1,获取收缩早期正向波(W1)、收缩晚期和部分等容舒张期正向波(W2)、W1到W2的时间间隔(1st-2nd)、心电图R波到W1的时间间隔(R-1st).分析WI各参数和血管弹性指标与血清激素水平、血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血管弹性指标包括血管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β).结果 β、Ep、PWVβ与W1、W2、1“st-2nd呈正相关,与R-1st呈负相关(P均<0.05);多种血清激素水平、血生化指标与WI、血管弹性指标间均具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WI及血管弹性指标可以反映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功能的早期改变.

  • 瞬时波强参数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颈动脉弹性

    作者:孙琳;杨顺实;鲁慧;鄢薇;黄秀娟

    目的 探讨瞬时波强(WI)参数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颈动脉弹性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选择放疗后头颈部肿瘤患者38例作为放疗组,另选择健康志愿者38名作为对照组,应用WI技术检测其颈总动脉,采集WI相关参数,包括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僵硬度(β)、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比较放疗组和对照组参数的变化,分析W2与放疗剂量、距离放疗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WI参数中,放疗组W2、β、Ep、PWVβ较对照组明显增高,AC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组W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2与放疗剂量、距离放疗时间呈正相关(r=0.380、0.433,P=0.018、0.007).结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颈动脉弹性功能较正常人下降;WI参数可为早期预防放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提供依据.

  • 应用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脑循环阻力

    作者:吕静;李秀兰;王淑彬;丁波;邹丽

    目的 探讨应用颈总动脉瞬时波强(WI)参数负向波面积(NA)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T)患者脑循环阻力的临床意义.方法 HT患者83例,其中49例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50 pmol/L(HT1组),34例FT3>50 pmol/L( HT2组);对照组为78名健康志愿者.应用WI技术检测受检者右侧颈总动脉,获得收缩早期正向波(W1)、收缩中期负向波面积(NA)、大血流速度(Umax)等参数,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对各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①HT1组、HT2组W1、Umax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HT2组NA明显高于HTI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各组NA值均随W1、Umax、脉压差(PP)的增高而升高(P<0.05),HT1组NA与FT3呈线性相关(P<0.05);HT2组NA与心率、收缩压(SP)呈线性相关(P<0.05).③83例HT患者中,18例(21.69%)WI波形于收缩中期出现明显紊乱.结论 WI参数NA可反映HT患者脑循环阻力状态.

  • 瞬时波强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马红

    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1]是在e-tracking技术的基础上新近研发的一项综合评价心血管功能及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技术.WI即是循环系统中任意点的压力变化(dP/dt)与速度变化(dU/dt)的乘积,计算公式:WI=(dP/dt)×(dU/dt).WI系统包括2个追踪光标,可以分别测量出同一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的大小,并用血压值进行校正,从而可以用血管管径的变化来代替血压的变化,再绘制出管径变化曲线、血流速度曲线及WI曲线,终可以自动计算出相应的WI参数、血管僵硬度及时间参数等.

  • 基于WI技术的脉象客观化研究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

    作者:许轶君;肖沪生;徐芳

    目的:探讨同步瞬时波强技术(WI)在原发性高血压不同病理阶段脉象客观化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对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膜不增厚组(A组)36例及内膜增厚组(B组)34例]及33例健康人(对照组)行同步颈动脉WI检测及桡动脉脉象检测。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 α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WI检测,应用DDMX-100脉象仪行桡动脉脉象参数检测,分析并比较WI参数及脉象参数。结果:各组瞬时加速度波强(W1)与主波振幅(h1)呈正相关;负向波面积(NA)与重博前波幅度(h3)、降中峡幅度(h4)呈正相关;WI曲线中W1波顶点至W2波顶点的时间(W1-W2)与脉图起始点到降中峡之间的时间(t4)呈正相关。正常组NA与h3/h1、h4/h1呈正相关。结论:WI参数与脉象参数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WI技术有助于完善脉象的客观化研究。

