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针联合十二井穴放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作者:卓晓纯;刘涛;陈劼;伊秋悦;周颖

    目的 观察评价腹针联合十二井穴放血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DPN患者采用腹针联合十二井穴放血疗法,对照组DPN患者口服弥可保,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血清半胱氨酸Hcy含量、血浆黏度),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与运动传导速度(motion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MDNS积分均较前明显降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SNCV与MNCV较前明显增快,且治疗组DPN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针联合十二井穴放血治疗DPN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十二井穴"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皮质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

    作者:马惠芳;图娅;马文珠;郭长青;郝晋东;邬继红

    目的:探讨"十二井穴"针法对脑缺血损伤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影响的时效性.方法:雄性 Wistar 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各8只,脑缺血模型组、针刺治疗组各40只.后两组又分为1、3、6、12、24 h各时段组,每时间段组各8只.采用光化学诱导法制作一侧大脑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施以"十二井穴"针法,在造模后1、3、6、12、24 h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动物脑皮质及血清中TNF-α含量.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后1 h,脑皮质及血清TNF-α即明显升高,至24 h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针刺后各组动物脑皮质及血清中TNF-α含量与同时段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针刺"十二井穴"有降低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及血清TNF-α的作用,这可能是"十二井穴"针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早期介入治疗的机理之一.

  • 十二井穴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马惠芳;郭长青;马文珠;睢明河

    本文就井穴的实验研究新进展进行文献整理,从生化免疫、血液流变、电生理、微循环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针灸井穴对急症有显著疗效.但目前对井穴治病范围的研究仍非常局限,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关键词: 十二井穴 针灸治疗
  • 十二井穴接经针刺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尿潴留临床研究

    作者:杨玉霞;项蓉;刘艳艳;常娥;霍艳玲

    目的:探索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将63例中风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临床药物及康复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治疗,每日导尿的时间和次数由患者是否有自主排尿和残余尿量决定;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接经针刺法,按照十二经脉的循行顺序,选取十二井穴(少商、商阳、厉兑、隐白、少冲、少泽、至阴、涌泉、中冲、关冲、足窍阴、大敦),每日1次,治疗20 d.20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残余尿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29/32),优于对照组的67.7%(21/31,P< 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残余尿量均明显减少(均P< 0.01),观察组治疗后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接经针刺法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明显,优于膀胱功能训练等常规西医治疗.

  • 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作者:欧阳泠星;潘朝霞;王剑峰;熊同学;汪胤;曾莹莹;向东枚;曾红梅;陈焕新;黄壑霏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TIA的疗效,以为临床提供一种较好的治疗TIA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6例TIA病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常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TIA的症状控制情况,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经颅多普勒( TCD)超声测定脑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33例中显效25例,7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6.9%.对照组33例中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8%.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TIA疗效显著,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 从"久病入络"论治缺血性中风

    作者:冯玲媚;孙妍

    缺血性中风,现代医学称之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统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高发日益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本科以"久病入络"为立论根据,采用针刺加服水蛭胶囊和蜈蚣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本法详述如下.

  •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薏苡仁对颅脑创伤性脑水肿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苗笑梅;程世翔;孙洪涛;王景景;涂悦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和中药薏苡仁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两者单独应用也取得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但对于他们联合应用治疗颅脑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效果的研究报道少之又少。文章查阅了大量文献,总结出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颅脑创伤性昏迷患者的醒脑开窍作用和通过调节氢离子(H+)、钾离子(K+)、钠离子(Na+)、钙离子(Ca2+)等离子而达到减轻脑水肿及神经保护作用的中西医理论依据,并且阐述了薏苡仁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研究进展,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颅脑创伤性脑水肿的疗效。

  •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颅脑创伤急性期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作者:苗笑梅;程世翔;杨震;张赛;韩宛君;涂悦;孙洪涛

    目的:探讨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亚低温对颅脑创伤(TBI)大鼠急性期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75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5):假手术组(Sham)、颅脑创伤组(TBI)、放血组(BL)、亚低温组(MIH)、放血联合亚低温组(BL+ MIH).采用电子脑皮质损伤撞击仪(eCCI)建立大鼠TBI模型,BL组于伤后即刻行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每日2次;MIH组在伤后即刻采用亚低温冰毯使体温降至32℃,持续干预6h.伤后48h分别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观察脑水肿变化(n=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观察行为学改变及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n=8)、伊文思蓝染色(EB)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BBB)(n=4).结果:MRI显示,TBI组脑水肿及血肿明显,中线明显偏移;而干预组较TBI组水肿明显减轻,中线居中.与TBI组比较,各干预组mN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而且BL+ MIH组优于单独BL和MIH组(均P<0.01);各干预组脑含水量也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尤以MIH组和BL+ MIH组降低为显著(P<0.01);各干预组血脑屏障通透性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而且MIH组和BL+ MIH组显著优于单独BL组(P <0.05,P<0.01).结论: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和亚低温均可以降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减轻脑水肿,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对创伤性大鼠脑组织有保护作用,且二者联合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 针刺加十二井穴放血疗法缓解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

    作者:苗广宇;徐国庆

    目的 寻找缓解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的有效方法.方法 以针刺加十二井穴放血法治疗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患者40例,另设20例施用针刺法对照.结果 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表明十二井穴放血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有良好的疗效.

  • 十二井穴针刺配合康复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

    作者:叶宝叶;林宇;康佳珺

    目的:观察十二井穴针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升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十二井穴针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30例,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治疗)30例,治疗30d,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定肌张力程度.结果:上、下肢肌张力分级,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肌张力改善效果更显著.结论:十二井穴针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相比,能更有效降低脑卒中后肌张力的增高.

  • 十二井穴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作者:崔海;车念聪

    目的:运用手、足十二井穴放血法治疗脑梗塞患者并观察其疗效.方法:设立手、足十二井穴放血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结果:手、足十二井穴放血组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十二井穴放血法为治疗脑梗塞的较好方法.

  • 醒脑安神通络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60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庆海;宋书昌;冯娜娜;崔景军

    目的:观察醒脑安神通络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给予醒脑安神通络针法,药物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治疗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改善及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95.00%,药物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HAMD、NIHSS评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醒脑安神通络针法不仅可以改善卒中后抑郁症状,并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 十二井穴放血治疗"红斑性肢痛证"

    作者:张晓东;李春妍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主要特点之一,针灸临床同样离不开辨证治疗.灵活的运用辨证思维,就可以大大提高针灸临床疗效,虽是奇病疑案,只要辨证准确,针灸操作合法,也可以收到出人意料的疗效.下面是笔者通过辨证治疗的一例少见病案,一次获愈.

  • 手足十二井穴放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及脑保护的分子机制

    作者:阮建国;徐天舒;李明;岳丽军;王旭东

    目的:观察手足十二井穴放血治疗中风(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程1个月内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井穴放血组及针刺组各35例,两组病人均行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井穴放血组加用十二井穴放血及普通针刺联合治疗,而针刺组仅行普通针刺治疗,两组病人每周行5次针刺或放血治疗,连续治疗3周为一疗程,治疗周期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ADL)、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SS)及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临床疗效方面井穴刺血组要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十二井穴放血联合针刺治疗中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十二井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成同彬

    井穴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操作简便、易学易懂、见效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其适用范围不断扩大,除了应用于临床治疗,在疾病的诊断方面,研究也提示井穴的某些异常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可能有密切联系,对于一些难以运用中医定量诊断的疾病,例如乙肝的临床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一些疾病的中医诊断进一步提供了依据.

  • 《针灸大成》十二井穴运用

    作者:汪天骅;张晔;史丽萍

    《针灸大成》十二井穴各自的功效,可以概括为“少商清肺热食饮可下,商阳平喘满疗耳齿疾,关冲泻壅热盛乎三焦,中冲疗中风与小儿惊,乳痈无乳眼热寻少泽,心虚惊狂健忘调少冲,足窍阴主胁痛与气逆,大敦治疝秘补中益气,上呕下泻血出隐白收,面肿不食胃热厉兑医,至阴主难产头目热疾,涌泉救厥散痞道不尽.”十二井穴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针灸大成》曰:“治一切暴死恶候,不省人事,及绞肠痧,乃起死回生妙诀.”临床上十二井穴放血常用于各种昏迷急救.《针灸大成》对井穴论述理论部分较少,但是临床部分较为详尽,灵活运用于临床,必大有裨益.