  • 瞬时波强技术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弦脉脉象客观化中的应用

    作者:许轶君;肖沪生;徐芳

    目的:探讨同步瞬时波强技术(wave intensity,WI)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弦脉的脉象客观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膜不增厚的36例为A组,内膜增厚的34例为B组)及33例健康人(对照组)行同步颈动脉WI检测及桡动脉脉象检测。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 α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WI检测,应用DDMX-100脉象仪行桡动脉脉象参数检测,分析并比较WI参数及脉象参数。结果:A组较对照组主波幅度(h1)、主波上1/5处的宽度与脉动同期之比(w2/t)增高(均P<0.05)。 B组较对照组h1、重搏前波幅度(h3)、降中峡幅度(h4)、h3/h1、h4/h1、主波上1/3处的宽度与脉动周期之比(w1/t)、w2/t增高,重搏波幅度(h5)、h5/h1降低(均P<0.05)。 A组W1与h1呈正相关;负向波面积(NA)与h3、h4呈正相关;血管硬化参数(β)与h3、h4、h3/h1、h4/h1呈正相关;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与h3、h4呈正相关;由β推导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与h3/h1呈正相关;管径增大指数(AI)与h3、h4、h3/h1、h4/h1呈正相关。 B组W1与h1呈正相关;NA与h3、h4呈正相关;β与h3、h4呈正相关,与h5、h5/h1呈负相关;EP与h4呈正相关;PWVβ、由WI值推导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WI)均与h3/h1呈正相关;AI与h3、h4、h3/h1、h4/h1呈正相关。对照组W1与h1呈正相关;NA与h3、h4、h3/h1、h4/h1呈正相关;β与h3、h3/h1呈正相关,EP与h3、h4呈正相关;PWVWI与h3/h1呈正相关;AC与h5、h5/h1呈正相关;AI与h3、h4、h3/h1、h4/h1呈正相关,与h5、h5/h1呈负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象参数符合弦脉表现,且脉象参数与WI参数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间接反映WI参数与弦脉的相关性,进一步完善脉象的客观化研究。

  • 原发性高血压不同病理阶段中同步瞬时波强弹性参数与脉象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许轶君;肖沪生;徐芳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不同病理阶段中同步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弹性参数与脉象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膜不增厚36例为A组,内膜增厚34例为B组)及33例健康人(对照组)行同步颈动脉WI检测及桡动脉脉象检测,分析并比较WI弹性参数及脉象参数. 结果:A组硬化系数(β)与重搏前波幅度(h3)、降中峡幅度(h4)、重搏前波幅度与主波幅度之比(h3/h1)、降中峡幅度与主波幅度之比(h4/h1)呈正相关,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与h3、h4呈正相关,由β推导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与h3/h1呈正相关,管径增大指数(AI)与h3、h4、h3/h1、h4/h1呈正相关;B组β与h3、h4呈正相关,与重搏波幅度(h5)、重搏波幅度与主波幅度之比(h5/h1)呈负相关,EP与h4呈正相关,PWVβ、由WI值推导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WI)与h3/h1呈正相关,AI与h3、h4、h3/h1、h4/h1呈正相关;对照组β与h3、h3/h1呈正相关,EP与h3、h4呈正相关,PWVWI与h3/h1呈正相关,血管顺应性(AC)与h5、h5/h1呈正相关,AI与h3、h4、h3/h1、h4/h1呈正相关,与h5、h5/h1呈负相关. 结论:WI弹性参数与脉象参数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WI技术有助于完善脉象的客观化研究.

  • 同步应用WI及脉象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不同病理阶段心血管功能的研究

    作者:许轶君;肖沪生;徐芳;任亚娟

    目的:探讨同步应用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技术及脉象仪评估原发性高血压不同病理阶段的心血管功能.方法:对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膜不增厚的A组36例及内膜增厚的B组34例)及33例健康人(对照组)行同步颈动脉WI检测及桡动脉脉象检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WI检测,应用脉象仪检测桡动脉脉象参数,分析并比较WI参数及脉象参数.结果:高血压组瞬时加速度波强(W1)、负向波面积(NA)增高,WI曲线中W1波顶点至W2波顶点的时间(W1-W2)缩短,主波幅度(h1)、重搏前波幅度(h3)、降中峡幅度(h4)、h3/h1、h4/h1升高,重搏波幅度(h5)、h5/h1、脉图起始点到降中峡之间的时间(t4)降低.结论:WI和脉象同步检测为临床综合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提供了新方法.

  • 超声瞬时波强技术检测飞行员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作者:邓燕;董世鹏;尹立雪;李春梅;李爽;左明良;王正阳;余洋;王珊;罗安果;孟庆国;赵文良;唐苗;何为

    目的 研究超声瞬时波强技术对飞行员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检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超声瞬时波强技术检测飞行员颈总动脉,其中正常组37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组44例,动脉粥样硬化组52例,将瞬时波强指标与血管回声跟踪(ET)指标及常规超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瞬时加速度波强(W1)及超声瞬时波强(W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_WI)均较正常组高(P<0.05);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正常组间血管回声跟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正相关,瞬时减速度波强(W2)与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E峰与A峰比值(E/A值)及IMT相关,反相波面积(NA)与血流阻力指数(RI)呈正相关,PWV_WI与ET指标相关(P<0.05).结论 超声瞬时波强技术可反映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及心脏与血管交互关系,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整体心血管功能较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敏感.

  • 瞬时波强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

    作者:唐雪梅;舒庆兰;顾鹏;魏锦;罗文丰

    目的 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WI技术检测30例SLE患者(SLE组)和3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瞬时加速度波强峰值W1、瞬时减速度波强峰值W2、负向波面积NA、心电图R波至W1波顶点时间R-W1、W1与W2的时间间隔W1-W2、血管僵硬度指数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血管顺应性AC等.结果 SLE组患者心率为(80.09±13.80)次/min,较正常对照组的(68.29±7.16)次/min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9,P=0.000);SLE组患者收缩压为(121.39±21.76) mm Hg(1 mm Hg=0.133 kPa),较正常对照组的(11.81±8.92)mm Hg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8,P=0.026);SLE组患者年龄、舒张压、脉压差、体重指数、体表面积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LE组W2为(1.11±0.76)×103 mmHg·m/s3,W1-W2为(243.15±25.83) ms,(W1-W2)/t为0.19±0.04,均较正常对照组的(1.39±0.49)×103 mmHg·m/s3、(264.17±15.94) ms、0.24±0.04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46、3.889、-5.003,P均<0.05);SLE组患者β为7.23±2.06,Eρ为(99.72±49.68)kPa,PWVβ为(6.10±1.55) m/s,均较正常对照组的5.67±1.37、(69.14±15.79) kPa、(5.13±0.58) m/s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1、-3.101、-3.254,P均<0.05);SLE组W1、NA较正常对照组增高,R-W1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I技术能够早期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血管系统损伤,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客观的参数依据.

  • 瞬时波强技术对系统性硬化病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评价

    作者:张军辉;李媛;曹礼庭;顾鹏;张青;张敏惠;蒋冰蕾;魏锦;罗文峰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瞬时波强(WI)曲线特征.方法 SSc患者(SSc组)24例,健康对照组29例,两组年龄、性别、心率及血压相匹配,均于静息状态下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LVFS).应用WI技术测量左右颈总动脉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负向波面积(NA),射血前期时间R-W1,射血时间W1-W2,并对时间分别以R-R间期校正.同时记录血管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W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WI)等血管弹性指标.将两组的各参数进行比较及对LVEF与W1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Sc组W1与NA分别为(7.00±3.14)×103(mm Hgm/s3)、(26.20±14.35)mm Hgm/s2,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48±3.16)×103(mm Hgm/s3)、(22.39±10.86)mm Hgm/s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63、1.543,P均>0.05);SSc组AI及PWVWI分别为(11.14±4.88)%、(6.23±1.98)m/s,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4.43±7.67)%、(5.36±1.95)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6、2.164,P均<0.05);SSc组和健康对照组的W1分别与相应的LVEF呈显著正相关(r=0.675,0.608,P均<0.01).结论 SSc患者颈动脉弹性较正常人降低,而左心功能无明显损害.WI可作为评价SSc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无创检查方法.

  • 急性高原缺氧环境与颈动脉瞬时波强参数间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爱玲;姜海艳;姚胜银;王玉恒;陈伟;沈丽群;阴海霞;宋力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玉树,平均海拔4400米)缺氧环境与颈动脉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参数间的相关性,筛选出急性高原缺氧环境的敏感指标.方法:应用ProSound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平原官兵(对照组n=100)及急进高原7天内的抗震官兵(高原组n=100)进行瞬时波强及超声相关指标的检测,对各检测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及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Spearman相关性结果显示:高原组男性抗震官兵急性高原缺氧环境与心率(r=0.263)、舒张压(r=0.309)成正相关,与瞬时加速度波强(r=-0.201)、射血时间(r=-0.467)成负相关(P均<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原组急性高原缺氧环境的敏感指标依次减弱的顺序为:男性为脉搏波传导速度(PWV-WI)、舒张压、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射血时间、收缩压、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女性为瞬时减速度波强、射血时间.结论:PWV-WI、Ep、瞬时减速度波强、射血时间、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收缩压、舒张压是急性高原缺氧环境的敏感指标,男女急性高原缺氧环境的敏感指标有所不同.

6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