  • 浅析“象思维”与井穴的关系

    作者:宋如意;牛云云;庄语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认识脏腑生命活动规律的思维方式,即“象思维”,其与经络标本、根结理论及五腧穴的命名均有密切联系.根结理论进一步发展形成五腧穴理论,而井穴作为五腧穴位于肢体末端的第一个穴位,是十二经脉阴阳交会、气血流注的起点,其概念的形成、定位及主治功效的确定必然受到“象思维”的影响.

  • 井穴刺血治疗肢端麻木症验案1则

    作者:杨娇;郭锡全

    1 病案介绍患者,女,64岁,因“头晕伴左上肢麻木半年,加重1周”于2015年9月14日入院,入院后症见:头晕,劳累后加重,无天旋地转感,无恶心呕吐,左上肢肢体麻木(从左侧颈部到指尖),以清晨为甚,常因麻木而醒,持续半个多小时才能缓解,纳眠可,二便正常,舌暗有瘀点,苔白厚,脉弦滑.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入院后查头颅MRI示双侧额顶叶皮层下、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多发慢性缺血灶,MRA示:轻度脑动脉硬化.颈椎X线提示颈椎病,TCD示:脑动脉硬化频谱.颈动脉彩超示:颈动脉硬化伴左侧斑块形成.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诊断:眩晕;痹证.辨证:痰蒙清窍,瘀阻脉络.治法:化痰息风,祛瘀通络,中药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针灸:双侧:风府、颈百劳,左侧:天宗、肩井、肩髃、曲池、外关、列缺、合谷.平补平泻,留针15 min(患者不能坚持30 min).西药予血塞通、桂哌齐特静脉滴注,口服尼莫地平、倍他司汀,配合颈部理疗治疗1周,患者头晕好转,仍左上肢麻木.

  • 十二井穴放血对不同程度颅脑创伤大鼠脑水肿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

    作者:沈彤;张赛;涂悦;陈旭义;吴焕成

    目的 探讨十二井穴放血对颅脑创伤(TBI)大鼠脑水肿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 将56只 SD大鼠随机等分为7组,即轻度TBI组、轻度TBI加井穴放血组、中度TBI组、中度TBI加井穴放血组、重度 TBI组、重度TBI加井穴放血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应用电子控制性脑皮质撞击仪,轻度、中度、重度TBI组的打击深度分别为1、3和4mm.对照组仅开骨窗后缝合皮肤,不进行打击.井穴放血通过1 ml注射器针头于大鼠双侧前肢趾端的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完成,出血量为每穴10 μl,每12h进行1次放血.手术后72h,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NSS),随后取10 mg损伤周围脑组织,q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基因的表达和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剩余脑组织进行脑含水量测量.结果 TBI后大鼠的mN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TBI严重程度的增加,评分依次增高(P<0.05),且轻、中度TBI组大鼠在应用井穴放血疗法后mNSS评分与相应的单纯损伤组比较降低 (P<0.05); TBI模型大鼠的PGC-1α和TFAM基因表达水平以及mtDNA拷贝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TBI组大鼠在应用井穴放血疗法后,mtDNA拷贝数高于相应的未应用放血疗法的大鼠(P<0.05),中度 TBI组大鼠在应用放血疗法后PGC-1α基因表达水平和mtDNA拷贝数升高(P<0.05),轻、重度TBI组大鼠在应用井穴放血疗法后,虽然PGC-1α和TFAM基因表达水平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TBI后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且中度TBI组大鼠在应用井穴放血疗法后脑组织含水量与相应的单纯损伤组大鼠比较降低(P <0.05).结论 井穴放血可能通过激活PGC及下游通路,促进mtDNA的生物合成,从而增强损伤脑组织的能量供应,进而改善脑水肿程度,发挥脑保护作用.

  • 十二井穴点刺放血配合中药熏药治疗中风偏瘫患肢水肿临床研究

    作者:雷潇潇;王建春;董明凯;张学如;陈宏伟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索十二井穴点刺放血配合中药熏药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患肢十二井穴点刺放血,配合患肢中药熏药治疗(科室自拟经验方),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氢氯噻嗪结合患肢气压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十二井穴点刺放血配合患肢中药熏药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肢水肿的疗效优于口服西药氢氯噻嗪结合患肢气压治疗,且副作用较对照组小,值得临床推广。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